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招考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1234精选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3609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师招考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1234精选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幼儿园教师招考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1234精选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幼儿园教师招考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1234精选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师招考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1234精选doc.docx

《幼儿园教师招考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1234精选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师招考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1234精选doc.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教师招考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1234精选doc.docx

幼儿园教师招考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1234精选doc

幼儿园教师招考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1234

幼儿园教师招考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实验法C.质的研究D.个案研究

2.下列关于错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错觉就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B.错觉的产生是由于个人心理原因C.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D.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的3.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是()A.注意广度B.注意分配C.注意稳定性D.注意转移4.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是()A.机械识记B.形象记忆C.意义识记D.语词逻辑记忆5.对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的行为进行研究时,常用的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测验法D.问卷法

6.下列选项中被称为感觉运动游戏的是()A.玩沙和玩水的活动B.与视觉、听觉相关的活动C.与嗅觉相关的活动D.与味觉相关的活动7.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容易辨别的是()A.正方形B.三角形C.梯形D.圆形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托儿所保教任务的是()A.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B.对幼儿进行适宜的艺术陶冶C.教幼儿认识简单的字D.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9.下列选项中适合对学前班幼儿进行教育的做法是()A.应该开始学习汉语拼音B.每天至少上三节课以适应小学教学C.可以用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D.与幼儿园大班没有根本的区别10.个体所有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人的()A.性格B.能力C.个性D.气质11.下列选项中符合婴幼儿心率特点的是()A.年龄越小,心率越快B.年龄越小,心率越慢

C.时常忽快、忽慢D.时常停止12.婴儿“认生”一般发生在()A.1~2个月B.2~4个月C.6~12个月D.10~12个月13.儿童自我评价能力开始发展的时期是()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期14.我国农村不发达地区为了适应所在地区园舍缺乏、设备不足、适龄幼儿多的特点而采取的农村社区学前教育形式是()A.二部制幼儿园B.完全幼儿园C.学前班D.巡回辅导班15.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A.感觉B.知觉C.刺激D.表象16.下列最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是()A.角色扮演法B.行为操练法C.发泄法D.表扬鼓励法17.实现游戏化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游戏活动的()A.自主化B.社会化C.虚构化D.教育化18.提出“白板说”的思想家是()A.华生B.洛克C.卢梭D.格塞尔

19.婴儿获得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是()A.0~1岁B.1~1.5岁C.1.5~2岁D.1.5~2.5岁20.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C.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性格2.幼儿园课程3.手眼协调4.敏感期5.想象6.儿童发展的危机期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1.皮亚杰提出儿童心理发展有哪四个基本要素?

2.如何辨别把握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一般性与个别性的关系?

3.学前儿童兴趣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4.陈鹤琴的“五指活动”包含了哪些教育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简述学前教育各层次目标制定的基本策略。

2.简述幼儿园活动的类型。

五、分析应用题(共14分)新学期开始了,鹏鹏和明明高高兴兴地走进了幼儿园。

鹏鹏出身于农民家庭,而明明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有人说,明明将来肯定比鹏鹏有出息。

请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答案

(二)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以上是质的研究的定义。

2.C【解析】由于儿童发展水平不一样,错觉也存在个体差异性。

3.A【解析】注意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4.D【解析】语词逻辑记忆也称逻辑记忆或词的抽象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即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

5.B【解析】观察法是对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的行为进行研究时常用的方法。

6.A【解析】玩沙和玩水既可以锻炼幼儿的感知觉能力,又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属于感觉运动游戏。

7.D【解析】对幼儿来说,对不同的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

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8.C【解析】教幼儿认识简单的字不是托儿所的保教任务。

9.B【解析】学前教育应注意与小学的衔接。

10.D【解析】气质是个体所有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1.A【解析】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心脏发育不完全,心肌收缩能力较弱,主动脉口径相比肺动脉小,故每搏输出量比成人少,因而只有增加搏动频率才能适应机体组织的需要。

因此,年龄越小,每分钟心率、脉搏次数越多。

12.C【解析】婴儿“认生”一般发生在6~12个月。

13.A【解析】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

幼儿阶段是儿童自我评价能力开始发展的时期。

14.C【解析】农村在没有幼儿园的地方可建立学前班,目前,学前班是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

15.A【解析】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6.B【解析】行为操练法最有利于儿童亲身体验,内化行为规则。

17.D【解析】教师将教育内容融入游戏中,才能真正贯彻游戏化的教学方法。

18.B【解析】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19.D【解析】婴儿最初的语音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1.5~2.5岁是婴儿获得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

20.A【解析】发展的关键期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提出来的。

二、名词解释

1.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幼儿园课程是指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包括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活动。

3.手眼协调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动作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4.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和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5.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6.儿童发展的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

三、简答题1.

(1)成熟;

(2)练习和习得的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年龄阶段的时间有长有短,各个阶段中既有上一阶段的特征,

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每一个阶段里总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从总的发展过程来说,这些阶段的先后次序和时距大体上是恒定的。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从一定年龄阶段中许多个别儿童的心理特征中概括出来的,因此它只能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趋势,而不能代表这一年龄阶段中每个儿童所有的心理特征。

3.

(1)兴趣比较广泛但不稳定;

(2)兴趣比较肤浅且容易变化;(3)兴趣表现出年龄差异和个别差异。

4.

(1)儿童的健康活动;

(2)儿童社会活动;(3)儿童科学活动;(4)儿童艺术活动;(5)儿童文学活动。

四、论述题1.

(1)把目标的制定当作幼儿园教育过程的起始环节,目标的确立要先于过程。

(2)目标的内容包括认知、情感、技能三个领域。

目标的内容要全面,要能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发展。

(3)目标主语要统一,表述要前后一致。

目标主语最好以幼儿“行为发展目标”提出,这样有利于教师始终围绕“如何促进幼儿发展”来选择适宜的教育策略与手段。

(4)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

目标制定的越明确、具体,实施起来

就越容易,这样也更有利于活动之后目标评价的进行。

(5)目标制定要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

只有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发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和方向。

(6)目标制定要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

制定目标时要考虑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和发展目标,尽量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

(7)目标制定应体现幼儿园整合课程的特点。

幼儿教师要深入分析具体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从所教领域出发,挖掘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潜质。

(8)目标制定适宜幼儿的发展需要。

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制定目标,让孩子有更多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的学习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2.

(1)生活活动。

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包括进餐、饮水、睡眠、关系、如厕等,所占时间约为幼儿在园生活时间的一半。

(2)保育活动。

保育是指幼教机构中教养人员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从事的卫生保健和安全防护工作,保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

(3)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4)一日活动。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接待幼儿入园、早操、教育活动、间隙活动、自由游戏活动、进餐、睡眠、午点、离园、晚间活动、盥洗等。

(5)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和成长。

游戏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象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

五、分析应用题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主要是按照遗传的程序进行,但是环境对生理成熟也有相当有力的影响。

(2)遗传素质及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幼儿心理的影响。

环境可以对遗传因素起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环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遗传因素及幼儿的生理成熟进程。

(3)对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应作具体、综合的分析。

在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遗传和环境起作用的情况有所不同,比如,对双生子的研究说明,在体格发育上,遗传因素的影响大大超过环境因素;在一些肌肉力量和对体育运动的适应能力上,环境因素则常常大于遗传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