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学期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3861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学期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秋学期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秋学期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秋学期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秋学期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学期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docx

《秋学期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学期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学期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docx

秋学期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

2019年秋学期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

(考试时间:

60分钟满分:

6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经历了漫长的的过程。

下列物质的出现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①火②青铜器③火药④纳米材料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①②③④D.④③②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火的历史;②我国在商代就能制造精美的青铜器;③火药最早应用的是我国发明的黑火药,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④纳米材料是现代科学家们研究的一种新型材料,则上述物质的出现过程正确的顺序是①②③④。

故选C。

2.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水车灌溉B.

雕刻石像

C.

预报地震D.

烧制陶罐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车灌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雕刻石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预报地震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烧制陶罐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灯泡发光B.风力发电C.太阳能供热D.蓄电池放电

【答案】D

【解析】

【详解】A、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太阳能供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蓄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

点燃酒精灯

C.

夹持试管D.

加入固体粉末

【答案】D

【解析】

【详解】A、倾倒液体时:

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操作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夹持试管,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向上套,距离试管口三分之一处,故C操作错误;D、向试管中装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操作正确。

故选D。

5.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下列哪一种

A.氧气B.氢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灯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可做光源,例如充入氖气发红光,充入氙气,发白光等。

故选C。

6.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海水、净化后的空气B.液氧、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剩余液体

C.生锈的铁钉、啤酒D.冰水混合物、高锰酸钾加热后的固体剩余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海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净化后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B、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剩余液体是水,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C、生锈的铁钉中含有铁锈和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啤酒中含有水和酒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D、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高锰酸钾加热后的固体剩余物中至少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

故选D。

7.对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发出白光B.硫粉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镁条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热,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8.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食物腐烂B.镁条燃烧C.氢气爆炸D.铜绿受热变黑

【答案】D

【解析】

【详解】A、食物腐烂,是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B、镁条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C、氢气与氧气反应水,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D、铜绿受热分解生成黑色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B.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C.MnO2可做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正确,故选项错误;B、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错误,如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没有催化剂反应会比较慢,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等分解速率,但并不是任何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错误;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有以下步骤:

①向锥形瓶内加入大理石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 ④按要求连接好仪器和装置 ⑤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试验 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正确的顺序是

A.③②①④⑥⑤B.④③②①⑤⑥C.①③②④⑥⑤D.④②①③⑥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步骤中,要先按要求连接好仪器和装置,然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故选D.

考点:

二氧化碳的制取

二、(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每小题有一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多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11.某博物馆启用新购置的“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

即将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浓度可达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厌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

下列有关氮气说法错误的是

A.通常状况下氮气易溶于水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

C.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通常状况下氮气不易溶于水;氮气不能供给呼吸;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

故选A.

考点: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12.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或火柴梗,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集气瓶中是否装满氧气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不复燃,则气体中一定不含氧气

D.把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答案】BC

【解析】

【详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故选项实验方案或操作能达到目的;B、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C、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可能是没有氧气,也可能是氧气的浓度低,其中混有较多量的二氧化碳,也不复燃,故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故选项实验方案或操作能达到目的;D、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根据木条碳化的程度,可以比较蜡烛各火焰层的温度,故选项实验方案或操作能达到目的。

故选BC。

13.下表实验操作可行或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防止试管炸裂

B.

取用块状固体时

可直接用手拿

C.

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D.

用红磷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放点水

加快装置的冷却

 

A.AB.BC.CD.D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加热试管时,为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试管炸裂,应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故选项说法正确;B、取用块状固体时可用镊子夹取,不能直接用手拿,故选项说法错误;C、木炭粉和二氧化锰都是黑色粉末,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D、红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可能会把橡胶塞冲开,故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的水用于吸热降温减压,以防胶塞被冲开;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用水来吸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14.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实验室欲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A、长颈漏斗不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因此不能控制反应速率,错误;B、B中分液漏斗中应该盛放过氧化氢溶液,错误;C、从长颈漏斗加入的应该是过氧化氢溶液,不能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加入,否则不能控制反应速率,错误;D、过氧化氢溶液从分液漏斗中加入,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而控制反应速率,能使生成氧气的速率平稳,正确。

故选D。

15.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装试液的少量水)。

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在①中燃烧匙内铺细沙可能是因为硫粉和铜加热时能反应

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该实验中会产生污染物,可在通风橱内完成

D.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和碳酸性质类似

【答案】D

【解析】

【详解】A、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故A正确;B、硫可以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故B正确;C、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故C正确;D、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氧化物,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D错误。

故选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16.“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这两句描述了雨后彩虹的美丽景色。

事实上,化学物质也有这样美丽的颜色,如:

氯化铁溶液(黄色)、碱式碳酸铜(绿色)、石墨(黑色)等。

(1)请用你刚学过的物质填空:

_____(紫黑色)。

(2)用上面给出的物质中既可以用作干电池的电极又可以制铅笔芯的物质是____。

(3)在氮气、氧气、氨气、碳酸氢铵四种物质中,有一种物质与众不同,该物质是______,它与同组其他物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1).高锰酸钾

(2).石墨(3).氧气/碳酸氢铵(4).不含氮元素,其它都含氮元素/固体,其它都是气体

【解析】

【详解】

(1)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

(2)用作电极、制铅笔芯的是石墨;

(3)可从物质的组成、状态进行分析可知:

氮气、氧气、氨气、碳酸氢铵中,氧气含有氧元素,不含氮元素,其它都含氮元素;碳酸氢铵是固体,其它都是气体。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根据学过的内容填空。

(1)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有如下数据,用对应的序号填空。

A.45°B.90°C.

D.

E.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试管要与桌面成约___角。

(2)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

①用坩埚钳夹持燃着的镁条,移到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上方,观察燃烧现象。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12.6g氯化钠时,向左盘中加入氯化钠后,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3)下图是我们学过的部分实验,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①图A实验中证明该反应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预先加水或细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B中红磷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___;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结果与实际不符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③图C中盛放氧气的集气瓶口盖上毛玻璃片的目的是防止氧气大量逸出,注入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验证_____,验证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A(3).石棉网(4).添加氯化钠(5).生成黑色固体(6).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7).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或P+O2

P2O5(8).化合(9).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10).红磷量不足(合理即可)(1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12).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碳酸钙+水或CO2+Ca(OH)2

CaCO3+H2O

【解析】

【详解】

(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试管要与桌面成约45度角。

(2)①用坩埚钳夹持燃着的镁条,移到石棉网上方,观察燃烧现象;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12.6g氯化钠时,向左盘中加入氯化钠后,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加入的氯化钠偏少,所以应继续添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3)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集气瓶中预先加水或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②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或P+O2

P2O5,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使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使实验结果准确;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造成该实验结果与实际不符的可能原因是:

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读数)等;

③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碳酸钙+水或CO2+Ca(OH)2

CaCO3+H2O。

18.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

(1)水的电解

按如图甲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

结论:

水由_______组成。

(2)水的性质

按如图乙中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气球胀大,说明H2O和CaO的反应是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水的用途

①碘与锌在常温下反应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水在此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图丙的实验中集气瓶内装满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1

(2).水

氧气+氢气或H2O

H2+O2(3).氢、氧元素(4).放热(5).催化作用(6).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

【解析】

【详解】

(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玻璃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分别是电源的负极、正极分别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

1;发生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是:

氧气+氢气或H2O

H2+O2;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了氢氧化钙放出了大量的热,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导致气球胀大;

(3)①碘与锌在常温下化合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水在此的作用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②图丙的实验中集气瓶内装满水的目的是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收集气体更纯。

19.A、B、C、D、E、F、G、H等八种物质,有如下反应关系或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已省去。

其中D是一种黑色粉末,通常状况下F为无色液体,H的固态被称为干冰,E为液体,G是固体,G为混合物。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符合反应关系的G物质的名称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石蜡

(2).过氧化氢

水+氧气或H2O2

H2O+O2(3).急救病人(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反应①可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且生成物为三种,就现有知识推知A为高锰酸钾;根据D为黑色粉末可知,故D为二氧化锰,则B、C各为锰酸钾和氧气中的一种;根据反应③,G为混合物,H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H为二氧化碳;根据通常状况下F为无色液体,不难分析出B为氧气,G可为石蜡,F为水;由反应②可知D二氧化锰是催化剂,E分解成了B和F,由上述分析可知B、F分别为氧气和水,则E为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代入检验,符合题意,G可能为石蜡;

(2)反应②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过氧化氢

水+氧气或H2O2

H2O+O2;

(3)根据分析,B为氧气,故B的两点用途为火箭助燃剂、潜水、急救病人等。

20.氧气、二氧化碳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

某兴趣小组对这两种气体研究如下:

Ⅰ.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备:

(1)写出A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

(2)写出用KMnO4制取O2的化学反应符号或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化学实验室中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图B所示的发生装置,该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该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制二氧化碳也可选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装置中多孔隔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D所示的装置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将石灰石放在铜丝网中,该实验说明了铜________(填“能”或“不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

Ⅱ.氧气的收集及二氧化碳的性质研究:

(1)二氧化碳的性质研究

①如图E所示的装置可以测定一段时间收集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②如图F所示的装置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该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

③已知:

CO2和SO2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实验一:

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右图所示,说明相同条件下SO2比CO2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

实验二:

已知镁条可以在CO2中剧列燃烧:

Mg+CO2

MgO+C,试推测镁条在SO2中燃烧的现象为:

剧烈燃烧,__________________。

(2)氧气的收集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氧气的体积分数(%)

79.7

79.6

79.9

88.4

89.0

87.9

90.0

89.8

89.3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

79.7

88.4

89.7

数据分析:

①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②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酒精灯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4

K2MnO4+MnO2+O2(3).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4).试管口朝上(5).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或CaCO3+HCl→CaCl2+H2O+CO2(6).用止水夹夹住右侧胶皮管,向长颈漏斗内加水,一段时间后漏斗中形成稳定的水柱(7).控制反应的停止和发生(8).不能(9).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反应(10).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11).灭火(12).易(13).生成白色和淡黄色固体,放热(14).验满后继续收集一段时间(15).水蒸气留存在集气瓶中

【解析】

【详解】Ⅰ.

(1)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是酒精灯;

(2)在加热的条件下,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符号或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4

K2MnO4+MnO2+O2;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是: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或CaCO3+HCl→CaCl2+H2O+CO2;该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住右侧胶皮管,向长颈漏斗内加水,一段时间后漏斗中形成稳定的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4)制二氧化碳也可选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装置中多孔隔板的作用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用图D所示的装置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将石灰石放在铜丝网中,该实验说明了铜不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

Ⅱ.

(1)①如图E所示的装置可以测定一段时间收集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加入少量的植物油;

②图F所示的装置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

③实验一: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二氧化硫的这支试管内液面上升的明显,故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强于二氧化碳;

实验二:

根据二氧化碳与镁的反应可以推知镁在二氧化硫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硫,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氧化镁是白色的,硫是黄色的,故会观察到产生白色和黄色固体;

(2)①根据实验1、2的操作可知,实验2延长了氧气收集的时间,从而使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有所提升,所以如果想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以采取延长收集时间的措施;

②如果各项操作没有问题,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用排水法收集会形成水蒸气留存在集气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