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 模块滚动检测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4219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 模块滚动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物理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 模块滚动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物理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 模块滚动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物理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 模块滚动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物理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 模块滚动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 模块滚动检测卷.docx

《高考物理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 模块滚动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 模块滚动检测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物理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 模块滚动检测卷.docx

高考物理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模块滚动检测卷

模块滚动检测卷(六)

(范围:

选修3-5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3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3分,不选或错选得0分)

1.用蓝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流,则下列一定可以使该光电管产生光电效应的有(  )

A.红光B.黄光

C.绿光D.紫光

答案 D

解析 紫光的频率大于蓝光的频率,一定能够发生光电效应,红光的频率、黄光的频率和绿光的频率都小于蓝光的,不一定能使光电管产生光电效应.

2.如图1为电子束通过铝箔时的衍射图样.根据图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电子落在“亮环”上的概率小

B.电子落在“暗环”上的概率大

C.电子具有波动性

D.相邻“亮环”间的距离相等

答案 C

解析 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体现为该物质在空间出现的几率大小不一样,落在“亮环”上的概率大,落在“暗环”上的概率小,故A、B错误;根据衍射图样可知,电子具有波动性,故C正确;因是衍射现象,所以相邻“亮环”间的距离不等,故D错误.

3.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关于光的本性,牛顿提出了“微粒说”,惠更斯提出了“波动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综合他们的说法圆满地说明了光的本性

B.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

C.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D.频率低、波长长的光,粒子性特征显著;频率高、波长短的光,波动性特征显著

答案 C

解析 牛顿的“微粒说”认为光是一种实物粒子,是宏观意义的粒子,而不是微观概念上的粒子,实际上是不科学的.惠更斯提出了“波动说”,光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即具有波粒二象性,才能圆满说明光的本性.故A错误.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不能把光看成宏观概念上的波.光的粒子性要求把光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故B错误.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C正确.频率低、波长长的光,波动性特征显著;频率高、波长短的光,粒子性特征显著.故D错误.

4.一个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当它自发跃迁到较低能级时(  )

A.总共发出六种频率不同的光子

B.从n=4跃迁到n=3时,发出的光子的波长最小

C.从n=4直接跃迁到n=2时,发出可见光的光子

D.从n=4直接跃迁到n=1时,发出的光子的波长最长

答案 C

解析 若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根据数学组合公式C

=6知,可能放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但只有一个氢原子,因此最多放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A错误.从n=4跃迁到n=3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小,频率最低,波长最长.故B错误.从n=4的能级直接跃迁到n=2的能级,辐射出光子能量ΔE=(3.4-0.85)eV=2.55eV,而可见光光子能量在1.64~3.19eV之间.故C正确;由n=4跃迁到n=1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频率最大,波长最短,故D错误.

5.(2016·绍兴模拟)在β衰变中放出的电子来自(  )

A.原子核外轨道上的电子

B.原子核内所含的电子

C.原子核内中子变成质子时放出的电子

D.原子核内质子变成中子时放出的电子

答案 C

解析 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中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可知β衰变的电子来自原子核,故C正确,A、B、D错误.

6.关于核力与比结合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力是短程力,可分为强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

B.每个核子只与邻近核子发生核力作用,这种性质称为核力的饱和性

C.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D.核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加,质量亏损,释放能量

答案 A

解析 核力是短程力,属于强相互作用,故A错误;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m,原子核的半径数量级在10-15m,所以核力只存在于相邻的核子之间,核力是原子核能稳定存在的原因,故B正确;比结合能:

原子核结合能对其中所有核子的平均值,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故C正确;轻核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加,因此反应中会释放能量,故D正确;故选A.

7.下列不属于反冲运动的是(  )

A.喷气式飞机的运动B.直升机的运动

C.火箭的运动D.反击式水轮机的运动

答案 B

解析 喷气式飞机是利用飞机与气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促使飞机前进的,故属于反冲运动;直升机的运动是利用气体动力学的原理制成的,不属于反冲运动;火箭的运动是利用喷气的方式而获得动力,利用了反冲运动;反击式水轮机是利用了水的反冲作用而获得动力,属于反冲运动.故选B.

8.图2为X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E为灯丝电源.要使射线管发出X射线,须在K、A两电极间加上几万伏的直流高压,则(  )

图2

A.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K极发出

B.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A极发出

C.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K极发出

D.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A极发出

答案 D

解析 E为灯丝电源,对灯丝加热,灯丝放出电子,电子速度是很小的,要使电子到达阳极A,并高速撞击A,使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才能发出X射线.因此,K、A之间应有使电子加速的电场,故Q应接高压电源正极.D正确.

9.如图3所示,一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甲、乙两人分别站在左右两侧,整个系统原来静止,则当两人同时相向走动时(  )

图3

A.要使小车静止不动,甲、乙速率必相等

B.要使小车向左运动,甲的速率必须比乙的大

C.要使小车向左运动,甲的动量必须比乙的大

D.要使小车向左运动,甲的动量必须比乙的小

答案 C

解析 两人及小车组成的系统不受外力,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AvA+mBvB+m车v车=0,若小车不动,则mAvA+mBvB=0,甲、乙动量大小一定相等,但是甲和乙的质量不一定相同,所以甲和乙的速率不一定相同,所以A错误;要使小车向左运动,则甲、乙的动量和必须向右,而甲向右运动,乙向左运动,所以甲的动量一定比乙的大,所以B、D错误,C正确.

10.在学校的体育运动会跳高场地,我们看到在运动员落地一侧要叠放几块较大而厚的软垫,其目的是(  )

A.增加运动员落地过程的时间,增大脚受到的作用力

B.增加运动员落地过程的时间,减小脚受到的作用力

C.减少运动员落地过程的时间,增大脚受到的作用力

D.减少运动员落地过程的时间,减小脚受到的作用力

答案 B

解析 在运动员落地一侧要叠放几块较大而厚的软垫,增加了运动员落地的时间,设运动员落地前的速度为v,脚受到的作用力为F,根据动量定理得:

Ft=mv,时间变大,则作用力变小,故B正确.

11.(2016·湖州联考)如图4为中国队队员投掷冰壶的镜头.在某次投掷中,冰壶运动一段时间后以0.4m/s的速度与对方的静止冰壶发生正碰,碰后对方的冰壶以0.3m/s的速度向前滑行.若两冰壶质量相等,规定向前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碰后中国队冰壶的速度为(  )

图4

A.0.1m/sB.-0.1m/s

C.0.7m/sD.-0.7m/s

答案 A

解析 规定向前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1+mv2,代入数据解得v2=0.1m/s,A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2.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B.楞次通过对感应电流的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C.卢瑟福研究原子核时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中子的存在

D.居里夫人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答案 AC

解析 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故A正确;楞次发现了楞次定律,用于判定感应电流方向,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电磁感应定律,故B错误;卢瑟福研究原子核时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中子的存在,后来由赫兹通过实验证实,故C正确;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故D错误.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F=

可把牛顿第二定律表述为:

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它所受的力

B.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它反映了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积累效应,是一个标量

C.动量定理的物理实质与牛顿第二定律是相同的,但有时用起来更方便

D.易碎品运输时要用柔软材料包装,船舷常常悬挂旧轮胎,都是为了延长作用时间以减小作用力

答案 AD

解析 由动量定理可得:

Δp=Ft,则

=ma=F,由此可知,物体动量的变化率等于它所受的力,故A正确;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它反映了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积累效应,是一个矢量,故B错误;动量定理反应了动量变化与冲量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反应了力、质量与加速度间的关系,它们不同,故C错误;由Δp=Ft可知,动量变化相等时,时间t越长,力F越小,因此易碎品运输时要用柔软材料包装,船舷常常悬挂旧轮胎,都是为了延长作用时间以减小作用力,故D正确.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

B.玻尔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C.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依据是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D.氢原子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会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大

答案 ABD

解析 比结合能越大,即平均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故A正确;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故B正确;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其建立的依据是α粒子散射实验,故C错误;氢原子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会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电子的轨道半径减小,根据k

=m

知,电子的动能增大,故D正确.

15.对于巴耳末公式

=R(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公式是巴耳末在研究氢光谱特征时发现的

B.此公式中n可以取任意值,所以氢原子光谱是连续的

C.此公式中n只能取整数,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

D.此公式不但适用于氢原子光谱,还适用于其他原子光谱

答案 AC

解析 当在研究氢光谱特征时发现的巴耳末公式,公式

=R(

)的n只能取整数,因此得到的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只能适用于氢原子光谱,故A、C正确,B、D错误.

16.烟雾探测器使用了一种半衰期为432年的放射性元素镅

Am来探测烟雾.当正常空气分子穿过探测器时,镅

Am会释放出射线将它们电离,从而产生电流.烟尘一旦进入探测腔内,烟尘中的微粒会吸附部分射线,导致电流减小,从而触发警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镅

Am发出的是α射线

B.镅

Am发出的是β射线

C.镅

Am发出的是γ射线

D.发生火灾时,虽然温度升高,镅

Am的半衰期不变

答案 AD

解析 镅

Am会释放出射线将它们电离,从而产生电流,而三种射线中,α射线能使空气电离,故A正确,B、C错误;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无关,故D正确.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格2分,共18分)

17.(8分)小明用金属铷为阴极的光电管,观测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5甲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

(1)图甲中电极A为光电管的________(填“阴极”或“阳极”);

(2)实验中测得铷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ν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铷的截止频率νc=________Hz,逸出功W0=________J;

(3)如果实验中入射光的频率ν=7.0×1014Hz,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________J.

图5

答案 

(1)阳极 

(2)5.15×1014 3.41×10-19

(3)1.23×10-19

解析 

(1)电子从金属板上射出后被电场加速,由此可知A板为正极即为阳极.

(2)由Ekm=hν-W0和eUc=Ekm得:

eUc=hν-W0,因此当遏止电压为零时,hνc=W0,

根据图乙可知,铷的截止频率νc=5.15×1014Hz,

根据hνc=W0,则可求出该金属的逸出功大小W0=6.63×10-34×5.15×1014J≈3.41×10-19J.

(3)由Ekm=hν-W0,解得:

Ekm=6.63×10-34×7.0×1014J-3.41×10-19J≈1.23×10-19J.

18.(10分)(2016·浙江部分中学联考)某同学用如图6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用轻质细线将小球1悬挂于O点,使小球1的球心到悬点O的距离为L,被碰小球2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将小球1从右方的A点(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由静止释放,摆到最低点时恰与小球2发生正碰,碰撞后,小球1继续向左运动到C位置,小球2落到水平地面上到桌面边缘水平距离为x的D点.

图6

(1)实验中已经测得上述物理量中的α、L、x,为了验证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还应该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要求填写所测物理量的名称及符号).

(2)请用测得的物理量结合已知物理量来表示碰撞前后小球1、小球2的动量:

p1=_______;p1′=________;p2=________;p2′=_______.

答案 

(1)小球1的质量m1,小球2的质量m2,桌面高度h,OC与OB间的夹角β

(2)m1

m1

 0 m2x

解析 

(1)为了验证两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需要测量两小球的质量,小球1质量m1,小球2质量m2,小球1碰撞前后的速度可以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算出,所以还需要测量OC与OB的夹角β,需要通过平抛运动测量出小球2碰后的速度,需要测量桌面的高度h.

(2)小球从A处下摆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1gL(1-cosα)=

m1v12,

解得v1=

.

则p1=m1v1=m1

.

小球A与小球B碰撞后继续运动,在A碰后到达最左端过程中,机械能再次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1gL(1-cosβ)=0-

m1v1′2,

解得v1′=

则p1′=m1

.碰前小球B静止,则p2=0;碰撞后B球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

x=v2′t,竖直方向h=

gt2,联立解得v2′=x

,则碰后B球的动量p2′=m2x

.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19题10分,20题12分,21题12分,共34分.要求每题写出解题过程,只有答案没有过程概不评分)

19.(10分)一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36×10-27kg,一个锂原子的质量为11.6505×10-27kg,一个氦原子的质量为6.6467×10-27kg.一个锂核受到一个质子轰击变为2个α粒子.

(1)写出核反应方程,并计算该反应释放的核能是多少?

(2)1mg锂原子发生这样的反应共释放多少核能?

答案 

(1)

Li+

H→2

He 17.3MeV 

(2)2.376×108J

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该反应的核反应方程为:

Li+

H→2

He

根据质能方程得:

ΔE=(mLi+mp-2mα)c2

代入数据得:

ΔE≈17.3MeV.

(2)1mg锂原子的个数:

n=

≈8.583×1019个

释放的总核能:

E=nΔE=8.583×1019×17.3MeV≈2.376×108J.

20.(12分)一静止的钚核发生衰变后放出一个α粒子变成铀核.已知钚核质量为m1,α粒子质量为m2,铀核质量为m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1)如果放出的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求铀核的速度大小v′;

(2)求此衰变过程中释放的总能量.

答案 

(1)

v 

(2)(m1-m2-m3)c2

解析 

(1)钚核发生衰变后放出一个α粒子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以铀核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3v′-m2v=0

解得:

v′=

v

(2)质量亏损Δm=m1-m2-m3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

释放的总能量ΔE=Δmc2=(m1-m2-m3)c2.

21.(12分)如图7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A、B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A、mB,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的小球以水平速度v射向A,以

的速度返回,求:

(1)A与B相对静止时的速度;

(2)木板B至少多长,A才不至于滑落.

图7

答案 

(1)

 

(2)

解析 

(1)以小球与A碰撞前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对小球和A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v=m(-

)+mAvA①

设A和B相对静止后的速度为v1,对A与B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AvA=(mA+mB)v1②

由①②得v1=

(2)A、B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系统减小的动能转化为内能,A恰好不滑落的条件是A滑到B的右端时两者速度相等,设A在B上滑行的距离为d,由功能关系,有

μmAgd=

mAvA2-

(mA+mB)v12④

由③④得d=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