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答手册七简易方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3333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问答手册七简易方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问答手册七简易方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问答手册七简易方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问答手册七简易方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问答手册七简易方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问答手册七简易方程.docx

《小学数学问答手册七简易方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问答手册七简易方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问答手册七简易方程.docx

小学数学问答手册七简易方程

七、简易方程

219.什么叫做代数式和代数式的值?

  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字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所得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特殊的,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可以叫做代

  用数代替代数式里的变数字母.计算所得的结果,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

  

  的值是289。

220.什么叫做等式?

等式有哪些性质?

  表示两个数或两个代数式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两个数或两个代数式之间用等号“=”连接起来。

例如:

27+23=50,a+b=b+a,4x+6=86。

  等式的性质有以下几条:

  

(1)等式两边可以调换位置。

也就是说,如果a=b,那么b=a。

  

(2)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等式仍然成立。

即如果a=b,那么a±m=b±m。

  (3)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零),所

  得的等式仍然成立。

即如果a=b,那么am=bm,a÷n=b÷n(n≠0)。

221.什么叫做方程和方程的解?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例如:

3x+4=10,7x=2.8,ax2+bx+c=0(其中a、b、c为已知数,x是未知数)等都是方程。

方程是提出一个问题:

当未知数取什么数时,等式成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例如:

x=2是方程3x+4=10的解。

x=1.7是方程4x=6.8的解。

222.什么叫做单项式和多项式?

  不含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

特殊的,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

多项式。

例如:

4x+7,3x2+5,6x2+7x+2等都是多项式。

223.什么叫做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

  在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例如:

5x2+3x+4x2+6中,5x2与4x2是同类项。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例如:

5x2+3x+4x2+6=9x2+3x+6是合并同类项。

224.方程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方程的基本性质有以下两点:

  

(1)方程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者同一个整式,所得的方程和原方程有共同的解(叫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等于零的同一个数,所得的方程和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方程的基本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

解方程实际上就是把一个较复杂的方程,根据方程的基本性质化成简单的同解方程的过程。

最后得到的x=a也是原方程的同解方程。

所以a就是原方程的解。

在小学里,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解方程不是从方程的基本性质出发,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加减之间、乘除之间的逆运算关系来求解的。

经过适当的练习,再用“移加变减”与“移减变加”等通俗语言概括出移项的规律,为进一步学习数打下一点基础。

225.什么叫做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其中整数含有正整数、零及负整数;分数含有

  数,且n≠0)。

正整数、正分数叫做正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叫做负有理数;正有理数与零叫做非负有理数;零与负有理数叫做非正有理数。

226.什么叫做相反数?

  

  

  任一正数a总有一个确定的负数-a与它相对应,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相反数。

  例如:

-5与5是相反数,5与-5也是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是零。

  相反数a与-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但方向相反。

  因此,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

227.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有哪些?

  

(1)正数都大于零;

  

(2)负数都小于零;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28.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是怎样规定的?

  在代数运算中,加法与减法是一级运算,乘法与除法是二级运算,乘方与开方是三级运算。

如果有理数的同级运算在一起,那么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是不同级运算在一起,那么先算较高级的运算,再算较低级的运算。

即先算乘方或开方,再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减法。

有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中括号,然后算大括号。

229.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指的是什么?

  去括号的法则是: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例如;

  5a+(4b-3a)-(2b+a)=5a+4b-3a-2b-a=a+2b。

  添括号的法则是:

添括号时,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例如:

  4a-3b-2c=4a-(3b+2c);

  7a+2b-5c=7a+(2b-5c)。

230.什么叫做绝对值?

  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例如:

+5和-5的绝对值都是5,通常用|5|表示。

又如,一个数是a,它的绝对值表示如下:

  

(1)当a>0时,|a|=a;

  

(2)当a=0时,|a|=0;

  (3)当a<0时,|a|=-a。

231.什么叫做完全平方数及完全立方数?

  如果一个正数恰好是另一个有理数的平方,则这个正数叫做完全平方

  都是完全平方数。

  如果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的立方,则这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完全立方数。

例如:

27是3的完全立方数,64是4的完全立方数。

232.在科学技术上常用科学记数法,你知道怎样记数吗?

  把一个正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比这个正数的整数位数少1。

这种记数方法,习惯上叫做科学记数法。

例如:

  这种记数方法便于记大数,易于比较大小,常用在科学技术上。

233.列方程解应用题要做好哪几步工作?

  用字母代替应用题中的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解所列出的方程,从而得到应用题的答案,这个过程叫做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题时要做好以下几步工作:

  

(1)分析题意。

认真读题,反复审题,弄清楚应用题中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

  

(2)设未知数。

用字母代替应用题中的未知数;

  (3)列方程,解方程。

根据所设的未知数x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按照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根据算术四则运算中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逆运算关系求出未知数x的值;

  (4)检验,答题。

解方程后,应进行检查验算;针对应用题的所问作出答案。

234.列方程解应用题应进行哪些基础训练?

  列方程解应用题,应进行如下一些训练:

  

(1)列代数式的训练。

正确、迅速地列出代数式是列方程的基础,可以用以下几种形式进行训练:

  ①用数学语言叙述代数式。

例如:

  3x+5(一个数的3倍与5的和);

  7×8-4x(7的8倍减去一个数的4倍)。

  ②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

例如:

  a的6倍(6a);

  90减去x的5倍(90-5x)。

  ③根据题意叙述代数式的意义。

例如:

“学校买来6个小足球,每个a元,又买来8个排球,每个b元。

”要求学生叙述以下各式的意义。

  6a(表示6个足球的价钱),

  8b(表示8个排球的价钱),

  6a+8b(表示两种球的总价),等等。

  反过来,老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列出代数式。

  

(2)找等量关系的训练。

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事例中的一些等量关系,使学生逐步熟悉。

  例如:

小侠到商店去买笔记本,总价钱是1.6元,小侠付出2元,找回0.4元。

把这件事情列出等式。

  付出的2元-笔记本总价1.6元=找回的0.4元,

  笔记本总价1.6元+找回的0.4元=付出的2元,

  付出的2元-找回的0.4元=笔记本总价1.6元。

  (3)列方程的训练。

把列代数式的训练和找等量关系的训练结合起来进行(只要求列出方程,不必解方程)。

  例1:

计划修一条水渠260米,已经修了7天,每天能修x米,还剩50米没有修。

  等量关系是:

计划米数-已经修的米数=剩下的米数;

  方程是:

260-7x=50

  例2:

农具厂两个车间计划生产720把镰刀。

第一车间每天生产镰刀38把,第二车间每天生产镰刀42把,x天完成了任务。

  等量关系是:

第一车间生产数+第二车间生产数=全部任务;

  或(第一车间工作效率+第二车间工作效率)×x=全部任务。

  方程是:

38x+42x=720,

  或(38+42)×x=720。

235.只用一步运算解答的简易方程有哪几种?

  

(1)求未知的加数:

解法是从和中减去已知的加数。

  例1:

解方程x+38=90解:

90是两个数的和,38是已知加数。

所以

  x+38=90

  x=90-38

  x=52

  

(2)求未知的被减数:

解法是把差加上已知的减数。

例2:

解方程x-62=27

  解:

27是差,62是减数。

所以

  x-62=27

  x=27+62

  x=89

  (3)求未知的减数:

解法是从被减数中减去差。

例3:

解方程76-x=19

  解:

76是被减数,19是差。

所以

  76-x=19

  x=76-19

  x=57

  (4)求未知的因数:

解法是把积除以已知的因数。

例4解方程5x=240

  解:

240是积,5是已知的因数。

所以

  5x=240

  x=240÷5

  x=48

  (51)求未知的被除数。

解法是把商乘以除数。

例5:

解方程x÷18=34

  解:

34是商,18是除数。

所以

  x÷18=34

  x=34×18

  x=612

  (6)求未知的除数。

解法是把被除数除以商。

例6:

解方程1247÷x=43

  解:

1247是被除数,43是商。

所以

  1247÷x=43

  x=1247÷43

  x=29

236.需要用两、三步运算解答的简易方程有哪几种?

  

(1)先把积看成一个数进行运算。

  例1:

解方程3x+24=87

  解:

3x+24=87(先把3x看成一个加数)

  3x=87-24

  3x=63

  x=21

  例2:

解方程100-5x=35

  解:

100-5x=35(先把5x看成一个减数)

  5x=100-35

  5x=65

  x=13

  例3:

解方程7x÷14=9

  解:

7x÷14=9(先把7x看成是一个被除数)

  7x=9×14

  7x=126

  x=18

  例4:

解方程16x-7×4=148解:

16x-7×4=148

  16x-28=148(先把16x看成是一个被减数)

  16x=148+28

  16x=176

  x=11

  

(2)合并同类项。

  例5:

解方程7.5x+2.5x=64

  解:

7.5x+2.5x=64(先计算7.5x+2.5x)

  10x=64

  x=6.4

  例6:

解方程28x-13x=240

  解:

28x-13x=240(先计算28x-13x)

  15x=240

  x=16

  (3)去括号或者把括号里的数看成一个数。

  例7:

解方程16(7+x)=192

  解法一:

16(7+x)=192(去括号)

  16×7+16x=192(把16x看成一个数)

  16x=192-112

  16x=80

  x=5

  解法二:

  16(7+x)=192(把7+x看成一个因数)

  7+x=192÷16

  7+x=12

  x=12-7

  x=5

237.用方程解应用题时,怎样找等量关系?

  在解应用题时,常常先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等量关系”,然后列方程求解。

下面举例说明。

  

(1)只含有三个数量的简单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和方程。

  只含有三个数量的简单应用题,已知两个数量,求第三个数量。

这类应用题的等量关系比较明显,容易找出。

根据三个量间的等量关系,往往可以列出三个等式。

在这三个等式里,可选择一个等式作为解答该题的方程,习惯上把未知的数量放在等号的左边,用字母x表示。

  例1:

黄豆和绿豆共重90千克,其中黄豆65千克,绿豆的重量是多个千克?

  分析:

根据这道题里的三个量,可以列出下面三个等式:

  ①共重90千克-黄豆65千克=绿豆重量;

  ②绿豆重量+黄豆65千克=共重90千克;

  ③共重90千克-绿豆重量=黄豆65千克。

  如果把未知量用x表示,并且把它放在等号的左边,可列出方程:

  x+65=90或者90-x=65

  由于题目中说的是“黄豆和绿豆共重90千克”,所以列出的方程以“x+65=90”为好。

  例2:

小侠身高158厘米,比小勇高13厘米。

小勇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分析:

根据这道题里的三个量,可以列出下面三个等式:

  ①小侠身高158厘米-13厘米=小勇身高;

  ②小侠身高158厘米-小勇身高=13厘米;

  ③小勇身高+13厘米=小侠身高158厘米。

  如果把未知量用x表示,按照题目里所说的“小侠的身高是158厘米,比小勇高13厘米”,可列出方程:

  158-x=13或者x+13=158

  例3:

一辆卡车每小时行驶45千米,几小时可以行驶270千米?

  分析:

根据速度、时间与路程三个量之间常用的数量关系,可以写出下面三个等式:

  ①每小时45千米×小时数=路程270千米;

  ②路程270千米÷每小时45千米=小时数;

  ③路程270千米÷小时数=每小时45千米。

  如果设x小时走完全程,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

  45x=270或者270÷x=45

  例4: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800平方厘米,它的长是70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分析:

有关计算面积、体积的题目的等量关系,就是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

这道题是长方形面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出下面三个等式:

  ①长×宽=长方形面积;

  ②长方形面积÷长=宽;

  ③长方形面积÷宽=长。

  如果设长方形的宽为x厘米,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

  70x=2800

  总之,在找等量关系和列方程时,主要是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基础,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列成等式。

但是,方程解法与算术解法在解题思路上是不同的。

算术解法,为了求出未知数,需要把已知数集中起来加以分析,找出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已知数与运算符号组成算式,通过计算求出未知数。

而列方程解应用题呢,可以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例如x、y等,让未知数x和已知数处于同样地位,按照题目中三个数量的等量关系直接参加列式运算。

有些在算术中需要“逆解”的题目,用方程解法往往比较容易。

  

(2)含有三个以上数量的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和方程。

  遇到含有三个以上数量的应用题,要认真审查题意,弄清题目所说的是怎么一回事,才能分析出已知数量同未知数量间的关系,列出方程。

  例1:

地球绕太阳一周要用365天,比水星绕太阳一周用的时间的4倍多13天。

水星绕太阳一周要用多少天?

  分析:

由于列方程解应用题可以让未知数(x)和已知数处于同样地位,直接参加列式运算,我们可以把题目中叙述的条件适当变换一下说法。

这道题可以说成:

水星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x)的4倍再加13天就等于365天。

这样,可列出下面的方程:

  4x+13=365

  这道题也可以说成:

365天减去水星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x)的4倍等于13天。

这样,可列出下面的方程:

  365-4x=13

  这道题还可以说成:

365天减去3天与水星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x)的4倍相等。

我们把未知数(x)写在等号左边,可列得方程:

  4x=365-13

  以上举出的三个不同形式的方程,都是解答这道应用题的方程,在解答这道题时,用哪一个都可以。

  例2:

学校买来5个篮球和7个排球共用去355元,已知每个篮球的价钱是36元,求每个排球的价钱是多少元?

  分析:

这道题,如果按照算术方法去解,是“逆解”的题目;如果利用方程方法去解,根据题目里的已知条件,就比较容易找出等量关系。

  已知每个篮球的价钱是36元,如果设每个排球的价钱为x元,那么可列出方程:

  7x+36×5=355

  例3:

柳长堤小学五、六年级同学今年共植树150棵,六年级植的棵数是五年级的2倍。

两个年级各植了多少棵?

  分析:

这道题是常见的一种典型应用题,通常叫“和倍问题”。

如果用算术方法解,是有规律的。

即:

  两个数的和÷(倍数+1)=作为1倍的数

  但是,用方程方法解,可以按照题目里叙述已知条件的顺序直接写出等量关系。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常常把“可以作为1份(1倍)”的数设为x,在这道题里,设五年级植树棵数为x棵,那么六年级植树棵数为2x棵。

列出方程为:

  x+2x=150

  例4:

A、B两镇之间的公路长216千米,甲、乙两汽车同时从两镇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

甲汽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镇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这就说明了:

甲汽车3小时行的路程+乙汽车3小时行的路程=两镇之间的公路长。

设乙汽车每小时行x千米,可列出方程:

  38×3+3x=216

  这道题还可以按照下面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

两镇之间的公路长-乙汽车3小时行的路程=甲汽车3小时行的路程。

可列出方程:

  216-3x=38×3

  甲、乙两汽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那么,每小时两辆汽车共走的路程是甲、乙两汽车速度之和。

这样,又可以写出一种等量关系,即:

甲、乙两汽车速度之和×时间=两镇之间的公路长。

可列出方程:

  (38+x)×3=216

238.你会用方程解法解应用题吗?

  举出几例,试用方程解答。

  例1:

四、五年级的学生种向日葵,五年级种的棵数是四年级种的棵数的3倍。

又知五年级比四年级多种了90棵。

两个年级各种了多少棵?

  解:

设四年级种了x棵,那么五年级种了3x棵。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得:

  3x-x=90

  2x=90

  x=45(四年级种的棵数)

  3x=3×45=135(五年级种的棵数)

  答:

四年级种了45棵,五年级种了135棵。

  例2:

李师傅计划加工150个零件,加工了8小时以后,还剩22个没有加工。

求李师傅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解:

设每小时加工x个零件。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得:

  150-8x=22

  8x=150-22

  8x=128

  x=16

  答:

李师傅每小时加工16个零件。

  这道题还可以列出其他形式的方程。

如:

8小时加工的零件数加上没有加工的22件,等于原计划加工的150个零件。

即8x+22=150。

或者,原计划加工的150个零件减去没有加工的22个,就是8小时加工的零件数。

即8x=152-22。

  例3:

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960,甲数是乙数的2倍,乙数是丙数的3倍。

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解:

设丙数为x,那么乙数为3x,甲数为6x。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得:

  x+3x+6x=960

  10x=960

  x=96(丙数)

  3x=3×96=288(乙数)

  6x=6×96=576(甲数)

  答:

甲数是575,乙数是288,丙数是96。

  例4:

有一块梯形地,面积是79.2平方米,它的高是7.2米、上底是9.6米,下底是多少米?

  解:

因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设下底为x米,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列出方程,得:

  (9.6+x)×7.2÷2=79.2

  (9.6+x)×7.2=79.2×2

  9.6+x=158.4÷7

  x=22-9.6

  x=12.4

  答:

下底是12.4米。

  例5:

学校计划修整操场,原计划每天修整96平方米,50天可以修完。

实际上每天比原计划多修24平方米,照这样计算,可以提前几天修完?

  解:

设实际用x天修完,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得:

  (96+24)x=96×50

  120x=4800

  x=40

  50-40=10(天)

  答:

可以提前10天修完。

  在解答这道题时,设x表示实际用的天数,而没有按照题目的“问题”设x表示提前的天数。

为什么没有设“x”表示提前的天数呢?

如果这样设x的话,那么“实际用的天数”就得用(50-x)来表示。

这样,所列方程将是如下形式:

  (96+24)×(50-x)=96×50

  解这个方程,比解例题所列的方程麻烦得多。

  因此,解题时要认真审查题意,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考虑好怎样设x,可以使所列的方程简便些。

通常把例5设x的方法叫做“间接设元”。

而例1到例4,是根据题目的“问题”设x的,也就是说,要求的是什么,就把所求的未知数设为“x”,通常把这种设x的方法叫做“直接设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