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蓝色经济区建设领导讲话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2420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蓝色经济区建设领导讲话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蓝色经济区建设领导讲话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蓝色经济区建设领导讲话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蓝色经济区建设领导讲话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蓝色经济区建设领导讲话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蓝色经济区建设领导讲话汇总.docx

《精品蓝色经济区建设领导讲话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蓝色经济区建设领导讲话汇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蓝色经济区建设领导讲话汇总.docx

精品蓝色经济区建设领导讲话汇总

 

蓝色经济区建设领导讲话汇总

突破重点实现海陆统筹发展

胶州市市长刘赞松

胶州市地处胶州湾核心圈层,对内是环湾区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产业高地,对外是青岛辐射内陆联动发展的海陆枢纽和开放前沿。

近年来,胶州市充分挖掘陆海统筹的区位交通优势,依海凭湖沿铁路,构建起110平方公里的“三大发展平台”,为融入青岛环湾型城市布局、纵深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开动了强力引擎,带动形成了沿海岸线纵深布局的170平方公里中等城市发展框架,开启了我市由陆域支撑、腹地拓展到陆海统筹、一体联动的跨越发展新局面。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57.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标志我市已整体跨入“工业化调整优化、城市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突破”的新阶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更为我市全面转入科学发展、加快跨越夺标,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围绕蓝色经济区建设,我市将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着力突破四大重点。

一是突出区域带动,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发展平台。

充分挖掘海岸线辐射区域的产业承载能力和城市空间潜力,坚持把“三大发展平台”作为融入大青岛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打造引领蓝色经济率先发展的增长极。

依托胶州湾产业新区打造承载蓝色经济的滨海新城。

全面推进滨海开发与产业繁荣互促共兴,加快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风景优美、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目标迈进,利用3-5年时间在产业新区建成高度现代化的城市景观和功能环境,与青岛市主城区全方位对接。

依托少海新城打造连接蓝色经济的湖景新城。

加快建成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湿地公园,形成集自然生态、滨水休闲、高档居住、历史人文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区,成为青岛市民和周边群众休闲购物、观光度假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依托胶州湾国际物流中心打造辐射蓝色经济的物流新城。

推动中国铁路青岛集装箱中心站实现350万标箱运量目标,建成蓝色经济区与内陆及海外市场紧密相连的陆路口岸,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化货物中转与分拨中心。

二是加快产业转型,打造山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

准确把握转变发展方式这一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实质,按照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商贸物流业、现代服务业“四轮驱动”的思路,打造高端主导、优势集聚、特色鲜明、彰显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立足传统制造业的扩张升级,推动机械装备、服装鞋帽、食品加工、木器家具四大制造业集群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提升船用锅炉、冷藏运输设备等一批行业领先产品制造基地的研发能力和规模效益,加快实现由加工制造到研发制造、自主创造的跨越转型。

着眼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加快建成产值过千亿的国家级光电产业基地,集聚发展一批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机电产业集群、大型数字化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等多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和产品基地,力争到“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据工业经济半壁江山。

围绕服务业比重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的目标,打造钢材、家居、辣椒等一批区域性产品交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促进商贸物流业规模扩张、业态升级;依托亚星信息(胶州)产业园、海湾·天泰金融广场等项目,壮大服务外包产业和金融业规模,加快将现代服务业培育成支撑蓝色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三是提升人居环境,打造蓝色经济区特色精品城市。

进一步激活腹地空间,依托16.7平方公里城市西部新区改造开发项目、10平方公里三里河下游综合整治项目、6平方公里英蓝服务外包科技城项目,再打造三个新的发展平台,实现与“三大发展平台”和中心城区一体联动、聚合发展,加快建成蓝色经济区人才集聚、功能集聚、产业集聚的中等开放城市。

提升人居环境功能档次,做大做活“水”文章,纵深推进城市水系治理及沿线改造开发,完成总长24公里的3条市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重现“北国江南”城市风采;以行政中心区为核心,建成开放3.5公里城市中轴线公共景观、“三大中心”、五星级酒店、购物中心和金融商务区,促进功能集聚与人口集聚良性互动,加快向青岛特色新区跨越。

四是坚持城乡一体,打造蓝色经济区新型城镇组团。

突出抓好镇域经济发展,推动各镇工业集聚区与镇驻地有机融合、联动发展,李哥庄、铺集两个重点小城镇加快向小城市转型升级,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基础设施城市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园林化、多彩化、乡土化”原则,突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绿色生态胶州建设,在所有镇村建成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逐步健全完善农村污水处理厂及雨污管网功能布局,集中一年时间完成1080万平方米工程绿化和306.6公里道路绿化,全面构建宜居宜业的新型农村环境。

彰显特色打造蓝色经济增长极

胶南市市长姜军建

胶南市有海岸线156公里,海域面积3949平方公里,港口和海洋是胶南最大的优势和特色。

在实施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胶南优势突出,责任重大。

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发展目标,大力推进董家口港区、灵山湾旅游度假区、大学科研区、临港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平台建设,引进培育了一批与海洋有关的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港口物流、休闲度假等新兴产业,为构建蓝色产业基地奠定了较好基础。

下步,将进一步强化海陆统筹意识、机遇意识和率先意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彰显胶南特色,努力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率先建成蓝色经济示范区,打造蓝色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一、在港口经济发展上实施突破。

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做大港口经济规模,提升港口经济发展质量。

在突出做好董家口港区建设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建设物流交易港区的目标定位,充分利用好港区组合优势和后发优势,以港口物流、海洋高新科技、石化、冶金、装备制造五大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临港产业区和生活配套区招商开发,年内着重抓好中石化LNG、海湾集团石化深加工、信泰怡和科技园、中盐物流等大项目建设。

在产业把握上,做到“两个坚持”,即:

坚持集群发展,拉长产业链条,走循环经济的路子;坚持高起点、高质量,走绿色、环保发展的路子。

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形成一批临港配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产值过千亿元,努力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国家级重化工业基地和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

同时,加快推进“青岛保税港区胶南功能区”规划建设,着力打造以综合保税为核心的仓储、物流、加工功能配套区和蓝色经济服务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在海洋经济发展上实施突破。

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加快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级海洋渔业科研中心和青岛生态工程化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水养殖优良种质研发中心、特种贝类保护开发示范区和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推进积米崖国家级中心渔港改扩建,大力发展远洋捕捞,吸引优质开发商建设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培植引进一批海洋食品加工企业,建设海产品加工出口基地。

重点发展现代海洋制造业,加快建设综合性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推进现代造船和北船管业等专业性海洋装备企业改造提升,发展壮大海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依托新加坡三泰膜工业、信泰高分子材料等项目,重点开发海水淡化新材料、海洋高分子材料等新产品,建设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

依托明月海藻、东海药业、聚大洋等龙头企业,大力引进海洋化工、生物医药等项目,力争明月、聚大洋等企业2-3年内实现上市,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洋生物与食品药物基地、中国最大的微生态药品产业化基地。

依托26.5平方公里的大学科研区,积极引进建设涉海科研院所,推进创新孵化器平台和科技孵化器建设,支持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扩建,开工建设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和哈工程青岛产学研基地,加快推进中国水务海水淡化技术示范基地、水科学研究院等项目,打造特色鲜明的海洋科研园区。

三、在滨海旅游发展上实施突破。

胶南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拥有42公里优质沙滩岸线和大珠山、小珠山、琅琊台、灵山岛等风景名胜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9%,发展滨海旅游特别是休闲度假产业潜力巨大。

充分发挥山、海、岛、生态等资源优势,以发展滨海度假旅游为重点,扩大旅游业对外开放,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和专业运营商参与重点景区开发,逐步把滨海旅游度假产业培育成胶南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

突出抓好灵山湾旅游度假区规划开发,加快今典红树林、小珠山休闲度假、新加坡万邦旅游综合开发、藏马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香港鲤鱼门国际海鲜城、灵山湾滨海旅游度假酒店集群等项目建设,努力将胶南打造成中国北方乃至东北亚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之一。

四、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实施突破。

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激励,引导各级集中资金和资源,全力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理顺工作体制,提升服务效能,着重解决好重点区域规划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蓝色产业项目引进、投融资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快形成有利于蓝色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勇争一流”主题实践活动,重点做好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四篇文章,制定落实赶超措施,在蓝色经济发展中争先进、创一流。

 

建设四大中心抢占蓝色先机

莱西市市长孙利国

地处半岛地理中心的莱西市,必须紧紧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依托半岛交通大格局,发挥优势,高点定位,以强有力的措施转方式、调结构,抢占蓝色经济发展先机,进一步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建设半岛现代制造业中心

加快调整转型和创新升级,努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市,到“十二五”末九大主导产业产值超2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500亿元。

一是建设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和橡胶轮胎四大传统制造业基地。

到“十二五”末,实现食品加工业产值超800亿元,成为国内知名的食品加工基地,其他三大产业产值各超200亿元。

年内重点签约开工投资1亿美元的雀巢咖啡项目,建成投产投资3000万美元的阿菲尼亚制动系统项目,完成泰光制鞋新增产能项目和耐克森轮胎三期工程。

二是建设合成橡胶、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和信息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基地。

到“十二五”末,五大产业产值过600亿元。

年内重点抓好投资74亿元的伊科思新材料一期达产和二期投产,投资20亿元的新天地静脉产业园城市矿产项目按期推进,瀚生生物上市取得实质进展,搞好南墅、日庄风电场建设。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建设半岛餐饮、旅游和物流中心

围绕形成服务业发展特色,着力培育壮大餐饮、旅游、物流三大产业,到“十二五”末,完成增加值350亿元,年均增长18%,占GDP比重达到43%。

一是半岛餐饮购物中心。

重点发展城区和姜山新城两大商贸区,加快规划建设星级酒店,建设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半岛大型购物中心和星级酒店集聚区。

年内重点推进总投资15亿元的利群莱西购物中心等3个项目,开工建设星级酒店2家,争取总投资27亿元的佳源丰置业等2个地产开发项目签约开工。

二是半岛休闲旅游中心。

保护性开发江山湖、莱西湖、大青山等景区,培育发展高端娱乐、民俗文化、观光休闲等旅游项目,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会展、节庆、商贸、体育联动发展,形成半岛特色旅游度假地。

年内重点推进投资151亿元的锦绣江山国际旅游城、35亿元的奥润熙湖、12亿元的白鹭湖温泉度假村等项目。

三是半岛物流集散

中心。

重点规划建设城区综合物流中心和姜山物流园区,积极发展钢材、医药、盐业、建材等物流业,打造半岛陆路物流集散区。

年内启动姜山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建设总投资23亿元的钢材市场、联富建材装饰城。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建设半岛品牌农业中心

努力推进农业生产向高端、高效、生态转型,到“十二五”末实现农业生产品牌全覆盖,创建国家驰名商标10个以上,完成增加值42亿元,年均增长2%。

种植业重点建设优质花生、高产粮食、出口创汇蔬菜、优质果品四大基地。

“十二五”末粮食、花生、果品、蔬菜总产分别为60万吨、10万吨、25万吨、200万吨以上。

年内发展设施栽培面积5000亩,更新改造果园4500亩,建设花生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

畜牧业重点建设奶牛、肉鸡、生猪三大基地。

加强畜禽良种繁育、动物保护等5大体系建设,“十二五”末全市肉蛋奶总产75万吨,保持全省首位、全国领先。

年内重点改良奶牛5.5万头,新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50处以上。

建设农业生态支撑体系。

推进农田水利和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

年内整理土地8000亩,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9000亩,完成水利工程326项,森林覆盖率达到33.9%。

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建设半岛生态宜居中心

高标准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打造“绿城水乡,宜居莱西”,到“十二五”末,城镇化率达到63%以上。

推进城乡一体规划。

按照“提升中心、突破姜山、发展湖滨”思路,形成科学完善的城镇发展体系。

年内推进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完成姜山新城和南墅等3个重点镇规划编制。

推进城乡一体建设。

坚持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同步推进,加快城乡开发建设步伐。

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主要支撑,努力构建辐射半岛的半小时经济圈和1小时经济圈。

年内重点筹划建设市民文化中心,搞好洙河、大沽河景观水系建设。

配合推进209省道改建和龙青高速、青荣城际轻轨建设,大修12条城乡道路。

推进城乡一体服务。

同步发展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与城镇联网对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扎实推进“平安莱西”建设,综合整治城乡环境,着力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加快建设蓝色制造中心城市

平度市市长于显祥

作为全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平度在青岛当好建设蓝色经济区排头兵中责任重大。

我们将奋勇争先、抢占先机,学张家港、赶吴江,加快融入青岛、接轨半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打造半岛蓝色制造业中心城市。

突出思想解放,切实增强蓝色发展内动力。

跳出平度看平度,善于搭乘国家发展战略“直通车”,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谋划发展,主动与港口、主城区、临港产业对接,把机遇运用到极致、把优势发挥到极致。

用足用好上级给予的先行先试政策,在产业发展、市场培育、城乡统筹、机制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开辟发展新空间。

进一步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感,快启动、快争取、快推进,把机遇转化为平度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

突出转型升级,切实增强蓝色发展竞争力。

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特色名牌农业为支撑的蓝色产业体系。

一是转型升级制造业。

重点推进青啤、海湾、海尔、海信等园中园建设,抓好总投资81.4亿元的31个工业重点项目,引导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股份改造、重组嫁接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形成机械配件、电子家电、食品加工、特色化工四个500亿级甚至千亿级产业。

二是快速崛起新兴产业。

着力培育蓝色经济先导性产业,依托大唐风电、华润风电、雅能都化成等大项目,崛起以风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以石墨精深加工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区、中科院中试基地,培育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引进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项目,形成产业链完整、竞争优势凸显的新兴产业基地。

三是跨越发展服务业。

主动融入山东半岛大旅游格局,规划1000平方公里平东北高端特色时尚休闲旅游精品区,加快大泽山、蓝树谷等景区开发,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

依托海青铁路规划建设国际化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服务半岛蓝色经济的陆路商贸物流枢纽城市。

四是提升发展现代农业。

发挥本土优势,彰显地域特色,推进马家沟芹菜产业示范园三期及优质花生、优质果品、肉牛养殖示范区建设,引进培育农副产品精细加工龙头企业,率先建成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突出开放创新,切实增强蓝色发展驱动力。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

一是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园区。

省级经济开发区依托总投资60亿元的青啤工业园等11个过亿元项目,加快扩容升级,争取国家级园区。

新河化工基地创新运营方式,依托总投资150亿元的海湾化工产业园等37个过亿元项目,建设近期20平方公里、远期100平方公里生态化工新城。

高新技术产业区依托总投资120亿元的新华锦新材料、中科院生物能源研究所中试基地等7个过亿元项目,争创国家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区。

平南板块依托总投资65亿元的裕龙南村国际旅游度假园区、氨纶和降解树脂生产等8个过亿元项目,打造承接蓝色产业转移前沿阵地和低碳生态产业新区。

二是高效能推进项目落地。

打响第二轮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大会战“八大战役”,围绕电子家电、食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石墨精深加工、无机精细化工、高端旅游、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开展定向招商,重点跟踪推进总投资210亿元的72个在谈投资过亿元或千万美元大项目,打造蓝色产业基地。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推动重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区、中科院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

突出城乡一体,切实增强蓝色发展推动力。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让蓝色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居民。

一是推进城区空间拓展与功能提升。

全面启动生态商务区建设,打造融合自然生态元素、特色地域文化、现代建筑风格、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位、典范式城市新区。

加快推进旧城中心区改造,打造现代金融、高端商业、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生活商业服务区。

二是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活力。

推进“一中心四轴线多节点”城镇网络布局,推动南村镇建设富有特色的小城市,灰埠镇、新河镇打造商贸物流强镇、北方特色水城,建设区域性人口、产业集聚中心。

三是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争取海青铁路2012年建成通车。

超前推动青岛西部南北大通道建设,启动国省道拓宽工程,优化区域公路交通体系。

四是加强城乡生态建设。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打造水清、城绿、路净、景美的城乡环境,建设省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级生态城市,推动平度实现蓝色发展、绿色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