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3354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必修一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必修一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必修一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必修一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x

《必修一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x

必修一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

必修一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

班级: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得分:

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荤腥(hūn) 愚氓(mánɡ) 繁衍(yán) 虐待(nüè)

B.噩梦(è)契约(qiè)褴褛(lánlǚ)咳嗽(késou)

C.揩油(kāi)缜密(zhěn)瞌睡(kē)弄堂(lònɡ)

D.尘埃(āi)骷髅(ɡū)游说(shuō)谄媚(chǎnmèi)

解析:

A项“氓”应读“ménɡ”,“衍”应读“yǎn”;B项“契”应读“qì”;D项“骷”应读“kū”,“说”应读“shuì”。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B.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C.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D.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解析:

A项“劳斯莱斯”是专有名词应加引号;B项“爱德华、贝尔彻”中间应用间隔号“·”;D项句子内部并列短语之间要用顿号,改为“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

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____的。

(2)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____终结。

(3)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____香港防务。

(4)0时40分,刚刚参加了____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了“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A.序幕 宣告 接替 交换

B.序幕 宣告 接管 交接

C.帷幕 宣称 接替 交换

D.帷幕 宣称 接管 交接

解析:

序幕:

多喻指重大事件的开端,根据语境可知用得恰当;帷幕:

指悬挂的遮挡用的幕布,不合语境。

宣告:

正式宣布,多用于庄严场合;宣称:

是公开地用语言、文字声明。

接管:

接受并管理,如接管政权;接替:

从别人那里把工作等接过来并继续下去,根据所给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可知(3)应选“接管”。

交换:

是双方各拿出自己的东西交换,不能用于此处;交接:

是移交并接替的意思。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蹴而就载人飞天。

B.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C.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

D.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

解析:

一蹴而就:

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用在此处不当。

应改为“一鼓作气”。

答案:

A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日本要抢在中国之前登月

几年之后,也许人们就会看到日本的探测器登上月球的画面。

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探月工作小组26日确定,将利用新一代“月亮女神”无人探测器在2010年代中期实施登陆月球表面的探月计划。

在欧美、中国、印度掀起对月球“探测热潮”的状况下,此前较为依赖美国的日本应该如何寻找出路呢?

新一代“月亮女神”的最初目标是收集科学数据。

但是,宇宙机构目前正朝着优先考虑实用数据的方向修改计划,设想通过国际合作在月球表面设立据点,并考虑在最有可能成为据点的月球南极登陆。

探月工作小组的这份报告提出的发射时间是“2010年代中期”,但实际设定的目标是2012年。

因为中国的无人探测器“嫦娥”2号预定于这一年登陆月球,日本不想让中国占先。

另外,当初宇宙机构还设想让更新一代的“月亮女神”带回月球上的沙、石等等。

宇宙机构最近添加了两项方案:

制造比“月亮女神2”更大的登陆器;用建筑用机器人在月面进行实地验证。

因为建设月面据点离不开物资运输和施工,日本掌握了这些技术要领,就可以确保在国际合作中的发言权。

从1998年就开始讨论的“月亮女神”发射计划被推迟很长时间,并被中国首枚探月卫星“嫦娥”l号计划步步紧逼。

能在国际探测热潮中打头阵,可以说是运气不错。

原宇宙开发事业团副理事长五代富文说:

“日本很可能被势头正猛的中国和印度赶超。

为充分利用日本的技术,需要好好想想应该做些什么。

日本的载人太空开发是附加在美国主导的计划中的。

20余年里一直都是美国说了算,有关人士都表示“不想再重复苦涩的经历”。

对于在运输人员方面不得不依赖美国的日本而言,具有不受制于别国的“主体性”和发挥日本所擅长机器人技术的“独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宇宙开发委员会计划小组负责人青江茂说:

“各国前赴后继,月球会成为主战场。

宇宙开发委员会负责人松尾弘毅指出:

“今后的探月与纯粹的科学行为不同,与维护发达国家的地位有关。

火星探测也是一样。

5.下列是有关日本“月亮女神”计划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一代“月亮女神”无人探测器将计划于2010年代中期登陆月球表面。

B.新一代“月亮女神”最初目标的修改,至少与日本要维护其发达国家的地位有直接关联。

C.日本在各种探月活动中处处占先,把登陆时间实际设定为“2012年”也是这个目的。

D.“月亮女神”计划的最初目标是收集科学数据。

解析:

C项,“日本在探月活动中处处占先”错,文中无此意,也显得绝对化,因为中国的探月卫星已于2007年成功地完成了绕月飞行,中国已在探月活动中“占了先”。

A项,见第一段第二句;B项,见末段;D项,见第二段首句。

答案:

C

6.下面是对经过修改的“月亮女神”计划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新计划设想通过国际合作在月球南极设立据点并考虑在此登陆。

B.这个新计划将制造比“月亮女神2”更大的登陆器用以登陆月球。

C.这个新计划将使用建筑用机器人在月球表面进行实地验证以取得更为科学的数据。

D.这个新计划还将利用日本早已掌握的月球据点物资运输技术带回月球上的沙、石等。

解析:

D项,“早已掌握”是“已然”,而原文为假设情况,“带回沙、石等”是当初设想,新计划未提及;A项,见文本第二段第二句;B、C两项均是第五段的另一种说法。

答案:

D

7.下列各项是对文章有关信息的综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欧美、中国、印度掀起对月球“探测热潮”的新形势下,日本正加快其“月亮女神”计划。

B.日本要确保其在国际探月合作中的发言权,就必须掌握建设月面据点所需的物资运输和施工两项技术要领。

C.日本所擅长的具有“主体性”和“独特性”的机器人技术将在登月计划中的运输人员方面显得异常重要。

D.日本的载人太空开发在过去的20余年里一直都是由美国说了算,因为它是附加在美国主导的计划中的。

解析:

C项,“主体性”指“不受制于别国”,并非机器人技术的特点;A项,由全文内容可归纳出来;B项,见文本第五段;D项,是原文的因果倒装。

答案:

C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

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

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

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

良因说汉王曰: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乃使良还。

行,烧绝栈道。

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

良说项王曰:

“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

”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杀之彭城。

良亡,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

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

至彭城,汉败而还。

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

“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

”良进曰:

“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

此两人可急使。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汉王乃遣隋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

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

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固项王意      意:

想法。

B.良亡,间行归汉王间:

抽空。

C.汉王下马踞鞍而问踞:

倚靠。

D.然卒破楚者卒:

最终。

解析:

B项,“间”,抄小路。

答案:

B

9.下列语句全都表明张良一心辅助汉王刘邦的一组是(  )

①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

②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

③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

④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

⑤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

⑥良亡,间行归汉王。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D.①②④⑤

解析:

④是汉王刘邦的做法,不是张良的行为。

⑤这句话虽然是张良说的,但仅从这句话中不能看到张良辅助刘邦。

①②③⑥都是。

答案:

A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在巴蜀称王后,赏赐张良很多珠宝,而张良把它们都赠送给了项伯,说这是汉王刘邦送给项伯的,项伯于是答应给汉王汉中地区。

B.项羽杀掉韩王成后,张良于是逃跑到刘邦那里,此时的刘邦已经平定了三秦大地。

刘邦于是又封张良为成信侯,让张良跟着东征楚国。

C.刘邦在彭城之战失利后,为了求得良将,打算拿出大片土地,赏赐能跟随他一同建功立业的英雄,并询问张良,张良推荐了黥布、彭越。

D.魏王豹反叛刘邦。

刘邦派韩信平定后,占领了燕、代、齐、赵等地。

最终击溃项羽,凭借的就是这三个人的力量,可见张良的足智多谋。

解析:

A项,“说这是汉王刘邦送给项伯的”与原文不符,原文有“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之语。

答案:

A

参考译文:

汉高祖元年正月,刘邦被封为汉王,统管巴、蜀地区。

刘邦赏给张良黄金百镒,宝珠二斗,张良把这些全部转送给了项伯。

刘邦又通过张良厚赠项伯,让项伯帮他向项羽请求汉中地区。

项羽答应了,于是刘邦又获得了汉中一带。

刘邦要到他的封地去了,张良送他们到褒中,刘邦才让张良回到韩国去。

张良临别前对刘邦说:

“大王不如把走过的这条栈道烧掉,这可以向人们表示您没有再打回去的想法,可以哄得项羽对您放心。

”于是刘邦就让张良在回去的路上边走边烧,整个栈道被烧光了。

张良回到韩国时,因为韩成当初让张良跟了刘邦,所以项羽怀恨,不派韩成回韩国,而是带着一道回了彭城。

张良到了彭城对项羽说:

“刘邦自己烧毁了栈道,这说明他没有打回来的意思了。

”接着又把齐王田荣起兵倒项的檄文送给了项羽,于是项羽便不再防备西边的刘邦,而专心致志地引兵北上去攻打齐国了。

项羽最终也没有让韩成去韩国,先是把他降位为侯,后来又在彭城把他杀了。

张良闻风逃走,抄小路又西去投奔了刘邦。

而刘邦这时已经卷土重来,又收复了关中。

刘邦封张良为成信侯,让他跟着一道东征项羽。

刘邦开始乘虚占领了彭城,后来又被项羽回师打败。

当他们西逃到下邑时,刘邦下马坐着马鞍子休息,他问人们:

“如果我豁着把函谷关以东的地盘都分给他们,谁可以帮我一道破楚立功?

”张良进前一步说:

“九江王黥布,是项羽的猛将,现在正和项羽闹矛盾;彭越和齐王田荣相勾结,正在梁地坚持倒项。

这两个人可以迅速利用。

在您的部下只有韩信可以委派重任,让他去独当一面。

假如您真想把地盘拿出来,那就分给他们三个,那么项羽肯定可以打败。

”于是刘邦就派了隋何去劝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了其他人去联合彭越。

等到魏王豹反叛抗汉时,刘邦又派了韩信前去征讨,韩信遂平定了燕、代、齐、赵等国的大片地区。

刘邦最终所以能够打败项羽就是靠着这三个人的力量。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①中空,嘐嘐②聱聱,声在橐中。

曰:

“嘻!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

“是方啮也,而死耶?

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取材于苏轼《黠鼠赋》)

注:

①橐(tuó):

一种口袋。

②嘐嘐(jiāojiāo):

形容动物的叫声。

(1)嘻!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嘻!

这是(或“原来是”)老鼠被关住(或“封住”、“封闭”)出不去(或“跑不掉了”)啦。

(2)倒过(口袋)把老鼠弄出来(或译为“翻过(口袋)把老鼠倒出来”),(老鼠)落地就跑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诗后问题。

(8分)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

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

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

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

(1)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使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此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小诗,表面写“桃杏”,实质也写自己。

可以从表现树的生长的姿态,以及诗人性格方面考虑。

(2)托物言志的诗歌常常采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结合注释,不难理解诗人通过“两株桃杏”生长的姿态和遭受的“吹折”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

(1)“斜”字描写了两株桃树杏树映衬着向篱笆斜势生长的姿态,写出桃杏不甘篱笆的管束,而要破藩篱而出,也写出了诗人直言敢谏的性格和身居贬地仍不忘争取自由的精神。

(2)诗人运用象征(若答比喻,言之成理也可)手法,写有功无过的桃杏妆点了明媚的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正象征了作者的遭遇。

借春风吹折桃花杏花,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贬的怨愤之情,表达了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

13.将下列名句补写完整。

(5分)

(1)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___________;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2)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__。

(《鸿门宴》)

(3)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4)__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长征》)

答案:

(1)是夕阳中的新娘'在我的心头荡漾

(2)大礼不辞小让

(3)风萧萧兮易水寒

(4)五岭逶迤腾细浪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波兰布热金卡电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

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

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

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

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做的各种试验。

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

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

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来说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

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14.文中第一段提到的“最可怕的事情”指什么?

为什么“可怕”?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景象!

作者用的是反语。

因为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

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

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隐隐感到“可怕”。

15.作者为什么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报道内容距今时间久远(“十四年前……”),

(2)所报道的内容众所周知(已是旧闻)。

16.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还要写?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出于一种历史的使命感——为了让人们永远不要忘记这段历史,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或“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17.说说文段最后一句话这样写的好处。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这样的景象令人难忘。

无论纳粹刑罚多么残暴,也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

六、(15分)

18.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6分)

给生命一个微笑。

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给生命一个微笑。

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们把痛苦锤炼成绚丽的诗行;微笑着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徘徊在失败的低谷 在为恨而伤怀 并非没有挫折 只不过他们把挫折当做前进的动力

19.据了解,中国“登月”计划将分为三个阶段:

2000年到2005年,将进行环月探测,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2005年到2010年,将实现软着陆和月球车巡视;2010年到2020年,将实现软着陆和月球车采样返回。

请以“我国登月”为内容拟写一副对联。

(5分)

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

嫦娥奔月国人幻想,神舟飞天华夏梦圆。

示例二:

神舟飞天与嫦娥相拥,月球漫步有吴刚随行。

20.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为其拟一则简明的标题。

(4分)

中新社南昌4月10日电(何柳斌)连续降雨至江西部分地区出现洪灾,10日,记者从江西吉安市民政部门获悉,吉安市7个县区出现洪灾,受灾人口达31.14万,倒塌房屋244间,直接经济损失2400多万。

据了解,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于4月1日正式进入为期6个月长的汛期。

5日开始,江西省自北向南开始强降雨过程。

在降雨比较集中的吉安市,永丰、吉水等5个县(区)出现了大暴雨。

截至目前,吉安市已有吉水县、永丰县、安福县、万安县、峡江县、吉州区、青原区7个县(区)出现洪灾,受灾人口31.1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246公顷,其中绝收面积331公顷,因灾毁坏耕地12公顷,因灾倒损房屋244间,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44.8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965.8万元。

(摘自4月10日《中国新闻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江西7个县区出现洪灾31万人受灾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古诗人写道: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一位哲人则说:

“一个生命之树伟岸的人,首先是一个灵魂根系深广的人。

泰戈尔说:

“根是地下的枝,枝是空中的根。

有人曾完整地掘出一株大树的根,那蜿蜒曲折的根系竟是树冠领有空间的两倍。

在生活中,人们心里都装有各种“根”的故事,有着关于“根”的感情。

请以“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写作提示】 “根”是一个比喻性话题。

人的血脉,人的家族,都是自己的“根”,但民族文化更是自己永难割舍的“根”。

犹太人失国两千余年,竟能奇迹般的实现富国梦想,就是因为他们不论沦落到何地,漂泊到何方,始终没有失却希伯来文化传承和精神。

所以,以“根”为话题,若能从文化渊源和传承的角度思考立意、构思成篇,就能写出比较深刻的文章。

【范文】

“根”的启示

人,是要有知识、修养的。

你看那百年的参天大树,它的巍然挺拔,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的根是它成长的重要因素,每一棵大树的根都是蜿蜒曲折,且深深扎入泥土的。

有了这种稳固的基础,大树才会茂盛挺立。

而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