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3837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上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上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上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上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单元

社会新风尚

课 题 

走近雷锋

课 时 

 

教学

状态

分析

 

教材分析:

《走近雷锋》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社会新风尚》中的第一篇课文,在整个单元中起着引领作用。

一年第二学期下的《丁丁的问题》,二年级第二学期的《为小区服务的人》等课文都涉及到为他人服务的内容,为本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学生实际状况分析:

根据对学生的观察和调查,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学生都听说过雷锋这个名字,因为每年的3月5号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向雷锋学习,所以都知道雷锋是个助人为乐的好人。

但是学生对雷锋的生平、故事、日记等其它情况了解得不多。

2、学生能介绍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但对社会上不同领域的志愿者的事迹了解的不多。

3、在当今的社会中,孩子周围做好事的人群不广泛,学生对做好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有些孩子做好事时还会受到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干扰。

因此他们对做好事带来的快乐体验不多。

教学目标:

1、了解雷锋的有关故事,学习雷锋的精神。

2、了解志愿者的事迹,知道志愿者的行动是雷锋精神在当代的发扬光大。

3、体会做好事带给自己的快乐之感。

,激发做好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目标调整:

本单元的主题是《社会新风尚》,而雷锋同志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行为正体现了社会的一种新风尚。

要让学生学习雷锋的精神,必须先要了解雷锋的有关的故事,从学情了解到学生对雷锋同志的一些事迹了解得不多,所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把这点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重点:

了解雷锋的有关故事,学习雷锋的精神。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做好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走近雷锋,学习精神

1、听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师:

小朋友,这首歌老师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就会唱了,你们知道这首歌中歌颂的是谁呀?

2、出示雷锋的照片

师:

他就是雷锋叔叔,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以后每年的3月5日就成为学雷锋纪念日。

3、出示毛泽东题词

师:

毛泽东主席让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什么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雷锋,了解一下雷锋叔叔的故事。

4、学习课文中的雷锋故事《好事做了一火车》,引导学生想想说说:

雷锋出差坐火车途中作了哪些好事?

有没有人规定他必须做这些好事?

他为什么要做?

做这些事给旅客带来的是什么?

给雷锋自己带来的又是什么?

4、交流雷锋的故事(课前收集雷锋的资料)

5、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雷锋的故事。

6、雷锋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好事?

学生讨论后引导学习课文中雷锋在日记中说的话。

7、听了雷锋的故事,请同学们说说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什么呢?

板书: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

8、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9、小结:

年仅22岁的雷锋同志虽然早以离开人世,但是他的精神却一代一代传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找找我们身边的“雷锋”吧!

说明:

这一环节是落实本教材的一个重点,我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运用歌曲揭示主题,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接着我让学生重点学习、分析教材中雷锋《好事做了一火车》的故事,让学生初步体会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以讲雷锋小故事的形式,来交流雷锋的事迹,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对雷锋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之后再让学生学习雷锋日记,思考雷锋做好事的动机,把学习雷锋从感性向理性升华,从而更深一层次地了解了雷锋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当学生对雷锋从心底里钦佩时,一起歌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这就完成了教学目标1,落实了教学重点。

活动二:

寻找足迹,加深认识

1、说说身边的好人好事

2、出示图片:

志愿者的身影

师:

当今社会有许多活跃在各地区、各行业的志愿者。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扬着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我们一起去瞧一瞧。

3、师介绍志愿者的事迹(选一个孩子熟悉的志愿者介绍)

根据我校情况我介绍的是我们爱心假日学校的志愿者的事迹

4、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介绍

说明:

学生对社会志愿者的事迹了解不多,我先让学生从身边的好人好事找起,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扩展到社会上的志愿者,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的方法寻找到了身边的“雷锋”,体会到雷锋的精神在延续,完成了教学目标2。

活动三:

,小结提升,引发思考

1、小结:

老师相信我们同学也会接过这把燃烧着雷锋精神的火炬,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2、我们班中,许多同学都有做好事的愿望,可是有些同学在做好事时还会遇到一些困惑。

请小朋友把这些困惑写下来,我们下节课交流。

说明:

根据社会现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做好事时会遇到什么困惑,不但为下一节课创设情境,提供了内容,还为突破下一节课的难点作了铺垫。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创设情景,学习精神

1、在学生交流困惑的基础上,根据这些困惑创设以下几个情境;

情境一:

车上,我看见一位老爷爷,想主动让座,但是妈妈暗示我不要让,因为我们还有好多站要乘。

情境二:

学校,我看见地上有一张纸,我想捡起来,但是周围没有人,捡了也没人知道,所以我没捡。

情境三:

路上,我看见一辆自行车倒了,我想扶起来,但是爸爸叫我别管闲事,因为会被人误会是自己把车推倒的,所以我和爸爸就走了。

2、四人小组讨论:

这样的想法做法对不对?

做好事到底为了什么?

如果做了好事被人误解怎么办?

3、小结:

只要我们做的是好事,内心就会感到踏实、快乐,就不怕别人不理解,做好事的人多了,社会风气也会不断改善。

学习雷锋从我做起,我们的社会会更美好!

说明:

根据调查访谈,以学生的困惑为出发点,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抒发自己对做好事的不同观点,再通过辨析讨论,知道做好事的真正意义,并针对实际解决一些学生的困惑。

也许学生在做好事时还会遇到新的困惑,相信他们也会通过和老师、同学、家长的交流来解决问题的。

 活动二:

采访感悟,落实行动

1、采访身边“雷锋”,请他们说说做好事的感受,是否感到助人是快乐的,快乐在什么地方?

2、学当“雷锋”

寻找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交流怎样去帮助那些人。

说明:

通过采访身边志愿者的心声,让学生知道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激发学生做好事的积极性;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寻找身边需要帮助的群体,让他们从身边做起,去体验做好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完成目标4。

活动三、课后延伸,加强体验

写下你做好事的心得体会。

 

过程调整:

 

教学一得:

(反思与重建)

通过教学,很多学生认识了雷锋,了解了雷锋,而且北雷锋的精神所感动。

同时,树立了学习雷锋医生做好事的信念和理想。

 

单元

社会新风尚

课 题 

同在蓝天下

课 时 

 

教学

状态

分析

 

教材分析:

《同在蓝天下》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社会新风尚》中的第二篇课文。

本教材主要让学生通过身心感受到同在蓝天下有许多人需要帮助,从而引发出爱的呼唤,爱的奉献,愿意并学会为慈善事业出一份力。

与本教材相关的内容前有一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三课《爱心小天使》、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课《听爷爷讲故事》,本册第一课《走进雷锋》,以及以后四年级第二学期要学的《百善孝为先》等。

学生实际状况分析:

根据平时的观察和对学生的调查,发现:

1、学生98%是独生子女,生活无忧无虑,享受着父母的关心、社会的关爱,对于一些贫困地区的同龄人的生活、学习情况通过新闻媒体等有所了解,但他们具体有些什么困难体会并不深。

2、除了捐款捐物,还有那些奉献爱心的行动,如爱护残疾人设施等并不知道。

教学目标:

1、知道同在蓝天下有许多人需要帮助。

2、初步了解社会上一些基本的慈善机构及其工作。

3、初步掌握向慈善机构捐款的方法。

4、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5、愿意并学会为慈善事业出一份力。

目标调整:

根据“重视在生活中认识社会”的课程理念,认识到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他们的经历和经验,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同在蓝天下却有许多人需要帮助,学生缺乏对他们的认识。

因此,我把这一内容列为重点,以唤起学生的爱心,去体验、感悟他人的困难,自觉自愿地为慈善事业献上一份爱心。

教学重点:

知道同在蓝天下有许多人需要帮助。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社会上一些基本的慈善机构及其工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情景再现,揭示课题

1、情景再现:

《身边的同学》

2、学生看后交流感想。

3、师小结揭题:

板书:

2同在蓝天下

4、过渡:

虽然我们同在一片晴空下,却仍有许多人处在困境危险中,无助的他们多么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他们在期盼……

活动二:

运用媒体,激发情感

1、学生自主浏览信息库,了解社会上还有哪些人需要帮助?

板书:

帮助

<患病者、老人、特困人群、受灾群众、失学儿童、残疾人>

2、媒体呈示相关数据:

•上海市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约240万,生活不能自理者达7万余人,需要社会帮困者20余万。

•上海白血病患者有近3000名,每年以十万之三递增。

•上海现有恶性肿瘤患者数10万,每年新发病人约3万人。

•上海现有精神病患者10余万,每年以千分之七递增。

•上海现有麻疯病人2500余人,他们需要特别关爱。

•中国残疾人约有6000多万。

板书:

困难

3、学生看后交流感想。

4、师小结过渡:

是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爱如冬日里的暖阳,可以驱散人们心头的阴霾,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让我们走近这些爱的使者吧!

活动三:

认识机构,了解作用。

1、出示《七色光》中相关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

2、交流:

你知道身边、社会上的哪些感人的“爱心故事”呢?

3、过渡:

这些爱心举动,光靠少数人或部分团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国家还组织成立了许多慈善机构,你知道是哪些吗?

4、认识机构,初知作用

①交流出示中国十大慈善机构。

以爱心卡形式出现。

②合作交流十大慈善机构的作用。

③巩固认识,加深印象。

考考你:

(给相对应的连线)

表彰挺身而出的英雄               中国红十字会

直接为残疾人服务                 中国青少年基金会

救死扶伤,发扬人道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帮助贫困人群                     见义勇为基金会

给失学儿童提供帮助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中国扶贫基金

④师简介:

《红十字的由来》、《世界献血日及其由来》。

⑤出示:

少儿住院基金医疗证

你认识这张卡吗?

它对你有什么帮助?

5、师小结:

这些慈善机构,为帮助社会上不幸的个人和困难群体,开展了多种救助工作,组成了社会安全保障网络,以求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生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2、愿意并学会为慈善事业出一份力。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

结合生活,深化认识。

1、交流今年元旦《申城帮困送温暖》

2、过渡:

社会上有很多人加入慈善事业,他们慷慨助人,但又不求回报,有人说他们是傻瓜,你认为呢?

活动二:

联系实际,落实行动。

1、出示无障碍通道、盲道的图片。

(认识设施,明确爱护它们就是奉献爱心)

板书:

奉献

2、交流:

准备如何帮助别人?

3、过渡:

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点燃爱的火种,传递爱的火炬,将温暖与关怀遍洒在蓝天下,因为我们——(再示课题)同在蓝天下。

4、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板书:

美好

5、师提供一些慈善机构信息

上海红十字捐款热线:

62476966

红十字献爱心专线:

16019393

中华上海骨髓库及遗体、眼库捐献热线:

62478117

 

过程调整:

 

说明:

身边的事例,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媒体再现小郑同学与大家在一起学习、生活的场景,患恶性肿瘤住院治疗的画面以及同学捐款的镜头,引起学生的思考,同在一片晴空下还有多少像小郑同学一样需要帮助的人们,引起深深地思考,激起浓浓的爱心。

 

说明:

注重学生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自主浏览信息,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再呈示相关的数据,引起学生关注与思考,知道我们同在一片晴空下,却仍有许多人处在困境危险中,无助的他们多么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

 

说明: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以独立或协作的方式操作信息工具,主动与同学开展协作学习,形成生生互动,主动与老师开展交流学习,形成师生互动,进行多种方式的交流和讨论,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

 

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习、体验和探究社会现象,感受社会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的关怀,感到温暖,感到人间自有真情在,激发愿意为慈善事业出一份力的情感。

 

说明:

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的歌声中,注重情理交融,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一得:

(反思与重建)

教学激发起了学生奉献爱心,觉得帮助身边及知道的有困难的人是一种乐趣。

 

单元

社会新风尚

课 题 

方便的售货机

课 时 

 

教学

状态

分析

 

教材分析:

《方便的售货机》是浦东上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社会新风尚》的第三课。

教材旨在让学生认识公共设施及作用,并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自觉维护公共设施。

帮助学生从小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

与本课相关的内容:

有一年级《我们的班级》、二年级《让校园更美》和《我们的小区》,本课正是在这几课有关爱护集体公物、学校财务和小区设施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爱护社会公共设施的教育。

学生实际状况分析:

随着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公共设施。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可以发现,学生对公共设施这一名称并不陌生。

但是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相对较少,因此,学生能列举的仅局限于学校以及日常生活中涉及的极小范围内。

如:

课桌椅、废物箱、电话亭、路牌等。

有些常见的公共设施虽熟悉,却叫不出名字,如:

消防栓、盲道等。

他们绝大多数对公共设施的有无并不关心,在使用时也未曾想过要加以爱护。

有些同学在校内外有不爱护公共设施的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公共设施,知道公共设施的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2、了解公共设施被损坏或占用的情况和原因。

3、知道有关损坏公共设施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4、学会正确使用自动售货机、IC卡电话机和投币电话机等常见的公共设施。

5、懂得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看到有不爱护公共设施的行为有劝阻的意识。

目标调整:

 

教学目标4里的“学会正确使用IC卡电话机等常见的公共设施。

”这个目标在崇明实际情况中意义不大,所以改为“了解

使用IC卡电话机等常见的公共设施“

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使用自动售货机、IC卡电话机和投币电话机等公共设施。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使用IC卡电话机和投币电话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看,它来了。

请它自我介绍一下吧。

2、生(戴自动售货机头饰):

我嘛,其实大家都认识。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见我的身影。

看,这些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呢!

多漂亮呀!

(媒体出示:

不同造型的自动售货机)。

我的作用可大了。

口渴了要每一瓶饮料,可以找我;乘地铁要购票,也可以找我。

我给大家带来的方便可多了,哈哈,这就是我,大名鼎鼎的——自动售货机。

3、听了自动售货机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4、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读P11第一节文字。

5、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自动售货机》。

(板书:

3自动售货机)齐读课题。

 

活动二:

认识公共设施及作用。

1、自动售货机只是公共设施的一种,什么叫公共设施?

(板书:

公共设施)

2、这些公共设施你认识吗?

能说说他们的作用吗?

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探究活动。

(媒体出示:

书上P12-13的图)

3、集体交流:

消防栓——专供消防车取水。

盲道——为盲人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的出行环境。

废物箱——保持环境卫生。

------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公共设施?

如果没有他们会怎么样呢?

5、小结: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这些公共设施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方便。

(板书:

工作、生活、学习、提供方便)

 

活动三:

学会正确、爱护使用公用电话。

1、可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好多公共设施遭到了破坏。

你们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吗?

(媒体出示:

电话亭不同情况的受损图片)

2、看到这些,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不破坏)

3、师:

是啊,国家为了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方便,设立了许多公共设施,而有些人却不爱护。

其实除了这些人为的破坏之外,不正确的使用方式也会对公共设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

4、你知道怎样使用公用电话才是正确的呢?

请看一段录象。

(媒体录象:

IC电话机的使用)

5、小结操作步骤:

第一轻轻摘下电话机,第二悉心听清拨号音,第三小心插入IC卡,第四细心拨通电话号,第五抓紧通话快交流。

第六电话结束就挂机,第七别忘取出IC卡。

(媒体出示:

取机——听音——插卡——拨号——通话——挂机——取卡)

6、同桌按步骤模拟通话练习。

7、公用电话是一个大家族,我们学校里也有公用电话,它是一部投币电话,谁会用呢?

(出示实物:

投币电话)

8、学生演示投币电话的操作步骤。

(媒体出示:

取机——听音——投币——拨号——通话——挂机)

9、再请2、3位学生练习。

10、小结:

同学们真能干,看来大家都学会了正确使用公用电话。

(板书:

正确使用)

活动四:

布置课外调查,了解公共设施受损的情况和原因。

1、不过,我们的周围除了公用电话亭被破坏之外,还有其他的公共设施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或占用,就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个小调查。

2、(媒体出示:

两张调查表)可以以这两张调查表为参照,也可以自己设计调查表的内容。

 

第二课时

活动一:

调查交流,了解公共设施受损的情况和原因。

1、知道椅子为什么在哭吗?

(小品:

哭泣的椅子)

(内容:

“铃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直奔操场上体育课去了。

这时,一把椅子正捂着嘴偷偷哭泣。

另一张桌子问:

“老兄,你为啥哭呀?

”“我的主人上课时把我摇得晕头转向,下课时,他又把我当成了他的‘挡箭牌’和‘宝剑’,还经常把我当马骑,我的腿都骨折了!

”)

2、像这样公共设施被破坏的现象,你看见过吗?

把你们调查到的情况交流一下。

3、调查交流会。

4、看到这些现象,你是怎么想的?

5、小结:

公共设施能给大家带来方便,我们应做到不破坏、不占用、正确使用。

(板书:

不占用)

活动二:

听故事,学法规。

1、师补充课外资料。

让我们再听两个真实的故事。

(1)某日,两辆汽车从不同的两条公路上驶来,由于交通标志被破坏,结果两辆车相撞,发生了交通事故,车毁人亡。

(2)仅2005年1—8月份,某市就发生因公共设施被盗导致市民受伤事故数十起,广大市民为此苦不堪言。

一市民骑自行车掉进一口无盖窨井,头部摔了一道大口子,被缝合7针,左手手腕两处骨折,医疗费花去7000余元。

2、听到这些,你有什么感想?

3、师:

多么触目惊心的惨剧呀,多么沉痛的教训呀!

现在国家对于一些故意损坏公共设施的人已经作出了处罚的决定,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4、(媒体出示:

书上P14的e连接)读句子。

5、国家为什么要这么规定?

6、小结:

爱护公共设施是每个公民的基本准则,还是良好道德品质的体现。

所以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

(板书:

人人有责)

 

活动三: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爱护公共设施,首先要学会正确使用公共设施。

说说在生活中,你学会了正确使用哪些公共设施?

2、看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媒体出示:

电线杆上的广告用脚踢废物箱马路边的消防栓在流水------)

3、说得好,更要做得好。

老师有一个提议,大家都来争做城市的小卫士。

这里有一张自我评价表,请同学们每周进行一次自我评价,一个月后进行评比。

(媒体出示:

表格)

项目

行为记载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爱护各种公共卫生和绿化设施

不损坏图书馆的书

爱护公用电话、邮筒

不在墙上、课桌上、树上涂抹刻画

爱护各种交通标志和交通工具

见有人破坏公用设施能主动劝阻

城市小卫士:

尚未做到:

基本做到:

完全做到:

4、总结:

2010年的世博会将在上海召开,我们上海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共设施来到我们身边,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

让我们共同努力,以良好的社会公德和精神风貌,来迎接世界朋友的到来。

 

过程调整:

 

说明:

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气的地方,作为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课堂“活”起来。

在这里通过赋予自动售货机鲜活的生命,既生动、具体地向学生展现了自动售货机的作用,又增加了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明:

依据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对眼前的学习主题感到有话可说,因而乐于探究,善于、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深切感受公用设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师生互动中落实教学目标1。

 

说明: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所处的教学环境和所能利用的教学条件,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

根据课本提供的IC卡电话机使用方法,作一下改编。

以录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是静态的画面变为有声的动态演示,生动活泼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样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联系班级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把投币电话机带入课堂,以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想要学习使用投币电话机的愿望。

落实目标4

 

说明:

本课程强调注意从实践、体验中获得新知。

我们的课程和教材是由儿童生活世界转化而来,课程和教材又要再转化为儿童的生活世界。

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调查,有实践体验的经历,并在实践中提升认识。

 

说明:

课堂中的表演永远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有着吸引学生的无穷的魅力。

通过创设的情境和集体的交流,引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了道德认识的提高。

落实目标2

 

说明:

新课标指出,学生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是一个法律上的责权主体。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学习、他人、自己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而这种责任感、道德感的培养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分不开的。

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兴致盎然,再加上他们的亲身实践与所见所感,对公共设施的认识和了解也不断加深,自然而然的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意识。

落实教学目标3。

 

说明: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把学生视为有丰富个性、情感、不断发展的个体和群体,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实践、创造、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机会。

相信他们都能学习,都会学习,尊重学生个性。

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发展自我,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课堂内学到的知识还要在课后继续巩固和延伸,让学生有实践体验的经历。

并且这也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一得:

(反思与重建)

老师帮学生把公共设施进行分类,是他们认识身边每一个公共设施,并且联系世博,有时代感和紧迫感,从而树立起爱护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