西藏阿里地区物种多样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4318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阿里地区物种多样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藏阿里地区物种多样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藏阿里地区物种多样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藏阿里地区物种多样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藏阿里地区物种多样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藏阿里地区物种多样性.docx

《西藏阿里地区物种多样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阿里地区物种多样性.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藏阿里地区物种多样性.docx

西藏阿里地区物种多样性

西藏阿里地区物种多样性

杨孔1,刘伟2,刘彦宏2,根呷羊批1

【摘要】摘要:

西藏阿里地区平均海拔约4500m,气候独特,孕育了多种高原特有生物类群.为了更系统掌握该地区的生物资源现状,分析了阿里地区生物多样性.阿里地区脊椎动物有兽类6目12科26种、鸟类13目27科71种、爬行动物1目2科2属2种、鱼类2科12种(亚种)和极少的两栖类、水生无脊椎动物40属73种.植物有维管植物46科181属349种,藻类49属105种,植被类型包括草原、荒漠、草甸和沼泽等.此外,该地区栖息着一些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种,比如鼠疫宿主喜马拉雅旱獭,蝗虫,土拉菌病宿主西藏革蜱.阿里地区生物多样性尤其是低等无脊椎动物和低等植物以及资源微生物研究很少,生物多样性缺乏全面系统的调查.当前阿里地区的经济社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其生物多样性及其利用开发也面临新的问题,因此急需再次进行综合科学考察,为资源保护和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名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8(044)003

【总页数】8

【关键词】关键词:

阿里地区;生物多样性;动物;维管植物

阿里地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部,海拔高、气候多变、生态脆弱,是多种高原特有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然而,目前国内对阿里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系统性科学考察仅见于青海省生物研究所在1974年开展的西藏阿里地区动植物考察报告.近几十年来,阿里地区受全球变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交通条件改善等影响,当地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也必然随之变化.作为国家精准扶贫的地区之一,如何在阿里地区开发建设过程中保护和利用其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是当前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因此,本文对已经报道的阿里地区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综述与分析,不仅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该地区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1区域概况

阿里地区东起杂美山,与那曲地区相连;东南与日喀则市接壤;北倚昆仑山脉南麓,与新疆喀什、和田地区相邻;西南连接喜马拉雅山西段,与克什米尔及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毗邻.阿里地区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该地区最高海拔7694m,最低海拔2800m,平均海拔约4500m,地貌有高山、沟谷、土林、冰蚀、冲击扇、冰碛和火山等类型,主要河流有朗钦藏布(象泉河)、森格藏布(狮泉河)、马甲藏布(孔雀河)等外流水系和措勤藏布等内流河,湖泊多为咸水湖,较大的湖泊有扎日南木错、班公湖、玛旁雍错(圣湖)、拉昂错等.全地区分为高原温带季风干旱气候区、高原寒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和高原寒带季风气候区,仅有冬夏两季之分,冬长夏短,年无霜期仅为120天,年均大风天气达115天,年均日照3545.5h(狮泉河镇),年均降水量74.4mm(狮泉河镇),年均蒸发量2445.1mm.阿里地区土壤类型分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高山荒漠土等14种[1],主要农作物有青稞(Hordeumvulgare)、小麦(Triticumaestivum)、油菜(Brassicanapus)等;阿里辖域总面积34.5万km2,为西藏第二大地区,年生产总值37.4亿元,行政区划包括7县、7镇、37个乡、141个村(居)委会,人口10余万,包括21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93%.

2脊椎动物多样性

2.1兽类生物多样性

阿里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极具高山高原特色的兽类区系组成.郑昌琳[2]调查表明,阿里地区共有兽类6目12科26种,全属古北区种类,其中青藏高原特有种12种,占该地区兽类总种数的46.2%.阿里地区有蹄类、兔形目和啮齿类动物相对丰富,共计16种,占该地区总种数的64%.其中,有蹄类的优势种为藏野驴(Equuskiang)、藏羚羊(Pantholopshodgsonii)、藏原羚(Procaprapicticaudata)等,常3~5只集群活动于开阔草地,偶见数十只集群.兔形目优势种为西藏鼠兔(Ochotonathibetana)和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前者是针茅、变色锦鸡儿灌丛化草原的优势种,后者是真草原优势种之一,密度高达25~80个洞口/亩,在局部地区数量很多(如阿里地区西南部孔雀河流域的普兰县巴噶区),最高达200个洞口/亩.据测定,每只高原鼠兔日食鲜草77.3g,52只鼠兔采食量即相当于1个绵羊单位.在鼠害猖獗的日土县德汝草地调查时,鼠洞密集区已寸草不生,草场消失殆尽[3-4].党荣理[5]的调查表明阿里地区有啮齿类动物5科8属13种,其中青藏高原特有成份占总种数的53.8%,主要分布于河谷、湖盆阶地上发育的草甸、灌丛群落中.啮齿类优势种为白尾松田鼠(Phaiomysleucurus)和藏仓鼠(Cricetuluskamensis),均为常见种,前者在沼泽化区域密度较高(如班公湖湖滨阶地的日土县日松区),后者常见侵入屋内.大型啮齿动物主要为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himalayana),多分布于噶尔县、措勤县和改则县,常栖息于向阳坡,体形健壮,挖掘能力极强,洞穴大而深,每挖掘一个洞穴要破坏1~2m2的草地.旱獭喜日采食量1.5kg,3只旱獭即相当1个绵羊单位的采食量[3-4].为适应阿里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兽类演化出了相应的身体特征和行为模式.如喜马拉雅旱獭和西藏棕熊(Ursusarctos)具有假冬眠习性,有利于度过漫长的严冬;由于昼夜温差很大,夜间温度急剧下降,几乎所有兽类均为昼间活动,甚至啮齿类动物也极少在午夜以后活动,如藏仓鼠;为适应高寒环境,兽类在体温调节方面表现出体表被毛浓密厚绒、皮下脂肪发达的特点,如野牦牛(Bosmutus);在高原开阔的草原上,掩蔽条件不良,兽类演化出了其他有利于躲避天敌的特征,有蹄类动物具有迅速奔跑的能力和相应的身体特征,如藏羚羊宽阔的鼻腔和轻捷的体型,而高原鼠兔大而隆起的听泡能提升听觉能力,向上翘起的眶上突能提升视觉能力.此外,据《西藏自治区志·动物志》和相关资料记载,阿里地区还有灰狼(Canislupus)、雪豹(Unciauncia)、赤狐(Vulpesvulpes)和西藏黄鼬(Mustelasibirica)等[6-7].

阿里地区分布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兽类有野牦牛、金丝野牦牛(Bosgrunniens)、藏羚羊、藏野驴、雪豹、北山羊(Caprasibirica)等;国家二级保护兽类有藏原羚、岩羊(Pseudoisnayaur)、盘羊(Ovisammon)、猞猁(Felislynx)、兔狲(Felismanul)、棕熊、荒漠猫(Felisbieti)、藏狐(Vulpesferrilata)等;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有豹猫(Prionailurusbengalensis).该地区地处偏远,人为干扰相对较少,国家级保护动物较多,有利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

2.2鸟类生物多样性

在鸟类方面,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严酷的自然环境,种类相对贫乏.李德浩和王祖祥[8]在阿里地区的调查共采集到鸟类13目27科71种,分布于多种生境中.在湖泊、河流、沼泽、湖岸等水域分布有斑头雁(Anserindicus)、黑颈鹤(Grusnigricollis)、赤麻鸭(Tadornaferruginea)、凤头潜鸭(Aythyafuligula)、普通秋沙鸭(Mergusmerganser)等;在高山旷野生境中分布有草原雕(Aquilanipalensis)、胡兀鹫(Gypaetusbarbatus)等;在高山裸岩生境中分布有高山雪鸡(Tetraogallushimalayensis)、藏雪鸡(Tetraogallustibetanus)等;在沟谷、农田和居民点分布有石鸡(Alectorischukar)、高原山鹑(Perdixhodgsoniae)和岩鸽(Columbarupestris)等;在戈壁荒漠则分布有大量西藏毛腿沙鸡(Syrrhaptestibetanus)等.其中,约2/3的鸟类为食虫鸟类,捕食农林牧业害虫,如蝗虫、草原毛虫等,具有积极意义.在鸟类行为方面,张国钢等[9]在班公错鸟岛发现斑头雁(Anserindicus)将卵产于棕头鸥(Larusbrunnicephalus)的巢中,推测这是由于繁殖地巢址和巢材短缺而引发的种间巢寄生行为.

阿里地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

黑颈鹤、白尾海雕(Haliaeetusalbicilla)、玉带海雕(Haliaeetusleu-coryphus)、胡兀鹫、金雕(Aquilachrysaetos)、黑头角雉(Tragopanmelanocephalus)、高原山鹑、西藏毛腿沙鸡等;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猎隼(Falcocherrug)、秃鹫(Aegypiusmonachus)、藏雪鸡(Tetraogallustibetanus)、红隼(Falcotinnunculus)、高山兀鹫(Gypshimalayensis)、草原雕、秃鹫(Aegypiusmonachus)、黑鸢(MilvusKorschun)、白尾鹞(Circuscyaneus)等;其它常见鸟类还有赤麻鸭(Tadornaferruginea)、棕头鸥(Larusbrunnicephalus)、鱼鸥(Larusichthyaetus)、斑头雁(Anserindicus)、绿头鸭(Anasplatyrhynchos)、针尾鸭(Anasacuta)、红头潜鸭(Aythyaferina)、白眼潜鸭(Aythyanyroca)、白头鹞(Circusaeruginosus)、草原鹞(Circusmacrourus)、高原山鹑、石鸡、红脚鹬(Tringatotanus)、白腰草鹬(Tringaochropus)、海鸥(Laruscanus)等[10].阿里地区鸟类中有多种猛禽以高原鼠兔为主要食物,正确认识高原鼠兔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科学开展灭鼠工作,是维持鸟类多样性的基础.此外,对当地湿地生境的保护,能保证迁徙水禽的多样性.

2.3两栖和爬行动物生物多样性

由于两栖和爬行类动物为变温动物,阿里地区干旱寒冷的自然环境极不利于其生存繁殖,相应的研究亦很少开展.在极少的研究成果中,费梁等[11]对新疆和西藏27个地理居群原定名为绿蟾蜍(Bufoviridis)的形态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分布于西藏阿里札达者应为一新种,即札达蟾蜍(Bufozamdaensis).在爬行类方面,黄永昭[12]于1974年7~9月在阿里地区采集到爬行动物1目2科2属2种,分别为西藏沙蜥(Phrynocephalustheobaldi)和拉达克滑蜥(Scincellaladacensis).西藏沙蜥广泛分布于阿里各地,海拔4800m处尚可见到,主要栖息在山麓冲积或洪积的倾斜沙砾地带、丘陵缓坡、河湖沿岸的干燥沙砾地或沙丘上,以小型昆虫及其幼虫为主要食物.拉达克滑蜥从海拔3700m到5000m均有分布,主要栖息在河岸阶地、沟谷斜坡、农田隙地、有灌丛砾石的湿润地段,筑巢于土隙石缝中,以小型昆虫及其幼虫为食.

2.4鱼类生物多样性

在鱼类方面,虽然阿里地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源自于高山冰雪融水,河水温度较低,鱼类种类丰富度较低.武云飞和朱松泉[13]在阿里地区的鱼类资源调查共获得12种(亚种),其中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7种(亚种),鳅科(Cobitidae)条鳅属(Nemacheilus)5种,包括横口裂腹鱼(Schizothoraxplagiostomus)、西藏弓鱼(Racomatibetanus)、斑重唇鱼(Diptychusmaculatus)、锥吻叶须鱼(Ptychobarbusconirostris)、高原裸裂尻鱼指名亚种(Schizopygopsisstoliczkaestoliczkae)、高原裸裂尻鱼班公湖亚种(Schizopygopsisstoliczkaebangongensis)、高原裸裂尻鱼玛法木湖亚种(Schizopygopsisstoliczkaemaphamyumensis)、班公湖条鳅(Nemachilusdeterrai)、高原条鳅(Nemachilusstoliczkae)、小眼条鳅(Nemachilusmicrops)、窄尾条鳅(Nemachilustenuicauda)和阿里条鳅(Nemachilusaliensis).万法江[14]和严莉等[15]在狮泉河流域还捕获了长丝裂腹鱼(Schizothoraxdolichonema)、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dipogon)、异尾高原鳅(Triplostewarti)、窄尾高原鳅(Triplotenuicauda)、小眼高原鳅(Triplomicrops)、西藏高原鳅(Triplotibetana)、斯氏高原鳅(Triplostoliczkae),其中裂腹鱼类主要分布于狮泉河中下游,条鳅主要分布于中游水流较缓、砾石较多的石缝中.该地区鱼类区系组成简单,全部属中亚高山鱼类,均分布于海拔3500m以上、辐射强烈的高海拔地区.以上鱼类生长缓慢,性成熟迟,繁殖力低,蛰居杂食,具有能适应高原高寒水域的特征,如裸裂尻鱼属(Schizopygopsis)鳞片退化、皮肤和皮下脂肪增厚、体表粘液腺发达[13,16].作为该地区优势种,高原裸裂尻鱼体重和体长较大,食性能随食物环境改变,具有较强可塑性.班公湖水生动物丰富,特别是浅水区,湖中高原裸裂尻鱼主要以水生昆虫和有机碎屑为食,偏肉食性的[14].得益于阿里地区严寒和相对封闭的水域环境、藏区不杀生的习俗,较好的保存了独具特色的鱼类物种多样性,保护当地鱼类资源,深入研究其适应恶劣环境的生理机制,是下一步工作的大致方向.

3水生无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

阿里地区水域宽广,水温较低,生产力较弱,水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但却是鱼类生存的必需饵料,需进一步调查其种类、数量和分布.万法江[14]在狮泉河流域共检出底栖无脊椎动物26种,主要包括环节动物的寡毛类(Oligochaeta)、软体动物的螺类(Gastropoda)、甲壳动物的虾类和水生昆虫等.水生昆虫以寡毛类和摇蚊幼虫(Chironomid)分布最为广泛,其中摇蚊幼虫为主,如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hoffmeisteri)、等齿多足摇蚊(Polypedilumfallax)和直突摇蚊(Orthocladiusspp.)等.寡毛类偏好淤泥底质,摇蚊幼虫偏好多碎屑的底质,螺类、钩虾(Gammaridea)、水生昆虫等偏好流速较大的石砾底质.在浮游动物方面,袁显春等[17]在阿里地区21个湖泊的调查得到浮游动物3门11属14种,其中原生动物4属4种,轮虫1属1种,桡足类5属7种,枝角类1属1种.其中有经济种西藏拟溞(Daphniopsistibetana)和卤虫(Brineshrimp)分布的湖泊数分别为5和12个,生物量较大的有卤虫、桡足类(Copepods)和枝角类(Cladocera),并首次在西藏范围内记录到了亚洲后镖水蚤(Metadiaptomusasiaticus).此外,万法江[14]在狮泉河流域共检出原生动物29属59种,其中肉足虫类(Sarcodina)11属37种,如盘状表壳虫(Arcelladiscoides)、褐砂壳虫(Difflugiaavellana)等,纤毛虫类(Ciliatedprotozoa)包括简裸口虫(Holophryasimplex)小长吻虫(Lacrymariaminbna)等18属22种;检出轮虫(rotifer)7科19属35种,包括宿轮科(Habrotrochidae)、旋轮科(Philodinidae)、臂尾轮虫科(Brachionidae)、腔轮科(Lecanidae)、椎轮科(Notommatidae)、疣毛轮科(Synchaetidae)和镜轮科(Testudinellidae),其中以臂尾轮虫科种类最多,计14种,如无角狭甲轮虫(Colurellacolurus)、盘状鞍甲轮虫(Lepadellapatella)等;共检出枝角类5科(薄皮溞科(Leptodoridae)、仙达溞科(Sididae)、盘肠溞科(Chydoridae)、溞科(Daphniidae)和粗毛溞科(Macrothricidae)8属18种,优势种类为尖额溞和盘肠溞;检出桡足类2目(猛水蚤目(Harpaticoida)和剑水蚤目(Cydopoida)8种,如隆脊异足猛水蚤(Canthocamptuscarlnatus)、锯缘真剑水蚤(Eucyclopserruiatus)等.在浮游动物分布上,以狮泉河流域例,主河道中以革吉段的生物量最高,支流中以加木河的生物量最高[14].

4藻类生物多样性

在浮游植物方面,袁显春等[17]调查了阿里地区21个湖泊,采得44个浮游生物样品和22个水化学样品.经鉴定分析得浮游植物5门(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金藻门(Chrysophyta)、甲藻门(Pyrrophyta)和绿藻门(Chlorophyta))49属105种(变种),其中硅藻门19属63种(变种),占总种数的60%,蓝藻门15属25种,占23.8%.此外,万法江[14]调查了狮泉河流域浮游植物,由于河水流速较缓,河谷开阔,河漫滩、歧流和曲流发育,为狮泉河水生生物提供了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条件,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53属106种,其中硅藻门21属67种,占总种数的63.2%,密度占95.6%,生物量占95%,是绝对的优势种类,包括颗粒直链藻(Melosiragranulata)、弯羽纹藻(Pinnulariagibba)等;绿藻门19属24种,占22.6%,包括短棘盘星藻(Pediastrumboryanum)、双射盘星藻(Pediastrumbiradiatum)等;蓝藻门11属13种,占12.3%,包括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flosaquae)、优美平列藻(Merismopediaelegans)等;裸藻门(Euglenophyta)的尾裸藻(Euglenacaudata)和隐藻门(Cryptophyta)的卵形隐藻(Cryptomonasovata)各1属1种.在阿里地区相对贫瘠的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是最主要的生产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有必要更深入的调查其种类和资源.

5维管植物

受调查条件所限,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阿里地区植物种类调查结果有所不同.刘尚武等[18]于阿里地区采集到维管植物共计46科181属349种,标本1200多号,其中菊科(Asteraceae)53种,禾本科(Poaceae)37种,豆科(Leguminosae)22种.周家福等[19]基于样线、样地调查资料,鉴定记录到阿里地区西部共有种子植物53科159属319种(裸子植物1科1属2种,被子植物52科158属317种).另有研究表明,阿里地区维管植物有670种,其中种子植物663种,隶属于51科225属,藓蕨类共5科7种.草地建群种和主要伴生种主要是禾本科、莎草科(Cyperaceae)、菊科、藜科(Chenopodiaceae)、豆科、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等34科177种[20-21].在水生植物方面,万法江[14]在狮泉河流域共采集到7科14种,主要为湿生植物和沉水植物,如扁水毛莨(Batrachiumbungei)、帕米尔眼子菜(Potamogetonpamiricus)、红线草(Potamogetonpectinatus)和短柱角果藻(Zannicheiliapalustris)等,几乎扎西岗以上河道均有分布.总体而言,由于阿里地区平均海拔高,气候寒冷、干旱、多风、降水稀少,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景天科(Crassulaceae)[22]、龙胆科(Gentianaceae)[23]、裸子植物[24]种类数量均为最少的.

阿里地区资源植物有淀粉植物、油料植物、有药用植物等类型.淀粉植物有蕨麻(Potentillaanserina)、萎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等;油料植物有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及西藏白皮松(Pinusgerardiana),但资源数量较少,经济意义不大;药用植物资源有雪莲(Saussureainvolucrata)、红景天(Rhodiolarosea)、麻黄(Ephedrasinica)、当归(Angelicasinensis)、狼毒(Stellerachamaejasme)、龙胆(Elephantopusscaber)、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大黄(Rheumpalmatum)、报春花(Primulamalacoides)等;纤维植物以新疆杨(Populusbolleana)、班公柳(Salixbangongensis)、西藏白皮松等乔木为主,分布区窄,数量少,经济意义不大.班公柳分布于海拔3600~4600m,其人工林主要分布在普兰县城、札达县城、日土县城和狮泉河镇等地,原始林主要分布于日土县.西藏白皮松仅分布于札达县的什不奇与楚鲁松杰等地的河谷山地,是喜马拉雅地区西部稀有的针叶树种,以群聚为主或与椒状白蜡、高山栎(Quercussemecarpifolia)等混交[10,25].阿里地区维管植物生长缓慢,不适宜于大量开发利用,应对其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科学保护.

6植被类型和分布

阿里地区森林覆盖率极低,仅仅在札达、普兰和日土县等低海拔谷地有很少量疏林,且主要树种为班公柳和西藏白皮松.沙棘林在低海拔地带为小乔木,当海拔达到4200m以上时,只有垫状灌木丛.天然灌木林主要常见种为秀丽水柏枝(Myricariaelegans)、变色锦鸡儿等,主要分布于噶尔县、札达县和普兰县[10,25].

相对于贫瘠的森林植被,阿里地区有复杂多样的草地植被:

温性草地类型有三种(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高寒草地类型也有三种(草原、荒漠、草甸)、其余为低平地草甸、沼泽.其中,高寒草原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由寒旱生的丛生禾草(针茅属(Stipa)、羊茅属(Festuca)等)为主要优势层片[4,25].由此,阿里地区虽然草原面积大,但是质量很低,不适合放牧的草原比例高达73.85%,而适合放牧的草原仅有2.71%[26].

植被具有显著的垂直分布特征,高山冰雪带分布于6000m以上,高山寒冻垫状植被带分布于5000~6000m,山地高寒草原分布于4000~5000m,其中紫花针茅(Stipapurpurea)、高山蒿草(Kobresiapygmaea)和青藏苔草(CareJcmoorcroftii)为优势种.山地荒漠草原主要分布于4000m以下的广大宽谷、盆地和山麓地带,其中沙生针茅(Stipaglareosa)、驼绒藜(Krascheninnikoviaceratoides)和灌木亚菊(Aaniafruticulosa)为优势种[27].

在植被水平分布方面,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湿度,具有如下特点:

(1)在地形平坦开阔、排水良好、海拔4300~4700m的地区主要以针茅为主的高寒草原;

(2)针茅、变色锦鸡儿灌丛化草原仅狭条状分布于冈底斯山南麓[28];(3)秀丽水柏枝、垫状驼绒藜(Ceratoidescompacta)寒荒漠仅见于阿里地区西北隅[29];(4)灌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