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2604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0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docx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docx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1.识记: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特点、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2.理解:

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3.应用:

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貌的形成;学会分析不同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影响。

第1讲 岩石圈的组成和其物质循环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内部分层

(1)依据: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

________,实线N:

________。

(2)分层

名称

特征

界面

A层

__   __

连续圈层,平均厚度约____千米

a__________

b古登堡界面

B层

_   ___

厚度约2800千米,上部存在c____________,是岩浆主要发源地

C+D层

地核

分C外核、D内核

2.岩石圈

(1)构成:

地壳与__________以上的地幔部分。

图中字母____。

(2)软流层:

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巧学速记

 地壳“厚薄”歌

大地厚,海洋薄——海陆差异;山地厚,平原薄——地貌差异。

海岭厚,海沟薄——海底差异;高处厚,低处薄——海拔差异。

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A.①为地壳B.②为岩石圈C.③为软流层D.④为下地幔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3.某地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的飞鸟和池塘里的游鱼,都会感觉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D、S波,左右摇晃

4.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B.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

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成岩石圈

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组成

类型

形成

常见岩石

A________岩

侵入岩

岩浆侵入______________冷凝形成

花岗岩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

_____                           ____

B________岩

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经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形成

________、砂岩、页岩

C________岩

高温高压下原有岩石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

________、板岩、片麻岩

2.地质作用

3.循环意义

(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______________;

(3)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疑难剖析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和用途

类型

形成

特点

用途

岩浆岩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喷出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

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成的岩石

片理构造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特别提醒

 

(1)沉积岩一般形成于当时地势比较低洼的地方,而且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取决于外力搬运的强弱。

(2)引起岩石变质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主要来自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

疑难剖析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代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实际上是岩浆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要想正确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入手:

1.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

(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注:

岩浆岩和沉积岩在转化为岩浆的过程中,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必然经历变质的过程,因而有的资料强调只有变质岩才可形成岩浆。

这个变质过程很短,在转化过程中仅仅是一个短暂的过渡,因而也有的教辅资料把变质作用忽略掉,认为各类岩石都可直接形成岩浆。

2.熟悉地壳物质循环的各种变式图,如下所示:

 

地壳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形成了矿物,矿物组成了岩石。

据此回答1~2题。

1.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

A.表面有大量气孔B.具有明显层理构造C.含有动植物化石D.矿物颗粒定向排列

2.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  )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D.沉积岩、变质岩

4.图中②表示的是()

A.外力作用B.变质作用C.上升冷却凝固作用D.重熔再生作用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

5.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  )

A.甲B.乙C.丙D.丁

6.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  )

A.①B.②C.③D.④

第2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一、内、外力作用比较

作用

特点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________

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和地球重力能

表现形式

________________、岩浆活动、________________

风化、________、搬运、________等作用

对地表形态影响

使地表变得___________

使地表趋于______

特别提示

 

(1)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其中内力作用对地表变化起主导作用。

(2)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

对点练习

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阅读“南斯拉夫的‘猫咪山’图”,完成1~2题。

1.塑造“猫咪山”形态的根本力量的来源是(  )

A.太阳辐射B.岩浆活动

C.大气D.流水

2.“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  )

A.内力作用单独形成的B.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

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D.板块运动形成的

二、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划分:

地球的__________被________、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______板块。

2.板块运动与地貌

示意图

板块相对移动方向 

板块张裂

板块相撞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地貌

裂谷、海洋、__________(海岭)(A)

____(B)、________________(C)、海沟岛弧

巨大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______、大西洋中脊

________、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

________________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对点练习

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3~题。

3.下列各类岩石中,在丙处常见的是(  )

A.玄武岩B.页岩C.花岗岩D.石英岩

4.若图中乙板块边缘受挤上拱,形成的是安第斯山脉,则甲板块属于(  )

A.南极洲板块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

三、常见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

常形成地貌

褶皱

A________

山岭

B向斜

________或盆地

C________

谷地或陡崖

学以致用

 “背斜岩层向上隆起,一定形成山脉;向斜岩层向下凹陷,一定成为谷地。

”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疑难剖析

褶皱与断层的比较

地质构造

褶皱

判断方法

背斜

向斜

断层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图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特别提醒

 1.背斜与向斜的判别方法

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从岩层新老关系看,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

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

2.断层的判断方法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

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典例导入

 1.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相关问题。

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    。

图中,陡崖出现在    处。

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练习

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完成5~6题。

 

5.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甲~丁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

A.甲B.乙C.丙D.丁

6.在图中甲~丁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移位称为地质构造。

它是研究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式的依据,其基本类型有褶皱和断层。

2.岩层因地壳水平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的弯曲叫褶曲,褶曲按形态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如发生一系列褶曲就形成褶皱。

3.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即形成断层。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

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

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

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

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2.地质构造判断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

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

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

(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四、外力作用的表现

1.主要表现形式

2.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流水作用

(2)风力作用

疑难剖析

 1.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和分布地区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

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

雅丹地貌)和滨海地区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石漠化”等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分布地区(例: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

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海浪

侵蚀

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

基岩海岸地区(例:

大连小平岛等)

冰川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和邻近地区(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海浪堆积

形成沙滩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2.外力作用的差异

(1)流水作用的差异

①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

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B;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

②河流的曲流处流水作用的差异: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下图:

(2)冰川作用的差异

①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

②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3)风力作用的差异

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对点练习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7~8题。

7.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

8.图乙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  )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课时规范训练

岩石圈的组成和其物质循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据新华社电:

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富士山等13座活火山活动加剧,应密切关注。

据此回答1~2题。

1.此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  )

A.岩石圈B.地壳C.地核D.软流层

2.地面发生震动时,地面上人们的感觉是(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只有上下颠簸D.只有左右摇晃

3.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

A.青藏高原B.东北平原C.太平洋D.四川盆地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新社沈阳2010年1月23日电:

辽宁省丹东市发现一座大型金矿,初步探明蕴藏金资源量20.5吨,可供可采20年。

材料二 人民网沈阳2010年2月5日电:

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境内发现特大油气地质带。

地质资料分析显示,新民市辽河西缘蕴藏石油地质储量超过14亿吨,可供开采100年。

4.研究表明许多贵金属如金等,与花岗岩有关。

关于花岗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B.可能含有化石

C.表面有气孔D.质地致密,良好建材

5.油气矿藏属于沉积岩,下列沉积岩中形成过程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

A.石灰岩B.页岩C.砂岩D.砾岩

6.材料一、二显示出地壳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

A.塑造地貌形态B.能量传输C.形成矿产资源D.物质流动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7~8题。

7.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8.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

读下列甲、乙两图,完成9~10题。

 

9.甲图中与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  )

A.①B.②C.⑤D.⑥

10.乙图中若沿⑦处向下钻探100米,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岩石等物质组成,岩石中含芦苇化石。

如果⑥代表变质作用,该岩石属于甲图所示的(  )

A.A类岩石B.B类岩石C.C类岩石D.难以判别

(2009·江苏地理)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11~12题。

1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

A.②B.③C.④D.⑤

1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Ⅰ——①B.Ⅱ——③C.Ⅲ——⑤D.⑥——Ⅰ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A为沉积岩B.C为岩浆C.D为岩浆岩D.E为变质岩

14.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①为冷却凝固作用B.③为重熔再生作用C.⑤为外力作用D.⑥为变质作用

15.用简洁的图形语言可以表达或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读图判断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

A.变质作用、岩浆冷凝、外力作用、高温熔融B.外力作用、高温熔融、变质作用、岩浆冷凝

C.岩浆冷凝、变质作用、高温熔融、外力作用D.高温熔融、外力作用、岩浆冷凝、变质作用

丹霞地貌是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经外力作用,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

2010年8月,广东丹霞山等六处南方湿润地区的丹霞地貌,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据此回答16~17题。

16.形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主要是(  )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火山岩

17.该类岩石的最主要的特点是(  )

A.矿物晶体颗粒较粗B.岩石中有许多气孔

C.有明显的层理构造D.能剥成薄片、薄板

二、综合题

18.读“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空格中所代表的岩石类型:

A:

    ;B:

    ;C:

    。

(2)由图可知,裸露的岩石是外力作用的物质基础,先后经过    作用和    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又成为   作用的对象,最后在低洼地区经过    作用和__________作用形成沉积岩。

(3)用图中数码填出形成下列地貌的地质作用:

a.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      ;

b.大理岩的形成      ;

c.含煤岩层的形成      ;

d.海底火山喷发      。

1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的地貌类型和在我国分布的主要地区。

(2)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    岩,试说明理由。

(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    岩;其中能找到化石的为   (填字母)层。

(4)比较A、B地层形成时间的早晚。

(5)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图示的自然规律。

 

20.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

(填图中序号)

(2)在a、b、c中,a表示的岩石名称是    ,b表示的岩石名称是    。

(3)在a、b、c中,可能有生物遗体存在的是    ,由岩浆冷凝而形成的是    。

(4)据图,简要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

 

课时规范训练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一、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下面“某地质地形图”,回答1~2题。

1.判断该地地形成因是(  )

A.向斜成山B.向斜成谷

C.背斜成山D.背斜成谷

2.读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曾发生过变质作用B.b处埋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C.该地区曾是广阔的热带浅海D.a处修水利要注意塌方渗漏

3.下图为“板块运动示意图”,关于两图中板块边界类型与其形成的地貌组合正确的是(  )

 

A.海岭—生长边界—火山岛B.海沟—消亡边界—岛弧

C.海岭—消亡边界—海岸山脉D.海沟—张裂边界—裂谷

读下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甲、丁、乙、丙

C.丁、丙、甲、乙D.丙、丁、甲、乙

5.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B.地表可以修建铁路

C.褶皱内部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