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伟才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3733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铜仁伟才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十二月月考

考场考号座位号班级姓名

高二语文试题

1、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有着14亿人的庞大而广阔的消费市场,这是足以傲视全球的经济优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能够实现快速增长的源泉所在。

如果说,过去的40年,中国得益于改革开放深入融入全球化进程,成了“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满天下。

那么,到21世纪中叶要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而中国具有这么大的内在消费动力,再过30多年,就完全可以成就一个“世界消费市场”。

显然,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符合中国的产业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也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取向。

近几年我们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又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行进在这条转换的路途上。

然而,在未来十年,中国要真的能够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重要消费市场”的跳跃,受到挑战的因素还会很多。

依笔者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国家庭居民消费升级还必须跨越三个“坎”,还要完成一段比较艰辛的爬坡过坎过程。

一是必须解决好消费结构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GDP增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时保持相对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

但城镇房价不断攀升,改变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安排。

这几年居民家庭房贷负担不断加重,居民加杠杆有增无减,而收入远远被家庭债务抛下。

2006年,负债收入比还只有18.5%,2018年已经高达77.1%。

住房消费支出产生了对消费明显的挤出效应。

2018年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8.5%,远远低于预期,创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最低。

住房问题本质上是经济结构的失衡,这透支了居民家庭社会购买力,未来几年还存在大宗商品和食品价格通胀的趋势。

如果处理不好结构性平衡问题,消费市场或存在一定的“断层”。

二是必须解决好社会保障账户充实问题。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无疑这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养老市场的发育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但目前养老体制改革还需要大力推进,最主要的是养老金“亏空”问题尚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最近有关专家提出随着退休人员的不断增多,“养老金支付或要递减”就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在有效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态势下,包括养老金、医疗费用支出在内的社会保障账户如何“填实”,将直接影响居民未来的消费预期稳定,进而压缩消费市场的成长空间。

三是必须解决好消费动力体系问题。

现在比较看好的是随着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会孕育出一大批新的消费市场,特别是看好未来以新经济业态支撑的新型服务市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会勃兴一批区域经济市场,但其背后必须解决好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否则,人口会不断向大城市集聚,将带来大量的城市社会治理问题。

这一方面会造成消费市场结构性的畸轻畸重;另一方面也会形成“小众消费市场”对“大众消费市场”的压制,整体上会削弱全社会的消费动力。

解决全社会消费动力问题,根子在于社会分配体制改革。

当然,中国社会向来具有极大的韧性和回旋空间,形成世界级的消费市场,我们的理想可以足够的“丰满”,但城镇居民现实生活的压力多少有些无奈的“骨感”,这决定着成就世界级消费市场,并不必然迎来一条坦途。

为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政策考量。

比如,我们需要以更积极更系统的消费政策激发消费潜能,以更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广大群众的消费预期,以更加开放的政策吸引高质量投资带动本土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制度性运行成本,从而缩短经济结构调整的“磨底期”,迎接新一轮消费高潮的到来。

(摘编自2018年7月13日《中国经时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能够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又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B.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GDP增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保持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

C.在有效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态势下,社会保障账户如何“填实”,将直接影响居民未来的消费预期稳定,并且压缩消费市场的成长空间。

D.随着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特别看好的是以新经济业态支撑的新型服务市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勃兴出的一批区域经济市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肯定了中国具有足以傲视全球的经济优势,也肯定了再过30多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消费市场”。

B.为了充分说明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这条路并不是一条坦途,作者从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地分析了必须跨越的三个“坎”。

C.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论证了城镇房价的不断攀升,改变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安排的这一观点。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论证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消费结构性平衡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消费市场也许会存在一定的“断层”。

B.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的中国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这就意味着养老市场的发育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C.消费潜能需要我们更积极系统的消费政策来激发,社会分配体制改革是全社会消费动力问题解决的根本。

D.城镇居民现实生活压力多少有些无奈的“骨感”,不过理想是够丰满,这注定着成就世界级消费市场这条路并不必然是一条坦途。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一只思想深邃的鸟

杨海林

我是在花鸟市场看到它的。

作为在古玩行浸泡了大半辈子的老江湖,我一眼就发现关它的笼子上一根栅条呈浅黄色,又透着一点点银白。

我的心中一动,脑海里立马跳出“象牙”这种材质,我假装对它感兴趣,凑近了去看笼子——栅栏上有纵行的浅沟纹,这是象牙无疑。

从工艺看,应该是清中期的东西。

再看看,这只鸟笼在早晨的阳光下闪耀着温润的光泽,像涂了一层清水漆。

你可不要以为真的是涂了漆哦,那其实是象牙内里渗出来的油,显油性的象牙最佳。

老板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说:

“这鸟不错,我又跟老弟有缘——这样,五十块钱你拿走得了。

老板从竹竿上取下鸟笼,他的一只手指横着伸进搭钩里,递给我。

这个老板是不是不识宝呀?

那么一只象牙的鸟笼他要当作附赠品送给我?

就在我发愣的工夫,我看那只鸟“嗤”地冷笑了一声。

是个老江湖呀,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幕:

我接过鸟笼刚要拔腿走,老板拉住了我:

“我只是卖里边的鸟,没说卖装它的笼子哟!

因为有了那声冷笑,我没有着老板的套:

“我不喜欢雄性的画眉。

“一大早就在这里转来转去,我还以为你是爱鸟的人呢。

”老板撇撇嘴。

“我只爱母鸟。

”我“哧哧”地笑了两声——那只鸟,人家只笑了一声。

不买这只鸟,我还是经常来看它——什么清中期的象牙鸟笼、青花釉里红的鸟食罐、定窑的饮水盒,统统见鬼去吧,我真的只是来看这只鸟。

它周围有好几个竹制的鸟笼,里面关着的都是一只只模样俊俏的雄画眉,为了寻一个好买家,只要它们相中了玩鸟人,就会伸着脖子鸣叫,活像那些浅薄的妙龄女郎在大腹便便的老板面前发嗲。

但真的很快被买走了。

而它,我看见它只是把头插在蓬松的羽毛里,一动不动。

那么热的天,它还给自己的脑袋保暖?

我没有把它比作我那个身体倍儿棒却还拼命买保健品的糊涂老爹,它是一只思想深邃的鸟,它的一举一动都体现了它的思想,它把头插在蓬松的羽毛里应该另有深意——深意是什么,容我慢慢参悟。

有人要买它,老板开价一百。

这只鸟不像别的讨好买家,这种脾气对我的个性,我也不喜欢讨好公司总经理。

“但我喜欢征服别人”,想买它的人拍拍手,“总有一天,我要让这只鸟乖得像发嗲的女郎——打包。

这个有着强烈征服欲的人在喊“打包”时没有注意到这只鸟又“嗤”地笑了,他拿起了手机。

手机的显示屏上是他们公司总经理的号码。

“是是是,我马上到。

”这个人的腰弯到了九十度。

“是是是,我十分钟到——不,五分钟。

”他一边接电话,一边把腰弯到了一XX,然后像一根被弯曲到最大限度的竹片迅速还原一样,瞬间没有了人影。

这真的是一只思想深邃的鸟儿,我如果错过它,我的人生将会失去一位导师,我会和平常人样过得碌碌无为。

我喜欢写文章讽刺别人,如果我和这位人生导师失之交臂,我肯定也会被别人写成文章讽刺——我甚至已经看到了那样的情景。

不管怎么样,我都得把它“请”回家,精心伺候,聆听垂训。

老板居然很客气,他说:

“既然你看出了门道,我不收你一百了,也不收你五十了——你给十块好吧?

这简直是对我和我的人生导师的亵渎!

我给了老板五十,后来忍痛又给了老板五十,让他把我的人生导师“请”进普通的竹笼(竹笼无须另外付钱)。

老板望望我:

“大兄弟你仗义,我也不是孬种——这笼子是我十块钱买的,你连你的人生导师一起拿走。

回到家,我揭开鸟笼上的布帘,才发现这只思想深邃的鸟已经脱水死了。

它不吃不喝不唱,偶尔高人似的冷笑一声,其实只是因为它拉了稀。

有一天我又在花鸟市场的石板路上左一下右一下地蹦跶,忽然被一只虚握起来的大手抓住了。

正好买了一只旧鸟笼,老板一伸手把我放进去。

“哦,你也拉稀了,那就当一只思想深邃的鸟卖吧。

”老板自言自语。

他看见一个人盯着我老婆刚卖给他的鸟笼两眼发直……

(《小说月刊》2018年第05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那只鸟把头插在蓬松的羽毛里,不吃不喝不唱,对待买鸟人高傲而又冷漠,体现了它的思想深邃。

B.小说中另一位买鸟人的出现推动了情节发展:

如果我不买这只鸟,它就会被其他人买走,所以我下定决心把它买下来。

C.小说结尾处“我”被抓进鸟笼的情节看似荒诞,其实寓意深刻:

“我”得到了鸟和鸟笼却失去了自由,变成了“笼中鸟”。

D.小说结尾处老板说“那就当一只思想深邃的鸟卖吧”,这一句话照应了上文及标题,使小说结构更为严谨。

5.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

(6分)

6.文中两次出现鸟“笑”的情节,请结合上下文分别分析其作用。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

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

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

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

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

三是凸显育人特质。

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

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自201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

材料二:

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教师眼里导致活动开展困难的因素

材料三: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

“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

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

”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摘自2016年12月1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节)

材料四: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

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

“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术”是形式、方法。

“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

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

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

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

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摘自2017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批传承学校覆盖了31个省(区、市),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

B.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教师本身的素养、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都影响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

C.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障碍,而袁济喜教授则认为师资力量不足、内涵不够才是主要问题。

D.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而是要不断挖掘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戏曲、书法、传统手工技艺等进校园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

B.虽然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调查显示,比较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不足40%,这有可能成为制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因素。

C.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但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

D.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开展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9.第三、四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这两则材料谈谈你认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施。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关羽围曹仁於樊,会权称籓,召(张)辽及诸军悉还救仁。

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仁围解。

辽与太祖会摩陂。

辽军至,太祖乘辇出劳之,还屯陈郡。

文帝即王位,转前将军。

分封兄汛及一子列侯。

孙权复叛,遣辽还屯合肥,进辽爵都乡侯。

给辽母舆车,及兵马送辽家诣屯,敕辽母至,导从出迎。

所督诸军将吏皆罗拜道侧,观者荣之。

文帝践阼,封晋阳侯,增邑千户,并前二千六百户。

黄初二年,辽朝洛阳宫,文帝引辽会建始殿,亲问破吴意状。

帝叹息顾左右曰:

“此亦古之召虎也。

”为起第舍,又特为辽母作殿,以辽所从破吴军应募步卒,皆为虎贲。

孙权复称籓。

辽还屯雍丘,得疾。

帝遣侍中刘晔将太医视疾,虎贲问消息,道路相属。

疾未瘳帝迎辽就行在所车驾亲临执其手赐以御衣太官日送御食疾小差,还屯。

孙权复叛,帝遣辽乘舟,与曹休至海陵,临江。

权甚惮焉,敕诸将:

“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

辽病笃,遂薨于江都。

帝为流涕,谥曰刚侯。

子虎嗣。

六年,帝追念辽、典在合肥之功,诏曰:

“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

其分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

”虎为偏将军,薨。

子统嗣。

(选自《三国志·魏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疾未瘳/帝迎辽就行在所/车驾亲临/执其手/赐以御衣/太官日送御食

B.疾未瘳/帝迎辽就行/在所车驾/亲临执其手/赐以御衣/太官日/送御食

C.疾未瘳/帝迎辽就行在所/车驾亲临/执其手赐以御衣/太官日/送御食

D.疾未瘳帝迎/辽就行在所/车驾亲临执其手/赐以御衣/太官日送御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乘辇:

拉车前进。

本意是指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文中指乘车,载运,运送。

B.践阼:

上阼阶主位。

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文中是即位之意。

C.邑:

指古代无先君宗庙的都城,泛指一般城镇,统称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

D.薨:

古代称帝王、王后、诸侯之死,也叫“山陵崩”,后泛指有封爵大官之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辽对君真诚。

无论是曹操在位,还是后来的曹丕即位,张辽都忠心耿耿,并且受到了很厚的封赏。

B.张辽孝敬母亲。

张辽母亲到达军营的时候,他命令仪仗队出迎,部下各军的将吏都要在道边罗列下拜。

C.张辽骁勇善战。

他参与了救援曹仁的行动,曾经带病作战,后来同诸将打败了孙权的大将吕范。

D.张辽深受恩宠。

曹操分封他哥哥和一个儿子为列侯,曹丕进封他为晋阳侯,还让他儿子张虎承袭爵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权甚惮焉,敕诸将:

“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2)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落叶

修睦①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①修睦:

晚唐诗人。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选项是()(3分)

A.首联的“重重”表示落叶之多,不禁使人想到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B.颔联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落叶思绪翻飞和对春日的无比向往。

C.作者借落叶来寄托自己的情志,表达了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

D.全诗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既有眼前之景,也有想象之景,相得益彰。

15.本诗本写落叶,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鲍照用“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做比兴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面人间不平的呐喊。

(2)杜甫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自己功业未就感慨的诗句是:

“,。

”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的原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近来,木栅动物园里的国王企鹅的“大名”可谓____________,尤其在一对企鹅生蛋之后,对他们孵蛋过程的关心与报道,更是达到“举国若狂”的地步。

这对企鹅夫妻原本____________,相处融洽,但自从母企鹅产下企鹅蛋后,____________的企鹅爸爸便抢着孵蛋,甚至为了争蛋,不惜与企鹅妈妈大打出手。

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

如此超级新好爸爸,(),尝到小企鹅未出生便夭折的_____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橫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耳熟能详比翼双飞喧宾夺主丧子之痛

B.耳熟能详伉俪情深盼子心切丧子之痛

C.深入人心比翼双飞盼子心切切肤之痛

D.深入人心伉俪情深喧宾夺主切肤之痛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记录。

B.经过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开创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

C.在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创下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记录。

D.在孵蛋的六十五天里,企鹅爸爸甚至开创连续三十四天未进食、六十二天未换班的惊人奇迹。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却仍然不敌大自然的力量B.他被大自然的力量彻底打垮

C.大自然的力量却把他打败D.大自然的力量让他彻底崩溃

20.给下面五句话排序,并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使整段文字衔接恰当、语意连贯(只填序号)(5分)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________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21.认真观察下面的坐标曲线图,按要求答题。

(6分)

(1)请概括出人类能源消耗比例变化的趋势。

(2)这一变化趋势说明了什么问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父母悄悄到孩子的学校探望,却遭到了孩子的冷落.最近,朋友圈里一篇堪称“声泪俱下”的文章《<我们如此深爱儿女,他们为何不“爱”我们?

>》引发网友热议。

文中记录了作者的老友在国庆期间探望独生女儿,本准备送去惊喜却反遭女儿抱怨的故事。

父亲问女儿为何如此冷漠,女儿说一是有代沟,二是她已和同学约好要去外地游玩,父母却未经她同意就来到学校,对她极不尊重。

很多人不赞同女儿的做法,认为她不尊重父母。

网友“路星河”留言: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有多少孩子能体谅父母?

也许只有自己当了父母之后才会明白父母的苦心,只是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

也有网友认为父母的做法有待商榷,微信网友“Dreamer”说:

“为什么出发前不沟通好探望时间,父母是否明白,这种长假,孩子与同学肯定有安排。

因为我们是孩子的爹娘,所以就来了?

只能说,因为爹娘忘了尊重子女作为成年人的自主权,所以,他们注定换不来女儿的爱与尊重。

对此现象,你怎么看?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