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3877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答案.docx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答案.docx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泰宁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高二历史(文科)试卷

(考试时间:

100分钟;满分:

100分)

第I卷选择题(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并把正确的答案填涂到机读卡上.

1.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迁》一书主要内容包括“出版前言、中国概况、文明的诞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帝国的再生……”其中“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是()

A.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唐代的崇儒尚佛

D.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

2.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

“我一边看网,

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C.“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D.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3.“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4.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

“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

”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A.经世致用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D.有教无类

5、古人云:

“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人处世不可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一粒粮食就会五雷轰顶”。

你认为这些言论反映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学派的思想(  )。

①儒家 ②道家 ③墨家 ④法家

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

6.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排列应是(  )

A.儒、道、墨、法B.道、法、墨、儒C.法、儒、道、墨D.道、法、儒、墨

7.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开拍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哪一思想学派最能回应此议题?

(  )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8.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

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

A.董仲舒B.陆九渊C.朱熹D.王阳明

9.“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

A.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B.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10.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D.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1.《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爱国主义B.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

12.京剧艺术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堪称“国之瑰宝”。

教育部决定2008年3月到2012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

下列各项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B.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昌盛期

C.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D.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13.下图是2012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形象时尚、动感可爱的五只羊,分别取名为“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组成“祥和如意乐洋洋”。

这幅图画应属于()

A.油画B.彩陶画

C.风俗画D.文人画

14.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标题,你觉得适宜的是(  )

①大汉文明的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者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利武器④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

15.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

下列名句相对应的文学体裁是(  )

①“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④“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楚辞 宋词 唐诗 汉赋B.楚辞 唐诗 宋词 汉赋

C.楚辞 唐诗 汉赋 宋词D.汉赋 唐诗 宋词 楚辞

16.余秋雨认为:

“汉字是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以下对汉字的相关认识正确的是(  )

A.汉字演变顺序为:

甲骨文—隶书—篆书—楷书

B.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入到重视审美的自觉阶段

C.秦朝官方正式颁布的文字范本用隶书书写D.《兰亭序》是唐代行书的代表作品

17.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之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

这说明李大钊(  )

A.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B.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D.能够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18.清政府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在英国写信给李鸿章说:

“……我们必须风俗敦厚,人民家给户足,作为基石,然后才可以谈到富强。

……船坚炮利是最末微的小事,政治制度才是立国的根本。

”由此可见,郭松焘的言论更接近于(  )

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B..改良运动中的维新派

C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D.民主革命时代的革命派

19.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宣扬当时流行的政治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洋务派(  )

①把中国的纲常礼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②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③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④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学说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下图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的作品,它发表在1917年的《新青年》上。

这首诗(  )

相隔一层纸

——刘半农

屋子里拢着炉火,

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

说:

“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

”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

”

可怜屋外与屋里,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①反映出使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已经成为知识界共识

②反映出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直率”与“质朴”③深刻揭示了贫富差距、阶级对立

④反映出倡导“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以下是博希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

类别

1860—1899年

1902年—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D.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22.道光帝对签定《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

“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

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

”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  )A.平等外交思想B.传统夷夏思想C.屈辱外交思想D.殖民外交思想

23.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

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

A.实行君主立宪制度B.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4.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

“中国文化建设,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②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走向共和”的民主思想广泛传播④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⑤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25.“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

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

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这段话可能出自(  )

A.《孔子改制考》B.《狂人日记》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新民主主义论》

26.《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B.宣传排满革命C.倡导个人崇拜D.反对帝国主义

27.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

28.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29.某部历史著作写道:

“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

”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0.1985年,邓小平再度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是他的著名论断。

下列说法中,符合“猫论”的是()

A.“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B.“买醋的钱不能买酱油”

C.“一国营,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

D.“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本卷共4大题,第31题12分,第32题8分,第33题13分,第34题7分共40分。

31.(12分)山东是儒学思想的发源地。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根据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2分)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2)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2分)

材料二朱熹认为: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路。

”王守仁认为: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2分)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

(2分)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4)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其突出的主张是什么?

(2分)并指出这种主张未能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原因?

(2分)

32.(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

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

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毛泽东也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说过:

“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

”--------笑蜀《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孙中山为实现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所作的主要努力。

(2分)

(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德、赛两先生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4分)

(3)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主要特点。

(2分)

30.(13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

材料二 图文材料: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

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材料三 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3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4分)

(2)透过材料二中的图文材料,从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2分)

(3)举一例能佐证材料三观点的史实。

(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认识。

(2分)

29、(7分)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材料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

(1分)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分)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2分)

泰宁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姓名班级考试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高二历史(文科)答题卷

(考试时间:

100分钟;满分:

100分)

二、非选择题(40分)

31.

(1)

(2)

(3)

(4)

32.

(1)

(2)

(3)

33.

(1)

(2)

(3)

(4)

34.

(1)

(2)

泰宁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高二历史(文科)

参考答案:

1—5BDCDB6-10BBCBC11-15BDCBD

16—20BABAB21-25DBBDC26-30BCDBD

31、

(1)孟子:

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爱民、重民,主张民贵君轻。

(1分)

荀子:

基本上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君舟民水。

(1分)

(2)原因:

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

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

(2分,任答两点即可)

(3)朱熹:

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

王守仁:

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

(2分)

哲学流派:

朱熹是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是主观唯心主义。

(2分)

(4)主张:

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经世致用。

(2分)

原因:

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经济上:

小农经济,重农抑商政策;思想上:

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读书人思想僵化。

(2分,任答两点即可)

32.

(1)努力:

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实现君主立宪制,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进行辛亥革命。

(2分)

(2)影响: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③.为五四运动的到来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3)特点:

主张向西方学习;②.追求政治民主化活动都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③.从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到追求人民民主专政。

33. 

(1)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实行君主立宪);三民主义(实行民主共和)。

(3分)

作用:

推动了救亡图存的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有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4分)

(2)清政府开始重视海洋权,建立比较强大的近代海军;清政府把受挫的原因归结为不利的外部环境;清政府政治制度腐败,没能实现国家的强大。

(2分)

(3)任选一史实作答。

如:

“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清政府的冷遇”;“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与封建顽固势力的交锋”;“民主共和观念与尊孔复古逆流的冲突”。

(2分)

(4)中国学习西方过程中新旧思想产生激烈的碰撞,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由思想认识到付之实践的过程。

(2分)

29、(7分)

(1)世界潮流:

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

(1分)

思想:

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分)

作用:

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分)

(2)背景: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1分)理论:

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