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品德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2389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品德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下品德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六下品德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六下品德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六下品德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下品德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

《六下品德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品德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下品德第四单元导学案.docx

六下品德第四单元导学案

陶湾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

学科品德与社会年级六主备人李明执教人

学习内容

第四单元我们一起走过

课型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下设三个主题,即《课程伴我成长》《依依不舍情》和《向往明天》。

《课程伴我成长》着重回顾六年来,在课堂生活中令自己难以忘怀的故事,从而感受到自己的各方面在伴随着课程成长。

《依依不舍情》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活动,让学生感受昔日的美好时光,感受成长中的酸甜苦辣,激发内心的难舍之情。

《向往明天》引导学生了解中学的学习环境,调查身边的中学生,使学生初步感知中学生活的特点。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成长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及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体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的多彩及六年小学校园生活的美好。

2、行为与习惯:

能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并为母校、为老师、为同学弟妹们做一些力能及的事。

3、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学生活与小学生生活的不同之处;能为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做好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准备。

教学重点

 

感受成长的乐趣,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及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及六年小学校园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能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并为母校、为老师、为同学弟妹们做一些力能及的事。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整理自己以前学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本相关的作品。

2、学生收集能反映自己在校园学习、活动的事例。

3、课前教师和学生一起参观附近几所中学校园。

课时安排

11、课程伴我成长2课时

12、依依不舍情2课时

13、向往明天2课时

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2课时

陶湾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

学科品德与社会年级六主备人李明执教人

学习内容

11、课程伴我成长

课型

教材分析

本主题活动内容包括三部分,即“课堂生活大盘点”、“课本中有我”和“我在生活中的新变化”。

“课堂生活大盘点”引导学生回忆、交流自己在课堂上发生的难以忘怀的故事,从而感受自己在与新课程的一同成长。

“课本中有我”意在让学生们体会到课本记载着我们学习的足迹,教材因为融入了我们每个同学的经验而更加丰富。

“我在生活中的新变化”引导学生去发现,通过课程的学习,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新的变化。

学习目标

1、回顾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堂生活中令自己难以忘怀的故事,感受到自己各方面的进步。

2、梳理、统计自己在课本中留下的痕迹,感受自己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教学重点

 

讲述生活中自己难忘的故事

教学难点

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新的变化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收集、整理自己以前学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本相关的作品。

2、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人数,准备若干张白纸供课堂上学生制作“我的变化珍藏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陶湾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

学科品德与社会年级六主备人李明执教人

学习内容

 11  课程伴我成长

——课堂生活大盘点课本中有我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一、情感感受、引发情感

导入:

转眼间,我们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课程共同走过六年的时光。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交流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发生的难以忘怀的故事吧!

【我会自学】

1、在我们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发生了许多故事,其中有些故事令我们难以忘怀。

回顾“我的课堂生活故事”。

2梳理、统计:

我在课本中留下了什么?

【点拨导思】

2、教师巡视,相机参与、指导各小组学生的发言。

4、师:

同学们,听了这些同学讲的课堂生活故事,再回首六年的学习生活,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三、总结教学、反思提炼

6、一节课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登上了一级台阶又见到了一片新风景。

六年来,我们在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我会探究】

二、学文明理、认知情感

1、四人小组交流:

我讲我的课堂生活故事。

3、班级交流:

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说“我的课堂生活故事”。

5、学生交流

四、课本中有我

7、学生阅读第77页,交流:

你通过阅读知道课本中自己在哪儿吗?

8、学生完成第77-78页的留白。

9、在四人小组里展示自己的作品。

10、班级展示:

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11、学生交流感受:

看到这些精美的作品,你有何感受?

【反馈测评】

总结:

在六年的学习岁月里,课本因为增添和融入了同学们的作品与经验,记载了我们成长的足迹,而变得更加精彩,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我能达标】

制一本“我的收获”作品集。

课后反思:

 

陶湾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

学科品德与社会年级六主备人李明执教人

学习内容

 11  课程伴我成长

——我在生活中的新变化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一、情感感受、引发情感

导入:

学习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后,我们每个人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有哪些呢?

【我会自学】

你在生活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填写“我的变化珍藏卡”。

【点拨导思】

4、教师相机提出活动要求:

学生在交流自己的新变化时,切忌泛泛而谈,一定要有具体的事例,让人感到变化是真实的,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变化珍藏卡”记录的内容可以是多个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重在体现学生的新变化。

 

【我会探究】

二、学文明理、认知情感

1、学生阅读79-80页,交流:

学习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后,你在生活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3、班级交流:

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说:

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变化

【反馈测评】

三、总结教学、反思提炼

总结: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在确让我们第个人受益匪浅,通过这张小小“变化珍藏卡”,老师感受到了你们的进步,你们的成长。

【我能达标】

学生独立完成“我的变化珍藏卡”。

学生可请家人、老师、同学等,在“变化珍藏卡”写下他们发现的“我的新变化”。

课后反思:

 

陶湾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

学科品德与社会年级六主备人李明执教人

学习内容

12依依不舍情

课型

教材分析

《依依不舍情》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同学、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活动,让学生感受昔日的美好时光,感受成长中的酸甜苦辣,感受师生之间的平等与尊重,感受同学间的友爱,激发内心与母校、老师、同学的难舍之情。

学习目标

1、回顾小学的生活,感受自我的成长。

2、感受同间的友爱和老师的教育之恩,激发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和留恋之情,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和同学的内心感受。

3、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母校,增强对母校的亲近感,产生回报母校的愿望。

 

教学重点

 

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教学难点

增强对母校的亲近感,产生回报母校的愿望。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能反映自己在校园学习、活动的事例。

2、学生准备色卡纸若干张、彩色笔、及时贴、胶棒等手工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陶湾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

学科品德与社会年级六主备人李明执教人

学习内容

 12依依不舍情

——同窗情谊深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一、情感感受、引发情感

导入:

同学们已同窗六年了,这六年里,同学之间是怎样度过的?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我会自学】

阅读第81页后在小组里交流:

我和同学之间相

互关心、相互友爱的故事。

 

【点拨导思】

活动要求

1、学生谈的“我和同学间的故事”可能不够精练,教师可从故事中挖掘教学所需要的素材,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发言。

2、在“互说心里话”这一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来说,如表达感激、表达歉意、表达难舍等。

【我会探究】

活动再现、体现情感

1、班级交流:

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说“我和同学间的故事”

2、交流:

听了这些同学讲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学生总结:

自己的进步与成长离不开同学的关心与帮助。

【反馈测评】

总结教学、反思提炼

六年的相识、相伴、相知,共同度过的每时每刻,都将成为过去,留下的是无限的怀念和永久的回忆。

分手之际,让我们互相倾诉心声吧!

【我能达标】

将自己的心里话写下来,送给倾诉的对象。

课后反思:

 

陶湾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

学科品德与社会年级六主备人李明执教人

学习内容

12依依不舍情

——心存感激临别赠言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一、情境感受、引发情感

1、歌曲导入:

听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空前》

2、歌中在唱谁?

学生们为什么要唱这首歌?

3、老师小结:

的确,我们成长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栽培,细心呵护。

【我会自学】

阅读第83页,交流:

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和老师对你的尊重、爱护?

【点拨导思】

活动再现、体验情感

1、学生阅读第86页,思考讨论:

什么样的临别赠言才是最好的?

2、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引导学生看胡适的赠言,让学生去体会毕业赠言的意义和价值。

使学生在写毕业赠言的同时,更是带着一份对老师、同学的真情去抒写。

3、学生交流。

实践操作、强化情感

1、学生互写、互赠临别赠言。

2、请愿意公开临别赠言的学生在全班读读自己的赠言,说说赠言表达的含义。

3、学生阅读第86页的范例后,运用课前准备的材料,独立制作“同学录”。

4、班级展示“同学录”

【我会探究】

学生交流第84页《我的老师》。

你能讲一个你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吗?

班级交流:

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讲故事。

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学校,说说为了我们的成长,学校都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

学生交流感受。

我们能为学校做点什么呢?

学生交流后填写第85页留白。

【反馈测评】

总结教学、反思提炼

我们即将结束这六年的小学生活,告别曾经共同生活过的同学,告别我们热爱的母校,告别我们敬爱的老师。

【我能达标】

互写、互赠临别赠言

课后反思:

陶湾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

学科品德与社会年级六主备人李明执教人

学习内容

13向往明天

课型

教材分析

本主题活动内容包括两部分,即“走进中学校园”和“相约在中学”。

教科书第87页展现了一幅中学校园的学习环境图。

第88页呈现了一个学生交流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有哪些差异的场景,和一个需要学生通过了解后填写的表格,意在让学生感受中学的学习氛围,感知中学生活的特点,知道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有哪些差异。

第89-90页意在引导孩子们为中学生活做好心理准备,告诉其学习的一些有效方法,同时也引导他们产生对中学生活的向往,做好进入中学的各项准备。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学的学习环境,感受中学的学习氛围。

2.了解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差异,感知中学生活的特点。

3.产生对中学生活向往,开始做好进入中学生活的各种准备。

教学重点

 

了解中学校园的学习环境。

教学难点

感受中学校园的特点。

教学准备

1.课前教师和学生一起参观附近几所中学校园。

2.教师课前查找有关“怎样尽快适应中学生活”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陶湾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

学科品德与社会年级六主备人李明执教人

学习内容

13向往明天

—— 走进中学校园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一、情境感受、引发情感

导入:

课前我们参观了解了几所中学,中学的校园是怎样的?

【我会自学】

1、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中学?

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一下,看看它们与你的学校有哪些不同之处。

2、向你周围的中学生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将你了解到的情况记录下来,比较一下,小学与初中的学习生活有哪些不同。

【点拨导思】

一名学生在交流自己参观的中学校园情况时,教师可让其他同学参与进来,谈谈参观后的感受。

【我会探究】

二、学文明理、认知情感

1.学生阅读第87页后,交流:

我对中学校园环境的了解。

2.过渡语:

中学和小学之间出除了学习环境存在着不同,还有哪些地方也存在着不同呢?

3.学生四人小组交流课前了解的内容。

三、活动再现、体验情感

1.班级交流:

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说说“中学和小学之间还存在哪些不同”。

2.交流后学生填写第88页表格。

【反馈测评】

总结教学、反思提炼

【我能达标】

学生可上网查查自己想读的中学的网页,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况。

课后反思:

 

陶湾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导学案

学科品德与社会年级六主备人李明执教人

学习内容

13向往明天

—— 相约在中学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准备诱发】

一、情境感受、引发情感

导入:

小学毕业后,同学们将跨入中学学习,新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

大家都有哪些向往和担心?

【我会自学】

1、你对中学的生活有哪些向往和担心?

2、你还有哪些未实现的梦想?

你打算怎样来实现呢?

【点拨导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只要你能不懈的努力,梦想一定会成真。

【我会探究】

二、学文明理、认知情感

1.学生阅读89页后,交流:

我对新生活的向往与担心。

2.学生阅读第90页,说说:

走进新生活主,我的新梦想是什么?

打算怎样实现?

3.学生交流后填写第90页留白。

 

【反馈测评】

总结教学,反思提炼

【我能达标】

1.询问自己的父母或兄长:

在即将进入中学时,他们都提前做了哪些准备?

2.写一份“自我介绍”,以便进入中学后,让新老师、新同学尽快认识自己。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