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3978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天辟地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docx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_四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熟悉“竭、液”等10个生字。

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爱好,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句、重点词的品味,感受盘古的神力无比及巍峨形象。

  2、通过对课文第7自然段的品析,进一步感受盘古的伟大、无私,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记成诵。

  3.感受中国神话无穷的魅力,熟悉盘古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的献身精神、创

  造精神。

  教学过程:

一、温习导进:

  1、我们继续学习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开天辟地),同学们还记得故事情节吗?

请用文中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2、那文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就是(出示:

齐读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3、教师引读:

开辟了,化生出

  板书:

开辟天地化生万物

  二、学习“开天辟地”

  1、那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

哪段直接写盘古开天辟地的呢?

(第二自然段)划出描写盘古开天辟地时最能体现他神力无穷的句子。

  2.。

师巡视,指名回答

  3投影出示:

  “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1)指名朗读,试着把盘古的神力无穷通过朗读表达出,其他生边听边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画面

  

(2)评价引导,点拨重点词语:

  突出“猛劈猛凿,巨石崩裂”,再读读这句话,特别留意这两个词,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引导。

启发。

想象)

  (3)师小结描绘

  同学们的想象还真丰富,通过你们的描述,我仿佛真的看到了盘古:

随着他的猛劈猛凿,只见一道道斧光凿影,火花飞溅;耳边回响着那呼呼的风声;你听,巨石崩裂时,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响着那震耳欲聋的声音,整个宇宙在剧烈地震动着。

让我们感觉到盘古真是神力无穷!

  (4)再次朗读:

谁能结合我们刚才的想象,把盘古神力无穷的样子读出来?

  (5)男生齐读。

  4、引读其他句子:

  

(1)在这一小节中还有一个句子也能体现盘古的神力无穷,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到?

  

(2)出示:

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3)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再读。

  (4)一个翻身就能让宇宙裂开一条缝,你有这个气力吗?

只有盘古才有这个神力,他就靠这神力,把天地劈开来了,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顶天立地”

  1、天和地分开后的盘古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图,这就是天地分开后的盘古(教师引读: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天和地的变化而变化。

那到底是怎样变的呢?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书。

  2、引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天是怎么变的?

地,盘古的身体,这样。

  

(2)点拨:

同学们,盘古在天地间支撑了多少年?

(一万八千年)时间是多么漫长,盘古是多么不轻易啊!

所以留意这个“一万八千年”和三个“极”,也许你会读得更好,要不要来试一试?

  (3)出示:

头顶天,脚踏地――用个成语来概括,这就叫――顶天立地(教师板书:

顶天立地,引导学生读出其高大宏伟)

  3、引读第5自然段

  4、教师过渡:

为了不让天地重新合拢,盘古就这样在天地间苦苦支撑了几千万年。

“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

这句话你读懂了吗?

  四、学习“化生万物”

  1、教师渲染:

说得好啊,盘古就是这样一个巍峨的巨人!

在临死的时候,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了万物。

师引读:

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

  2、。

师:

以后你们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都可以想一想,这山,这水,这风,这云,这日月雷电,都是盘古身体的每部分变的,我们读书要学会通过文字,往想象出生动的画面,这样才算真正的读懂了故事,读懂了故事里的人物,现在你熟悉盘古了吗?

他是怎样的一个神?

  3、引导背诵:

  同学们,这段文字不光内容感人,而且文字也十分优美,你不看屏幕或稍微看几眼就把它记住吗?

那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把它记下来呢?

  五、回扣中心句,总结全文

  1、盘古就是这样无私,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他吧(读最后一段)

  2、让我们永远怀念为宇宙献身的盘古吧!

(读最后一段)

  3、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神话故事中的盘古吧!

(读最后一段)

  六、布置作业

  

(1)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2)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你有什么发现?

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二)

  所属学科:

语文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

2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二、内容分析

  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的盘古开天辟地孕育万物的故事。

从奶奶讲的故事,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位远古英雄的神勇和伟大。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感悟盘古的神勇和伟大。

  三、学生分析

  喜欢神话,想探究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是孩子们的天性。

本课的设置就是想通过让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究这些秘密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设计思路

  减少繁琐的分析讲解环节,给学生充分探索、发现的机会,使其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精华,领悟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和探索自然奥秘中丰富的想像和无穷的智慧。

  五、教具准备

  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画或动画课件;本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谈话:

佳佳是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平时特别爱提问题,比如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

地上为什么会有河流?

有一天,她问奶奶,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从哪来的?

奶奶就给她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神话故事,佳佳都听得人迷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

  2、出示课题:

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对照课后的生字表,把生字读准确)

  2、小组合作学习,纠正读音。

(读一读生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并悄悄告诉同桌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教师范读,边听边画出“开天辟地”的句子。

  4、指导学生从整体理解“开天辟地”的过程。

  

(1)故事中,天地最早什么样?

(板书:

大鸡蛋躺巨人)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

(出示挂图或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

开天辟地顶天立地)

  5、读最后一自然段,发挥想像力,感悟神话的创作过程。

  

(1)奶奶最后告诉我们什么?

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发挥你的想像力,说一说盘古还创造了宇宙中的哪些事物?

  四、小结拓展

  故事中,宇宙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诞生的,你相信这种说法吗?

你还想通过什么办法知道些什么呢?

让我们都为揭开宇宙的奥秘而努力探索吧!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三)

  一、教材分析:

  《开天辟地》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学习,要对学生进行奉献的教育,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理解生词的方法,读懂句子、读懂自然段,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与习惯,落实年级段的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自学字词,读通课文。

但学生往往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书,边读边想,边读边议,边读边展开想象,抓住关键句段进行品词析句,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

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方法,在读中欣赏提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的神奇特点。

  五、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想像神奇画面大胆想像,理解课文内容。

  六、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

  预习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师教学准备:

  ①制作多媒体课件。

  ②在课前交流中,了解学情,沟通师生情感。

  七、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文题

  1、导语:

同学们,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是否曾想过,这天和地是从哪里来的呢?

其实,这个问题,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们已经想过了,并由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神话故事,我们今天老师就带来了其中最精彩的一个。

想知道他们那时的神话故事是什么样的吗?

  出示文言文故事。

  (利用学生对古代故事的好奇心,丰富孩子的文学知识的,初步感受文言文独特语言魅力的美。

  师:

读文。

  2、谁听懂了这个故事写的是谁他做了什么事?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评价语:

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很强,相信要是在以前你也一定是人大文人。

]

  3、想知道现代的人们是怎么描写这个故事的吗?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板书课题:

开天辟地)

  4、清代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看看我们谁得到的最多。

看到课题你会有什么疑问?

  [预设:

生:

盘古怎么样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前世界是什么样的?

 天开辟地后又是什么样的?

]

  5、就让我们带着问题慢慢地揭开本课神秘的面纱。

  

(二)、初读课文,总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的字怎么办?

  (生:

求助,问师,查字典,)好的学习方法是走向成功的一半。

  2、检查:

  出示词语:

开火车读

  3、同学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看看课文你们是不是也读通顺了?

老师请同学逐段来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倾听边思考,文章讲了谁,做了什么事,最后怎么了?

  (把时间、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果说清楚;抓住文中的词语。

  (预设:

开辟世界 奉献一切 )

  板书:

开辟世界 奉献一切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学第1自然段。

  传说世界在最古、最初的时候,天地不分,一片混沌,像个巨大的鸡蛋。

  混沌什么意思?

(天地模糊一团)鸡蛋又形容的是什么呢?

(封密严)

  在这样密封很严又模糊一团的情况下,看不见(),看不见(),也看不见()……在这样的环境里,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憋闷)

  2、学习开辟天地

  

(1)、我们伟大的盘古就孕育在这样的环境里,大约过了一万八千年呀!

这一天他成熟了,发现了……眼前漆黑一团,非常生气,于是他就劈开了这个混混沌沌地圆东西。

  随着一声巨响怎么样了?

你的心情怎么样了?

(舒畅了)

  

(2)、是呀!

轻而清的阳气,逐渐上升,变成了蓝蓝的天;

  重而浊的阴气,逐渐下沉,凝成了大地。

  会学习的孩子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你发现句中词语有什么特别之处了吗?

  反意词,相对:

轻重清浊阳气阴气天地

  两个都读轻的音有什么不同吗?

(强调字义理解重要性)

  这种句式突出了天地形成后的区别,也就正好和我们前面的哪个词相对了。

(混沌)

  相信同学通过个句话会这个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这也是我们学习理解词语的一种方式,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强调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充满了神奇,咱们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请同学生齐读。

  看谁的想象力好。

  男女生读:

女生读清,男生读重(感受天地的初形成时的情形。

  (3)、从你们的读声中老师感受到了,天地从此分开了,真好。

盘古终于不用在那一片混沌的环境中生活了,他应该很高兴,可以歇着了是吧?

  (预设:

生:

不是!

  (4)、为什么不可以?

  是呀!

刚劈开的天和地,相距是很近的。

盘古只得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支撑着,不让天地合拢。

从这句话中的只得,你感受到了什么?

  (不得不,没有办法。

说明他担心,他不想让世界再像以前那样,这说明他为别人着想。

  请同学生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找一找文中出现了几次支撑?

每次都有什么不同?

(小提示:

可以结合动作去理解。

  第二次支撑,一直支撑下去(出示天每天都……)

  让我们带着对盘古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朗读这一句。

  学生齐做动作读(感受盘古的坚持)

  (5)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

  就这样一直奋力地支撑了一万八千年盘古都没有放弃,拼命地坚持着,可见他是多么有决心,有毅力,矢志不移的人呀。

  (6)那么大家能把他的那种决心读出来吗?

  指名生读

  3、学习万物的形成

  

(1)盘古终于完成了开天辟地的使命,但他对于世间的奉献却没有停止,最后他把他的的身躯化生为世间万物。

  

(2)盘古把他的一切奉献给世界才使宇宙在这样变得如此的迷人了。

一个变化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听老师读一句,看看你的眼前能够出现怎样的画面。

  (师读变成云的句子。

)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

好,那我们就把自己的感受带进这句话的朗读中,先自己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句。

  (3)盘古的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同学合作,一位读盘古身体的部分,另一位读变成了什么?

  读完了,你们觉得这些变化怎么样?

(很神奇)

  孩子们,你们的语言是那么美,课文中描绘的景色也那么美,老师忍不住把它变成了一首诗(课件出示整理后的段落)

  师生对读,开火车。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四)、全文总结

  1、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盘古说吗?

  2、孩子们,让我们怀着崇敬之心,敬佩之情,大声的读出课题,边读边用心感受盘古开辟天地的艰难和为了世界完完全全地奉献!

教学课题:

《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切实按照新课标精神,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营造赏识理念下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去探索、思考和感悟,能在最大的程度上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利亚怎样把木匣挖出来的过程,明白他能够挖出的原因,学习其爱动脑筋的精神。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知道“仍然”、“果然”的词义,会区分并能应用。

4       体会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明白其中的道理,能结合自身实际简单谈点认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科利亚开始没有挖出木匣后来又挖到的原因,体会最后一自然段的意思。

2       区分“仍然”和“果然”的词义,并能口头造句。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科利亚的木匣》。

(齐读课题两遍)

孩子们,前面的学习让我们认识了聪明可爱的科利亚,他做了件什么事呀?

(把自己心爱的小玩意装进了一个木匣,并且埋在了土里。

)他为什么要埋呢?

(模仿妈妈)复习学过的句子,后来他们的木匣怎样了呢?

今天就来了解吧。

 

二 学习新课,读中感悟。

1学习4、5自然段

(自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和同桌交流。

生答:

他们在喀山生活了4年;科上了小学会数到100多了;法西斯抢走了东西,房子还在。

(齐读)

2学习6——12自然段

(1)   妈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指名读6、7段)

妈妈怎么挖出木匣的?

(走了30步)这说明什么?

书上的句子回答(算术真有用)

因为她没有随便埋,所以还能找到。

齐读7自然段,读出什么语气?

(高兴)

(2)   科利亚当初模仿妈妈埋的木匣。

那他又怎么做的?

(女生读8自然段)

他挖到了吗?

(没有)齐读,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呢?

(着急)读完了,你觉得哪个词特别能表现这种着急呢?

(仍然)什么意思呀?

(情况保持不变)说明他怎么也挖不到木匣。

(齐读最后一句)指名用“仍然”口头造句。

同桌互说。

(3)    小伙伴见了是怎么说的?

(男生读)妈妈说算术真有用,可科利亚却没挖大家笑他,他放弃了吗?

他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10自然段。

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怎样(分析问题,动脑筋)分角色读9、10段,体会不同的态度。

(4)   师范读11自然段。

用笔勾出表现他动脑筋的词句,思考他分析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可以看出什么?

他非常专注的思考问题。

他为什么会“突然笑起来”?

(他一下子把事情想通了)

齐读他说的话,看看有没有道理?

指名复述,请学生表演(证实个子不同,步子不同的道理)

这段说明科利亚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有感情齐读。

(5)   那么事实到底如何了?

他真的挖到了木匣吗?

用书上的话回答(12自然段)

哪个词告诉我们科利亚说的没错呢?

(果然)什么意思?

(事实如预料的一样)谁能用这个词口头说话?

指名说(同桌互说)要和前面的“仍然”区别(指名说词义)

齐读12段,科利亚真聪明呀!

(6)   学习13自然段

(出示小黑板)指名读——齐读

你明白了什么?

(小组交流2分钟)

汇报:

A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

B 周围一切在发生变化。

C要以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

孩子们,我们原来学过一个成语故事也告诉我们要随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还记得吗?

(《刻舟求剑》)

对。

我们的科利亚不但挖出了木匣还得到了启示,我想你们也很棒,现在我们来采访一下,谁也像他一样从生活的事情中得到过“情况变化,方法要变”启示呢?

(同桌交流)(指名说)

小结:

生活就像一本大书,时时给我们以启迪,所以我们要用心去发现和感悟!

 齐读13自然段。

会背的起立背。

三巩固全文

1有感情齐读全文。

指名复述主要内容

2.总结:

孩子们,科利亚是一个非常爱动脑筋的孩子,我相信大家也一样,让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板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

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

(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

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

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

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

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

“竺爷爷!

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

“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

“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

“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

“刚才。

”竺爷爷()地问:

“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

“是。

    

(2)读第二遍:

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

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

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

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

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

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

一丝不苟]师述:

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

(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

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

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

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   第一朵杏花

       竺 精确 观察

       可

       桢 一 丝 不 苟

  设计意图:

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

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

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

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