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概论复习题答案修改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3919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染整概论复习题答案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染整概论复习题答案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染整概论复习题答案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染整概论复习题答案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染整概论复习题答案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染整概论复习题答案修改版.docx

《染整概论复习题答案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染整概论复习题答案修改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染整概论复习题答案修改版.docx

染整概论复习题答案修改版

1.解释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CMC、HLB值等概念。

1、表面活性剂

在液体中(如水中)加入很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从而起到润湿/洗涤/乳化/增溶等作用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的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上的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的概念(CMC:

CriticalMicelleConcentration)

水表面张力达到最低值时所对应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就叫“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活性剂的亲疏平衡值(HLB值:

HydrophilicLipophilicBalance)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亲水基的亲水性和疏水基的疏水性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匹配,这种匹配反映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亲水亲油间的平衡关系,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或叫亲疏平衡值(HLB).

2.简述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特点及在染整加工中的基本作用。

2、表面活性剂都是两亲化合物,其分子结构由亲水基和亲油基两部分组成。

在染整加工中的基本作用:

润湿作用、渗透作用、乳化作用、分散作用、增溶作用、洗涤去污作用、抗静电作用等。

3.棉织物退浆的目的、方法及原理。

棉织物退浆的目的

“退得净”是退浆工序的主要目标,在退浆中,要尽可能多地除去坯布上的浆料,以保证后续染整加工的顺利进行。

退浆的方法:

碱退浆、酸退浆、酶退浆、氧化剂退浆

退浆的原理:

碱退浆:

在热碱液中,淀粉和变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等天然浆料以及PVA和PA类等合成浆料,都会发生溶胀,与纤维的粘附变松,再经机械作用,就较容易从织物上脱落下来。

(不发生化学变化)

酸退浆:

在适当的条件下,稀硫酸能使淀粉等浆料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并转化为水溶性较高的产物,易从布上洗去而获得退浆效果。

(棉纤维耐碱不耐酸,蛋白质纤维耐酸不耐碱。

酶退浆:

α-淀粉酶、β-淀粉酶。

退浆中主要使用α-淀粉酶。

对淀粉的水解有高效催化作用,主要应用于淀粉和变性淀粉上浆织物的退浆工艺中。

氧化剂退浆:

在碱性条件下,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淀粉等浆料发生氧化、降解直至分子链断裂,溶解度增大,经水洗后容易被去除。

4.棉织物煮练的目的、方法及原理。

4、棉织物煮练的目的:

去除棉纤维中的蜡状物质、果胶质、含氮物质、棉籽壳等天然杂质以及少量残留的油剂和浆料等人为杂质,使棉织物具有较好的润湿吸湿性能,以利于后续染整加工。

煮练的方法:

碱煮练、酶煮练

煮练的原理:

碱煮练就是用稀烧碱溶液作主煮练剂的加工工艺。

(1)烧碱与果胶质的作用

烧碱在适当的温度下能使果胶中的酯键水解,成为可溶性的羧酸钠盐而被除去,另外,发生果胶大分子链的断裂,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以致能获得比较彻底的去除。

(2)烧碱与含氮物质的作用

烧碱溶液中,含氮物质(蛋白质)分子的酰胺键会发生水解断裂,最终形成氨基酸钠盐而被洗去。

(3)烧碱与蜡状物质的作用

精练过程中,蜡状物质中的脂肪酸类物质在热稀烧碱溶液中能发生皂化而溶解,经水洗便可去除。

(4)烧碱与棉籽壳的作用

在精练过程中,木质素中的酚羟基与烧碱作用,发生结构上的分解,相对分子质量降低,使其在碱液中的溶解度增大,从而被去除。

酶精炼的原理:

果胶酶与果胶先形成复合物,后又与复合物继续反应,使其分解变成水溶性产物而从纤维上溶落下来。

对于蜡状物质:

纤维表面的果胶和蜡状物质是相互附生的,果胶将蜡状物质粘附在纤维中,随着果胶从纤维表面溶解下来,残留的蜡状物质结构发生松动,很容易与表面活性剂接触而被乳化去除。

棉织漂白的目的、方法、原理。

5、棉织物漂白的目的:

漂白的目的在于破坏色素,赋予织物必要的和稳定的白度,同时保证纤维不受到明显的损伤。

漂白方法

漂白剂主要有次氯酸钠、过氧化氢和亚氯酸钠,其工艺分别简称为氯漂、氧漂和亚漂;漂白方式有平幅、绳状;连续、间歇之分,可根据织物品种的不同、漂白要求和设备情况制定不同的工艺。

漂白的原理:

双键共轭体系具有颜色,用氧化还原反应破坏发色体系达到消色的目的

6、棉织物短流程前处理工艺

定义:

从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出发,把退浆、煮练、漂白三步前处理工艺缩短为两步或一步,这种工艺称为短流程前处理工艺。

短流程前处理工艺特点:

(1)必须采用强化方法,提高烧碱和双氧水用量。

(2)同时还需添加各种高效助剂。

(3)严格掌握、控制工艺条件。

二、两步法前处理工艺

退浆碱氧一浴煮漂;退煮一浴漂白

1、织物先经退浆,再经碱氧一浴煮漂工艺:

这种工艺由于碱氧一浴中碱的浓度较高,易使双氧水分解,需选用优异的双氧水稳定剂。

另外,这种工艺的退浆和随后的洗涤必须充分,以最大限度地去除浆科和部分杂质,减轻碱氧一浴煮漂的负担。

这种工艺适用于含浆较重的纯棉厚重紧密织物。

2、织物先经退煮一浴,再经常规漂白工艺

这种工艺是将退浆与煮练合并,然后漂白。

由于漂白为常规工艺,对双氧水稳定剂的要求不高,一般稳定剂都可使用。

这种工艺碱的浓度较低,双氧水分解速度相对较慢,对纤维的损伤较小。

但要求退浆后必须充分水洗。

这种工艺适用于含浆不重的纯棉中簿织物和涤/棉混纺织物。

三、一步法前处理工艺

一步法前处理工艺是将退浆、煮练、漂白三个工序并为一步,采用较高浓度的双氧水和烧碱,再配以其他高效助剂,通过冷轧堆或高温汽蒸加工,使半制品质量满足后加工要求。

其工艺分为汽蒸一步法和冷堆一步法两种。

1、汽蒸一步法:

退煮漂汽蒸一步法工艺,由于在高浓度的碱和高温条件下,易造成双氧水快速分解,引起织物过度损伤。

而降低烧碱或双氧水浓度,会影响退煮效果,尤其是对重浆和含杂量大的纯棉厚重织物有一定难度,因此,这种工艺适用于涤/棉混纺织物和轻浆的中薄织物。

2、冷堆一步法

冷堆一步法工艺是在室温条件下的碱氧一浴法工艺,由于温度较低,尽管碱浓度较高,但双氧水的反应速率仍然很慢,故需长时间的堆置才能使反应充分进行,使半制品达到质量要求。

冷堆工艺的碱氧用量要比汽蒸工艺高出50%~100%。

由于作用条件温和,对纤维的损伤相对较小,因此该工艺广泛适用于各种棉织物。

四、绿色短流程前处理工艺

短流程前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

短流程工艺pH高、工作环境差、污水含量复杂、质量难以控制等原因,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特别是对环保节能的要求。

解决办法:

开发出无碱或少碱的绿色前处理工艺;采用了具有环保要求的助剂。

达到:

具有流程短、消耗低、效率高、实现易生物降解、少排污量、无毒的清洁生产工艺。

7、何为丝光、丝光的原理、丝光棉的性质。

7、丝光:

所谓丝光,通常是指棉织物在一定张力作用下,经浓烧碱溶液处理,并保持所需要的尺寸,结果使织物获得丝一般的光泽。

这个加工过程就叫丝光。

丝光的原理:

棉纤维在浓烧碱作用下生成纤维素钠盐和醇钠化合物,并使纤维发生不可逆的剧烈溶胀。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钠离子体积小,不仅能进入纤维的无定形区,而且还能进入纤维的部分结晶区;同时钠离子又是一个水化能力很强的离子,钠离子周围有较多的水,其水化层很厚。

当钠离子进入纤维内部并与纤维结合时,大量的水分也被带入,因而引起纤维的剧烈溶胀。

--(水合理论)

丝光棉的性质:

1、光泽显著增加

2、尺寸稳定(定形作用):

3、强度增加而延伸度下降:

4、化学反应性提高:

8、蚕丝织物练漂的目的

蚕丝中含有丝胶、脂蜡、色素、无机物和碳水化合物等天然杂质和人为杂质。

这些杂质的存在不仅有损于丝绸柔软、光亮和洁白等优良品质,而且还会使坯绸难以被水及染化料溶液润湿而妨碍染色、印花和整理等后加工。

因此蚕丝织物一般都要经过练漂。

蚕丝织物练漂的主要目的是去除丝胶,同时也除去了其他天然杂质和人为杂质。

因此蚕丝织物的练漂又称为脱胶。

原理:

总的来说:

就是利用丝素和丝胶结构上的差异,将丝胶去除而保留丝素。

组成、结构差异:

丝素和丝胶都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均为α—氨基酸,但是它们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分子排列、超分子结构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丝胶属球形蛋白,其中的极性氨基酸含量远比丝素蛋白的多,且分子排列紊乱,结晶度较低。

而丝素蛋白分子呈直线形,结构简单且紧密,取向度和结晶度均较高。

导致性质上差异:

由于丝胶和丝素的组成和结构的差异,导致了它们在溶解性、水解性和化学稳定性等若干性质上的不同。

如在水中,丝素不溶解,丝胶则能膨化和溶解;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丝胶更容易被分解,丝素则显示出相当的稳定性。

蚕丝织物精练的实质就是利用丝素和丝胶的这些差异,采用适当的工艺和设备,除去丝胶而保留丝素,从而达到脱胶的目的。

9、羊毛的前处理过程包括:

选毛洗毛炭化

羊毛碳化的目的及原理

目的:

除去植物性杂质,利于后续加工和织物外观。

原理:

炭化是以羊毛纤维和纤维素纤维对强无机酸具有不同耐性为基础的。

在酸性条件下,纤维素分子中的1,4-甙键迅速水解,使纤维素大分子降解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分子,在烘干和焙烘阶段,酸浓度加大,纤维素脱水成为质脆的炭或水解纤维素而被除去。

10、解释染色牢度、半染时间、配伍性、纤维等电点、平衡上染率、泳移等概念?

染色牢度:

指染色产品后加工使用或者服用中,染料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能否保持原来色泽状态的能力

配伍性: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染料拼色时上染速率相等,随着染色时间的延长,色泽始终保持不变的性能

纤维等电点:

当溶液的PH值达到某一值时,羊毛纤维中电离的氨基和羧基数量相等,此时纤维大分子上的正负离子数量相等,处于等电状态,纤维呈电性中和,此时的PH值称为该纤维的等电点

平衡上染率:

染色达到平衡吸附时染料的上染百分率

泳移:

指织物在浸染液后的烘干过程中染料随水分的移动而移动的现象。

11、了解染料的应用分类,掌握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化纤织物染色时各自采用的染料品种

染料的应用分类:

1直接染料、2活性染料、3还原染料(可溶性还原染料)、4硫化染料、5不溶性偶氮染料(冰染料)、6酸性染料、7酸性媒染染料、8酸性含媒染料、9阳离子染料、10分散染料等

纤维素纤维:

使用12345

蛋白质纤维:

6784

化纤织物:

9、10

请写出活性染料结构通式,并比较上染百分率和固色率的差异。

12、活性染料的结构通式:

S--是水溶性基团;D--是染料发色体(母体);

B--是桥基或称连接基,将染料的活性基和发色体连接在一起;

Re--是活性基,具有一定的反应性。

活性染料染色的固色率比上染率低

13、还原染料及硫化染料染色的基本过程,写出还原染料、硫化染料染棉时所用的还原剂。

13、还原染料的染色过程:

①染料的还原,使不溶性还原染料转变为可溶性的隐色体;

②染料隐色体上染纤维;

③上染纤维的隐色体经氧化转为原来不溶性的还原染料;

④皂洗处理,以获得稳定的色光和良好的染色牢度.

常用还原剂:

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

硫化染料:

不溶于水,在硫化钠溶液中,被还原成可溶性隐色体,上染纤维后再经氧化,在纤维上重新生成不溶性染料而固着。

选用硫化钠作还原剂

14.解释酸性染料在强酸浴和中性浴染羊毛过程中,加入中性电解质的作用及机理。

14、加入中性3电解质的作用

PH<等电点

离子键结合,加中性电解质——缓染

PH>等电点

范德华力和氢键结合,加中性电解质——促染(减少染料与纤维间的静电斥力)

缓染机理:

当酸性染料在硫酸存在下染羊毛,染液中加入中性电解质(食盐或元明粉),无机阴离子Cl-或SO42-以及染料阴离子都能与纤维阳离子的“染座”产生静电引力。

无机阴离子Cl-或SO42-体积小、扩散速度快,先被吸附,当染料阴离子靠近纤维时,由于静电力、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会取代无机阴离子与纤维结合

15.涤纶染色的常用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15、涤纶染色的常用方法:

分散染料的染色方法

(一)高温高压染色法

高温高压染色得色鲜艳、匀透,染色织物手感柔软,适用的染料品种较广,染料的利用率较高,但属间歇性生产,生产效率较低,且染色时间长,耗能大。

(二)热熔染色法

热熔染色法为连续化加工,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

但染料的利用率比高温高压法低,特别是染深浓色时,染料的升华牢度要求较高。

与高温高压染色相比,热熔染色的织物色泽鲜艳度和手感稍差;是涤棉混纺染色的主要方法之一。

16.腈纶常用哪种染料染色,为什么在染液温度达到腈纶玻璃化温度时,要缓慢升温?

腈纶常用阳离子染料染色

为什么在染液温度达到腈纶玻璃化温度时要缓慢升温:

因为实践中发现:

最适宜温度97-105℃,高温下的延续时间为45-90min浅色,温度可低些,时间可短深色温度可提高,并延长染色时间温度过高,手感硬,织物变形后不宜骤降温度,否则影响手感

17.何为拉幅整理,拉幅整理的原理是什么?

17、定幅(拉幅)整理

织物在染整加工中持续地受到径向张力,迫使织物径向伸长,纬向收缩,尺寸不稳定,呈现出幅宽不匀,布边不齐,纬斜以及手感粗糙等缺点,为了纠正上述缺点,织物在出厂前都必须进行拉幅整理。

拉幅整理的原理:

利用棉、丝、毛纤维以及吸湿性较强的化学纤维,在潮湿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能,将其门幅缓缓地拉幅至规定的尺寸,从而消除部分内应力,调整径纬纱在织物中的状态,使织物的门幅整齐划一、纬斜得到纠正以及获得较为稳定的尺寸,以符合印染成品的规格要求。

18.棉织物起皱的原因、对其防皱整理的原理、常用的抗皱整理剂类型,写出商用最典型的抗皱整理剂。

棉织物起皱的原因:

宏观上看:

织物上折皱的形成是由于受外力时纤维弯曲变形,放松后弯曲的纤维未能完全复原所造成的。

微观上看:

在纤维的无定形区,大分子链间排列较松,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间存在的氢键数较少,在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时,大分子间的部分氢键被拆散,并能在新的位置上重新形成新的氢键。

当外力去除后,由于新形成氢键的阻碍作用,使纤维素大分子不能立即回复到原来状态。

如果新形成的氢键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则发生永久形变,使织物产生折皱。

对其防皱整理的原理:

沉积理论整理剂初在纤维内自身缩合成网状结构的整理剂微粒,沉积在纤维素纤维的无定形区并和纤维素大分子链之间形成氢键和范德华引力,把纤维素大分子链相互网状缠结起来,靠机械阻力限制了大分子链的相对滑移,提高了织物的抗皱性能。

共价交联理论抗皱整理剂和相邻的两个纤维素分子链上的羟基反应,生成共价键,从而把相邻的大分子链互相连接起来,减少了两个大分子链间的相对滑移,同时使纤维素大分子羟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封闭,减少了大分子在新的位置上重建氢键的能力,使得纤维素分子链或基本结构单元的回复能力得到加强,提高了织物的防缩、抗皱性能。

(一)酰胺-甲醛类整理剂

脲醛树脂(UF)

二羟甲基乙烯脲树脂(DMEU)

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树脂(DMDHEU或2D树酯)

(二)无甲醛类整理剂

环氧类化合物

含硫化合物

二甲基二羟基乙烯脲

水溶性聚氨酯

反应性有机硅

天然高聚物壳聚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