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复习之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4083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语言学复习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应用语言学复习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应用语言学复习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应用语言学复习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应用语言学复习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用语言学复习之二.docx

《应用语言学复习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语言学复习之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用语言学复习之二.docx

应用语言学复习之二

应用语言学练习(之二)

1、什么是第一语言?

第一语言(first1anguage)是指一个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一个人的第一语言通常是他的母语。

2、什么是母语?

对这个问题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①母语是指“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在一般情况下是本民族的标准语或某一种方言”。

这个意思通常被译作“motherlanguage”。

②母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

这个意思通常被译成“nativelanguage”。

③母语还可以解释为“一个语系中作为其他语言共同起源语的语言”,如拉丁语被认为是法语、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等所有罗曼语的母语。

这个意思则通常被译成“parentlanguage”。

④我们认为,母语就是指父母乃至多代以前一直沿用下来的语言,母语具有继承性,它体现了人们世代的语言关系。

一个人出生之后通常是使用并继承了母语,母语通常也就成为他的第一语言。

3、第一语言和母语的是什么关系?

①一个人从小接触并获得的第一语言一般都是从父母一辈习得的,他继承了前辈的语言“母语”,这是最常见的情况,因此,人们通常把第一语言和母语等同起来。

②其实尽管第一语言与母语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但二者也有所区别。

第一语言和母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一语言可能是母语,也可能不是母语。

就多数人而言,母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

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习得的第一语言并非母语。

母语失却现象的存在,也有力地说明了第一语言和母语的不同。

在内涵上,第一语言指的是获得语言的顺序,而母语不完全是一个获得语言的顺序问题;在外延上,二者所指称的对象是交叉关系。

第一语言是语言学的概念,而母语则更多地牵涉到民族学问题。

4、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的是怎么区分的?

是按照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

本族语是指语言习得者自己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也称民族语。

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5、第一语言和本族语是怎么样的关系?

一个人儿时从父母那里习得本民族语言,这时,他的第一语言和本族语是一致的;但一个人儿时从父母或当地社团那里习得外族语言,这时他的第一语言就不是本族语,出现了第一语言与本族语分离现象。

第一语言也不等于本族语。

6、本族语和母语的关系如何?

一般人会认为,母语就是本族语。

其实一个人的母语可以是他的本族语,也可以是非本族语,民族语与母语也不能完全划等号,母语的转用和民族语的消亡就是很好的证明。

7、试阐述第一语言和母语、本族语三者的关系。

阐述要点:

三者关系密切,但又不完全等同。

在一般情况下,就绝大多数人而言,第一语言和母语、本族语是一致的。

但有些时候,由于本族语的消亡,母语的转用,母语与第一语言的分离等,第一语言和母语、本族语又不完全一致,形成三者之间相互交错的局面。

8、什么是语言习得?

通常指的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

典型的例子是儿童习得第一语言。

还有人把习得称为“获得”。

9、什么是语言学习?

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

典型的例子是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也有的学者主张把这种狭义的学习称为“学得”。

10、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有什么关系?

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是两种获得语言的途径,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获得语言的过程中,都同时存在这两种途径,只是主次不同。

儿童对第一语言的掌握是从潜意识的习得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识的学习成分越来越大,到入学以后,就变为以有意识的学习为主;成人第二语言的获得,是从有意识的学习逐渐发展成为对语言的自然习得。

正因为第二语言学习中包含习得的因素,越来越多的人把第二语言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在第二语言学习理论中,特别是西方学者的研究文章中,已经出现用术语“习得”代替“学习”的趋向。

11、语言学习包括哪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学校里的课堂上学习,要在一定的计划和组织下进行,一般都要不同程度地学习语言规则,特别是语法规则,所以是有计划的学习;另一种是在自然环境中学习,是无计划的学习。

12、试简述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过程:

以前有研究者把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分为独词句阶段、双词句阶段和电报句阶段。

周国光曾指出:

从儿童语言结构能力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分为词语法阶段、词组语法阶段和句语法阶段三个阶段。

词语法阶段(1~1.5岁):

①儿童构成语言的句法单位是单词。

②语言形式是:

单词句,使用的大部分是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还有一部分动词和修饰词。

双词句,由轴心词和开放词构成,如“要糖、爸爸好”等,其中的“要、好”就是轴心词。

电报句,只有实词,没有虚词。

③句法规则是单词的语序及其语义选择限制规则。

词组语法阶段(从2岁起):

儿童构成语言的句法单位是词组。

由儿童的特殊语法向成人语法转变。

(宝宝上外外,宝宝肚肚饿。

)句语法阶段(3岁):

儿童构成语言的单位除了前期的单词、词组以外,又增加了分句。

基本语法体系已经形成,能进行一般的日常交际。

儿童习得语言的手段有模仿、替换和句法同化等。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thecriticalperiod),或称“临界期”假说。

莱奈波格认为,10岁之前,人对于刺激最为敏感,能够对其过程进行复杂的综合,以适用流畅和连贯地运用言语和语言的需要。

发育之后,为适用言语行为生理需要而进行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便迅速减退,大脑活动的方式已经固定。

12、什么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第一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一样吗?

一般说来,除了发音之外,凡是在此期间没有习得过的初步和基本的技能就终生无法补足了。

这就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第一语言习得的关键期跟大脑活动有关。

婴儿出生后,大脑功能逐渐单侧化,最后形成两个半球的不同功能。

左半球偏于智力、逻辑、分析能力。

右半球偏于感情、社会需要、综合能力等方面的事情。

语言主要由左半球进行加工(据研究,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具有形象性,所以部分地由右半球加工)。

一般认为,大脑功能侧化从两岁左右开始,到青春前期(男14岁,女12岁)即可完成。

过了关键期,因为某种原因而没能获得语言,就很难再弥补了。

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期,通常认为1-14、15岁。

还有人认为,最理想的学习第二语言的年龄是12岁左右。

这时儿童具有原有的优越性(如可塑性),又具有成人的优越性(如认知)。

过了青春前期,很难把第二语言的语音发得地道,这也可能跟发音肌肉、神经肌肉的可塑性减弱有关。

13、什么是第二语言?

什么是目的语?

二者有何关系?

第二语言错误!

链接无效。

是指一个人掌握了第一语言之后所学的另一种或多种其他语言。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主要是按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来划分的,先习得并掌握的语言是第一语言,后习得或学习的语言不管有多少种,都通称为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可以是外国的语言,也可以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第二语言通常为非母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自己的母语或民族语。

目的语(targetlanguage),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也可以说是在语言教学中正在被教授和学习的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的学习通常是目的语的学习,但第二语言不等于目的语。

14、第二语言和外语是怎样的关系?

(1)外语(foreignlanguage)也称外国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2)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关系:

外语属于第二语言,但第二语言却不一定都是外语,二者所指对象的范围不同。

第二语言大多是指外语,但除了外语,还包括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本族语之外的本国通用语。

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可以看成是包容关系。

这两个概念有联系、有交叉,也有明显的区别。

近年来在术语的使用上,第二语言教学界出现了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发展趋势。

这主要是人们重视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而忽略了少数民族语的教学这一现状造成的。

15、第二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二者有何不同?

广义:

任何一种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

狭义还有两种:

①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②在该语言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

广义、狭义的区别在于所指的范围大小不同。

16、主要语言和次要语言是怎么区分的?

是从语言掌握的程度和被使用的程度来区分的。

一般情况下,母语、本族语、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成为次要语言;外语、非本族语、第二语言一般是一个人的次要语言,但也可能成为主要语言。

17、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有何不同?

第二语言获得的主要途径是接受学校的正规课堂教育。

其次是家庭教育和自学等。

一般意义上的不同有五点:

(1)学习的主体不同。

从生理上讲:

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儿童的发音器官、肌肉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强,模仿能力强,可以习得地道的发音;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他们的发音器官、肌肉已经定型,模仿能力差些,不容易学到地道的发音。

从心理上讲:

儿童自我意识不强,自尊心不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学习的主动性强;成人自我意识强,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

从智力上讲:

儿童大脑尚未固定化,短时记忆能力强,长时记忆能力差,接受能力强。

智力还没有完全发育起来,有一定的归纳推理能力,但演绎推理能力差,不善于抽象思维;成人大脑已经定型,智力发育健全,演绎推理、抽象思维能力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能够充分概括和归纳,综合处理语言材料。

(2)学习的起点不同。

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

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

学习起点不同决定了学习方法上的差异。

(3)学习的条件、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不同。

从学习时间和环境上说,儿童优于成年人。

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

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

如果是在自己国家(环境)学习第二语言,课堂以外,一般没有使用它的环境,或者说,总处在一种双语的环境之中,在课堂上学第二语言,课下使用母语。

如果在目的语国家(环境)学习,虽然课外有语言环境,但有些学习者不愿意或不敢出去交际,还是喜欢和跟自己说同样母语的人扎堆。

(4)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

儿童习得母语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生活,为了跟社团的成员交往,因而动力强,这是一种天然的动力。

他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和乐趣,没有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

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力目的有多样性和可变性的特点。

受教育目的:

如升学或提高文化素养等;

学术目的:

如专业阅读、研究等;

职业目的:

如求职、升职、当汉语教师或翻译等;

职业工具目的:

如以汉语为工具从事外交、外贸等工作;

其他临时目的:

如旅游、短期居住、社交应酬、好奇心等等。

由于学习目的不同、学习者年龄不同,产生的学习动力也不同。

有目的时,学习动力强,一旦受到挫折则学习动力易受损,缺乏儿童的那种天然的动力。

(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

儿童的第一语言基本上不是“教”的,而是自然习得的,输入的和习得的是同一种语言。

父母输入的语言是“照顾式语言”,简单、清楚、有重复、速度慢、充满了感情、伴随着丰富的体势语、有具体的语言环境。

输入的方法是:

重内容,不重形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不盯住错误不放,进步时则给予鼓励和奖赏。

第二语言输入的情况各异,另外第二语言学习成功与否跟老师的输入方法很有关系。

(6)语言习得机制和习得过程不同

①习得机制不同:

俞约法(1992)认为,儿童的母语习得过程和言语机制以及思维机制的形成过程几乎是同步发展的。

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特别是成人的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者的母语言语机制和思维机制已经形成,母语第二信号系统的建立使学习者拥有了一定的语言经验。

因此他提出,适当地精讲一些语言学知识有助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而不必再重复儿童母语习得所经历的“直觉——直觉”的过程,也不一定遵循“听说读写”的学习顺序。

②习得过程不同:

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是把言语和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的关系结合在一起学习的。

习得语言的过程,也是建立概念、形成思维和思维能力的过程,是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

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同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是由借助于第一语言建立实物、实情与第二语言的联系逐渐向建立实物、实情与第二语言直接联系过渡的过程。

文化因素的习得不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习得一种语言,必须习得该语言所体现的文化,特别是其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儿童要成为社会的一员,要按照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在第一语言的环境中通过交际自然习得第一语言的同时,也自然地习得文化和社会价值。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如果没有专门安排,不一定能同时习得该目的语的文化。

而且不同文化之间的相异之处可能形成文化冲突,先入为主的母语文化对习得目的语的文化也会产生各种影响。

(注:

复习第17题,也可以分解成几个小题。

如: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主体是否一样?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起点相同吗?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有何不同?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目的和动力是否相同?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语言输入的情况是否一致?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机制相同吗?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过程是否相同?

……)

18、成人学习第二语言与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有何区别?

①成年人意志力强,往往都是有意识的学习,要付出更多的艰辛;

②他们都要系统地掌握语法规则和语言基础知识;

③通常模仿和记忆能力不及儿童,而且学习第二语言要比儿童受到更多的来自第一语言的干扰等。

19、什么是第二语言教学?

是与第一语言教学相对应的概念。

它是指对已经掌握第一语言的人所进行的其他语言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通常是在学校环境里所进行的正规的教学活动。

20、第二语言教学包括哪些范围?

(1)外国学生在目的语国家的学校里学习第二语言。

(2)本国学生在本国的外语院校学习第二语言。

(3)本国某一民族的学生在本国学校里学习本国其他民族语言。

21、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研究的对象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

(1)“教”:

包括课堂组织、课堂教学技巧、教材的编写、成绩的测试等。

(2)“学”:

包括学习者的心理和学习的规律等。

22、第二语言教学有哪些特点?

(1)第二语言教学主要是以培养运用目的语的交际能力为目标。

(2)第二语言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反复的实践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

(3)第二语言教学以集中进行强化训练为主要教学形式。

因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多为成人,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目的语,客观上需要课程集中,内容密集,进度较快,班级规模相对较小。

(4)第二语言教学重视基础阶段的教学。

这是因为基础阶段的教学对第二语言的初学者来说尤其重要,为进一步学习目的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础阶段学习者最多,也最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5)第二语言教学注重语言对比,通过目的语与母语的对比,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6)第二语言教学存在着母语对目的语的迁移作用。

(7)第二语言教学更加注重文化教学。

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就必须学习该语言的文化。

特别是与语言交际相关的文化。

23、什么是第一语言教学?

(firstlanguageteaching)

第一语言教学(firstlanguageteaching),指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之后有意识地继续学习第一语言而在学校里进行的正规的课堂教学活动。

儿童入学之后,就进入了他获得第一语言的学习阶段,有教师指导、有教学大纲等。

24、第一语言教学有哪些主要特点?

①学习者都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已经基本具备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②时间充裕,有很好的语言环境,练习实践的机会多;

③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流不存在语言障碍;

④ 教学更注重语言的形式;

⑤掌握文化主要是靠习得等。

25、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有哪些共同点?

(1)从教的方面来看有如下7点:

①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都要讲授基本的语言规律;

②都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对语言规律的概括能力;

③教学内容都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言语技能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

④教学步骤都有预习、讲解、答疑、练习和巩固等几个环节;

⑤教学过程都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序渐进;

⑥教学方式上都会有实物展示、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

⑦课堂上都要注意趣味性和情感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从学的方面来看有如下5点:

①第二语言教学和第一语言教学对于学习者来说,都是为了获得语言的交际能力;

②学习第一语言和学习第二语言存在着某些相同的学习策略;

③学生都要掌握基本的语言规律;

④学习大体上都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等阶段;

⑤都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不应是脱离意义的机械性的操练。

26、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有什么不同?

(1).教学起点不同

第二语言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先教发音、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它是真正意义上的零起点的教学。

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入学时已经基本具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不需要从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教。

第一语言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2).教学环境氛围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往往是在母语的天然的语言环境氛围中进行的,不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

第二语言教学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

(3).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中,学习者大脑里没有别的语言,不受任何别的语言的影响,不存在语言迁移问题。

第二语言教学要受第一语言或其他第二语言的迁移作用的影响,两种语言的结构特征相同或相似容易产生正迁移,而两种语言的差异容易产生负迁移。

(4).文化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不同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风俗习惯不同、思维方式有别等,可能对某些语言现象不易理解并难以接受,这就会形成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甚至会引起文化冲突。

第二语言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要结合语言教学进行相关的文化教学,使学习者了解、理解甚至接受第二文化。

人们在习得第一语言的同时,通常也习得了该文化,他们自然地形成了说这种语言的人的文化心理和文化习惯。

因而,扫除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在第一语言教学中一般是不会存在的,即便是有一些文化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

(5).教学对象不同

第一语言的教学对象为本国的儿童,年龄不大,善于模仿,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

第二语言教学对象范围广,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或本国外族人,他们以成年人为主,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已大大发展,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很强,注意力容易集中,但记忆和模仿能力较差。

(6).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中,学习者有着共同的基础,有着共同的学习动机等,因此教学目的和要求基本一致。

第二语言教学中,学习者年龄有差别,学习动机不尽相同,原有文化与目的语文化有冲突等,给第二语言教学带来诸多困难和复杂性。

(7).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同

适合第一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一定适合第二语言教学,同样,适合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也不一定适合第一语言教学,因而两类不同的教学需要两种不同的教材。

在教学重点和难点上第二语言教学与第一语言教学也有很大的不同,通常可以拿第一语言与目的语对比来确定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8).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不同

第一语言的教学方法不一定能适应第二语言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多种各具特色的教学法也不一定适合第一语言教学。

二者可以互相借鉴,但不能简单地套用。

27、现在所说的“教学法”的含义是什么?

现在常用的“教学法”是指教育学中的“教学论”,包括教学的目的、任务、原则、过程、课程、方法、评估等等。

28、第二语教学法的主要流派有哪几种?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主要流派有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功能法和认知法等。

29、语法——翻译法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又叫做词汇翻译法、翻译比较法、近代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旧式法等等。

其主要特征是:

教学内容上,强调系统讲授语法规则;教学手段上,重视母语(或第一语言)与外语(第二语言)的翻译。

30、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语法——翻译法的语言学基础是机械语言学理论,相信所有语言起源于一种原始母语,语言和思维是同一的,只是词汇的发音和书写形式有差别。

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有各种不同的官能,各种官能可以分开加以训练。

难度较高的材料,比如拉丁语语法可以用来训练和发展人的智力。

31、采用语法——翻译法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这种方法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外语教学的基础,注意语法形式的分析和语法规则的掌握。

主要强调以下原则:

(1)以翻译(外—母,母—外)为重要教学手段,用大量笔头翻译和写作练习来检验语法规则的掌握情况。

(2)用母语进行教学,无论语法知识还是课文内容都用母语进行讲解。

(3)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阅读原著和名著,不注重口语。

(4)重视理性,强调通过外语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

32、语法—翻译法有哪些优缺点?

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如,过分依赖母语,过分强调语法,忽视口语教学等。

但它在外语教学中一直在发挥着作用,它的合理内核,如利用母语,把翻译作为讲解和巩固外语的手段。

主张讲授语法知识,发展学生智力。

注重阅读文学名著原文。

使用方便,不须专门训练等,还影响了后起的一些教学法。

其局限是历史的局限,它自身也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直到今天仍在一定范围内使用。

33、直接法的是含义是什么?

“直接”的含义是:

直接用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外语(或第二语言);语言与客观事物(如词与实物)直接联结的直观手段用于教学。

34、直接法有哪些基本特征?

直接法的基本特征是:

教学目标不是规范的书面语,而是外语(或第二语言)口语;教学中不用学生母语,不用翻译,不注重形式语法。

仿照幼儿学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过程。

35、直接法的有哪些理论基础?

直接法的语言学基础是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和科学的连贯语法,所以特别重视语音教学。

注意句子(非孤立的词)教学。

其心理学基础是联结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同客体的直接联结,强调语言同周围环境中的人的直接联结。

36、采用直接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直接法有如下基本原则:

(1)直接联系的原则。

建立外语与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不用学生母语,不用翻译,不注重形式语法,培养学生直接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以口语为基础的原则。

语音和口语是语言活动的基础,外语教学应从口语而不是书面语入门,应该在听说的基础上学习读写。

(3)以模仿为主的原则。

不先讲解语法规则,先通过各种模仿手段反复练习所学的句子,形成习惯,达到脱口而出。

通过大量感性的语言材料归纳语法规则。

(4)句本位原则。

不是孤立的单词加语法规则,而是以句子为基本教学单位,记住一定量的基本句型,就可以按“类比”和“替换”的方法进一步构造新的句子,以满足需要。

(5)教授当代通用语言的原则。

幼儿所学的语言是当代通用的语言,是有限的常用的语言材料,不是文学名著中典雅、过时的语言,因此外语教材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