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120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2886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120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120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120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120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120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1203.docx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12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1203.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1203.docx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1203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专业代码:

070702

学科门类:

理学

二、专业定位

专业性质:

理学,非师范类

专业层次:

本科

招生规模:

每年招收新生50名,全日制在校学生200名

建设目标:

坚持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学科建设为引领,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课程建设为基础,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探索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

真正体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专业特色,并通过科研、教研与教学的融合和互动,发挥地域优势和交叉学科优势,使本专业成为在我省高校中具有鲜明特色,适应云南地区新农村建设、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桥头堡建设需要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三、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与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质,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获得较多训练,对当前学科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有一定了解,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资源调查和评价、区域规划、城镇规划、不动产评估、乡村规划等技术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四、人才质量规格

1、素质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思想分析和理解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学会理性、辩证地分析问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修养,爱岗敬业,服务社会;关心国家大事,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

具有健康的体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能力要求

(1)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资源利用与评价、环境保护与生态功能恢复,以及城乡规划与科学管理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应用现代技术方法进行资源环境调查和城乡规划管理研究。

(3)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和组织管理能力。

(4)具有较强的收集处理信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技术开发能力。

(5)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能力。

(6)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科学研究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

(1)系统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法律与法规。

(3)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五、学制、学分、学时、学位

标准学制:

4年制

弹性学制:

3—6年

最低毕业学分:

165学分

学时:

2908学时

凡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165学分,并完成生产劳动、军事训练、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且德、智、体合格,准予毕业。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学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生通过学士学位课程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并符合玉溪师范学院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可以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1、课程体系与学分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由通识教育课程(必修25门50学分,选修4门8学分)、学科基础课程(必修9门30学分)、专业课程(必修13门42学分,选修13门35学分)三类课程构成。

总教学时数为2908学时,总学分为165学分。

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简表

课程类别

修读方式

门次数

学分

占总学分百分比(%)

合计

学时

占总学时

百分比(%)

合计

通识教育课

必修

25

50

30.3

35.15

864

26.7

29.72

选修

4

8

4.85

学科基础课

必修

9

30

18.18

18.18

694

22.87

23.87

专业课

必修

13

42

25.45

46.67

720

24.76

46.42

选修

13

35

21.21

630

21.66

合计

64

165

100.0

100.0

2908

100.0

100.0

2、课程设置与学时

(1)通识教育课

通识教育课共29门(必修25门50学分,选修4门8学分),864学时,58学分。

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Ⅰ-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计算机基础,普通话,大学语文,实用写作,大学体育Ⅰ-Ⅳ,大学英语听说Ⅰ-Ⅳ,大学英语读写Ⅰ-Ⅳ,国防教育(含军训),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三生教育等。

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素养教育类课程、科学素养教育类课程、综合素质教育类课程,在第3~6学期选修,每学期选修一门2学分的课程,每周2~3学时,选修4门共8学分。

(2)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共9门,30学分,694学时。

包括高等数学、素描与色彩、自然地理学、建筑设计初步、计算机辅助设计、测量与地图学、测量与地图学实验、经济学原理、城市规划技术与表达等。

(3)专业课

专业必修课共13门,42学分,720学时。

包括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经济学、不动产估价、城市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由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组成,共13门,35学分,630学时。

专业方向课程(5门,15学分,270学时)包括城镇规划方向:

建筑设计原理、城市管理学、村镇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区规划;房地产方向: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营销与策划、房地产经纪实务。

专业拓展课程(8门,20学分,360学时),学生可在教学计划中所设列的16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8门,修满20学分。

(4)学士学位课程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士学位课程为大学英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自然地理学、测量与地图学、人文地理学、不动产估价、城市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等11门课程。

(5)专业主干课程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为自然地理学、测量与地图学、人文地理学、不动产估价、城市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等9门课程。

七、专业主干课程(学位课程)简介

自然地理学(PhysicalGeography)

课程名称:

自然地理学(PhysicalGeography)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授课学时:

96学分:

4周学时:

6开课学期:

1

课程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组成,各部分的基本特征和相互关系,了解地球、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学科的有关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与修养。

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地球的构造、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与岩石),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岩层产状、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火山与地震,地质年代)等地质学基础知识,风化作用和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以及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湖泊、湿地、海岸与海底地貌的成因、类型、特征等,并对土壤的形成、结构、质地、主要物理性质与植被的类型和分布规律作了介绍。

课程考核与评价:

平时技能训练、实习作业成绩占3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70%。

教材:

《自然地理学》(第五版),伍光和、田连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参考书目:

1.《自然地理学》,科学出版社,2002;2.《现代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测量与地图学(SurveyingandCartography)

课程名称:

测量与地图学(SurveyingandCartography)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授课学时:

108(72+36)学分:

4+1周学时:

4+2开课学期:

3

课程目标:

掌握普通测量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技术方法以及发展动向。

了解测量学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及其应用,能够熟练操作主要的测绘仪器,胜任普通测量工作,为进一步学习地籍测量、房产测量奠定必要的基础。

主要内容:

介绍普通测量和工程测量的一般理论、技术方法等基本知识。

包括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水准测量;经纬仪与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地区控制测量;GPS技术及应用。

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

包括实验和实习两大环节,其中实验项目4个,共20个学时,包括经纬仪操作与使用(6学时),水准仪操作与使用(4学时),距离量测(4学时),大平板仪操作与使用(6学时)。

外业实习2周。

课程考核与评价:

闭卷考试,按平时作业加期末考试评价,作业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教材:

《测量与地图学》(第二版),王慧麟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测量学》,同济、清华大学合编,测绘出版社。

人文地理学(HumanGeography)

课程名称:

人文地理学(HumanGeography)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

72  学分:

3  周学时:

4开课学期:

4

课程目标:

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对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有所了解;掌握各种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与趋势,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部门人文地理学简介,包括文化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宗教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

安排在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时间3周。

主要实习内容为城镇体系、城市地域结构、乡村聚落的形式、旅游地域类型与旅游开发、民族与民俗地理、民族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课程考核与评价:

平时作业成绩占3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70%。

教材: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1.《人文地理学导论》,张小林等编著,测绘出版社;2.《人文地理学概论》(第三版),张文奎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城市地理学(UrbanGeography)

课程名称:

城市地理学(UrbanGeography)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

72学分:

3周学时:

4开课学期:

4

课程目标:

掌握城市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城市问题的能力。

掌握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城市性质职能功能、城市生长与规模、城市空间体系、城市体系等基本理论和手段,训练学生分析和研究城市问题的能力。

以提高他们的素质、能力为教学的基本努力方向。

主要内容:

系统的阐述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础知识。

介绍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及相关学科,探讨城乡划 分和城市地域的概念,追溯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以城市化为中心阐述城市化原理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为中心,阐述城市土地利用以及城镇规划等内容。

课程考核与评价:

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教材: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

《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1.蔡孝箴:

《城市经济学》;2.周一星:

《城市地理学》,商务出版社,1995年;3.[日]山鹿城次:

城市地理学;4.阎小培等,《地理·区域·城市》,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5.许学强、朱剑如,《现代城市地理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

不动产估价(RealEstateAssessment)

课程名称:

不动产估价(RealEstateAssessment)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

90学分:

4周学时:

5开课学期:

4

课程目标:

掌握土地估价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学会城镇土地定级、城镇土地基准地价和宗地地价评估的方法和实施。

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土地估价的基本理论,土地估价的几种常用方法;市场比较法、收益还原法、剩余法、成本逼近法、路线价估价法等基本的估价方法和应用估价方法,土地估价实务等。

课程考核与评价:

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教材:

《不动产估价》,艾建国、吴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1.《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国土资源部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委员会主编,地质出版社;2.《房地产估价》,叶剑平主编,中国人大出版社;3.《中国地产估价手册》,改革出版社;4.《房地产估价》,王家庭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5.《城市地产评估》,林增杰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区域分析与规划(RegionalAnalysesandPlanning)

课程名称:

区域分析与规划(RegionalAnalysesandPlanning)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

72周学时:

3 学分:

4开课学期:

5

课程简介:

专业理论课。

本课程系统阐述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人口、技术及社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阶段和结构以及区域经济定量分析和预测方法;阐明了区域规划的基本内容、理论和编制方法,以及区域发展的理论和区域发展战略。

课程考核与评价:

平时技能训练、实习作业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教材:

崔功豪.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1.陆大道.空间结构及其区域发展.北京:

科学出版社。

2.吴殿廷.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土地利用规划(LandPlanning)

课程名称:

土地利用规划(LandPlanning)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

72学分:

3周学时:

4开课学期:

5

课程目标:

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任务和内容、体系和程序、理论和原则;在熟练分析规划区域内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情况基础上,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人口、土地需求量预测以及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方法,并能运用系统的思想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设计、方案评述和最优方案选取;在了解土地保护、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整治等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原则、对象、程序和技术要点;另外,对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内容也要求有所了解。

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规划方法和规划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口与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等)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课程考核与评价:

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教材:

《土地利用规划学》(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王万茂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1.《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利用规划司编,科学出版社;2.《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指导》,王万茂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城市规划原理(PrincipiumofCityPlanning)

课程名称:

城市规划原理(PrincipiumofCityPlanning)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

72学分:

4周学时:

4开课学期:

5

课程目标:

基本掌握区域管理与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内容,熟悉城市规划的内容及相关规范,并能运用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去进行有关的城市规划工作与城市问题研究,能够担任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管理工作。

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城市规划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城市用地规划、城市总体布局、城市工程规划、城市居住区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的技术经济分析等。

课程考核与评价:

闭卷考试,按平时作业加期末考试评价,作业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教材: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1.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白德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建筑学报》、《城市规划》、《国外城市规划》、《规划师》等。

城市设计(UrbanDesign)

课程名称:

城市设计(UrbanDesign)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

72学分:

4周学时:

4开课学期:

6

课程目标:

城市设计是当今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中广泛关注的学术领域。

城市设计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态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

在于让学生理解城市设计的概念及其内涵,掌握城市设计的内容与方法,树立城市设计的观念,并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实践中的能力。

主要内容:

城市设计课程是向学生介绍较为全面、系统和综合的城市设计知识,以图上训练为主,通过一个完整的城市设计过程,学习运用城市设计原理和思想,掌握城市设计基本方法和设计程序,学习城市设计的表现方法和设计技巧,培养城市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培育城市设计的观念与思维方法为目标。

课程考核与评价:

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50%,考试成绩占50%。

教材:

《城市设计》(第2版),王建国主编,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书目:

1.段汉明,《城市设计概论》,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2.邹德慈,《城市设计概论》,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美]埃德蒙·N·培根,《城市设计》,黄富厢、朱琪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4.[美]凯文·林奇,《城市意向》,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1;5.[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林庆怡、陈朝晖、邓华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1。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安排

针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性质、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见习、专业课程实验(实习)、专业综合(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四个环节。

四个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内容和教学相互联系,构成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整个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专业见习——区域地理实习

(1)专业见习的目的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进行的第一次系统的区域地理实践教学是专业见习,也称为“区域地理实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区域自然、人文环境状况,认识区域自然环境演化过程和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认识区域地质地貌、人口、资源、环境、城镇建设与布局状况的现状和相互联系。

意义在于使学生增强区域地理知识和了解城市规划现状,提高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性质的认识,增强学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知识的主动性,树立资源持续利用和保护环境的理念。

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专业综合实习奠定基础。

(2)专业见习的主要内容

专业见习主要包括:

①一定区域内自然环境、人文状况、城乡规划的现状,如新昆明规划与建设现状、新农村建设现状、被称为“云南第一村”的玉溪市大营街小城镇规划现状;②资源环境、城镇生态和环境污染问题、如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城市边缘区问题等;③城镇规划技术与方法等。

(3)见习方法及见习安排

专业见习安排在第五学期,共一周时间,1学分。

专业见习是在学生学习了测量与地图学、城市规划技术与表达、区域分析与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城镇规划、不动产估价等专业基础课以后进行一次实习。

首先是优选见习路线和见习地点,其次是考虑建立实习基地。

根据学院所在的地域特点,通过调查优选了玉溪、通海、元阳、蒙自、建水、江川等地的见习路线。

见习路线包含丰富的内容,能满足专业见习的要求。

2、专业课程(课间)实验实习

(1)课程实验(实习)目的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实验(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亲手验证和体验在课堂上所学的资源管理和城乡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调查了解资源管理和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

同时,也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探索和创新知识。

(2)课程实验(实习)的内容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决定了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都应包含有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含在“自然地理学”、“测量与地图学”、“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图像处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城镇规划”、“不动产估价”、“数字测图”、“城市设计”等课程中,通过课程实验和实际操作各种仪器,学会测量和制图方法、资源调查评价方法、城市信息系统设计、城市规划课程设计实习、不动产估价实习、土地规划设计、城市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和研究方法。

(3)课程实验(实习)方法及安排

课程实验教学以实验室为主,利用实验设备、分析测试仪器和实验数据,每3-5名同学为一个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

室内实验做完之后,利用星期六组织同学到定点的实习基地及相关单位(城建局、大营街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规划设计公司)进行为期一天的实习。

课程实验(实习)教学一般要占课程总教学时的20%-40%。

实验(实习)学分包含在相应的课程学分之中。

3、专业综合(生产)实习

(1)实习目的和意义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综合实习是通过让学生参加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实际工作,检验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用途,了解书本知识与实际生产需要的联系与区别,体验自己所学知识的局限性和实际工作所需知识的多样性。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性质,了解国家、省、市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研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机构、规划设计院等部门的工作性质和任务,从而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为将来参加资源环境管理、城乡规划设计、房地产开发经营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实习内容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综合实习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宽广,既包括专业课程设置所涵盖的内容,也包括教科书中还没有反映的相关内容。

主要有自然地理学实习、常规地形测量实习、计算机辅助设计实习、区域分析与规划、建筑设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土地利用规划设计实习、城市规划设计实习、不动产估价实习、居住区设计实践等。

(3)实习方法及安排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综合实习在本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参加一项具体环境生产项目和科研项目,或把学生安排到有关地方城镇规划、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规划设计公司等部门,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参与相应的工作。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综合实习可根据接受单位、项目类型、规模、内容、进行时间等,采用分组安排或全班统一安排来进行。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综合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1-12周,共4学分。

4、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运用四年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研究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检验,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本科生的科学研究素质至关重要。

毕业论文实行导师制,导师一般由本专业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老师担任,也可聘请校外城市管理、城乡规划部门的相关技术人员担任。

毕业论文教学活动一般分选题和开题、计划实施、撰写论文或报告、评审和答辩四个阶段进行。

毕业论文教学安排在第七学期10-18周与其他教学活动同时进行,共4学分。

导师根据论文的质量、水平和答辩情况先写出评语,由学院答辩委员会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级记分制评定综合成绩,其中优秀论文比例一般为10%-15%。

九、保障措施和办法

1、加强实践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