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3707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docx

《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docx

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

目录

一、绪论1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

(三)论文研究方法及内容2

1、论文研究方法2

2、研究内容3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3

(一)大学生村官及其计划的概念3

(二)大学生村官制度长效机制的含义3

三、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现状4

四、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存在的问题5

(一)缺乏完善的大学生村官制度5

(二)缺乏一定的法律依据5

(三)没有明确的“村官”身份5

(四)缺乏相应的群众基础6

五、针对当前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存在的问题的建议6

(一)前期:

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机制6

(二)中期:

建立健全各项大学生村官培训7

(三)后期:

完善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机制7

六、结论8

参考文献9

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在农村人才匮乏和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双重背景下,政府实行了大学生村官计划。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至今确实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其解决了众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缓解了就业压力,一些大学生村官甚至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同时,大学生村官也为农村灌注了新鲜血液,带去了新的思想和活力,提高了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但这一计划也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就解决就业问题而言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也使得基层干部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但是当前大学生村官制度仍然存在着大量函待解决的问题,所选拔的大学生无法全面地迅速地融入到基层的工作当中,也常常出现很多专业不对口或者人才流失的情况。

因此为了使得大学生村官制度发挥长远的作用,则必须要对当前的制度进行一系列的健全和完善,使得大学生成为真正的国家干部。

对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陈新文《美国赠地学院的发展及启示》(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卷第3期);雷新华,李冬梅,连丽霞《美国赠地学院对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启示》(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第9期);杨珍,刘彦博《地方高校应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之职能——美国“赠地学院”之启示》(科教文汇,2007年第7期);周艳琳《赠地学院对我国地方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启示》(中国水运,2007年第6期)等.大学生“村官”制度研究,此类研究多为理论性探索。

其中制度保障基本包含了以下12个方面:

舆论引导、政策吸引、择优录取、强化培训、合理配置、善于使用、加强管理、奖惩机制、学校帮扶、通道建设等。

此类文献主要有:

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研究中心“村官”课题组《深入研究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年第10期);安勇《推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制度保障》(2007年);董磊,孙亚利,党登峰《大学生“村官”若干问题及对策初探》(北京农学院学报(增刊),2008年第6期);林洁《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思考》(理论探索,2009年第2期);杨雪萍《对河南省实施”大学生村干部”的制度探索》(就业调研,2008年第18期);吕书良《新农村视角下大学生村官及其政策考量》(中国农村观察,2008年第3期);刘桥生《“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谢增明,张敏,周俊林,郑建华,魏雷宇《大学生村官的政策保障与作用失衡的可能性》(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增),2009年);袁君宝《“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优化分析》(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8期)等。

针对上述文献的研究能够更清晰明确地认识当当前大学生村换制度安排长效机制的研究现状:

当前对大学生村官的长效机制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各个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成熟。

本文在综合总结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大量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提出一定的建议和对策。

(三)论文研究方法及内容

1、论文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

对国内国外的经典文献做出总结,从其中学习理论,并且了解不足的地方并对此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

归纳总结法:

对多个单一的事例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总结,并能够概括出同文章的具体联系,这样就能得出一个普遍的结论。

描述性研究法:

对已经存在的现象、理论和规律在自身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将其叙述和解释。

2、研究内容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延吉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具体框架。

第二部分是大学生村官的相关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具体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和概念,随后阐释了大学生村官制度长效机制的具体含义。

本文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当前大学生村官的现状进行了总结。

第四部分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长效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没有完善的制度基础。

第二是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基本保障。

第三是对大学生村官的身份缺乏明确合理的定义。

第四是大学生村官的群众基础较为薄弱。

第五部分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按照前期、中期、后期有着不同的解决方略,要完善选拔、培训和管理的各个机制。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大学生村官及其计划的概念

目前,学术理论界对于大学生“村官”及其计划有较为一致的认识,但却没有较为明确的定义。

本文认为大学生“村官”是指在政策指导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基层工作者。

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设计和安排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包括招录选拔、分配、管理、培训、考核、创业等在内的机制总和,称为大学生“村官”计划。

(二)大学生村官制度长效机制的含义

大学生村官是由大学生和村官两个群体角色组成,大学生是一个属于高素质人才,适应着城市生活的群体角色,而村官是一个生活在基层,与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群体角色。

其次,这两个毫无关联的群体角色因为政府的桥梁作用,通过政策指导、选拔、录用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即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我国设立的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制度,它要求在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人才,并派驻到基层担任村支书助理和村长助理等职务,旨在希望通过选拔高素质的大学生到广大农村任职,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后备人才,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长效机制是指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

“长效”即要使制度具有长远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机制”是保证制度长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一系列配套制度。

因此,根据长效机制的定义我们得出大学生村官制度的长效机制是指能够保证大学生村官制度长期运行并能够发挥大学生村官制度预期作用的制度体系。

它包括前期的准备,中期的管理以及后期保障三个环节。

其功能在于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人才,为农村灌输新鲜血液,提高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其构建和实施的重点在于促使大学生村官制度能够顺畅运行。

因此,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村官的行列,大学生村官便会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要保证大学生村官制度正常运行,必须从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环节构建一个完善的长效机制。

三、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现状

大学生村官就是通过政府选拔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的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

早在1999年,海南省就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

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

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如四川省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高达70%以上,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

这使我们意识到一个问题:

当前的很多与大学生村官有关的机制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和农村基层高素质人才的匮乏问题。

但是后期仍然存在着大量的诸如人才流失、专业不对口或者高素质人才难以适应基层工作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未来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对长效机制的研究,只有从大学生村官的前期、中期、后期各个环节都有了完善的制度措施,才能够保证大学生村官能够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也能够促进他们人生价值的实现。

四、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大学生村官制度

一般的大学生村官在选拔过程当中通常有较为严格的制度和选拔规范,因此能够挑选出大量的愿意深入基层、农村的有志青年为祖国建功立业。

但是到真正的实施阶段却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使得大学生村官的很多工作无法有序开展,而且也加大了对这些大学生村官的管理难度。

这就长远来看是不利于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的建设。

(二)缺乏一定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

“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

”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就是村民委员会,因此他们有充分的自己管理本村事务的权利。

这一基层是否需要大学生村官,不是由政府决定的,而是由村民委员会代表全体村民所共同决定的。

因此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与否完全取决于村民委员会的决定。

这样一来大学生村官缺乏一定的法律支撑,而且在与基层衔接的过程当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使得失去了法律保障的大学生村官在工作当中困难重重。

(三)没有明确的“村官”身份

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成员只能由村民选举产生,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指定和委派。

因此,大学生村官其实没有资格进入农村担任基层组织中的职务,政府也不能直接委派村干部。

为避免与现有法律冲突,中组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规定:

“选聘高校毕业生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委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的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可通过推荐参加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等职务。

根据上述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到人的大学生的真正职务是助理而不是村官,这一类的大学生也没有公务员的身份。

这就使得大学生当前处于一个较为模糊的定位当中,既不是当地的村民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官,还不是公务员。

这将对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的构建造成不利的影响。

(四)缺乏相应的群众基础

群众的支持是大学生村官积极工作的长期动力,但是当前的大学生村官的群众基础非常薄弱。

就大学生村官的父母而言,他们并不支持大学生下乡当村官。

他们更愿意孩子去大中型城市发展或者留在他们身边。

就当地的村干部而言,也仅有少部分人支持大学生村官,但是多数人并不认为村官下乡能够对他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就村民而言,他们也不支持大学生村官,因为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只有理论基础而没有实践经验。

对一个村子进行管理只有理论基础是远远不够的,缺乏实践经验使他们无法处理村子当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务。

因此村民们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并不是非常认可。

没有了丰厚的群众基础,将使大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当中步履维艰。

五、针对当前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一)前期:

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机制

在选拔大学生的过程中,首先明确其目的是为农村村级管理选拔行政干部,必须使应聘的大学生清楚,村官岗位设置不是政府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应急举措,同时就岗村官不应成为择业的过度跳板和再选择的镀金过程,它是奉献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职业选择。

其次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必须体现出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村级行政管理的人才需求特点。

在选拔的过程当中,仍然需要由政府进行呼吁和倡导,并且在整个选拔过程当中进行严格的监管。

对于不同地区选拔大学生村官应当有该地区的特色,要结合该地区的基本情况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有着具体的要求。

而且在选拔过程当中应当公开、透明,决定权不应当仅仅掌握在当地政府手中,而应当广泛听取当地村民的意见。

只有村民自己选拔出来的大学生村官,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村民才会积极配合。

这样大学生村官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更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二)中期:

建立健全各项大学生村官培训

农村所需要的是大学生村官,而不仅仅是大学生。

而目前的情况是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就岗大学生村官,而不论其所学专业与技能。

由此而导致的情况是,一些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由于自身缺乏适应于农村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出现了无法适应农村环境,专业知识技能无处发挥,只能做一些打杂跑腿的零活。

因此,作为农村基层管理岗位的村官,并非是只要是大学生都能适应,同样需要与岗位职责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大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

在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当中,要求其必须掌握一定的农业经济发展和管理的知识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工作当中。

农村当中农业生产是主要任务,因此还应当对大学生基本的农业生产技能进行一定的培训。

此外,作为村官也就是整个村子的管理者和主人,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技能。

要充分的学习和了解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理念和要求,而且要有时时了解国家农村建设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

作为农村的新鲜血液,需要为农村建设带来很多新的理念,因此大学生村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现代科技和信息统计分析的能力,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三)后期:

完善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机制

大学生村官,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村级行政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尝试,大学生村官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是一个不断地干中学的过程。

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业绩评价应形成融管理、培育与考核为一体的评价体系。

对大学生村官的考察应当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因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同每位村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工作只有使得当地的村民满意,才能说明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将大学生村官的日常考察同今后的工作评比和晋升相挂钩,不仅仅能够体现管理机制的公开性和透明性,而且还能够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热情,更努力地奉献自己的青春。

六、结论

总之,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不应是一种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临时举措。

只有从新农村建设对知识型、技能型村级行政管理人才需要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村级行政管理人才的有效需求和充分供给为基础,开展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工作,才能使大学生村官的安排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洪霞.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

青岛大学,2010.

[2]王艳艳.“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公共政策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

湖南师范大学,2009.

[3]张敏.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解读与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4):

31~34

[4]查佐明,马德峰,张凌晨等.试析大学生“村官”计划——以苏北灌南县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

88~91.

[5]许树洪,苏小菱,刘守赞.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36):

116~118.

[6]李芳芳,李思,王言,等.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J].科技创业,2010,(06):

135~136.

[7]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的探讨课题组.大学生村官江苏现状调查——大学生“村官”研究报告[J].文教资料,2009,(21):

194~195.

[8]钟江顺,陈刚刚,宋世福,等.杭州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建德市为例[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0,4:

5~8.

[9]童怡芸.大学生“村官”生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北老河口市及江苏苏州市为例[J].湘潮,2011,2:

75~76.

[10]魏建中.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长效机制研究[J].人力资源.2010,(06):

143~1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