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复习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3961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15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复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复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复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复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复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复习试题.docx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复习试题.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复习试题.docx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复习试题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复习试题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基本常识

传播媒介的三次革命

1)语言的形成和使用。

2)文字的发明和运用。

3)无线电的发明和运用。

“三C”指电脑、电讯、控制技术。

广播事业的诞生

无线电之父—马克斯威尔。

最早的广播新闻(1920年8月31日美国底特律8MK实验电台广播了个州的初选新闻)。

第一个电台(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播的棒球比赛实况,标志广播事业诞生)

电视的诞生和兴起

一、硒的光电效应──电视得以诞生的重要基础。

二、电视的萌芽时期

第一个公众电视发射台于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

三、电视的成型时代(本世纪三、四十年代)

第一次电视实况(1939年4月纽约世界博览会,第一位总统罗斯福—4月30日。

四、彩色电视的兴起(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首先播彩电节目(1954)、日本(1960)、中国(1973)。

NTSC制(美、日、台。

属于点扫法)、PAL制(德、中、英)、SECAM制(法、苏)。

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发展

一、北洋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

最早的广播电台创办于1923年初,呼号ECO;第一座公营电台是1927年5月的交通部天津广播无线电台。

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广播事业

亚洲功率最大75千瓦发射机是国民党的“中央广播电台”(1932);民间电台有教育性、商业性和宗教性的三种类型;由于当时“讳谈国事”,故民间的极少有新闻、评论的内容。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播事业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XNCR;1949年6月新华社语言广播部扩为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成为与报社、新华社并列的党的三大新闻机关。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现状(根本性质:

党和人民的喉舌。

唯一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飞速发展的电视事业

电视诞生于1958年初,仅北京、上海定期放节目,现形成中央、省级、地方、县四级办电视局面。

由封闭—开放,单向—多边发展:

1)电视机数量增加;2)播出内容丰富;3)新闻成为主导,国际及批评报道出现;4)对外联系频繁;5)国内电视交流活跃,打破大台统治天下。

二、稳步前进的广播事业

依然是传播媒介中(受众)最多的(广播新闻大多先于报纸、快于电视、信息量大)。

1)波段增加;2)专题性电台(音乐台、经济台)出现;3)吸引听众“参与”节目的比例加大。

国际向“窄播”(指针对性地满足部分听众需要)方向转化。

三、香港和台湾地区概况

香港公私并存。

香港电台(公营台是政府经营的)。

台湾电视台为民营商业性(TTV—台视、CTV—中视、CTS—华视)。

生产力水平决定广播电视的发展水平(故广播电视发展速度和规模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实际出发,需要和可能结合,量力而行)

一、广播电视的发展取决于科技发展的水准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物质存在,首先是科技赋予它以生命(如半导体的发明),而科技发展,又使它插上翅膀(如太空转播站、电脑网)。

二、广播电视的发展依赖于整个国家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广播电视是劳力、资金、科技密集型产业。

纵向—伴随国家繁荣(电视黄金时代分别为60年代是美国、70年代日本、80年代中国)。

横向—西方水准高于第三世界(由经济、科技、文化实力决定)。

三、广播电视依赖巨额的广告收入

依赖企业、发达的工商业、及巨大社会消费,这都离不开发达的生产力。

我国主要是财政拨款,沿海电视业强于内地(原因是广告及经济发达)

四、广播电视的发展依赖社会对信息的需求

广播电视以向社会提供信息而生存,而社会对信息需求量正比社会生产力水平。

五、广播电视的发展依赖社会的消费水平

作为商品的电视机,购买力越高、普及率就大。

“文革”后消费提高,电视机很快进入百姓家。

广播电视的不同性质决定不同的办台方针(办台方针指创办电台的宗旨,它通过各台的节目内容来具体体现)

从国制来看,管理体制模式有三种:

1)国家经营型(最早在苏联建立,中国也是。

2)公共机构经营型(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建立,政府通过多途径扶植。

最先在英国。

3)私营商业型(最早在美国建立。

公共台仅限于制作、播放社教和服务性节目。

电视台及电台性质有三(直接影响办台方针):

1)国营台(属全民所有,由执政党和政府领导。

是宣传机构,对党和人民负责,社会效益第一。

基本特点:

新闻、教育为主,娱乐要健康的,禁止黄色的,广告少。

缺点:

严肃太重,活泼不够,说教多,更新慢。

2)公营(公共)台(负责人由政府或民间团体任命,半官方,名义上独立,自定方针。

主要经费来自收听、收看费或执照费。

对公众负责、服务。

特点:

重新闻、服务、教育节目,新闻强调公正,对政府用“小骂大帮忙”方法,重视受众调查。

3)商业台(独资或集股开办,董事会领导下经理制。

除法律法令约束外,自作主张,背后有财团。

以赢利为目的,收入靠广告,娱乐节目比例高于新闻和教育的。

竞争促使广播电视业务不断改革(竞争目标—争取更多的受众。

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业务革新,改善本身素质,新闻向真实具体、快、多样发展,技术要更新新。

一、第一层次的竞争—广播电视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的竞争

在竞争中前进(广播电视出现专门化电台、电缆电视、连续报道,增加深度)、电影(出现香味、全景、宽银幕)、书籍杂志(发挥自己选择性强,内容深刻优势)。

二、第二层次的竞争—广播电视与报纸的竞争

竞争白热化最早在美国,各通讯社停止向电台供新闻稿,广播记者则用电话作为采访工具,到二战时封锁宣告失败。

三、第三层次的竞争—广播电视内部的竞争

电视使广播“黄金时代”嘎然而止。

汽车广播几乎垄断交通运输业,美国三大公司各自通过扩大记者网、增加技术卫星,锐意改革。

受众需要决定了广播电视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竞争的目的是为争取受众。

受众的需要多变(历史条件、心理变化),故要不断创新。

受众需要多样,因对象不同。

为此广播功能不断开拓,分工也细(如专业台出现)

社会主义新闻优越性:

不简单迎合受众,而是充分满足受众有益于健康的需要,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要指导群众,就需要满足受众,才能吸引。

故满足又是指导、教育受众的中介。

广播电视的特点决定了广播电视新闻的方向

报纸的新闻以综合、深度报道吸引受众;广播以短、快、新取胜;电视以现场实况和面对面直播见长。

广播电视与报纸共性:

真实迅速反映现实变动;面向大众;是信息传播工具,没司法强制性。

不同:

广播电视以电子为传播手段,声画为传播媒介;报纸以印刷文字为媒介。

广播的优势:

一、迅速及时,时效性强(以每秒30万公里传递,无需印刷、洗印剪接,不受时间限制)。

二、无远弗届,渗透性强(不受空间阻隔;不受人为限制,如交战双方;“无限发行”—指无线电波传送的声音。

三、声情并茂,感染力强(用声音传内容,言语比文字生动精彩;音响有感染力,如恐怖声。

四、雅俗咸宜,群众性强(精力少,花费少,文盲也无碍。

广播的弱点:

一、稍纵即逝,过耳不留(故要通俗、具体、深入浅出。

二、顺序收听,选择性差。

电视的优势:

一、视听兼备,声画并茂(顺应人的生理特点)

二、现场感强,可信度高(省去编码、解码过程)

三、近距离观赏,亲切自由(主持人面对面交谈)

四、传播内容的兼容性、开放性(通括前八艺术,可表现任一门或交叉,可播电影,可现场直播,可特技制作)

电视的弱点:

一、反映的表面性(用画面难表现人内心、事物内在规律及背景材料,比报纸浅薄)

二、反映的不可再现(突发事件难预料,赶到时已过去,有些精彩场面稍纵即逝,报纸则可访问有关人士,收集材料,追记整个新闻)

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一、沟通情况,提供信息(我国原强调宣传作用,80年代广播电视会议正式明确电视台首先是新闻机构;广播电视是依赖传播信息而存在的。

二、宣传群众,组织舆论(“电视是政治工具”。

罗斯福的经济政策“炉边谈话”是利用广播宣传群众的典范;党的喉舌)

三、批评监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西方是除议会、行政当局、法院外的独立第四势力;我国则和党政府站在一起维护人民利益)

四、传播知识,开阔眼界(如教育节目)

五、提供娱乐,丰富生活

六、为您服务,方便群众(广义—方便受众是电台的宗旨,一切节目为受众服务;狭义—为群众的日常生活、工作咨询和便利,如天气预报。

“电视统治一切”(关键人们怎样运用它,既指广播电视的传者,也指广播电视的受者)

一、广播电视连结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超越时空,把地球发生事传遍,彼此了解交流;家庭间封闭只看电视,成员间交流被电视代替,“团结世界,拆散家庭”)

二、丰富了知识,降低了智能(“百宝箱”;零碎而不系统,哗众取宠的知识节目、肤浅。

无所不晓却一无所长,受众追随节目,少思考、少分辨)

三、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穷山村了解了世界,不安于现状;诱发不切实际而发牢骚,社会不安定的潜在威胁)

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污染了社会的空气(输通上下左右国内外联系、交流,加强民主化、经济横向联系;不少节目污染社会空气,如“文强帽”)

五、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妨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消除疲劳获知识;视力下降,易学坏)

声音的多种性能

一、声音的物理性

声波的测定三因素:

频率、波长、波速。

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声波振动的幅度决定)、声调(高低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音色(由泛音的数量及强度所确定的复杂声的一种特性,泛音的谐音多寡及各谐音的相对强度决定音色的差异)是人对声音的主观感觉。

二、声音的心理性

不同的人产生不同感受,具有认同心理或逆反心理;引起人们种种联想(如听样板戏想起“文革”),~大大增加了广播的表现力。

三、声音的表情性

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不同组合作用于人心理,产生丰富内涵,表达亲切、严肃等等,~大大增加了广播的表现力(如悲剧用喜情朗颂)

广播声音的三要素

一、语言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情达意的工具。

语言分口头、书面、身态语言。

广播语言是其中的一种。

二、音乐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主要是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

富有感染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力(音乐的认识、教育、审美功能是潜移默化的)

广播中充当的角色:

1)组成广播文艺节目;2)充当广播电台和节目的标志(开始曲);3)节目内容的间隔过渡;4)节目配乐、渲染情绪,烘托气氛;5)作为节目的填空和补充,使节目准点准时。

三、音响(除了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声音。

作用:

1)加强广播内容真实感;2)用来表现时间和空间(如海关钟声);3)烘托、渲染环境气氛(如球场声);4)刻划人物心理(四面楚歌,马蹄铃声);5)组成声音蒙太奇(如通过次序的安排)

音响来源:

真实的和虚拟、模拟的两种。

心理效果:

1)写实的,唤起想象;2)象征性的唤起情绪效果;3)习惯性效果;4)印象性效果;5)音乐性效果。

广播新闻的体裁──声音三要素的组合

一、语言新闻

由播音员或记者用语言进行报道(不用音乐、音响)的广播新闻(它也有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述评等体裁,与报纸大同小异)。

二、录音报道

运用新闻现场的实况录音或新闻人物的谈话录音来报道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一种体裁(一部分为事件和人物的现场音响,另一部分为记者以目击者身份做的叙述和描绘)。

1)录音新闻(用现场实况录音进行报道的广播新闻,时效性极高,要求主题突出,叙述简练,录音素材与事件结合紧密。

一般3~5分钟,一听即明。

不作细致描绘评述。

用于动态性、时间地点集中的事件和活动。

2)录音通讯(用现场实况音响展示事件来龙去脉的广播新闻,比录音新闻细致深刻,用实况音响和记者解说表述。

3)录音特写(用现场实况音响和语言描述,集中再现事物或人的某个富有特征的侧面或片断的广播新闻报道。

时效篇幅同录音通讯,但不展示全过程,只抓侧面或片断,用文学描写手法作细腻描绘渲染)

4)录音访问记(记者以第一人称身份采访人或事实所作的录音报道。

有两种形式:

一是记者深入现场,采访有关人和事,以第一人称向听众报告所见所闻所感,与录音通讯同。

真实、亲切、自然,但受记者视野所限,有局限;二是为答记者问,记者就一问题请人发表意见,不用题外描写,主题集中,有针对性)

三、(现场)实况广播

在事件进行同时向听众播全部实况音响的广播形式。

真实迅速、直接、即时,新闻与受众之间没第三者介入,记者只作点旁白,不删和不选择实况音响。

四、配音(乐)广播

给广播通讯、特写、故事配上音乐或音响效果的广播。

配音广播:

1)既包含新闻性节目,也包含文艺知识类;2)音响可现场也可虚拟;3)只是渲染、烘托,文字稿可独立。

录音广播:

1)是新闻报道形式,属新闻性节目;2)只能实况音响;3)音响是新闻有机组成、表现主题,不可无。

五、广播对话

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物的相互交谈叙述事件、讲清事理的一种体裁。

便于提问讲清问题。

相声等重在塑艺术形象,广播对话重在讲清道理和事件。

六、广播评论

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问题加以评述和论证。

与报纸的区别:

选题不能太深,选听众关心的;论证开门见山,一次一个问题;语言通俗感人。

可多种形式(如编后按语、广播漫谈、广播对话)

广播新闻的基本优势—短、快、新(由于无线电波传送决定)

短:

除实况,一般不超过消息1分钟,通讯5分钟。

这由声音特点决定(过耳不留),长了记不住。

3W(what什么、why原因、how经过)。

故信息量大。

快:

时间之隔最短。

新:

包括时间和内容。

次序:

广播、报纸、电视(晚上)。

真实、及时、具有一定信息量和新闻价值─一切大众传播媒介新闻的共同要求。

“为听而写”──要听众一听就懂,又要牢牢吸引听众。

一、导语──要有吸引人的魅力

原则:

把文中最新鲜、最精彩、最令人感兴趣的部分放到导语中。

写法:

陈述性、描写性、对比性、设问性导语(与报纸没区别)。

二、铺叙──提醒听众(因听众往往漫不经心地听广播新闻)

形式:

1)提出问题;2)先渲染有关情况,再播主要内容;3)用语气词作铺垫;4)用地名作铺垫。

三、具体、具体、再具体(因听众不愿思考,要一听就懂,故要具体)

1)多叙事实,少空洞议论。

2)多写实在的事,少抽象概括。

3)多描述动态的事实,少作静态环境人心理描写。

4)多用实际内容的实词、实际行为动词,少修饰性副词、形容词。

新闻写作一般要求:

简洁、明快、生动。

广播语言──规范口语(介乎书面与口头语言之间。

按语法规范组织句子,又要适合口头表达──“规范的口语”)

一、通用(要各地人都听明白)

要求:

用现代汉语标准语,少用方言;用听众熟知的字眼,少用冷僻生词、典故;用社会通用名词,少用行业术语;用大家明白的称呼,避用简称。

二、顺口(朗朗上口,悦耳易懂)

要求:

多用现成话,避文绉绉的“字儿话”;多用异音词;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简单句、少复合句;多主动语态,少被动语态。

最佳句式是主、谓、宾构成的句子。

三、响亮(的字,播出去清晰、精神)

四、节奏(抑、扬、顿、挫,节奏鲜明)

汉语音特征就是声调变化,即语音高低、升降、长短的变化。

造成音韵美、节奏感。

押韵对比叠韵可增强语言的节奏美。

通用和顺口,是避声音传播之短──听众听不懂、听不清。

响亮和节奏,是扬声音传播之长──发挥声音感染力强的优势。

新闻性节目(是广播的主体,担负宣传、报道大事、传信息的任务)

一、消息报道性节目(是重心。

体裁以消息为主,通讯评论为辅。

时效性强)

二、专题性报道节目(围绕一专题,用消息、通讯特写体裁组成节目。

一周几次。

对象性较强,如《国际时事》、《体育节目》)

三、大板块综合式节目(通过主持人,将多种内容混合编排,以提高听众兴趣,加强感性交流,如《午间半小时》融新闻、知识、服务、教育一体,但以新闻为主)

文艺性节目(有“半壁河山”之称。

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娱乐功能。

1979年10月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纠正“左”的做法。

~依赖社会文艺的繁荣,在社会文艺作品基础上加工制作的。

但电台是党宣传部门,发言、播出的是中央政策允许提倡的,故非社会上流传的文艺作品都可播放。

一、音乐广播(任务:

给听众艺术享受;介绍作品,长知识,提高情趣;播演出,开阔思路,有所借鉴;配合政策,宣传作品,使听众受鼓舞教育)

1)欣赏性节目(比例最大、范围广,按作品、作者、题材、风格对象编排)

2)知识性节目(普及与提高听众水平,如《一支名曲》)

3)音乐新闻和专题节目(报道新闻)

4)配合性节目(对节日、活动进行配合,从实际出发,不图解政策)

5)背景音乐(餐厅、车站播,柔和安逸轻音乐或抒情歌曲,无插入语。

如《音乐之声》)

二、文学广播

1)文学节目(播小说、讲知识、分析)

2)广播剧(由多种声音组合的,专门诉诸于人们听觉的一种戏剧形式。

1924年世界第一部《危险》,由英国伦敦广播电台播出。

我国产生于三十年代,洪深、夏衍创作以抗日救国为题材的~;80年代成立“中国广播研究会”;81年河北电台第一个戏曲广播剧《桃花》。

曹禺说~要“短、广”)

3)电影、话剧录音剪辑

电影录音剪辑是我国特有,外国无。

取材电影,电台编辑加工,转化为收听,50年3月8日东北制片厂的《白衣战士》为第一。

“以广播为主”,影片录音是主体,解说是剪辑主导,对画面、场景介绍只占其中一小部分,交待背景深层信息占大部分。

电影录音剪辑是对电影的再创作和升华。

话剧录音剪辑是以剧场演出的实况录音,或请演员来电台表演的室内录音为素材,经编辑加工,插入少量解说,合成播出。

三、戏曲广播(以农民为主,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

1)欣赏性节目(是主体,形式有全场、选段、录音剪辑、晚会等)

2)报道性节目(演员近况、活动)

3)知识性节目(介绍知识和成就,提高欣赏水平)

4)综合性节目(集报道、评论、欣赏于一体;被观众称为“联系听众与演员的纽带”)

四、曲艺广播(在农村产生,如《说说唱唱》。

由整理过的传统曲目、新编历史和民间曲目及现代题材曲目组成,如《相声杂谈》)

教育性节目(以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并重,给人理论、政策、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

一、对象性节目(听众层次单一,故内容广泛,我国多注意教育)

1)对农村广播

2)对少年儿童广播(清新健康、活泼向上,分不同层次、内容)

3)对青年广播(蓬勃向上,分内容,如修养、成才)

4)对人民解放军或武警部队的广播(我国军队节目有光荣传统,战争中发挥大作用,要坚持保密原则,如军队番号)

二、专题性节目

1)工交财贸节目(五十年代设置,搞活了经济,促进改革)

2)理论宣传节目(与理论研究教学区别:

联系实际、有针对性;以普及为主,介绍正面、成熟、公认的观点;使听众乐于接受是各台要研究的课题)

3)法制宣传节目(政治性、思想性、政策性强的工作,进行法制教育,以“法”治国。

三、知识性节目(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是广播任务)

服务性节目(生活、工作、学习提供服务,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就曾开设过《社会服务》)

一、听众信箱节目(是群众参政议政途径;批评报道好形式;为听众思想、学习、生活咨询服务;是电台和听众交流渠道。

方针:

根据党的路线、方针,配合形势,通过选播来信,反映看法建议批评、表扬、排难。

由论坛性、知识性、服务性三内容组成。

二、天气预报节目(宗旨为国民经济,为各族人服务,最爱听的一个节目,及时报灾)

三、广告节目(传商品信息。

我国交通不发达,故~为沟通产销,指导消费起作用,不虚假)

四、外汇牌价节目(沟通和活跃中外金融工作服务)

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广播电视新闻概论复习题

一.解词:

1.        广播电视节目

2.        广播语言

3.        节目音乐

4.        开始曲

5.        间隔乐

6.        实况音响

7.        音响效果

8.        镜头

9.        蒙太奇

10.        画面构图

11.        景别

12.        消息

13.        研究性专题节目

14.        谈话节目

15.        现场报道

16.        连续报道

17.        系列报道

18.        深度报道

19.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二.填空:

1.广播、电视节目按内容性质,分为(  )、(  )、(    )和服务性节目;按内容构成和组合形式,分为(   )、(  )、(  );按播出方式,分为(   )和录播节目;按播出时间,分为定期节目、(  )节目和(  )节目;按播出次数与内容的关系,分为(  )、(  )和滚动节目。

2.广播的传播符号按不同的特性,被划分为:

(      )、(      )和(      )。

  

3.在新闻类广播节目中,广播语言的基本形态有(     )、(     )、(      )。

4. 电视的传播符号是(         )和(        )。

5. 图像在形式上大致可分为(      )、(     )、(      )、(     )。

6. 电视影像的要素主要包括(     )、(     )、(      )、(     )、(     )和(        )。

7. 影响画面构图的主要因素有(   )、(      )、(     )、色彩等。

8. 光线分为(   )和(    )。

在摄像中,各不相同的光线效果在造型上能改变和确定对象的形状,在构图上能形成不同的(    ),能表现不同的景色、情调及各种气氛,形成不同的影调结构,以及组织视觉重点、表现空间、表现节奏等。

9. 景别一般分为:

(   )、(  )、(  )、(   )和(   )。

10. 新闻性专题大致可分为(    )、(    )、(   )。

11. 常见的谈话节目类型包括(  )、(   )、(  )、(   )等。

 

12. 广播电视媒体除了拥有和传统媒体一致的(    )、(    )、(     )、(    )、(    )等新闻评论体裁外,还拥有(      )等独有的新闻评论形式。

三.选择题:

1.广播、电视节目按内容性质,分为(  )、(  )、(    )和服务性节目;

a  新闻性节目  b  文艺性节目  c  杂志型节目 d 教育性节目 e 特别节目

2.(     )是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机构指派承担向受众口头传播语言信息工作的人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

a新闻报道语言  b新闻播音语言   c实况语言   d语言同期声   e旁白

3.(      )是专门提供音乐审美、供受众欣赏的节目。

a 节目音乐   b 开始曲   c 实况音乐  d间隔乐  e音乐节目

4.(     )是客观物质运动声波的真实再现,具有现实还原的特点。

a主体音响   b音响效果  c实况音响  d资料音响  e主题音响

5. (     )是通过一边改变镜头焦距一边进行拍摄的方式获得的镜头。

a摇镜头   b移动镜头   c变焦距运动镜头d  跟镜头 e推拉镜头

6.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称作(  )。

a远景  b全景 c中景  d近景 e特写

7.(   )是跟踪新闻事件发展进程、连续多次播出的累积式报道。

a深度报道  b系列报道   c连续报道  d音响报道

  8.(      )是广播电视媒体独有的新闻评论形式。

a评论员文章   b本台短评(短评)  c谈话类评论节目  d编前与编后话  e本台评论(社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