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3102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9月18日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2018年高三9月份月考

高三文综历史

1、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1786年,《中国人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等的研究报告》第11卷问世,里面几乎仅收录关于可能会使商人感兴趣的资源——硼砂、褐煤、水银、马、竹以及产毛动物的报告。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B.鸦片战争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工业革命

2.赵国庆是和新中国同年诞生的,下列关于他经历的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1955年,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入学

B.1964年,他在广播中听到了导弹核武器试爆成功的消息

C.1976年,他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并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D.1985年,他在海南经济特区创办了电子产品加工厂 

3.观察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图,这对中国民主革命转型产生的影响是(  )

①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奠定阶级基础

②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A.①正确,②错误B.①②都正确

C.①②都错误D.①错误,②正确

4.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内阁首相由全体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②议会下院多数党通过内阁实际控制政权

③18世纪以后英国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④内阁成员实行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5.“一部售价260美元的iPhone,在第三世界国家组装,第三世界国家只能从中赚取4美元,其他的都由苹果公司赚去了”。

作为个案,它可以证明全球化时代(  )

A.高科技产业前景堪忧

B.应大力消除国家间的关税壁垒

C.发展中国家并未受益

D.应改善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

6.“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

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

当年毛泽东说的“进京赶考”其背景是(  )

A.解放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B.社会主义制度已在中国建立

C.全国大陆领土基本解放

D.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7.1956年1月,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

毛泽东发表这一看法的背景是(  )

A.三大改造的进行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8.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9.1979年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罗布泊地区发掘清理了一批古墓,出土了锦、绢、刺绣、铜镜、漆器、圆形方孔五铢钱,还有木简、纸质文书等珍贵遗物,以及具有中亚、西亚风格的玻璃制品和织造工艺精美的毛织品。

这批古墓埋葬的朝代最早应为(  )

A.西周B.秦朝C.汉朝D.宋朝

10.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

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该新政府是(  )

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政府

C.南京国民政D.重庆政府

11.袁世凯的议和代表唐绍仪,曾在南京总统府住了两天,大惑不解地说:

“连大总统都没有专用的洗手间,确是奇闻,而孙先生在海外生活了二十余年竟也能习惯,更是不可思议。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临时政府(  )

A.倡导平等清廉的社会风尚B.上下一心克服财政困难

C.对生活用品实行计划供应D.对城市住房建设不重视

12.分析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是认识历史现象、形成知识结构、发现历史规律必不可少的环节。

下列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

A.斯大林模式——苏联解体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一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第二次工业革命—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国家干预政策一一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5—18世纪中期在欧洲流行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一七七六年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击了重商主义,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废弃了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

——努松著《重商主义经济学》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材料三袁志刚在《从里根新政看中国未来的经济改革》,中指出:

如果我们讨论克林顿时期的经济繁荣,则不得不提到美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里根新政。

因为克林顿时期的美国新经济正是里根新政在九十年代经济政策上的延续和私人经济的继续发展。

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已经被凯恩斯主义统治了四十余年。

经过长期的需求管理,美国经济拥有一个庞大的政府,并随时遭受其看似合理的管制和调控。

可是,长期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并没有带来良好的经济表现,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美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滞胀情况。

尽管如此,战后开始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丝毫也没有减弱。

1981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在当前的危机下,政府并不是解决我们问题的办法,而正是问题本身。

”其“经济复兴”计划概括地说,就是“三砍一稳”,即大砍联邦预算开支,大砍个人与企业的税率,大砍政府下达给企业的各种规章条例,以及要求制定一项稳定的货币政策。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经济思想中政府作用的主要差异;概括它们对不同时期的英国发展分别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的经济结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归纳里根经济改革的背景;并分析里根政府与罗斯福政府在解决经济危机策略上的发展性变化。

 

14(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

今英、法、

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材料三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

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材料四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

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材料五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

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

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

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

(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

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自晋宋以来。

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

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16.【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6.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人类对美好、和平与友善的追求,就像我们的血液永远是红色的,世代不会改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

……联盟,从来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美)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法国主张建立一支由国联调遣的国际部队,英国担心法国将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美国也不同意,法国的建议没有实现。

……国联正式成立时,会员国只有23个,苏俄和战败国最初都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国联盟约规定的形成决议所需要的“全体一致”原则,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

——摘自人教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做出了让步,但实际上美国有“隐蔽”,几乎所有拉美二十多个国家政府一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反对却归于无效。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1965年,根据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议,联合国大会将安理会的非常任理事国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0个,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理事国从1973年起增加到54个。

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就使得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力量逐渐占据上风。

——摘自王春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

(1)结合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亚非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的观点?

(2)联合国与国联相比,在制止战争方面明显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根据材料二,分析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相对应的优势。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70年代,联合国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并列举20世纪70年代能够体现这种变化的典型事例。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环球网2011年2月23日报道,德国电视台2台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纪录片,片中称“没有一个德国人对世界的影响能超过马克思”。

学者认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社会不公正问题的深入分析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目前,几乎所有德国大学都有研究马克思的项目。

很多城市还成立有马克思阅读小组,马克思的著作再次受到重视,和马克思有关的一切被重新关注,“马克思”似乎又回到德国人的生活中了。

材料二马克思说: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自称是“第二提琴手”的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领导人之一的考茨基曾说:

“恩格斯的逝世使我们感到的悲痛,远远超过了马克思的逝世,因为我们觉得,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没有一个德国人对世界的影响能超过马克思”这一观点。

(2)材料二中马克思对“伟大人物”是怎样理解的?

结合史实分析“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的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的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是184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C项错误;结合题干时间1786年以及材料中“硼砂、褐煤、水银、马、竹以及产毛动物的报告”关键信息“煤”可以说明与工业革命有关,故D项正确。

2.【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颁布,排除A;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排除C;海南1988年为经济特区,排除D。

3.【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观察饼状图、分析数据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入点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造成的影响。

解题首先观察1912年和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的生产能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相比比重由39.8%上升到82.2%;再分析选项①②并联系所学知识,民族工业的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既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正确答案选B。

4.【答案】B

【解析】组合型试题,采用排除法。

内阁首相是由在议会占多数议席的政党领袖担任,①说法错误,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第三世界赚取的少,得不出高科技产业的前景堪忧,故A项错误;“在第三世界国家组装”体现了国际分工,由于技术、资金、管理等因素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占有绝对优势,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劣势,因此应该改善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失衡,不是国家间贸易壁垒的问题,故B项错误,D项正确;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故C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解放军继续追歼残敌,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全国大陆领土基本解放,故A、C项错误;1956年底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在中国建立,故B项错误;1949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进京赶考”,中共执政能力要经受考验,故D项正确。

7.【答案】A

【解析】结合题干时间1956年以及材料中“‘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说明与社会主义改造有关,故A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的时间是1957年,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是1958年,故C项错误;中苏建立外交关系是1949年,故D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南方谈话重要史实来分析,南方谈话带来了一场思想解放,认识到计划与市场仅是一种手段,A项正确;BC项与题干所处的历史阶段不符;D项容易错选,说法是错误的。

9.【答案】C

【解析】比较上述出土的文物,锦、绢、圆形方孔五铢钱出现在汉朝,其他出现在汉朝之前,汉朝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与中亚、西亚的联系,因此会出现具有这些地区风格的遗物,而且纸质文书出现,说明造纸术已经发明,故这批古墓埋葬的朝代最早应为汉朝,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所有的不平等条约有效,没有提高关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无暇顾及关税;重庆政府时忙于抗战,也没有涉及关税调整;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发动改订新约运动,实现了税率的提升。

11.【答案】A

【解析】从“连大总统都没有专用的洗手间”可知看出临时政府的价值倾向应该是平等、节俭,故A项正确;材料细节无法反映当时临时政府宏观财政状况及其内部是否团结,也无法反映出当局对城市住房建设的态度,故B、D项错误;计划经济是新中国之后才有的,故C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斯大林模式在后期逐渐僵化,并且苏联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导致改革失败,苏联解体,故A项有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中国明清时期虽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没有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影响,因为近代民族工业是在“欧风美雨”的作用下产生的,故B项没有因果关系,符合题意;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影响,故C项具有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政策,带来了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黄金时期,故D项不符合题意。

13.【答案】

(1)差异:

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的经济;自由主义,主张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影响:

重商主义有利于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但不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自由主义成为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但却无助于缓解经济危机。

(2)特点:

在国家对国民经济干预之下,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占较大比重。

原因:

摆脱经济困难;凯恩斯主义的影响(或受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

(3)背景:

经济“滞胀”日益严重,美国再度面临经济困境,罗斯福新政式的经济政策不能解决新问题。

分析:

罗斯福新政:

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控制商品的生产;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里根新政:

削减政府开支和控制货币供应量,降低通货膨胀;减税及改革不利于生产的规章制度,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宽松的环境,促进生产发展。

【解析】

(1)第一小问差异依据材料一中“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他提倡自由贸易和开明的经济政策”等信息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两种政策在不同的时期对英国产生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来归纳即可。

(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的标题“国有经济的比重”以及表格中的数据可概括出特点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占较大比重;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以从凯恩斯主义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70年代摆脱经济滞涨等角度来分析原因。

(3)第一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70年代美国陷入经济滞涨,凯恩斯主义失灵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策略以及材料三中里根的“三砍一稳”进行比较分析即可。

14.【答案】

(1)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答出三点即可)

(2)被西方国家借鉴;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

(3)看法:

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

目的:

改革科举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

(4)西方:

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符合西方平等观念。

中国:

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

(答两点即可。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

【解析】

(1)特点从材料一中的信息来归纳即可,注意划分材料层次,获取有效信息。

(2)科举制的积极影响从材料二中“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的信息可得出科举制被西方国家借鉴;再根据材料三的信息可得出科举制促进学风的改良,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影响,如打破贵族对仕途的垄断;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

(3)第一小问看法根据材料四“邑聚千数百童生……此其选之精也”可以归纳为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可以归纳为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可以归纳为“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第二小问目的抓住梁启超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从梁启超言论以及维新派挽救民族危机角度来思考归纳即可。

(4)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可以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来分析,如用考试方式选才,体现公平择优。

“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可以从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弊端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来分析,如八股取士束缚人才;民族危机;近代工业、近代学堂的发展。

15.【答案】

(1)主张:

灾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理由:

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

(2)作用:

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认识:

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涟;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解析】此题考查提取信息知识的调用能力。

第一问侧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问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16.【答案】

(1)史实: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2)优势:

在成员国方面,联合国比国联更具权威性与普通性(或答:

世界大国均加入联合国,且联合国的成员国数量更多);在运行机制方面,联合国采取安理会“五大国一致”原则;(2分)在军事力量方面,联合国组建维和部队,开展一系列维和行动。

(3)变化:

从被美国操纵转变为第三世界反对霸权、维护正义的舞台。

原因:

第三世界的崛起;(1分)联合国机构做出有利于第三世界的改革。

事例:

1971年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4年联大通过“拒绝南非代表参加大会工作”的裁决。

【解析】

(1)抓住题干中的“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亚非”、“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2)材料二反映国联在维护和平方面的局限性,表现在:

军事上,没有一支由国联调遣的国际部队;在成员国方面,一些大国未加入国联;在运行机制方面,“全体一致”原则使国联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

结合联合国相关知识,针对国联局限性,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反对却归于无效”说明联合国被美国操纵,“这些增加的名额,大多数给了亚、非、拉国家,这就使得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力量逐渐占据上风”说明联合国成为第三世界反对霸权、维护正义的舞台;第二小问从第三世界崛起以及联合国机构改革角度回答;第三小问注意时间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三世界在联合国发挥作用的事例。

17.【答案】

(1)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推动了社会革命和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对当代社会仍有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理解:

伟大人物的出现是一定时期历史发展的产物。

原因:

实践上,恩格斯继续指导各国的工人运动,推动第二国际的成立;理论研究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三卷。

【解析】第

(1)题结合马克思的理论贡献及深远影响来回答。

(2)题结合材料二马克思说的话分析理解。

原因则结合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的活动史实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