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发展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3147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灯具发展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灯具发展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灯具发展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灯具发展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灯具发展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灯具发展史.docx

《灯具发展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灯具发展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灯具发展史.docx

灯具发展史

灯具发展史

我国的灯史,是一幅卷帙浩繁的艺术长卷。

在世界尚处于火光照明的历史时代里,中国的灯文化一直享有盛誉。

在远古时代,人类渐渐地有意识地固定火源,而这些用来固定火源的辅助设备经过不断改进和演变,也就出现了专用照明的物事——灯具。

中国古代的灯具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极具实用性和时代性,许多设计新颖、造型别致的灯具还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灯具不仅有陶质的、青铜质的,还有玉质的。

到了秦代,灯具铸造极其华丽。

两汉时期,我国的灯具制造工艺又有了新的发展,对战国和秦朝的灯具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在青铜灯具继续盛行、陶质灯具以新的姿态逐渐成为主流外,还出现了铁灯和石灯;从造型上看,除人俑灯和仿日用器形灯之外,还出现了动物形象灯;从功用上看,不仅有座灯,还有行灯和吊灯。

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灯烛在作为照明用具的同时,也逐渐成为祭祀和喜庆等活动不可缺少的必备用品。

在唐宋两代绘画,特别是壁画中,常见有侍女捧烛台,或烛台正点燃蜡烛的场面。

在宋元的一些砖室墓中,也常发现在墓室壁上砌出灯擎。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灯具发展最辉煌的时期,最突出的表现是灯具和烛台的质地和种类更加丰富多彩。

在质地上除原有的金属、陶瓷、玉石灯具和烛台外,又出现了玻璃和珐琅等材料的灯具。

种类繁多、花样不断翻新的宫灯的兴起,更开辟了灯具史上的新天地。

宫灯,顾名思义是皇宫中用的灯,主要是些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并在外绘以各种图案的彩绘灯。

在清代,宫灯由于珍贵竟然成为皇帝奖赏王公大臣的赐物。

《清朝野史大观》有载:

“定制岁暮时,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予。

御前大臣皆赐岁岁平安荷包一、灯盏数对。

”明清的宫灯主要以细木为框架,雕刻花纹,或以雕漆为架,镶以纱绢、玻璃或玻璃丝、“料丝灯”(即玻璃灯)的制作、传入京城,以及在民间兴衰的详细记载,“料丝灯出永昌,言取药料煎熬,抽丝织之为灯,故曰料丝。

其药料则紫石英、钝磁、赭石之属,不一类也。

始出于钱能,以此进上,不使外人烧造。

能去,始习为之;顾更精,长大几二三倍,价甚昂,烧造者死,其子传其法,人竞烧之,价益贱,为之者遂不能精矣。

宦游者罔不取之。

” 宫灯作为我国手工业制作的特种工艺品,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直到今天在一些豪华殿堂和住宅里仍能发现宫灯造型装饰。

随着科技进步,灯具世界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科技型灯饰进入灯饰行列:

音乐灯饰--音乐台灯是一种声光结合的新颖灯具。

开灯后,乳白色灯罩中就会映现出红、黄、绿等多种颜色的灯光,同时传出银铃般动听的乐曲。

这种音乐台灯,在灯座的上部装有多色灯泡,下部装有微型电机和八音琴,随着微型电机的转动,多色灯彩按时转换,并同时拨响八音琴,使之发出乐曲。

嘉宾在座,可助兴作乐;夜阑人静时,又催你入眠。

音乐台灯灯座内装有定时装置,可根据需要自动关灯。

光导纤维灯--为了增添居室情趣,可安装一盏光导纤维灯。

开灯后,它变幻出的各种色彩,象纷飞的礼花,十分诱人喜爱。

光导纤维灯是在透明的灯罩中,放置一簇白色塑料光导纤维,其一端集束研磨,另一端设计成各种字样和花草鸟兽等装饰图案。

灯座下端装有一只灯泡,灯泡和光导纤维之间有一个自动变色转盘,转盘上安装薄膜滤色片。

当转盘移动时,滤色片使灯光变色,通过光导纤维传送,丰富的色彩便映现出来了,滤色片使灯光变色,通过光导纤维传送,丰富的色彩便映现出来了。

光导纤维灯不仅是理想的局部照明灯具,还是一种精制的工艺品,作为居室的摆设,给人美的享受。

山水画壁灯--在木镜框中镶嵌了一幅用塑料片制成的山水风景画,是集灯、画于一身的新颖壁灯。

开灯后,塑料片开始转动,同时由微型电机将光源作特殊的处理,使光线时明时暗,秀丽的山水立时展现。

幼影灯--幻影灯是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能变幻各种图案的装饰灯具。

客观存在主要采用可控硅调压装置,灯体形似一个玻璃筒,里面盛有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一为水,一为彩色油液。

灯座内装有光源,发光后利用这两种液体因受热引起的比重变化,出现不规则几何图案,忽而呈蝌蚪形,忽呈蘑菇云彩,各种图案上下翻滚,妙不可言。

太空灯,犹如太空中的繁星,模拟神奇的光效。

故被称为"太空灯饰"。

太空彩用奇妙的光学效应,当通电后,灯饰背面瞬间产生特大的空间,使原有的灯泡个数魔术般的增加几十倍,让人产生"扑朔迷离"的感觉。

如果将光这、电器、机械、电脑、电声以及艺术技术组成"太空灯饰"广泛用于现代建筑、舞厅、会议厅、餐厅、酒吧、咖啡厅、娱乐场以至家庭居室,它不仅能吸、吊、挂及平放,还可以与建筑物及家具等物体融为一体。

利用光学功能效应,发出有规律或无规律的光效,有如星光灿烂,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代照明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灯具在满足实用需求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光源功效的前提下,更注重灯具外观造型上尽可能美观、舒服、耐用等装饰性美学效果,由此形成了现代灯具发展的流行趋势。

灯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使人类走向了文明,因此,从古至今不断发展的灯具也就成了人类文明的载体。

光源的发展史

一、概论

光源的发展史:

照明的最佳光源是太阳光。

太阳以可见的光谱提供光线,千百年来,人们的眼睛已经熟悉了这种光谱。

现在人类已经开始重视对日光源的应用,一些创新的技术如侧窗、天窗、光栅板和光线管道等,可将日光引入大楼内部,作为主要的照明光源。

人工光源分物理光源与电光源

物理光源主要是从人工取火开始,人工取火是一件意义十分重大的发明。

恩格斯说:

“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马恩选集》第3卷154页)。

从这儿可以看出照明对人类的文明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钻木取火是最古老的取火方法,据说是在上古时期,西方荒远的地方有一个遂明国,终年暗无天日,唯一靠一棵大树闪闪发光照明全国。

后来一个聪明的人发现,是一些形状象鹗的长脚爪、黑脊背、白肚子的大鸟在啄树干,一啄的顷间便放射出灿烂的火光。

这人反复思绪,就用树支试钻,不一会就发热冒烟而后起火,从此,真正的火就产生了,遂明国也变成了光明的国度。

人们为了感谢这位钻木取火的发明者,就称他为“燧人”。

--------------------------------------------------------------------------------

标准白炽灯

1879年,爱迪生最先成功发明的是白炽灯。

现代的白炽灯是将电流通过一小圈钨丝,使钨丝受热而发亮。

白炽灯是照明领域最成功的产品。

目前在几乎所有家用照明应用中占主导地位。

然而由于白炽灯只能将约二十分之一的电能转化为光能,它的效率很低。

托马斯爱迪生为了设计这种新发明以替代旧有的煤没灯以及汽灯,他和他的同事们试用了上千种不同质料的灯丝,同时也把原设计做了上千次的个性在1879年的一次实验中,他们终于获得了成功。

他们在一个抽掉了空气的灯光中放入一段碳化的棉线做灯丝,结蛤洒泡连续发光13小后灯丝才被烧断。

现代灯泡使用的是更为耐久的用钨做的

压缩荧光灯的寿命是标准白炽灯的10倍,而且发出同样的亮度所需的能量只是白炽灯的四分之一。

现在的荧光灯也不再是无法安进一般灯座的笨重家伙了,它们有各种形状--短管、环状、圈状和螺旋状等,且能和大多数灯座配合。

荧光灯发光的基本原理:

灯丝导电加热,阴极发射出电子,与(灯管内充装的)惰性气体碰撞而电离,汞液化为汞蒸气,在电子撞击和两端电场作用下,汞离子大量电离,正负离子运动形成气体放电,即弧光放电,同时释放出能量并产生紫外线,玻璃管内壁上的荧光粉吸收紫外线的能量后,被激发而放出可见光。

故荧光灯全称为:

低压汞(水银)蒸气荧光放电灯(属于气体放电灯的一种)

 

--------------------------------------------------------------------------------

LED半导体照明

LED是英文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的缩写,它的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置于一个有引线的架子上,然后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所以LED的抗震性能好

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晶片,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层,称为p-n结。

在某些半导体材料的PN结中,注入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会把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把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

PN结加反向电压,少数载流子难以注入,故不发光。

这种利用注入式电致发光原理制作的二极管叫发光二极管,通称LED。

当它处于正向工作状态时(即两端加上正向电压),电流从LED阳极流向阴极时,半导体晶体就发出从紫外到红外不同颜色的光线,光的强弱与电流有关。

--------------------------------------------------------------------------------

人类社会自钻木取火以来,经历了制造和使用动物油灯、植物油灯、煤油灯到白炽灯、日光灯、LED的漫长历史过程,可谓“一步一个脚印”。

照明灯具是一种历史、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她蕴含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凝聚着人类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

照明大事记

—1879爱迪生发明电灯

—1959卤素灯问世

—1961高压钠灯问世

—1962金属卤化物灯

金卤灯是交流电源工作的,在汞和稀有金属的卤化物混合蒸气中产生电弧放电发光的放电灯,金属卤化物灯是在高压汞灯基础上添加各种金属卤化物制成的第三代光源。

照明采用钪钠型金属卤化物灯,金卤灯具有发光效率高、显色性能好、寿命长等特点,是一种接近日光色的节能新光源,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展览中心、大型商场、工业厂房、街道广场、车站、码头等场所的室内照明。

 

—1969第一盏LED灯(红色)

—1976绿色LED灯

—1983荧光灯问世

—1993蓝色LED灯

—1999白色LED灯

—2000LED应用于室内照明

灯具的发展史:

远古时代,世人没有灯具,没有火种。

而黑夜从来不是人类的朋友,它桎梏着先民们原本低级的生存活动,也为野兽的肆虐和侵袭制造了可乘之机……这一切,因火的使用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

火,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驱散了虫豸和野兽,也消减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忧患;同时,人类渐渐地有意识地固定火源,而这些用来固定火源的辅助设备经过不断改进和演变,也就出现了专用照明的物事——灯具。

人类社会自钻木取火以来,经历了制造和使用动物油灯、植物油灯、煤油灯到白炽灯、日光灯的漫长历史过程。

灯具所要完成的工作是将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灯具控光器件后按预定的要求分配到需要的方向中去。

一般控光方式后有反射式,透射式和反射——透射式。

现代灯具的三大构件为电光源、灯罩和管架。

灯罩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光量的利用率、保护光源和视力,而且作为一种装饰品,创造着现代高度的审美情趣。

灯具造型追求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结合,灯具造型除了功能合理外,还应有美化环境、装饰建筑、创造气氛的作用。

灯具造型设计既要彩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还要体现文化特色,要把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能片面追求科学性(功能性)或艺术性。

特别是当今流行的"建筑化"照明,把发光器件(光源)和建筑构件(顶棚、梁、柱墙和地面等)及室内设施(写字台、家具、吊扇等)融为一体,有仅使用权照明灯具的内涵不断深化与扩展,而且形式多种多样,让人耳目一新。

照明灯具的设计技术水平正不断提高。

灯具设计软件,即CAD将逐步推广并普及化。

在理论上,应用场论来设计灯具的[L]=[S]X[O]方程可望求解。

按场论概念分析,灯具改变光源的光分布,用[S]表示光源的光场,[O]为灯具光学系统的光场,[L]为灯具的光分布的光场。

  未来灯具的光学设计、热学设计、安全设计、机械与工艺设计的科学化程度将大大提高,可用正行或逆行光路法和FIELD法计算配光技术;温度场分布、热流模型和气流分布等研究成果及技术,特别是灯具系统化设计的理论和技术。

将得到推广和应用。

  当今的灯具不仅要有最佳的内在质量,而且还要简洁、明快、美观大方和安全经济,以满足人们生活、生产和文化娱乐的要求,为人们提供一个最佳的视觉光照环境。

  

  以往室内照明灯具的艺术化实例甚多,并给人美的享受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工厂和道路照明功能性很强的灯具,近年来也悄悄地发生变化,国际上近年来推出的艺术路灯和工矿灯,不仅功能合理,而且具有很高艺术观赏价值。

 

--------------------------------------------------------------------------------

二、基本知识介绍

光是一种电磁辐射

可见光组成了所谓电磁光谱的一部分,电磁光谱存在于收音机和电视信号中,包括红外和紫外辐射,x射线,核辐射和宇宙辐射。

在这些电磁辐射中,只有光波是动物和人眼可见的。

该光谱也包括标准的50赫兹交流电(波长6000千米)和波长380-780纳米(=10-9米)的可见光部分。

不同的波长给人眼造成不同的颜色感觉,从红、橙、黄、绿、蓝、靛(即蓝紫)到紫

电磁辐射谱。

光的传播

当光线到达一表面,其中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还有一部分透射过去。

反射面可以像镜子一样光滑,或者像涂漆的表面一样将入射光散射。

吸收光通常被转化成热量。

没有被反射或吸收的部分则透过表面。

光源与灯具的光学设计应用以上光线传播的方式来创造想要得到的效果。

反射,吸收和透射

--------------------------------------------------------------------------------

人眼

人眼大致是一个直径25毫米的球体。

眼睛的定位肌使其可在任何方向上转动。

浅显地说,眼睛就像装有透镜的照相机,它将远处物体的缩小的倒像透射到感光后表面,称为视网膜。

从上面看的右眼截面

在可见范围之内,眼睛的敏感度随波长的变化而强烈变化。

例如,在很好的照明条件下(明视觉),眼睛对550nm波长的光(黄光)的敏感程度是红光或蓝光的20倍。

在低照明水平下(暗视觉)敏感度的峰值下降为50nm,接近于光谱的蓝光一端。

明视觉V(lamda)和暗示觉V\'(lamda)的标准光谱人眼敏感度曲线,根据国际照明协会标准

人眼功能与照明标准之间的关系

最终,在光照下舒适工作的要求依赖于以下几点

·照明等级

·视场内的亮度分布

·避免眩光

·光在空间内的分布

·光色和显色

光学度量的几个基本量

对比度(c)

在视觉区域中,亮度对比度可以用相对亮度的差值表示为:

K=(LH-LD)/LH

其中亮度对比的两部分面积大小有所不同:

LH:

表示诸如被照物体等很小区域的亮度

LD:

表示诸如背景等较大面积表面的亮度

--------------------------------------------------------------------------------

光强光强(Iv,I)

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单位立体角中发射的光通量。

单位:

坎德拉,cd

(1)灯具的光强通常由光强曲线或者等光强曲线给出。

光通量(φv,φ)

光源每秒钟发出的光的总量。

单位:

流明lumen,lm

光效

某一光源发出的光通量与其消耗功率的比值。

单位:

流明/瓦

黑体(普朗克辐射体)

对于不同波长、入射方向或偏振的所有入射光线均完全吸收的热辐射体。

亮度(L)

光源在某一方向上的亮度是光源在该方向上的单位投影面积、单位立体角中发射的光通量。

单位:

cd/m2

流明

光通量的单位,等于光强为1cd的均匀光源射入单位立体角中的光通量。

平均寿命(h)

在质量受控的情况下,点燃批量灯泡,其完好率为50%的小时数为平均寿命。

色温(CCT)

以绝对温度K(Kelvin来表示。

乃是将一标准黑体加热,温度升高至某一程度时的颜色。

开始由红→浅红→橙黄→白色→蓝白→蓝,逐渐变化,利用这种光色变化的特性,某光源的光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呈现的光色相同时,我们将黑体当时的绝对温度为称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

待测灯与黑体的辐射具有相同的色度值时,该黑体所具有的温度。

单位:

开尔文,K。

显色指数(Ra)

表征在特定条件下,经某光源照射的物体所产生的心理感官颜色与该物体在标准光源照射下的心理颜色相符合的程度的参数。

--------------------------------------------------------------------------------

眩光

由于亮度分布或范围的不合理分配或空间或时间上的强烈反差,而引起的不舒适视觉条件或观察能力的下降。

眩光的控制

由特定的灯具系数(SLI)决定的灯具属性,以描述眩光控制的等级。

灯具被分为有限控制、适度控制或紧密控制三类;

照度(E)

照射到表面一点处的面元上的光通量除以该面元的面积。

单位:

lux,lx(勒克斯)

注:

被照表面的方向需注明。

如:

表面方向为水平或垂直时,可以分别得到水平照度或垂直照度。

举例:

1,7200手电在2米距离,照度是300lux,

2,7300手电在2米距离,照度是40lux

对于不同的工作场所,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给出了推荐照度值。

比如:

钢铁工业

1,全自动生产车间――――50lux

2,半自动生产车间――――200lux

3,人工操作生产车间―――300lux

4,控制台、产品检验―――500lux

化工、塑料、橡胶工业

1,自动处理――――――150lux

2,一般的室内工作间――-300lux

照明

对屏幕、物体、及其周围环境进行照射,使之可见的过程。

光线与视觉

视觉并不是瞬息即逝的过程,它是多步编码与分析的最终产物。

这些编码和分析的过程综合起来给出了环境亮度和色度变化图样的含意。

照明设计者们正是利用这些过程的知识有效的控制光的环境。

光线与颜色

对于光和色的关系,牛顿的著作《光学》作了论述,“光线是没有颜色的,不过,光线具有能产生色感的性质”。

牛顿还研究过表面颜色的性质,他说“物体的颜色不是别的,正是反射某种光线的能力显著的多于其他光线的能力。

1860年,麦克斯韦在以不同量的红、蓝、绿色光调配出各种不同波长光谱的颜色,提出了三色混合定律。

人们知道,由于具备与光的3种基色“红、绿、蓝”相对应的3种锥体,因此就能产生色感。

 

--------------------------------------------------------------------------------

--作者:

大海阿武

--发布时间:

2004-3-2911:

46:

26

--

配光曲线

配光曲线的单位是cd/k.lm

配光曲线是光源或者灯具的本身特性。

距高比

距高比,即L/H值

 

无名鸟鸣歌泣血,四周被弥漫出阵阵紫红的幽魂香,暗香浮动,影随。

  暗绿藏影,物在追随风的脚步,其停留在树梢一枝……

  暖暖的黄昏,阳光散遍林地,白兔孤独地,享受着,被熏染成金色的骄傲。

TordBoontje在设计这盏仿如琉璃般瑰丽色调的吊灯时,也许意会到光影的古韵意味,创造出如此充满传统中国古诗画意的“影灯”。

 

中国古代灯具作为手工业的经典,以其精巧的工艺和绚丽的色彩令人瞩目。

灯具作为照明工具,它的大量出现是在春秋晚期。

中国古代灯具在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实用性和观赏性相结合方面,均取得辉煌的成就。

古代灯具的造型多样,有人物形、动物形、植物形及仿日常器皿等多种。

动物形灯即将灯具做成各种飞禽走兽形状,它流行于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中以牛、羊和狮子造型者居多。

目前我们见到的典型铜牛灯分别出土于江苏、湖南省的汉墓中,它们都以站立的牛为特征,灯盘背负在牛背上,巧妙地运用了牛的造型。

  其中名气最大的是1980年出土于江苏扬州邗江东汉墓的错银铜牛灯(图1)。

此灯高64.2厘米,长37.6厘米,器物下部作黄牛形象,牛俯首站立,两角上翘,整体雄浑厚重。

牛背中心处装置圆筒形灯座,在带把的灯盏上设置有两片可以转动的瓦状灯罩,形成穹顶,罩面饰菱形格状镂孔和小环。

牛头上有一弯管与灯座穹顶相连。

整个牛灯的牛身、灯座和顶盖三部分均可拆卸,通体装饰错银花纹,主要为流云纹、三角云纹、螺旋纹等,精致繁复,华丽秀美。

此件铜牛灯是铜灯中的精华,为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曾出现在众多文物图录和明信片上。

  另外还有两件铜牛灯也十分精美。

1949年在湖南长沙一座西汉墓中出土的一件铜牛灯(图2),通高50厘米,长40厘米,灯体似水牛,双耳下垂,腿短小,从肩背两侧作圆管状向上竖立,至牛背上端折曲会合为一,由会合处再向下扩大呈覆碗状,成为烟管。

背中心有一圆洞,洞上置一带柄圆灯盘,盘中有锥体,边沿设槽,用以放挡风板。

再有1975年在江苏睢宁刘楼东汉墓出土的一件铜牛灯(图3)。

此灯通高26.5厘米、长21厘米,由牛身、灯体、灯盖部分分铸后合成。

牛的躯体浑圆结实,俯首,耸角,双目圆睁,翘尾,神态憨厚,强壮有力。

灯由灯座、灯盘、灯罩组成,灯盘与灯罩均可任意转动方向,以调节明暗亮度和照射方向。

灯罩顶部为穹窿形盖,内有圆管状烟道连接于牛头上双角,牛角内空,牛身和穹窿盖上满饰云纹。

全灯造型新颖,意趣盎然。

这3件铜牛灯点燃之后,产生的烟炱可以通过烟管进入于牛腹中,腹中盛有清水溶解烟尘,从而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这项发明在世界灯具史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西方的油灯,直到15世纪才由达·芬奇发明出铁皮导烟灯罩,与我国相比晚了1500多年。

 

灯具史话

[作者:

佚名转贴自:

本站原创更新时间:

2002-5-110:

00:

00]

远古时代,世人没有灯具,没有火种。

而黑夜从来不是人类的朋友,它桎梏着先民们原本低级的生存活动,也为野兽的肆虐和侵袭制造了可乘之机……这一切,因火的使用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

火,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驱散了虫豸和野兽,也消减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忧患;同时,人类渐渐地有意识地固定火源,而这些用来固定火源的辅助设备经过不断改进和演变,也就出现了专用照明的物事———灯具。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自己的灯具,此后连绵不断发展至今。

大量的考古资料表明,中国古代的灯具不但种类繁多,而且极具实用性和时代性,许多设计新颖、造型别致的灯具还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在古文献中,“烛”是照明用器的最早称呼。

《仪礼·燕礼》云:

“宵则庶子执烛于阼阶上,司官执烛于西阶上,甸人执大烛于庭,阍人为大烛于门外。

”《礼记·曲礼上》也云“烛不见跋”。

郑玄注:

“烛,燋也。

”另,贾公彦疏:

“烛,燋也,古者无麻烛而用荆燋(荆燋,一种灌木名,种类多,多生于原野,其枯木枝条易燃———编者注)。

故《礼记·少仪》云:

‘主人执烛抱燋。

’郑云:

‘未爇曰燋。

’但在地曰燎,执之曰烛,于地广设之曰大烛,其燎亦名大烛。

”可见,西周时“烛”应是一种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

没有点燃的火把通称“燋”,用于把持的、已被点燃的火把称之为“烛”。

战国时代又出现了“镫”的称呼。

在史诗《楚辞·招魂》中,屈大夫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录。

战国时期的灯具不仅有陶质的、青铜质的,还有玉质的。

现存玉质灯仅见故宫博物院一件,造型十分精美,成为传世品。

这个时期的灯具造型各异。

在河北平山县中山王陵墓出土的一件十五连枝灯,形制如同一棵繁茂的大树,支撑着15个灯盏,灯盏错落有致,枝上饰有游龙、鸣鸟、玩猴,情态各异,妙趣横生。

今天的人们把这种灯具称为“多枝灯”,而把有人俑形体的灯称为“人俑灯”。

后者上的人俑有男有女,多为身份卑微的当地人形象。

持灯方式有的站立,两臂张开,举灯过顶;有的跽坐,两手前伸,托灯在前。

一俑所持灯盘从1~3个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