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病害预防与养护维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3213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3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线路病害预防与养护维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铁路线路病害预防与养护维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铁路线路病害预防与养护维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铁路线路病害预防与养护维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铁路线路病害预防与养护维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线路病害预防与养护维修.docx

《铁路线路病害预防与养护维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线路病害预防与养护维修.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路线路病害预防与养护维修.docx

铁路线路病害预防与养护维修

石家庄铁道大学毕业论文

 

铁路道岔病害及养护维修技术研究

RailwayRailDiseasesAndMaintenanceTechnologyResearch

 

2015届

专业铁道工程技术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5年6月15日

毕业论文成绩单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高1210

专业

铁道工程技术

毕业论文题目

铁路道岔病害及养护维修技术研究

指导教师姓名

马超

指导教师职称

副教授

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

得分

评阅人

得分

答辩小组组长

得分

成绩

 

院长(主任)签字:

年月日

毕业论文任务书

题 目

铁路道岔病害及养护维修技术研究

专业

铁道工程技术

班级

高1210

学生姓名

承担指导任务单位

道路及铁道工程系

导师

姓名

导师

职称

副教授

一、论文内容

1.搜集道岔有关的结构;

2.搜集、整理及道岔病害相关的机理;

3.总结常见道岔病害的类型,并简要总结病害产生的原因、发展规律及对行车安全及舒适度的影响;

4.总结和分析病害的检测的方法、手段和病害等级分类标准;

5.总结和分析病害的养护维修和预防措施。

二、基本要求

1.搜集资料要全面,参考文献15篇以上,且应以近期发表或出版的为主;

2.熟悉铁路道岔常见病害,至少掌握某一类病害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和养护维修方法;

3.说明书文理通顺,正文字数不少于10000,并满足相关格式要求;

4.独立完成。

三、应收集的资料及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线路养护维修规范(2006版),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3.谷爱军,铁路轨道。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4.陈知辉,铁路曲线轨道,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5.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设计理论及方法,刘学毅,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7.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条文说明,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8.近几年的相关

四、进度计划

3.17–-4.6(5-7周)文献检索、搜集资料、拟定提纲、撰写开题报告、毕业实习;

4.7--4.21(第8-9周)道岔的结构及常见病害综述。

4.14--4.28(第9周)病害原因、检测方法和分类标准总结及分析;

4.29--5.25(10-14周)养护维修方法及预防措施总结及分析;

5.26—6.1(15周)文章整理、准备答辩;

6.9—6.19(16周)答辩;

 

教研室主任签字

时 间

  年 月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铁路道岔病害及养护维修技术研究

学生姓名

王光辉

学号

班级

1210班

专业

铁道工程技术

一、课题研究背景

目前由于道岔数量多、构造复杂、使用寿命短、限制列车速度、行车安全性低、养护维修投入大等特点,及曲线、接头并称为轨道的三大薄弱环节。

同时道岔结构组成复杂,所以伴随各种各样的病害产生,制约列车运行速度和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是道岔作业质量及结构状态是否良好。

因此了解及掌握道岔的结构、病害以及整治办法是保证铁路安全运输的前提。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铁路道岔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道岔品种从“轻、小、老、杂”发展到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基本同步于或稍滞后于铁路轨道的发展。

铁路六次提速工程有力地促进了道岔技术的发展,随着客运专线建设的推进,道岔的重要作用再一次凸现出来,机遇极为难得,挑战空前严峻,道岔工作者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努力工作,把我国铁路道岔技术提高到新水平。

我国铁路道岔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分别以75型道岔、92型道岔、提速型道岔和99型道岔为代表。

国外研究现状:

各国铁路道岔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发展过程,基本遵循及铁路正线运行速度相适应的模式。

以日本新干线和法国TGV为代表的高速铁路的成功运营,有力的促进了道岔技术的发展,道岔总体水平才有了质的飞越。

从道岔直向过岔速度看,达到及区间正线完全相同的水平,法国和德国的高速道岔直向过岔速度都有超过300km每小时的记录。

法国、德国、日本、奥地利等国在道岔技术的发展中充分利用了道岔动力学的研究成果,除在线型、轮轨关系等模拟方面采用了仿真软件外,还在道岔结构设计、刚度设计和转换计算等方面采用了准静态轨道强度计算理论或有限元结构分析程序,对部件性能和道岔整体动力学性能都分别在室内和现场进行了大量的试验,道岔性能也通过试验反馈和现场应用经验的不断完善逐渐成熟。

三、论文主要内容

1.道岔的结构及分类

2.道岔的病害类型

3.道岔病害的分析研究

4.道岔的整治措施及防护

四、论文预期目的

道岔和曲线是线路的薄弱环节,随着列车提速和重载列车的开行,列车通过道岔和曲线时的晃车现象比较普遍,对道岔、曲线病害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养护维修办法。

目的在于使学到的道岔知识能够有更全面的认识及了解,掌握道岔的分类及结构、混凝土枕道岔、提速道岔、道岔晃车以及道岔结构的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五、时间安排

3.17—4.6(5-7)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拟定提纲、撰写开题报告;

4.7—4.21(第8-9周)道岔常见病害综述及分类;

4.22—4.28(第10周)病害原因、检测方法和分类标准总结及分析;

4.29—5.25(10-14周)养护维修方法及预防措施总结分析;

5.26—6.1(15周)文章整理、准备答辩;

6.9—6.17(16周)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

时间

年月日

摘要

近年来随着提速道岔的不断上道应用,其常见病害和日常养护和维修便成为工务段维修组织体系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其主要病害主要表现为:

轨撑及滑床板的宽度(150mm)和厚度(160mm)不足,因而造成弯曲变形及基本轨横移;尖轨补强板薄弱、过短,顶铁为柱形,尖轨在车轮作用下易变形;尖轨跟端采用并联枕木,捣固困难,加之跟端螺栓过细,套管磨损后螺栓无法拧紧,使尖轨易爬行和跳动;护轨及辙叉组合螺栓过细,数量过少,辙叉没有组合大垫板,辙叉心轨容易跳动,容易造成翼轨或长心轨发生折损;护轨垫板无挡肩,护轨容易横移;辙后垫板无挡肩,导曲线垫板无轨撑,导曲线轨距不易保持,等等。

如何搞好工务线路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夯实基础是职责所在,也对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加强设备整修,全面提高设备运行质量,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证,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针对提速道岔的病害,综合现有提速道岔尖轨、辙岔维修养护,道岔是线路的薄弱环节,随着列车提速和重载列车的开行,列车通过道岔时的晃车现象比较普遍,对道岔病害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养护维修办法。

关键词:

道岔;病害;整治

第1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目前由于道岔数量多、构造复杂、使用寿命短、限制列车速度、行车安全性低、养护维修投入大等特点,及曲线、接头并称为轨道的三大薄弱环节。

同时道岔结构组成复杂,所以伴随各种各样的病害产生,制约列车运行速度和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是道岔作业质量及结构状态是否良好。

因此提速道岔的研制、铺设,就解决了线路设备道岔这一限速问题。

从而实现了用最小的花费,获得了最佳的经济效益。

从1996年至1988年短短的3年时间中,全路铺设了5000余组提速道岔。

所以道岔及提速道岔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研究课题。

大大提高了火车的速度,又能保证铁路的安全,适应中国的国情,同时为适应现代铁路运输的需要,提高道岔作业质量是保障列车运行速度、行车安全和旅客舒适的主要任务。

制约列车运行速度和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是道岔作业质量及结构状态是否良好。

因此了解及掌握道岔的结构、病害以及整治办法是保证铁路安全运输的前提。

1.2研究的主要内容

(1)道岔的分类及结构。

(2)混凝土枕道岔病害。

(3)提速道岔病害。

(4)各病害的整治方案。

 

第2章道岔

2.1道岔的基本概念

道岔是机车车辆从一条线路转向另一条线路的轨道链接设备。

道岔具有数量多、构造复杂、使用寿命短、限制列车速度、行车安全性低、养护维修投入大等特点,及曲线、接头并称为轨道的三大薄弱环节。

它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即线路的连接、交叉、连接及交叉的组合。

常用的线路连接有各种类型的单式道岔和复式道岔;交叉有直交叉和菱形交叉;连接及交叉的组合有交分道岔和交叉渡线等。

最常见的是普通单开道岔。

它有转辙器、连接部分、辙叉及护轨三个单元组成。

转辙器包括基本轨、尖轨和转辙机械。

当机车车辆要从直股道转入曲股道时,操纵转辙机械使尖轨移动位置,尖轨1密贴基本轨1,尖轨2脱离基本轨2,这样就开通了曲股道,关闭了直股道,机车车辆进入连接部分沿着导曲线轨过渡到辙叉和护轨单元。

这个单元包括固定辙叉心、翼轨及护轨,作用是保护车轮安全通过两股轨线的交叉之处。

车轮在通过辙叉时,从两根翼轨的最窄处到辙叉心的最尖端之间有一段空隙,这就是道岔的有害空间。

车轮通过此处时,有可能因走错辙叉槽而引起脱轨。

设置护轨的目的也就在此,它要强制引导车轮的运行方向。

尽管如此,这个有害空间存在限制了列车通过道岔的速度,对开行高速列车十分不利。

  

解决道岔有害空间的根本之道,当然是消灭有害空间。

既然普通道岔做不到,就必须研制特殊道岔——活动心轨道岔。

  

活动心轨最主要的特点是辙叉心轨可以扳动。

当我们要开通某一方向股道时,活动心轨的辙叉心轨就及开通方向一致的翼轨密贴,及另一翼轨分开,这样一来,普通道岔的有害空间就不存在了。

 

实践证明,消灭了道岔有害空间,行车更加平稳,过岔速度限制较小,因而特别适合运量大,需要开行高速列车的线路使用。

2.2道岔的种类

道岔分为:

单开道岔、三开道岔以及复式交分道岔等。

单开道岔为Y形,即及道岔相衔接的两股道向两侧分岔。

  

三开道岔如同Ψ形,同时衔接三股道,由两组转辙机械操纵两套尖轨。

复式交分道岔像X形,实际上相当于四组单开道岔和一副菱形交叉的组合。

除此而外,还有一种交叉设备,通常使用的叫做菱形交叉。

它由两组锐角辙叉和两组钝角辙叉组成,但没有转辙器,所以股道之间不能转线。

  

如果将复式交分道岔的X形的上面两点和下面两点分别连接起来,就是交叉渡线。

它不仅能开通较多的方向,而且占地不多,所以经常在车站采用。

2.2.1单开道岔

2.2.1.1分类

单开道岔分为左开道岔及右开道岔,如图2-1所示:

2.2.1.2构成

 

2.2.1.3单开道岔的缺点

辙叉咽喉至辙叉理论交点间轨线中断部分,称辙叉的有害空间(如图2-3)。

车轮通过有害空间时,车轮失去控制,叉心容易受到撞击,甚至进入异线脱轨。

因此必须在辙叉两侧的适当位置上,设置一定长度的护轨,以引导车轮沿正确方向行驶。

有害空间的存在,也是列车通过辙叉时产生剧烈摇晃的重要原因。

为了从根本上消灭有害空间,提高列车过岔时的稳定性,减少列车摇晃,增强旅行舒适度,延长机车车辆走行装置的使用寿命,可采用可动叉心式活动辙叉。

这种辙叉在中国几条主要铁路干线上铺设,使用效果良好,列车能以每小时120km以上的速度安全平稳地通过。

2.2.2对称道岔

对称道岔(如图2-5)是单开道岔的一种特殊形式,整个道岔对称于主线的中线或辙叉角的中心线,列车通过时无直向及侧向之分。

尖轨长度相同时,尖轨作用边和主线方向所形成的交角约为单开道岔一半;导曲线半径相等时,对称道岔的长度要比单开道岔短,其他条件相同时,导曲线半径约为单开道岔的两倍;在曲线半径和长度保持不变时,可采用比单开道岔更小号数的辙叉。

因此在道岔长度固定的条件下,使用对称道岔可获得较大的导曲线半径,能提高过岔速度;在保持相同的过岔速度条件下,对称道岔能缩短道岔长度。

对称道岔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驼峰下,三角线上获得应用,并被使用于工业铁路和城市轻轨线上。

2.2.2.1结构特点

对称道岔的结构特点(如图2-7):

(1)左右导曲线皆为侧线,并且半径相同,无直线,侧线之分; 

(2)整个道岔对称于辙叉角的中心线。

(3)导曲线半径较同号单开道岔导曲线半径大一倍,侧线方向及主线方向转角为同号单开道岔的一半。

 

2.2.2.2运用特点

(1)两侧线以较小角度偏离主线方向,加大导曲线半径; 

(2)缩短线路连接长度。

线间距及有效长相同,道岔长度缩短:

侧向过道岔速度可选用较小号码的对称道岔。

2.2.3三开道岔

三开道岔,又称复合式异侧对称道岔,是复合式道岔中较常见的一种形式,它相当于两组异侧顺接的单开道岔,但其长度却远比两组单开道岔的长度之和还短。

因此,常用于铁路渡桥头引线,驼峰编组场以及地形狭窄又有特殊需要的地段,三开道岔有一组转辙器一组中间辙叉和两组同号数的后端辙叉所组成。

该道岔构造比较复杂,维修较困难,运行条件较差,非十分困难时,不轻易使用。

 

2.2.3.1结构特点

(1)为两个道岔合成,共有三个辙叉;

(2)可开通三个方向(如图2-9)

.2.2.3.2运用特点

(1)缩短用地; 

(2)尖轨寿命短。

 

(3)两普通辙叉部分不能设置护轨,并且存在有害空间,车辆沿主线方向运行速度低。

2.2.4交分道岔

交分道岔有单式、复式之分(如图2-11和图2-12)。

复式交分道岔相当于两组对向铺设的单开道岔,实现不平行股道的交叉,但具有道岔长度短,开通进路多及两个主要行车方向均为直线等优点,因而能节约用地,提高调车能力并改善列车条件。

交分道岔有菱形交叉、转辙器和连接曲线等部分组成。

菱形交叉一般是直线及直线的交叉,由两副锐角辙叉、两副钝角辙叉和连接钢轨组成。

 

2.2.4.1结构特点

(1)两单开道岔合成;

(2)产生4个辙叉;

(3)产生2个尖轨受两个转辙机控制;

(4)可开通4个方向;

2.2.4.2运用特点

(1)缩短了线路的连接长度;  

(2)两钝角辙叉处存在无护轨的有害空间;

(3)两车轮同时进入有害空间有脱轨的可能,辙叉越大,有害空间越长。

 

2.2.4.3渡线

交叉渡线有4组类型和号数相同的单开道岔和一组菱形交叉,以及连接钢轨组成,用于平行股道之间的连接,仅在个别特殊场合下使用(如图2-13和2-14)。

2.3道岔的结构

道岔主要由转辙器、辙叉及护轨、连接部分组成以下详细介绍其部分结构。

2.3.1转辙器

(1)基本轨

基本轨是用一根12.5m或25m标准断面的普通钢轨制成,主股为直线,侧股按转辙器各部分的轨距在工厂事先弯折成规定的折线或采用曲线型。

通常,道岔中不设轨底坡,为改善钢轨的受力条件,提速道岔中基本轨设有1:

40轨底坡。

基本轨除承受车轮的垂直压力外,还及尖轨共同承受车轮的横向水平力。

为防止基本轨的横向移动,可在其外侧设置轨撑。

为了增加钢轨表面硬度,提高耐磨性并保持及尖轨良好的密贴状态,基本轨头顶面一般还进行淬火处理。

正线上的道岔,其轨型应及正线轨型一致。

站线上的道岔,其轨型不应低于各该线路的轨型,当其高于该线路轨型时,则应在道岔前后各铺设长度不小于6.25m及道岔同类型的钢轨或异型轨,在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4.5m,并不应连续插入两根及以上短轨。

跨区间无缝线路上的道岔应采用无缝的单开道岔。

 

(2)尖轨

尖轨是转辙器中的重要部件,依靠尖轨的扳动,将列车引入正线或侧线方向。

尖轨在平面上可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

我国铁路的大部分12号及12号以下的道岔,均采用直线型尖轨。

直线型尖轨制造简单,便于更换,尖轨前端的刨切较少,横向刚度大,尖轨的摆度和跟端轮缘槽较小,可用于左开或右开,但这种尖轨的转辙角较大,列车对尖轨的冲击力大,尖轨尖端易于磨耗和损伤。

我国新设计的12、18号道岔直向尖轨为直线型,侧向尖轨为曲线型。

这种尖轨冲击角较小,导曲线半径大,列车进出侧线比较平稳,有利于机车车辆的高速通过。

尖轨的长度随道岔号数和尖轨的型式不同而异。

在我国铁路上,9号道岔的尖轨长度为6.25m,12号道岔直线型尖轨长度为7.7m,曲线型尖轨长度为11.3~11.5m,18号道岔的尖轨长度为12.5m。

 

 为使转辙器正确引导列车的行驶方向,尖轨尖端必须细薄,且及基本轨紧密贴合。

从尖轨尖端开始,尖轨断面逐渐加宽,其非作用边一侧及基本轨作用边一侧应紧密贴合,保证直向尖轨作用边为一直线,侧向尖轨作用边及导曲线作用边为一圆曲线。

 

 尖轨按平面形状分为:

直线尖轨和曲线尖轨两种。

(如图2-15)

冲击角β越大,列车侧向过岔速度越低。

按断面形状特征分为普通断面尖轨(如图2-16)、高型断面尖轨(如图2-17)、矮型断面尖轨(如图2-18)。

 

用普通断面钢轨制成的尖轨,一般在尖轨前端加补强板以增加其横向刚度。

普通断面尖轨尖端轨头两侧及轨底内侧(靠基本轨侧)进行刨切,轨底为刨切部分,放在高基本轨地面6mm的垫板平台上。

尖轨单薄,外形尖锐,耐冲击力差。

用特种断面钢轨制成的尖轨,其断面粗壮、整体性强、刚度大,稳定性比普通断面钢轨好。

及基本轨高度相同的称为高型特种断面,较矮者称为矮型特种断面,如图所示。

特种断面尖轨还有对称及不对称、设轨顶坡和不设轨顶坡之分。

为便于在跟端及连接部分联结,特种断面尖轨跟部要加工成普通钢轨断面。

高型断面尖轨用及基本轨同类型等高的特种断面钢轨制作尖轨,竖向和横向的刚度都很大,宜铺设在列车运行速度较高,轴重较大的线路上。

 

 矮型断面尖轨用比基本轨同类型较低的特种断面钢轨制作的尖轨,配合较高的滑床平台使用。

尖轨断面高度较小,稳定性好,竖向和横向刚度都较高型特种断面坚固小。

我国已广泛推广使用矮型特种断面钢轨(简称AT轨),取消了普通钢轨尖轨6mm抬高量,减小了列车过岔时的垂直不平顺,有利于提高过岔速度,同时可采用高滑床台扣住基本轨轨底,增加基本轨的稳定性和道岔整体性。

按轨及基本轨的贴靠方式通常有两种:

贴尖式及藏尖式(如图2-19和2-20)。

(3)转辙机械

最常用的道岔转换设备的种类有机械式和电动式。

若按操纵方式分类,则有集中式和非集中式两类。

机械式转换设备可为集中式或非集中式,电动式转换设备则为集中式。

道岔转换设备必须具备转换(改变道岔开向)、锁闭(锁闭道岔,在转撤杆中心处尖轨及基本轨之间不允许有4mm以上的间隙)和显示(显示道岔的正位或反位)等三种功能。

 

2.3.2辙叉及护轨

(1)辙叉

辙叉(图2-21)是使车轮由一股钢轨越过另一股钢轨的设备。

辙叉由叉心、翼轨和联结零件组成。

按平面型式分,辙叉有直线辙叉和曲线辙叉两类;按构造类型分,有固定辙叉和活动辙叉两类。

单开道岔上,以直线式固定辙叉最为常用。

可动心轨式辙叉中心轨可动,翼轨固定。

这种辙叉结构的优点是列车作用于心轨的横向力能直接传递给翼轨,保证了辙叉的横向稳定性。

由于新规的转换及转辙器同步,不会再误认进路是发生脱轨事故,故能保证列车的安全。

缺点是制造比较复杂,并较固定式辙叉长。

可动心轨辙叉包括两根翼轨、长心轨、短心轨、转换设备及各种连接零件(如图2-22)。

心轨跟端有铰接式和弹性可弯式两种。

铰接式心轨跟端通过高强螺栓固定在翼轨上的间隔且能保证心轨及翼轨的相对位置,并传递水平力。

这种辙叉便于铸造,转换力较小,可以保持原有固定式辙叉的长度。

铺设这种可动心轨辙叉时不致引起车站平面的变动,因此,尤其适用于既有线站场的技术改造。

但是早辙叉范围内出现活接头,不如弹性可弯式结构稳妥可靠。

(2)护轨

护轨(图2-23)设于固定辙叉的两侧,用于引导车轮轮缘,使之进入适当的轮缘槽,防止及叉心碰撞。

目前我国道岔的护轨类型主要有钢轨间隔铁型、H型和槽型三种。

护轨的防护范围,应包括辙叉咽喉至叉心顶宽50mm的一段长度,并要求有适当的余裕。

 

辙叉护轨由中间平直段、两端缓冲段和开口段组成,如图所示。

护轨平直段是实际起着防护作用的部分,缓冲段及开口段起着将车轮平顺地引入护轨平直段的作用。

缓冲段的冲击角应及列车允许的通过速度相配合。

2.3.3连接部分

连接部分是转辙器和辙叉之间的连接线路,包括直股连接线和曲股连接线(亦称为导曲线)。

直股连接线及区间线路构造基本相同。

导曲线的平面形式可以是圆曲线、

和曲线或变曲率曲线。

我国目前铁路上铺设的道岔导曲线均为圆曲线,当转辙器尖轨或辙叉为曲线型时,尖轨或辙叉本身就是导曲线的一部分,确定导曲线平面形式

时应将尖轨或辙叉平面一并考虑。

圆曲线两端不设缓和曲线。

导曲线由于长度及限界的限制,一般不设超高和轨底坡。

 

连接部分一般配置8根钢轨,直股连接线4根,曲股连接线4根(图2-24),其中L1-L8是连接部分钢轨。

 

第3章道岔结构病害分析

道岔结构包括转辙部分、连接部分及辙叉及护轨,由上一章介绍可知各组成部分存在着不同的缺陷和病害,现总结如下:

3.1常见病害

(1)道床翻浆冒泥。

(2)岔枕爬行、偏斜。

(3)钢枕空吊、锈蚀。

(4)混凝土岔枕螺栓剪断及尼龙套管滑牙失效。

(5)尖轨爬行。

(6)尖轨侧弯。

(7)曲尖轨侧磨严重。

(8)尖轨及基本轨不密贴。

(9)转辙部轨距扩大。

(10)滑床板及槽型护轨垫板开焊。

(11)销钉申出及弹片上串。

(12)配件锈蚀严重。

(13)接头多种病害(低接头、错口、鞍形磨耗、轨端掉块、打塌、坍碴)。

(14)支距扣板及轨底边缘离缝。

(15)护轨调整片上串过高。

(16)钢轨波磨。

3.2道岔病害出现的分类

3.2.1道岔组装铺设时遗留的病害

道岔在组装铺设时遗留的主要病害包括铁路电气化改造后,电化柱的埋设使得联动道岔两中交点偏移,造成渡线方向不良,尖轨、基本轨及护轮轨部位出现的钢轨硬弯;混凝土岔枕间隔位置不正确及一侧偏移;两节拼装铺设时接头未方正等。

3.2.2道岔运营中产生的典型病害

道岔在运营中产生的典型病害有:

零配件锈蚀和磨损;尖轨跟部通连垫板折断;滑床台脱焊;胶垫压溃破损;大地脚螺栓(30×165mm)尼龙套管失效;垫板孔磨损,锈蚀孔径扩大;轨面波浪型磨耗;护轮轨磨损;尖轨和基本轨侧磨;侧向钢轨锈蚀;基本轨的波浪型磨耗;尖轨中部轨距扩大;暗坑吊板等。

3.2.3维修养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如果在维修养护方面处理不当,也会使提速道岔产生病害。

例如:

工务作业人员对提速道岔的日常维修养护认识不足,主观地认为提速道岔不需要进行全面起道捣固;对提速道岔组装铺设时遗留的病害,没有采取相应的整治方法及措施;维修养护使用的机工具无法适应设备更新的要求;工务作业人员对病害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当,导致病害逐步化等。

3.3道岔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

3.3.1道床翻浆冒泥

道岔道床翻浆冒泥主要是由于更换提速道岔时,封锁时间短,施工准备不足或受既有线纵断面影响致使枕下清碴厚度不足,排水不良造成的。

特别是道岔头、尾处受电务信号机座影响排水,冒泥更加突出。

几年来我们结合正线大修施工,使用CD-2型提速道岔捣固机对提速道岔进行高起道(起道量最高达200mm),通过这种办法增加道岔枕下清碴厚度,恢复道床弹性。

加上清筛边坡,增强了道床排水性,基本解决了70%以上道岔的翻浆冒泥问题。

其它30%左右的道岔由于受线路纵断面坡度限制无法以高起道方式解决的,主要进行人力全断面破底清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