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和等高线图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2395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8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图和等高线图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图和等高线图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图和等高线图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图和等高线图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图和等高线图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图和等高线图知识点.docx

《地图和等高线图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和等高线图知识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图和等高线图知识点.docx

地图和等高线图知识点

第部分地球和地图

□、地图和等咼线图

基础知识

「、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

1•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

距离比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

(1)用公式表示就是:

比例尺=

(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1数字式:

如1:

500000或

2文字式:

3线段式:

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1)在同样的图幅上: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但表示的内容越,精确度越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内容越,精确度越。

(2)规律: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

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

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3)应用:

根据经纬网确定比例尺大小

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和内容详略有密切关系。

图幅大小相同的地

图,表示的范围越大,其内容越简略,比例尺也就越小,反之越大。

一般来说,经纬度间隔相同的网格,其纬度越,表示的范围越小;纬度越

表示的范围越大。

在图幅大小相同、纬度大致相同时,经纬度间隔相等的,网格的面积越大,

比例尺越大;网格面积越小,比例尺越小。

解析:

解答此类试题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比例尺的定义;经纬度间隔相同的网格,纬度

不同则比例尺不同,纬度越高,表示的范围越小;纬度越低,表示的范围越大。

3•比例尺的缩放:

(1)比例尺放大:

用原比例尺x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

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2)比例尺缩小:

用原比例尺X缩小到的倍数。

(分数倍)。

例如:

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

3/4X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1)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例如:

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2)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例如:

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例题:

1将1:

10000000的地图比例尺放大1倍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图比例尺为1:

20000000

B.新图图幅面积比原图增加了2倍

C.新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比原图简略

D.在原图上淮河的长度为10厘米,在新图上长20厘米

2按照1:

50000000的比例尺,绘制一幅中国政区图,图纸的长度不得小于厘

米,图纸的宽度不得小于厘米。

3在1:

30000000比例尺的中国地形图上。

用尺子量某条河流的长度为21厘米,这条河

流是我国的。

4在比例尺为1:

140000000的世界地图上,量得北京至莫斯科的图上距离为4.4厘米,

两地的实地距离是公里。

把原图放大到2倍后,新图的比例尺为

在放大后的新图上,北京至莫斯科的图上距离是厘米。

4.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方向:

(1)一般地图的相对方位判别

没有经纬网、指向标等方向标记的地图,默认为

其相对方位的判别,一般用坐标法。

例题:

图1中A在D的方向?

解法:

画一方向标(见图2),把方向标的中心移到要判别的两点之间,这两点坐落的方位,即为它们的相对方位。

如A坐落在西北方位,就说明A在D的西北面;D坐落在东南方位,则D在A的东南面。

(2)指向标地图的相对方位判别

在地图上有一指向标,尖头方向一般标有“北”,这时,就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尖头

方向指北,面对北方,右面是东,左面是西,背后是南(见图4)。

例题:

判别图3中A、D的相对方位。

解法:

画一与图中指向标平行的方向标(见图4),把方向标的中心移到要判别的两点之

间,这两点坐落的方位,即为它们的相对方位。

如A坐落在西面,则A在D的西面;D坐落

在东面,则D在A的东面。

(3)经纬网地图的相对方位判别

状,纬

(4)极地投影图(俯视图)的相对方位判别

极地投影图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经纬网地图,因为在这种地图中,经线呈

首先要确定是南、北哪个半球。

中心标有“N”或“北”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为半

于180')。

如图7中B到C,有两条弧。

一条是顺时针方向度量,较长;另一条是逆时针方向度量,较短。

取短的一条弧(劣弧)进行比较,所以,B在C的西面(在同一

纬线上的两点没有南北之分),C在B的东面;图8中F在H的东面,H在F的西面。

图7中D在A的北面(在同一经线上的两点没有东西之分),A在D的南面;图

在E的南面,正在C的北面。

两点如果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就既有东西之分,也有南北之分。

判别时,先根据劣弧确定东西方向,再根据南、北极确定南北方向。

如图

的西北面(从东西方向看,B在A的西面;从南北方向看,B在A的北面,所以,

A的西北面),A在B的东南面;图8中H在E的西南面,F在E的东南面。

5在南、北极点上,没有东西之分。

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他的前后左右都朝:

—个人站在南极点,他的前后左右都朝。

(5)文字题或极地投影图中相对方位判别在文字题或在极地投影图中,两点的相对方位判别,是一件较难的事情,因为需要空

间想象,容易搞错,因此要画一张示意图。

地球上任意两点都可以标在图9或图10中,然

后取经度差小于180°的部分进行比较。

例题:

(1)A点在90°W30°N,B点在135°E,30°S,A在B的方向?

图10

⑵读图11、图12,C在D的方向?

解法:

(1)把AB两点分别标在图

9、图10中。

在图9中A、B的经度差是225o(90°+135°),

在图10中AB的经度差是135°(90°+45°),所以应在图10中进行比较,A在B

的东北面;

⑵先在图11、图12中正确读出C、D的经纬度,然后标在图9、图10中。

在图

9中,C、D的经度差是90°(135°—45°),在图10中,C、D的经度差也是90°(135°—45°),C在D的西北面。

实际上,只要画一张图(图9)就可以了,若两点的

经度差小于180°,就可进行比较;若两点经度差大于180°,南、北方向不变,

东、西方向换一换就可以了。

如图9中A在B的西北面,但它们的经度差大于

180°,这时变换东、西方向,A就在B的东北面了。

(6)天球图中的相对方位判别

在地理习题中,天球图往往只出现地平面以上半个(见图13),在这种图中进行相对方

位判别,关键是掌握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在春、秋分,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直射赤道;在春分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在秋分至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大于66°34'的地点,不考虑太

阳在地平面的出没方位)。

图13

例题:

图13中,夏至日时,正午及日落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方位?

®U9北炜範°地区二分二至曰正午太阳

高度和昼夜长克的变化

解法:

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而观察者的位置在35°N,故正午时太阳位于正

南面;夏至日时,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故日落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西北面。

(7)日影图中的相对方位判别

日影的朝向与光线的方向相反,太阳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长;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在太阳直射点上,日影长度为0。

由于太阳高度有周日变化和周年变化,故日影也有相应的变化。

太阳高度的周日变

化决定了日影的周日变化(影长的变化和影子朝向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决定了日影的周年变化(正午影长的变化和正午影子朝向的变化)。

这样,根据影子的长度及朝

向,我们就能确定出相对方位。

例题:

图14为我国某地的旗杆在夏至日这天影子长度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地方时刻的日影影长;b、d影长达一天中最大;a与b、a与d两线间夹角相等;a与c两线间夹角为45°,若该地昼长为14小时40分,则c处影子朝什么方向?

解法:

a点的影子最短,为正午,影子朝正北或正南。

夏至日太阳从东北升起,影子朝西南,而b、d影长达一天中最大,应为日出、日落时的影长,它们的方向偏南,故a点

的影子朝正北。

面对北方左侧为西,所以,c处影子朝西北。

(8)钟表图中的相对方位判别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转一周(360°)为24小时,钟表时针转一圈却只需12小时,所以,

太阳在天空中运转速度每小时15°,是时针速度的一半。

而正午(地方时12时)时刻太阳在

正南方(太阳直射纬线以北地区),所以,钟表上12时刻度线和时针之间的角平分线即为南方。

例题:

北京时间下午3时,某兴趣小组(40°N105°E)借助太阳的位置用手表确定正南

图15

解法:

用这种方法定向,应以地方时为准。

由于我们使用的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

方时,所以此种方法只适用于120°E附近的地区。

该兴趣小组在105°E,比北京时间迟1小

时,要作适当调整。

c、d两图时针没有指向太阳,故错。

b图看上去正确,实际有误,因为北京时间13点时,105°E的地方时为12点,正南才会在对角线上。

答案a。

(三)图例和注记

常用图例

二、等高线图

(一)等值线图基本知识

1•等值线图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震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

2.等值线的概念:

是某地理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3•等值线图的一些特点:

等值线上注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等的。

因此可以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等,反映出该地理事物变化的缓急、递变方向及分布特点等。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

看等高线的数值,可读出任意一点的海拔高度,还可以看其极值,表示该区域海拔最大与最小情况,进而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的大小。

(2)判断等高距:

等高距是指二条相邻等高线的垂直相对高差。

全图等高距一致。

在同一幅

等高线图中,等高距决定了等高线条数的多少,并且可以根据等高距估算二地的相对高

差。

1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示坡线一一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来判断。

相邻两

条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存在三种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一个等高距)。

2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

如在相邻两条等高线的中间,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的等高线,

则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新增等高线的数值必定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

“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2.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地形

主要特征

共同点

类型

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

等高线特点

平原

低(200米以下)

平坦广阔

稀疏

地面起伏

高原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

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等咼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

对高度大于100米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地面崎岖

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相

对高度小于100米

坡度和缓

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不平

盆地

四周咼,中间低

3.看等高线的延伸方向。

等高线的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

是水流方向。

4.

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在等高距一定时,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若某坡面等高线

(1)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2)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

陡崖高度计算方法:

(x-1)dw△H<(x+1)d5.形状特征: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

(1)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2)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3)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4)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

图2.13不同地够的等高线(米)表示状态

例题(98年高考题):

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

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80米B.220米C.320米D.280米

【解题思路】所谓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5条等高线重叠于

某断崖处,且等高距为50m则折崖处相对高度应在50m<4和50mK6之间,即在200米和

300米之间。

(三)实际运用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特征,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与气候结合:

(水热变化状况)

(1)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

0.60C/100m。

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

(2)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

(降水量的差异)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2.与河流水文结合:

(1)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等高线在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2)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山脊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

(3)水文特征: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

在陡崖处常形成瀑布。

②河流流量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降雨、融冰或融雪量)有关。

3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4)水库坝址的选择:

①选址:

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

避开断层地带、背斜、喀斯特地形区。

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占良田和村镇。

②原因:

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利于筑坝,工程量小,投资小,且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库容量大,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5)确定引水路线:

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3.与地区规划结合:

(1)铁路、公路选线:

选线时要求:

线路较短,弯曲较少,避开陡崖、易滑坡区、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和地下溶洞区等。

翻山时一般尽量选在缓坡,并通过鞍部。

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等。

(2)建海滨浴场、码头:

①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

②码头选在深水、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要考虑地转

偏向力的作用。

(3)农业区划:

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

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

1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丘陵多发展林业。

2选择某地为梯田的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了耕地面

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4)工厂厂址选择:

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

(5)建疗养院:

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6)居民区:

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的向阳地带,并且要交通便利,远离污染。

(四)地形剖面图:

1•用途:

表示某条线上的地面起伏和坡度和缓。

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2.画法:

(1)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下图垂直标尺将

各点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得到该剖面线上的地形剖面图。

米7060503302010

水平比恻尺:

*1;M000

■直比働尺9码議1:

2500

B02J4地形剖面图的第制方法

(2)比例尺:

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3•判读方法:

(1)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

(2)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

(3)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

2—3册)

4.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要基本掌握(下列地形剖面图参见初中第

(1)我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

(2)我国西部沿87°30‘E的地形剖面图

(3)美国地形剖面图

美国大陆横剖面示意图

4)沿0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

5)沿南纬300某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

6)死海地区地形剖面图

(三)等高线图的判读技巧与应用

常见的等高线图是以地形图为背景,选择所需的“点”、“线”、“面”,以及给予科学的分析评价。

(1)选“点”:

根据要求考虑选点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等。

1选择气象观测站,就要选择地势适中、地面开阔、周围没有或很少有其他地理事物屏障的地点。

2居民点、城市的形成要在地势平坦、地面开阔、海拔在200米以下、多河流与交通线路之地。

3工厂区位的选择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在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等高线间距较大、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

(2)选“线”:

主要有铁路和公路线、引水线、输油管线的选择等。

①选择交通线的基本要求:

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只有必要时才可与多条等高线相交;尽可能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②在选择引水路线时,不要被距离的稍远或稍近所迷惑,而应当根据水由高处流往低处的特点,确定合适的引水路线。

③选择输油线时,要使线路尽可能缩短,还要应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但是应尽量少的通过无人区,以达到资源的多方利用。

(3)选“面”:

确定水库汇水面积及坝址,选择适宜开辟梯田的地区,选定工业区和居民区等。

①选择水库修建方案时,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在不考虑地质等条件下,一般选择有较大集水区的盆地(洼地)地区,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②开辟梯田,应该选择在坡度平缓、有灌溉水源及附近地区修建水库后不能被淹没等条件的地区。

③选定工业和居民区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工业宜建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有什么原料,

适宜发展什么工业;B.交通便利,接近水源,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用水和便利的运输;C.选

择在较开阔的地形区内(缓坡),发展前景广阔;D.工业区建在下风向、下河源;居民区应

建在向阳坡、上风向、上河源,以减少大气和水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