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同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4167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同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六单元同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六单元同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六单元同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六单元同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同步.docx

《第六单元同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同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单元同步.docx

第六单元同步

第六单元同步检测题

21.《论语》六则检测题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6分)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罔(  ) 殆(  ) 

2.填空:

《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_________。

(5分)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7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

)(说:

⑵人不知而不愠(愠: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

)(知: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⑸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

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

)(必: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有:

)(立:

)(惑:

(耳:

)(逾:

4.摘出出自《论语》六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5分)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⑴关于学习态度的;⑵关于学习方法的。

(3)关于学习效果的。

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

(4分)

⑴关于学习态度的:

⑵关于学习方法的:

(3)关于学习效果的: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7分)

①表顺承,就,并且②表转折,却,但是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择其善者而从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2.《世说新语〉两则》总复习练习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并作解释。

(1)尊君在不()________

(2)歆辄难之()_________

(3)王欲舍所携人()____________

(4)遂携拯如初()__

(5)宁可以急相弃邪()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有一人欲依附()

(2)幸尚宽,何为不可()

(3)陈太丘与友期()(4)太丘舍去()

(5)既已纳其自托()(6)宁可以急相弃邪()3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你所熟知的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期行》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3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

7.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

(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9.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23.《伤仲永》小测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题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4)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重点词。

①世隶耕()②未尝识书具()

③并自为其名()④指物作诗立就()

⑤稍稍宾客其父()⑥或以钱币乞之()

⑦环谒于邑人()⑧不能称前时之闻()

⑨泯然众人矣()⑩受之于天()

⑾贤于材人远矣()⑿得为众人而已耶()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意思是

2.解释加粗词的意思(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

(1)父异焉()

(2)父利其然也()

之①忽啼求之()②借一乡秀才观之()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

3.翻译划线句子

(1)

(2)

(3)

(4)

4.用原文回答问题:

(1)方仲永天资过人表现为:

(2)说明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3)王安石认为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道理是

(4)“父异焉”原因何在?

5.辨别以下加粗字的含义。

6.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余闻之也/久

B.借旁近/与之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父利其然/也

 

24.《木兰诗》达标检测

一.基础达标

1.文学常识

《木兰诗》又名,选自宋代编的,是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的传奇故事。

《木兰诗》与并称“乐府双璧”。

二原文填空

1文中表现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诗句是

2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是

3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4以特有的事物表现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5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是

6集中体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慕荣利的诗句是

7表现家人对木兰归家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8表现木兰归家后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9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身之后爱美之情的诗句是

10富有喜剧色彩,给人意想不到效果的两句诗是

11成语“扑朔迷离”的原句是

12任意写出木兰运用互文见义修辞方法的连续两句

13描写出木兰同其他战士一样,戎马倥偬,由于军情紧急而矫健如飞的句子是

14写出文中运用反问修辞手法的句子

15表现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句子是

16从文中找出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17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也有相似的两句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7)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论语》六则答案

1.略 2.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春秋、思想家、教育家 3.⑴通“悦”,愉快⑵怨恨,心里不满⑶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⑷迷惑;危险或疑惑⑸凭什么⑹记住⑺采纳,听从 4-7.略 8.依次是:

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表顺接 9.略 10.略 1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意思相近即可 12.略 13、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14、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为人的态度即个人修养 15、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

 16、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1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8、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1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

意思相近即可 21、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⑵默默地记住所学的东西,学习并且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动厌倦。

⑶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⑷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参考答案:

1.

(1)fǒu;同“否”

(2)zhé;当即(3)xié;携带

(4)zhěng;救助(5)yé;相当于“吗”

2.

(1)搭船

(2)幸而,恰巧(3)约定

(4)不再等候而离开(5)请托,请求(6)难道

3.

(1)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2)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4.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2)天有云方雨,人无信不立

5.

(1)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2)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表示歉意。

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6.提示:

做人要明礼诚信;做人要有宽容别人的胸怀。

7.提示:

回答“过分”与“不过分”均可。

“不过分”的理由是:

无礼无信之人不足与交。

“过分”的理由是:

别人已深感惭愧并表示了歉意,就应原谅宽容别人,做人应有宽容原谅别人错误的心胸。

8.提示:

想像合理,语言通顺即可。

6.

(1)约定

(2)离开(3)丢下、舍弃(4)拉7.①太丘友②家君家君③君君8.(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正午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

9.聪明机智的孩子。

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10.D(仆:

我,古人的谦称)11.D(太中大夫:

朝庭中的文职官员)12.①所以我和你是世代交好啊。

②人们把孔文举的话对他说了一遍。

③陈韪说:

“小的时候聪明,但长大后未必还是一样出色。

”13.因为孔文举话中有话,意思是说,想必你小的时候一定非常聪明,所以现在才变得这么笨。

《伤仲永》小测

姓名:

学号: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题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4)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重点词。

①世隶耕(属于)②未尝识书具(曾经)③并自为其名(题上)④指物作诗立就(完成)⑤稍稍宾客其父(渐渐)⑥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

⑦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⑧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⑨泯然众人矣(消失)⑩受之于天(承受)⑾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⑿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意思是牵、引

2.解释加粗词的意思(词类活用)

(1)父异焉(异:

对……感到惊异。

(2)父利其然也(利:

认为……有利可图)

①忽啼求之(代书写工具)②借一乡秀才观之(代仲永所作的诗)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结构助词,的)

①贤于材人远矣(比)②受于人者不至也(被)

3.翻译划线句子

(1)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2)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3)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4)他最终成为一个普通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本文通过方仲永的故事,说明后天的学习和接受教育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

5.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幼年时期,天资聪明;少年时期,大不如前;青年时期,泯然众人。

6.用原文回答问题:

(1)方仲永天资过人表现为: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说明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王安石认为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道理是受于人者不至也。

(4)“父异焉”原因何在?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3.

(1)①他的,指方仲永的。

②代方仲永写的诗③这样④他⑤他的⑥他

(2)①代“书具”;②代“仲永”;③代“仲永写的诗”;④代“方仲永很有才这件事”;⑤结构助词“的”;⑥调节音节,无意义

(3)①引出对象,可译为“向”②在③表示比较④动词后缀

三原文填空

1文中表现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诗句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以特有的事物表现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5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集中体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慕荣利的诗句是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7表现家人对木兰归家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8表现木兰归家后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9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身之后爱美之情的诗句是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10富有喜剧色彩,给人意想不到效果的两句诗是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1成语“扑朔迷离”的原句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12任意写出木兰运用互文见义修辞方法的连续两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3描写出木兰同其他战士一样,戎马倥偬,由于军情紧急而矫健如飞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4写出文中运用反问修辞手法的句子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任意写出文中运用顶针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16写出诗中运用对偶修辞的手法的诗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7写出诗中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8表现木兰出征时矛盾心理的句子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9表现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0从文中找出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21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也有相似的两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2“火伴”皆“惊忙”的原因是什么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4写出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