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7250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规划设计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园林规划设计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园林规划设计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园林规划设计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园林规划设计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规划设计复习资料.docx

《园林规划设计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规划设计复习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林规划设计复习资料.docx

园林规划设计复习资料

园林规划设计要点

一、绪论

1、园林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园林小品等途径,创作而成的优美的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2、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

(一)科学依据

(二)社会需要

(三)功能要求

(四)经济条件

一项优秀的园林作品,必须做到科学性、社会性、功能生、经济性和艺术性紧密结合、相互协调、全面运筹,争取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适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单纯地追求适用、经济,不考虑园林艺术的美感,就要降低园林的艺术水准,失去吸引力,不受广大群众的喜欢;如果单纯地追求美观,不全面考虑到适用和经济问题,必须在适用和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美观必须与适用、经济协调起来,统一考虑,最终创造出理想的园林设计艺术作品。

二、中国园林概述重点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1、生成期:

殷、周、秦、汉。

2、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3、全盛期:

隋、唐。

4、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

宋、元、明、清。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诗情画意。

3、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4、意境的涵蕴。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1、按占有者身份分:

①皇家园林

②私家园林

③寺观园林

2、按造园方式分:

①人工山水园

②天然山水园

3、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①北方园林

②江南园林

③岭南园林

④巴蜀园林

⑤西域园林

三、外国园林概述

1、一般认为,园林有东方、西亚、欧洲三大系统。

2、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台地园。

3、17世纪法国规则式园林。

4、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

五、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和作用

包括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大综合效益。

六、园林构成要素

1、自然景观要素

包括山岳风景、水域风景、海滨风景、森林风景、草原风景和气侯风景等要素。

2、历史人文景观要素

包括名胜古迹、文物与艺术品类、民间习俗与节庆活动类、地方特产与技艺类。

种植设计

1、种植设计:

依据园林总体规划图的功能景区布置要求,运用不同种类及不同品种的植物材料,按科学性及艺术性的原则布置、安排各种形式的植物类型。

2、对植:

指按一定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对应种植的两株或具有两株整体效果的两组树木景观。

3、水体种植设计:

是对园林中的湖泊、溪流、河沼、池塘以及人工水池等水体环境进行植物造景设计。

4、花境:

是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作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提炼、设计成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

5、植篱:

指由同一种树木(多为灌木)做近距离密集列植成篱状的树木景观。

九、种植设计的原则

v1、尊重自然,保护利用。

v2、尊重科学,符合规律。

v3、因地制宜,适地适物。

v4、合理布局,满足功能。

v5、种类多样,季相变化。

v6、密度适宜,远近结合。

十三、园林树木的配置方式

(一)、孤植

1.造景特性孤植是指单株乔木孤立种植的配置方式。

此树又称孤植树。

有时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是2-3株乔木紧密栽植,形成一个整体。

但必须是同一树种,株距一般不超过1.5m,远看和单株栽植效果相同。

孤植树下不得配置灌木。

孤植树作为局部空间的主景,供人观赏;还可起庇荫作用,供人休息、眺览。

2.树种选择宜选择树冠开张,体形雄浑;生长健壮,寿命较长,不含毒素,没有污染,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的树种。

如雪松、黄山松、金钱松、香樟、榕树、鹅掌楸、鸡爪槭、垂柳、樱花、梅花、桂花、银杏、合欢、枫香、重阳木、七叶树等。

但在具体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立地条件和具体要求。

3.种植位置孤植树种植的位置,总的来讲,要求比较开阔,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树冠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反映植物个体充分生长发育的景观;另一方面,作为局部构图主景的孤植树,应安排合适的观赏视距和观赏点,使人们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适宜的观赏位置。

孤植树种植的具体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l)布置在开阔大草坪或林中草地的自然重心处,

(2)配置在开朗的江、河、湖畔,(3)配置在可以透视辽阔远景的高地、山岗上,(4)配置在自然式园林中的园路或水系的转弯处、假山蹬道口以及园林的局部人口处,。

(5)布置在公园铺装广场的边缘。

4.配置要求在配置孤植树时,必须充分考虑孤植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要求体形与其环境相协调,色彩与其环境有一定差异。

(二)、对植

1.造景特性对植是指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种植的配置方式。

主要用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人口,用作进口栽植和诱导栽植。

在园林构图中始终作为配景,起陪衬和烘托主局的作用,如利用树木分技状态或适当加以培育,形成相依或交冠的景框,构成框景。

2.配置形式对植有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两种配置形式。

(1)、对称式对植。

即采用同一树种、同一规格的树木依主体景物的中轴线作对称布置,两树的连线与轴线垂直并被轴线等分。

一般选择冠形规整的树种。

此形式多运用于规则式种植环境之中。

(2)、非对称式对植。

即采用种类相同,但大小、姿态不同的树木,以主体景物中轴线为支点取得均衡关系,沿中轴线两侧作非对称布置,其中稍大的树木离轴线垂直距离较稍小的树木近些,且彼此之间要有呼应,要顾盼生情,以取得动势集中和左右均衡。

此形式多运用于自然式种植环境之中。

在非对称式对植中,沿中轴线左右配置的树木也可以采用株数不同,树种相同的树木,如左侧是l栋大树,右侧为同种的2株小树;也可以两侧是相似而不相同的两个树种;也可以两侧是外形相似的两个树丛。

(三)、列植

1.造景特性列植是指树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成列地栽植的配置方式。

列植形成的景观比较整齐、单纯、气势;列植与道路配合,可构成夹景。

列植多运用于规则式种植环境中,如道路、建筑、矩形广场、水池等附近。

列植具有施工、管理方便的优点。

2.树种选择列植宜选择树冠体形比较整齐的树种,树冠为圆形、卵圆形、椭圆形、圆锥形等。

3.栽植间距取决于树木成年冠幅大小、苗木规格和园林主要用途,如景观、活动等。

一般乔本采用3-8m,灌木为1—3m。

4.栽植形式有等行等距和等行不等距两种基本形式。

(四)、丛植

丛植通常是指由2株到十几株树木组合种植的配置方式。

丛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是树丛。

树丛的组合,主要表现的是树木的群体美,但也要在统一构图中考虑表现单株的个体美,所以选择作为组成树丛的单株树木的条件与孤植树相似,即必须挑选在庇荫、姿态、色彩、芳香等方面有特殊观赏价值的树木。

树丛配置的要领:

①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构成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②平面布置要疏密有致,立面构图要参差错落;③树丛各植株个体之间在形态、色彩上要协调一致,同时要有差异,以体现变化统一的原则;④树丛四周要相对开阔,留有适宜的观赏视距。

(1)两株配合构图上应符合多样统一的原理。

树木的大小,姿态、动势可以不同,但树种要相同,或同为乔木、灌木、常绿树、落叶树;动势呼应;

(2)三株配合

三株配合最好选用同一树种,但大小、姿态可以不同,栽植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一般要求平面为不等边三角形,一大一小者近,中者稍远较为自然(图4-2-4.1;4-2-4.3)图。

三株配合,如果选用两个树种,最好同为乔木、灌木、常绿树、落叶树,其中大、中者为一种树,距离稍远,小者为另一种树,与大者靠近。

(3)四株配合

四株树可分为3∶1两组,组成不等边三角形或四边形(图4-2-4),单株为一组者选中偏大者为好。

若选用二种树,应一种树3株,另一种树1株,1株者为中、小号树,配植于3株一组中(图4-2-4.5)。

(4)五株配合五株树可分为3∶2或4∶1二组,任何三株树栽植点都不能在同一直线上。

若用2种树,株数少的2株树应分植于二组中(图4-2-4.6;4-2-4.7)。

(5)六株以上的配合由二株、三株、四株、五株几个基本配合形式相互组合而成。

不同功能的树丛,树种配置要求不同。

庇荫树丛,最好采用同一树种,用草地覆盖地面,并设天然山石作为坐石或安置石桌、石凳。

观赏树丛可用二种以上乔、灌木组成(图4-2-5)。

(五)、群植

1.造景特性群植通常是指由20。

30株树木混合成群种植的配置方式。

群植所形成的种植类型称为树群。

它主要是表现植物的群体美,并以此构成园林局部空间的主景。

2.布设位置树群通常布置在有足够观赏视距的开朗场地上作为主景的树群,其主要立面的前方,至少在树群高度的4倍、林群宽度的1.5倍距离内,要留出空地,以便游人观赏。

树群栽植地标高最好能高出外围地段,形成向四面倾斜的地形,以利排水和突出主景。

3.立面结构混交树群多采用郁闭式分层结构,从高到低最多可分为乔木层、亚乔木层、大灌木层、小灌木层以及草本层5个层次。

4.平面布局通常将高大常绿的乔木布置在中间,作为背景,亚乔木在其周围,大灌木、小灌木在外缘,

5.生态要求树群在树种选择和组合配置时,除了像孤植树、树丛那样考虑其与周围环境的生态关系外,还应注意树群内部植物之间的生态关系。

(六)、林植

园林中以大量树木进行栽植的配置方式,称为林植。

1.密林林木郁闭度为0.7—1.0,林地道路广场密度为5%~10%。

(l)、单纯密林

(2)、混交密林

2.疏林林木郁闭度为0.4~0.6;道路广场密度在5%以下。

由于疏林里林木密度较稀疏,常把疏林与草地结合营造,称为疏林草地。

(1)、树种选择。

以落叶乔木居多,落时树内应搭配适当的常绿树种。

林下草地应选择耐践踏的草种,以利游人活动。

(2)、配置方式。

宜采用自然式配置,

(七)、篱植

主要类型

l)根据绿篱高度分。

①绿墙:

高度在一般人视高160cm以上,可阻挡人们的视线。

②高绿篱:

高度在120~160cm之间,人的视线可通过但不能跨越;③中绿篱;高度在50~120cm之间,是最常用的绿篱类型,时常所说的绿篱系指这种;④矮绿篱:

高度在50cm以下,人可轻易跨越。

十四

1、居住用地:

指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

4、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其要点为:

①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

②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若干个田园城市(人口5万-8万)形成一个城市组群---社会城市。

③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5、勒•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图)

勒•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其要点是:

①城市按功能分成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和中心商业区等。

②城市中心地区向高空发展,建造摩天楼以降低城市的密度。

建筑物用地面积应只占城市总用地的5﹪,其余95﹪为开阔地,布置公园和运动场。

③道路网采用棋盘式,用高架、地下多层道路系统等。

6、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沙里宁于1942年写的《城市,他的生长、衰退和将来》一书中对此作了系统的阐述。

其两个基本原则是:

①把个人日常活动的区域做集中的布置。

②不经常的偶然活动的场所则做分散布置,人们不必使用交通工具就可以方便地工作与生活,这个理论在后来的美国大城市疏散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7、城市类型:

按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城市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①按人口:

特大100万人以上、大50-100万、中20-50万、小于20万和建制镇。

11、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分为十大类:

a居住用地:

指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

b公共设施用地:

指城市管理、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市级、区级、居住区级公共设施用地。

C工业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