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师辅导讲义 散文阅读之如何把握作者思想情.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3584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教师辅导讲义 散文阅读之如何把握作者思想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教师辅导讲义 散文阅读之如何把握作者思想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教师辅导讲义 散文阅读之如何把握作者思想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教师辅导讲义 散文阅读之如何把握作者思想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教师辅导讲义 散文阅读之如何把握作者思想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教师辅导讲义 散文阅读之如何把握作者思想情.docx

《高三语文教师辅导讲义 散文阅读之如何把握作者思想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教师辅导讲义 散文阅读之如何把握作者思想情.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教师辅导讲义 散文阅读之如何把握作者思想情.docx

高三语文教师辅导讲义散文阅读之如何把握作者思想情

散文阅读之如何把握作者思想情感

授课类型

T课文同步知识回顾

C散文阅读作者思想情感把握

T综合合练习

授课日期及时段

××年××月××日××:

××——××:

××

教学内容

一、专题导入

一代人

作者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1956--1993),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

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

赏析:

《一代人》一诗既是这一代人的自我阐释,又是这一代人不屈精神的写照。

黑暗要扼杀一个人明亮的眼睛,但黑暗的扼杀却没有达到它的目的反而创造了它的对立物;黑色的眼睛;是黑暗使一代人觉醒,使一代人产生更强烈的寻找光明的愿望与毅力。

人生如此,我们的学习也如是,阅读赏析过程中,对于文学作品的主旨把握也如同黑夜中的孤独行走,执着寻找。

二、同步回顾分析

必修二课文中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课文思想情感分析。

解析: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通过继续“我”双腿残疾以后日日与地坛作伴的经历和母亲对“我”的无限关爱,抒写了“我”在特定遭遇,特定环境中对自然、人生、母爱的深切体会和深沉思索,表现出“我”在痛苦与焦灼中挣扎、奋发的坚韧性格和意志

三、学法初步提炼

思考一下,“散文阅读作者的思想情感”这一知识点答题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1、专题精讲

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走进腾格里(节选)

学群

①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

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②先是骑在骆驼上往沙漠里走。

就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那个世界远远地甩在沙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

③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

两只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几样东西。

面包、水和盐,人的生活,最基本的无非就这几样东西。

几千年几万年,真正支撑起人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

④晚饭之后,夜色渐渐从沙地的低凹处爬上来,漫过沙丘,将天空也浸入其中。

这不是一般涂抹在物体上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

满天星光在闪烁。

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一齐拿到这里来闪耀。

⑤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的高度。

我仿佛是在地球的最高处,静静地、静静地面对浩瀚的星空。

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来的就只有宁静,原来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

⑥月亮升起来。

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

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这轮月亮!

⑦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曾这样静静地面对。

天空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

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

可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辽阔的大地。

月光就像浓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

这喂养灵魂的乳汁!

⑧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

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

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

我感到,我所要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

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都铺在你面前。

你一动,就有一道逶迤的线条跟着你。

你每走一步,都把沙漠、把大地的起伏、把遍地月光牵动。

⑨在我驻足的沙丘上,月光显得特别明亮。

明晃晃的沙地上,一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显得格外醒目,六条腿,每一条都拖着一道带痕。

在我的眼里这就是一部沙之书,一部自然的圣经。

在这里,一只虫子的吟咏,一缕风,一株草,还有这充塞天地间的宁静,都带着哲人的意味。

⑩月亮是地球的一个梦,是人冻结在天空的一个梦。

⑪沿着沙地的起伏往回走,人类的世界在地平线以下闪烁。

城市就像大地上吵闹的星群。

我知道,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然后把袜子和鞋穿上,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

我没有办法像那些甲虫一直生活在这里,不能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甚至不能像一匹骆驼。

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

不能留下,就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摘自《生命的海拔》,有删改)

[注]腾格里:

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和甘肃中部边境交界处,面积4.27万平方公里,为我国第四大沙漠。

15.文章第⑪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概括分析能力。

应先理解并分析透这一段的深层内涵,再结合全文分析总结。

参考答案:

【答案】答题要点:

①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诅咒过的物资”);②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像一匹骆驼”,“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我没有办法……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③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例2:

灯 火

萧萧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点题)

“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

(引起下文)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

“动”!

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以上是第一部分:

灯火触发了作者对儿时美好生活的回忆,引起下文。

在朝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

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

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以上是第二部分:

宕开一笔,对煤油灯的名称来历及外形等进行了详细地描写与介绍,并且是饱含深情地描写与介绍。

这样写是因为:

从文章写作方法上来看,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只有对所借之物进行详细地描写介绍,物的形象在读者头脑中才会更加具体、鲜明;这样,才能很好地融情于物,借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文中的煤油灯就寄托了作者对儿时温馨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怀念;对煤油灯的描写与介绍已经是回忆儿时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使儿时的生活,真实、具体;此外,介绍煤油灯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片段一:

灯下苦读,雅趣盎然。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片段二:

灯下祖孙相依相守,温情无限。

也有对祖母的怀念,此为最是温馨的画面之一。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

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片段三:

挑灯剪烛,诗意无限。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因“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为下文的“移灯护火”情景的描写做铺垫。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

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

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

②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临深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片段四:

提灯护火,惜灯如宝。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以上是第三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写了对儿时灯下生活片段的回忆。

本部分由四个温馨美好的儿时的生活片段组成。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社会在发展,而温馨在逝去。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

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第四部分:

写各式各样的电灯,但没有了过去灯火下生活的温馨。

此部分,意在反衬儿时生活的温馨美好,也表达了一个深刻的的主题:

社会进步了,而一些美好的东西却消失了。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

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

(此段写与祖母欣赏万家灯火的幻想,既有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也有对组母的深切怀念。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有删节)(第五部分:

怀念过去,怀念祖母的感情达到高潮,收束全文,呼应开头。

[注]①祝融、回禄;传说中的火神,借指火灾。

②土埆厝:

台湾的一种民居。

17、文章最后一段说: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6分)

【解析】本文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

“灯火”触发了作者对儿时温馨美好生活的回忆。

文章通过对灯火下几个生活片段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儿时温馨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怀念,及对祖母的深切怀念;也表达了社会进步了,而一些美好的东西却消失了的深刻主题。

参考答案:

①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②灯火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③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火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2、学法再提炼

1、题型概述

对文章情感、主旨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主旨,就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

2、常考题型

一篇优秀的散文,无论是选材谋篇,还是遣词造句;无论是运用修辞,还是采用艺术手法,都是为表现中心主旨服务的。

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的主旨。

这一考点主要有五种考查形式:

①情感变化类。

例如,《一朵午荷》(湖南卷)第19题:

“结合两次观荷,谈谈‘我’在思索‘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这句话的过程中,思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以“变化”为标志,要涉及“全文”。

②情感比较类。

例如,《春风》(福建卷)第14题:

“为什么作者起初在北方怀念江南的春风,后来却说‘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请简析。

”这就形成比较,标志是“是否矛盾”。

③情感认定类。

例如,《走进腾格里》第15题:

“文章第⑪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针挑土》(大纲全国卷)17题:

“面对黑妮的“针挑土”行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

”这是针对某一段落或人物形象来体验和分析作者的感情,标志是“怎样”。

④情感梳理类。

例如,《乡村的风》(安徽卷)第16题:

“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

”这就要分门别类,标志是“多种”。

⑤主旨关系(作用)类。

例如,《碧云寺的秋色》(北京卷)第3题:

“本文大量运用了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

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3、解题思路

方法点拨把握文章的情感、主旨,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方法1解读文题法

对文章情感的品味,是离不开具体的语言载体的。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中隐含着主旨。

分析主旨要注意抓住标题中的关键字眼,分析其在文中是怎样表述的,写了什么,有哪些特点,象征了社会、人生的哪些方面。

方法2知人论世法

了解这一作品是作家在什么时期创作的,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情况。

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散文的一把钥匙。

例如,巴金的《小狗包弟》故事的背景正值十年浩劫时期,文章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狗的命运中,客观地暴露了“文革”时那非人年代的某些特点,以及那一段特殊的历史给善良正直的人民所带来的近乎毁灭性的灾难。

方法3抓关键句法

文中的关键句具有极大的概括力,我们对这些语句要给以足够的重视。

关键句主要指:

首尾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

特别文章的文眼,即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

例如,《荷塘月色》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是文眼。

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

这个“文眼”安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再如《灯火》(全国卷Ⅰ)文中“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一句体现了作者对“灯火”的情感。

方法4合并段意法

有时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散在各处,需要理清文章结构,归纳出各部分的意思,然后提炼整合。

例如,回答《走进腾格里》第15题时,应在综合理解全文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对第⑪段的内容进行分类或分层,然后逐一概括层意,进而归纳作者的情感。

从原文看,第⑪段可分三层,第一、二句承前过渡;第三至五句为第二层,主要表达作者的无奈和批判;剩下的句子为第三层,主要表达作者的渴望。

方法5以形探旨法

“形”即文中的形象,包括人、景、物;“旨”即主旨,包括情、理、志。

散文作品中的形象,可以折射出作者对所写主题的是非、爱憎、好恶的思想感情和倾向。

例如,《灯火》(全国卷Ⅰ)中,作者虽叙述了众多灯的形象,但却对煤油灯情有独钟,并且升华到“灯火”的形象,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

方法6修辞还原法

对文章情感主旨的分析多数能从文中找到中心句,但有时作者的情感倾向或态度隐藏在看似不经意的语言中,特别是对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段,分析评价时要先还原本意,进而揭示作者的真实用意。

答题模板:

本文通过写什么,表现了(赞美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注意事项

①要着眼整体,找准全文的关键语句。

②要坚持观点和材料一致的原则。

③要从作品实际出发,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拔高”。

④要注意答案的表述要求,从文字数量到表述的句式都要符合题干的要求。

 

3、专题过关

检测题1(13年杭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

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

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院落。

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

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

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

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

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耕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

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

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

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的“游泳老师”。

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

不消两日,我们便掌握了“牛刨”“蛙泳”等全套的游泳本领。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

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

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

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

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

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

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放能将它们分开。

⑧终于,水牛老了。

连田也耕不动的水牛,静静蹲在牛栏中,等待自己大限的到来。

因为害怕掉膘,乡亲们往往会提前宰杀水牛。

被牛绳绑囚在树下的水牛,看到屠夫磨刀霍霍,都会掉下一颗颗好大好大的眼泪,似有深深的不舍和无限的悲戚。

想起水牛这一辈子所求最少,干的却是最苦最脏最累的活,站在一旁的我们不禁泪眼模糊。

⑨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

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

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

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

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

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是谁家的。

⑩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

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

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薄公堂,一家甚至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

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

(11)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

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

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本文有删改)

15.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

(5分)

【解析】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文章1——8段,重点写了水乡农耕时代,水牛的作用和水牛跟“我们”的密切关系。

9——11段重点写了现今,“水牛”退出作为重要工具后的情况,“水牛”跟我们的关系不再那么密切,养“水牛”仅是为了“经济利益”;邻里乡亲的关系也开始利益化,失去了原有的淳朴。

参考答案:

①本文主旨:

表达了对淳朴、诗意乡村的眷恋,以及对田园牧歌图景消逝的怅惘。

②考生感悟:

略。

检测题2(12年杭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1)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

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2)母亲当过赤脚医生。

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3)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

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

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

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

抓药,打针,织毛衣。

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

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

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

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4)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

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

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

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

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

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

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

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5)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

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

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

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

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

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6)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

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

人参太贵,吃不起。

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

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7)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

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

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

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

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8)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

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

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

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

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

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等同于诗人。

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

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

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帮我发热而痊愈,至少,我心已暖。

(9)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

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

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

生病不正常吗?

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

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

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

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

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本文有删节)

15.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