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腾飞的中华 第十四课 永不褪色的旗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2692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课腾飞的中华 第十四课 永不褪色的旗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十三课腾飞的中华 第十四课 永不褪色的旗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十三课腾飞的中华 第十四课 永不褪色的旗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十三课腾飞的中华 第十四课 永不褪色的旗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十三课腾飞的中华 第十四课 永不褪色的旗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三课腾飞的中华 第十四课 永不褪色的旗帜.docx

《第十三课腾飞的中华 第十四课 永不褪色的旗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课腾飞的中华 第十四课 永不褪色的旗帜.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三课腾飞的中华 第十四课 永不褪色的旗帜.docx

第十三课腾飞的中华第十四课永不褪色的旗帜

第十三课腾飞的中华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哪些成就?

(1)经济方面:

商品丰富,城乡市场繁荣;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不断增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交往与合作越来越广泛。

(2)民主政治、祖国统一、军事、外交方面:

①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们的主人翁地位进一步加强,如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听证会、民主评议;②香港、澳门顺利回归;③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④中国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广泛参与国际事务。

(3)文化、体育方面:

①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广泛开展;②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申奥成功。

(4)人民生活方面:

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余钱用于各类投资;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时尚;解决了温饱问题,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2、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①、国家方面:

商品丰富,市场繁荣;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不断增强;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们的主人翁地位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开展广泛;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申奥成功。

②、人民生活方面:

解决了温饱问题,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余钱用于各类投资;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3、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A、人居环境明显改善;B、人们将余钱用于投资;C、旅游成为生活时尚

4、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有什么作用?

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更好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同学们的全面发展,可以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结识新朋友。

5、旅游休闲走进人们的生活并迅速发展,反映了:

①、人们的休闲方式发生了变化。

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6、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取得了那些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变化和发展)

①、城乡市场非常繁荣。

②、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

③、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家财政收入增长显著。

7、为了满足本地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你有哪些合理化建议?

完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各类文化设施,开展露天电影、地方戏、音乐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利用重大节庆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的作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8、国家和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是原因是什么?

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判断标准;等等。

9、推行和完善村民自治具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答: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村民当家作主;保持农村稳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10、政务公开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答:

①、有利于打造“透明”政府,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②、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贪污腐败。

11、举行听证会有何好处?

增加透明度;有利于公众参与,是发扬民主的好形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反映民意,便于执行。

12、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迅速,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①、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②、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③、体育事业蒸蒸日上。

1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华的腾飞,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我们要无比热爱中国共产党。

1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要热爱中国共产党我们应该怎样热爱中国共产党?

答:

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继承党的优良传统。

③、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

④、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好好学

15、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第十四课永不褪色的旗帜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中国共产党性质

▲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庄严使命:

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二次历史性飞跃①、第一次飞跃:

毛泽东思想——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②、第二次飞跃:

邓小平理论(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4、毛泽东思想,①1945年中共七大被写进党章,②理论成果:

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③历史意义: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一五计划的成功,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

④主要内容: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5、邓小平理论,①1997年十五大被写进了党章

②理论成果:

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

③主要内容:

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作用:

反映了全党的意愿,人民的意志;为党、国家和社会的前进指明了方向;有利于进一步开创社会追现代化建设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富裕,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

⑤,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⑥、邓小平理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江泽民)①进一步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②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①、2002年党的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进党章,②、“三个代表”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问题):

进一步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③、“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三个代表”的本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7、“三个代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分别是什么?

—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

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一的整体。

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位及作用: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强大的理论武器。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9、“三个代表”的意义: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10、科学发展观:

①2007年党的十七大被写进了党章,②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础上。

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了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要问题,③历史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具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④,含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⑤,怎样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4,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12、初级阶段的含义:

第一,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②、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4、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①、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15、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根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根本依据: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根本出发点:

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①、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核心内容——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6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实现途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7、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怎样理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18、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

①、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能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能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④、能实现人民群众人根本利益。

⑤、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19、“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者之间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1)经济建设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

(2)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3)改革开放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5)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

2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原因:

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21、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应注意哪些问题?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正确处理“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关系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中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22、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根本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领导力量),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思想)意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a、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b、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c、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前提和政治保证;d、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用:

①、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②、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前提和政治保证。

④、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23、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改革的目的——为了更好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注意改革主要是完善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根本制度不变。

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4、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发展。

25、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面对从未遇到过的所有问题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总的出发点和根本判断标准是什么?

)答: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6、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原因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个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本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9、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0、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强国之路是改革开放。

31、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32、走向现代化的总纲

(1)、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制定基本路线的基本依据。

①、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②、1956年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