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疗法复习材料共24页word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2334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艺疗法复习材料共24页word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园艺疗法复习材料共24页word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园艺疗法复习材料共24页word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园艺疗法复习材料共24页word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园艺疗法复习材料共24页word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艺疗法复习材料共24页word资料.docx

《园艺疗法复习材料共24页word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艺疗法复习材料共24页word资料.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艺疗法复习材料共24页word资料.docx

园艺疗法复习材料共24页word资料

2019年5月园艺疗法复习材料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保健学家将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四类: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包括机体的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生活方式因素;保健设施因素。

而其中,生活方式已成为影响现代人健康最直接、最密切的因素。

生活方式包括了物质资料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以及人们的精神文化活动方式、家庭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闲暇方式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等。

涉及人们衣食住行娱等日常生活,深入到社会、经济、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生活方式时代”,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更深刻、难度更大的卫生革命,它的主要对象是受到人们青睐的诸如诱人的香烟、丰盛的饮食、高级的轿车、少动而养尊处优等生活方式等。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1心理健康的标准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阿拉木图的成立大会上,有一项重要议程,就是给“健康”重新定义,人们把这个定义称作健康新概念。

这个健康定义是: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残缺,而且应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1978年国际初级保健大会对健康的描述又重申: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

”人们对健康的定义都在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为心理健康能直接影响和制约躯体生理健康,同时也直接影响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个心理失去健康的人,通过心理影响生理的途径,必然会使身体生理功能承受损害,同样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由于心理导向的偏差,也必然会严重影响其社会适应功能。

因此,人们把健康概念推延到心理健康方面,这是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深化的表现,从而对人的健康问题的认识变得更全面、更科学。

那么,人的心理怎样才算是健康的?

我国学者一般认同的心理健康标志为:

(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

智力一般是指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

人群的智力呈常态分布,即天才与智力低下者是少数,大多数人处于中间状态。

心理健康的人智力是正常的,IQ多数在85~115分之间,他们能够适应生活,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

智力低下者社会适应能力差,常常不能适应集体生活与学习,心理压力大,健康难以维持,需要特殊教育和护理。

(2)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表示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愉快的情绪反映出人的身心活动和谐与满意。

心理健康者能协调、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心境良好,乐观、开朗、满意的情绪状态占优势;而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

(3)意志健全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意志健全表现在意志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上。

心理健康者在活动中有明确的目的性并能适时作出决定而且自觉去执行,还能够保持长时间专注的行动去实现既定目标。

意志不健全的人挫折容忍力差,怕困难违拗,做事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控力。

(4)行为协调

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为反应的水平与刺激程度相互协调。

心理健康者行为有条不紊,做事按部就班,行为反应与刺激的程度和性质相配。

而非3健康者在行为表现上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有头无尾,行为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就大赌气,或是对强糊糊反应谈。

(5)个性良好

个性是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性格是人的个性中最本质的表现,性格良好反应了个性的健全与统一心理健康者个性相对稳定,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勇敢,谦虚,诚实,乐于助人;而心理不健康者个性多变,性格不良,表现出胆怯,冷漠,吝啬,孤僻,敌意,自卑,缺乏自尊心。

(6)自我意识

正确自我意识正确主要指自我评价符合实际,有一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自尊自爱,寻求独立性,对自己充满信心。

(7)人际交往和谐

人际交往和谐是指能与人友好相处,关系协调。

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

心理健康者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他人合作与共享,理解与尊敬别人,待人慷慨与友善,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

心理不健康者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斤斤计较,猜疑,嫉妒,退缩,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8)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具备不同的心理特点,儿童的过于早熟心理和成年的太幼稚行为常常被看作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1.2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Therapy)

园艺活动(或叫劳动)的确是一项大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比如种植、浇水、锄草等劳动,不仅能增加身体活动量,运动四肢筋骨关节,而且可调节人的情绪,给精神上带来某种寄托和安慰。

大量的观察及研究发现,园艺劳动对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尤其是上述病人在病情相对稳定后,进行适当的园艺劳动,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

能起到增强心脏功能、降低血压、稳定情绪及消除失眠等痼疾的效果。

一些老年孤独症患者,参加园艺活动后,生活增添了乐趣,其寂寞和孤独感也会减轻许多。

老年人缺钙较为普遍,有研究还证实:

经常从事园艺劳动能使人骨骼坚强,特别是对年过50岁,面对缺钙威胁的妇女来说,种花、锄草等确能起到延缓和制止钙质过快丢失的作用。

所谓“园艺疗法”就是通过种花、种草、种菜、种果,在田野里拨草、剪枝、施肥、松土、浇水,以及景观营造、插花等等等一系列园艺活动,使人在绿色的环境里得到情绪的平复和精神的安慰,在清新的空气里放松身体,从而达到预防、治疗疾病和保健长寿功能。

国外不少医院利用园艺疗法,让病人在从事园艺活动中得到康复。

狭义的园艺疗法,长期以来世界上比较趋于一致的观点是美国园艺疗法协会对其下的定义:

园艺疗法是对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方法。

接受园艺疗法的对象一般为:

残疾人、高龄老人、精神病患者、智力低下者、乱用药物者、犯罪者。

广义的园艺疗法随着园艺疗法的概念不断拓展,对象不仅限于上述特定人群,也适用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人;治疗的方法除园艺操作外还包括利用植物的生态作用和保健效果。

广义的园艺疗法是指利用植物或者围绕植物开展各种活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精神焕发的疗法,是治疗与康复的有效手段,包括芳香疗法、森林浴、色彩疗法、园艺食疗、景观疗法、光疗、氧疗和声疗等。

可适用于不同年龄,各种身体状况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人。

1.3花香疗法

花香疗法,亦称芳香疗法即利用花卉绚丽的颜色,形态和扑鼻的馨香(药效)及其对环境的美化,净化作用,以促进人体身心疾病康复的方法。

早在商代,宫廷与民间就曾盛行熏香疗法,用香汤沐浴,以香球、香囊悬挂于庭院,利用花香驱虫除臭,调节心情。

花香能唤起人们美好的记忆和联想。

各种花香也有利于病人的疗养。

因为不同种类的花卉、植物可散发出不同的香气,香气通过嗅觉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有利于改善人的情绪。

春季盛开的丁香花,在它开花时所散发的香味中;含有丁香油酚等化学物质,它具有较强的净化空气和杀菌能力。

丁香花对牙痛病人也有镇静、止痛的效果。

洁白的茉莉花开在夏季,其花香中含有茉莉花素等挥发性芳香物质,具有理气、解郁、避秽、和中等作用。

另外,头晕目眩、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及暑热头晕者,常闻此香可减轻症状。

秋季傲霜怒放的菊花含菊花环酮、龙脑等挥发性芳香物质,有清热祛风、平肝明目之功效。

我国古药志《本草衍义》、《日华子诸家本草》等书中,就有常闻菊花香,可治头痛、头晕、感冒、视物模糊的记载。

香味疗法是借助气味来治病强身的。

古印度的瑜伽功早就开始用香味治病,中医以及西欧的医生也曾利用香味治病。

中世纪时,这种治疗方法还曾同魔法相提并论。

香味是通过神经系统发生作用的。

溶解在空气中的挥气性粒子会引起某种神经脉冲,从而使人或者放松,或者集中注意力,提高或者抑制性欲、食欲和工作能力。

当人们闻到桂花的香气时,能构起思乡之情;玫瑰花香味会使你联想到鲜花、阳光和春风;夜来香的芬芳则使人产生月夜漫步幽径或花丛的遐想;米兰花香能使哮喘病人感到心情舒适;天竺葵、水仙、紫罗兰、月季等散发出的香味均对人体健康有益。

科学实验证明,已知300多种植物含有杀菌素,其气味对人体有益。

如天竺葵、熏衣草,可镇静安神;攻瑰花中的芳草醇、丁香油酚是流感与扁桃体的“克星”;丁香花中的丁香油酚还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菊化中含有龙脑、菊花环酮,可清热、平肝、明目;夜来香、水仙花的气息,可去除不洁气味;艾叶的气味可消毒、消炎、醒脑、杀菌;薄荷气味可使人思维敏捷;还有一些花卉香味对鼻炎、高血压、气管炎.甚至癌症等治疗可发挥一定作用。

如可在家里使用的带香味的植物:

①薄荷是一种天然沆抑郁剂,可治头疼,消除脑力劳动后的过度疲劳;②柠檬可助消化,消暑和止吐;③玫瑰可抑制食欲、降压、改善心脏活动;④芍药能很快消除紧张感,有很好的安眠作用,还能使爱哭的孩子很快安静下来;⑤桃可促进肝脏和胆囊活动,改善皮肤的新陈代谢;⑥烟草能消除精神紧张,促进食欲,消汗;⑦橙可提神,并以促进从事体育运动时脂肪的燃烧;⑧野草莓能增强性欲;⑨咖啡具抗抑郁,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可以改善视力和听力。

1.4花色疗法

色彩影响人们的精神和情绪。

暖色,可使人精神振作、兴奋、心情愉快、增强新陈代谢;冷色,能抑制与缓和精神冲动、安定情绪、控制暴躁。

人们早就发现,颜色能直接影响身心健康,对治疗人体疾病有一定作用。

近年来,国外的一些科学家在这一研究领域又取得了新的进展,用蓝色治疗肝炎、关节炎;用黄色和橙色治疗贫血、支气管炎、便秘;用深蓝色缓解疼痛;用红色提高血液循环,都获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美国用蓝光辐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病已达到50多例;前苏联不少学校采用紫色灯泡代替白色灯泡,使学生智力获得有效发展。

此外,医学家们的研究证明,淡蓝色对发高烧的病人有益;赭石色有助于低血压患者回升血压;紫色町使孕妇获得安全感;红色与桔色能增进人的食欲。

根据住房色彩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司机、炼钢工人由于白天T作常接触纷杂多变的色彩,同到家中要让眼睛休息。

房间色彩宜冷色调。

医务人员、理发员等,较多接触单一色彩,此房间内应多增加暖色调,家中有体弱老人的,房间也宜用暖色,以使他们心情欢悦,促进新陈代谢的机能。

值得一提的是,七色中对人们心理健康最为有利的是绿色,它对人的神经系统和视膜组织的刺激恰到好处,特别是植物的绿色,更能消除眼的疲劳,增强调节,改善肌体的功能。

据研究,绿色环境可使皮肤温度降低l一2℃,脉搏每分钟减少4—8次,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嗅觉、听觉与思维活动的灵敏性获得增强。

现代科学揭示,人类对色彩的感觉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心理、生理、化学和物理过程,色彩进入眼帘,能引起人们多样的感情和心理效应。

在所有大自然的色彩中,蓝色是许多人最喜欢的颜色,能给人以型宁静、深邃之感,具有明显的镇定作用;橙色是一种极易感染人的暖色调,给人一种厚实、暖融融的感觉,能消除人的抑郁沉闷;绿色对人的视觉神经最为适宜,人处于绿色的氛围中,皮肤温度可降低1~2.2度,脉搏平均每分钟减少4~8次,血液流速减缓,心脏负担减轻,呼吸平缓而均匀。

因此,绿色是视觉调节和休息最为理想的颜色。

白色是纯洁无瑕的象征,能促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下降;紫色可使孕妇的情绪得到安慰,黄色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唾液腺的分泌,刺激食欲,并能激发忧郁症患者的欲望和意志活力;赭石色有助于低血压升高;粉红色会影响大脑,减少肾上腺素的分泌,使人肌肉放松,并有平息雷霆之怒的奇妙功效;琥珀色是精神病患者理想的医疗环境色,具有安适宁静的力量;棕色能促进细胞的增长,使手术后的病人更快地得到康复。

植物和花卉的颜色,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试验证明,浅蓝色的花朵,对发高烧的病人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紫色的鲜花,可使孕妇心情愉悦;红色的鲜花,能增进病人的食欲及增强听力;赭色的鲜花对低血压患者有裨益;绿色的花叶能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减少对眼睛的刺激,因此对眼睛有保护作用,且能增强视力。

纵观鲜花和植物的颜色,红、橙、黄等给人以热烈、辉煌、兴奋和温暖的感觉;而青、绿、蓝、白等颜色,则使人感到清爽、娴雅和安静。

据研究,合理利用植物的多种颜色进行园艺治疗,是园艺疗法的重要内容。

实验证明,浅蓝色的花朵对发高烧的病人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紫色的鲜花可使孕妇心情恬静;红色的鲜花能增加病人的食欲;绿色的花叶被人眼摄入视觉后,能很快经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处理,使脉搏、呼吸的次数明显减少,血流的速度也会变得缓慢,紧张的神经会变得松弛,听觉和思维活动的灵敏性则有所增强。

为此,医学家们出了以颜色来调节和改善人体生理功能的治疗法,即“色彩疗法”。

1.5中国具有园艺疗法的文化基础

中华五千年之灿烂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括有与园艺疗法相关的园艺文化与技术、中医中药理论与临床经验,还有一些独特的健身方法,为中国园艺疗法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为东洋园艺文化中心的起源地与代表。

世界上有两个众所公认的园艺文化中心,一个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园艺文化中心;另一个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洋园艺文化中心。

东洋园艺文化中心起源于中国,流传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以及东南亚各国,东亚各国园艺学即是在中国传统园艺文化与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中国观赏园艺文化主要表现在:

有丰富的观赏园艺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尤以牡丹、梅花等十大传统名花为代表;有精湛的观赏园艺技术,如花木选种育种技术与促成法、春化法、嫁接法等栽培技术;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古典观赏园艺专著,尤以宋代陈沂之《全芳备祖》、明代王路《花史左编》、周文华《汝南圃史》、王象晋《群芳谱》、清代汪颧《广群芳谱》、陈误子《花镜》等为代表;拥有精深的园艺鉴赏文化,文人吟花画花、隐居竹林等。

其中的花木栽培技术,花木的人格化文化以及花食文化(有些花卉作为鉴赏对象的同时,也成为食用材料),最有望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的特点之一。

1.6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的出路

(1)制定近期与长期发展计划

园艺疗法与国民身体健康、环境绿化美化以及福利医疗等社会问题相关,应当引起有关领导与部门的足够重视。

人口管理、园林绿化、医疗卫生以及相关教育研究诸部门相协调,在考察外国发展状况、掌握外国发展信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口、园林绿化、福利医疗等基本情况,制定园艺疗法部门的近期与长期发展计划。

(2)培养园艺疗法学科人才

有关园林园艺、医疗护理以及社会福利等教育研究部门,应当尽早开始培养园艺疗法学科学术带头人。

鉴于中国尚未起步,最好采取派人去此方面先进国家留学的方式进行培养。

同时,聘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指导,介绍国外发展概况、技术实践与科学研究。

如果有条件的话,应在农林、医疗、社会福利等院校的有关专业内开设园艺疗法科目,从选修到必修。

还应对敬老院、精神病院、劳教所、工读学校等的工作人员举办园艺疗法培训班。

(3)建造或设置园艺疗法庭园

准备开设园艺疗法科目的高等院校应率先开始建造培养人才的专用园艺疗法庭园与场所,为社会作示范。

植物园、公园以及森林公园等公共绿地内设置园艺疗法区(角)。

敬老院、精神病院、劳教所、工读学校等也应设置园艺疗法专用场所。

开始时可采取由高等院校提供进行讲授与指导的技术人才,公园绿地部门提供实习的场所、社会福利部门提供参加对象的结合方式,各自发挥自已的优势,促进园艺疗法事业的发展。

(4)推广城镇郊区市民农园

欧美、日本等先进国家大力推广市民农园,即市民在郊区或租或买一块土地,富裕阶层尚可在此建别墅,在此种花种菜,节假日全家驱车前往。

播种移植,浇水施肥,接受阳光浴、森林浴与田园浴,焕发精神。

这实际是一项以城镇市民为参加对象、面向全社会的园艺疗法活动。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城镇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农园的建设在中国也已有了雏形。

有关部门应当合理规划,适当引导,使城镇市民精神生活进一步与环境绿化美化结合起来。

(5)建立健全园艺疗法士管理规章制度

在学习美国园艺疗法士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各方面实际情况,有关部门尽早建立健全园艺疗法考核,登录与管理规章制度,以保证园艺疗法事业的正常发展。

(6)尽早成立官方与民间园艺疗法组织

如果时机成熟,应尽早成立或官方或民间的园艺疗法专门机构,组织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与爱好者,收集情报信息,举办研讨会与培训班,出版专门书籍刊物,以带动与促进中国园艺疗法的发展。

2.1果品保健食用的方法

果品的食用是不可以追求果品的某一口感或品质而偏食酷食,引起某些生理不平衡而损害健康。

要按身体营养要素的需要而摄取相应的适量果品。

人体营养是健康的基础,机体正常功能主要是靠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糖、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这六大类营养素来维持,就是要将“谷、肉、果、菜”按人体所需比例适当食用,以求营养的全面和平衡。

无论是水果、干果、瓜果等加工的产品,还是鲜果、或是配方食疗都是人们必不可少而喜欢的饮食佳品。

但是,果品种类繁多,所含成分各异,营养保健的途径和效果不一,要达到食用果品无病保健、有病(辅助)疗病的良好效果,就须了解果品的特性和采取正确的食用方法。

2.1.1适量、适时食用果品

人们常言:

起居定时、食物有度、身强脑灵。

合理的饮食制度是达到良好果疗效果的关键。

《内经》有道是: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便能“度百岁而去”。

否则,营养丰富的佳果,吃得过量,也会伤害身体。

过度不好,不足问题更大,总之,吃果品一定要适量,方能健身益寿。

因年龄、性别、活动量、身体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的差异,人们对营养素的要求量也各不相同。

因此,果品保健食用的数量要因人而宜,不能强全,每天除正常吃饭外,按中等活动量、身体一般的人需要营养素计算:

正常老年人每天需要水果如苹果、桔子、香蕉、梨、柚、桃等,任选一种中等大小的一个(约100~150克左右)就足够了,对于干果的需求,一般以核桃仁、西瓜子、葵花子、香榧等为主(20~30克左右),这样就可兼补充一定量的锌、钙、钾等元素和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正常中青年男子每天应补充量应高于老年人1倍;正常中青年女子对果品需求量稍低于男子,应注意补充含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钙、磷高的水果,如苹果、柠檬、柚、枣、香蕉、橄榄、荔枝、桂圆等;青少年(13—18岁)每天食用果品的量约为成年人的2/3,年龄小的果品的食用量可适当减少。

饮食果品还必须因人因时令而巧食,才能收到较好的保健效果。

如炎夏以饮食水果加工的冷饮品为佳,冬季以食干果温补,要适时调剂,即是同一天,其早晚、饭前饭后效果则不一样。

刚吃过蔬菜,马上吃水果,是不科学的,因为萝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被食入人体后可产生硫氰酸盐,并很快代谢形成硫氰酸,与富含有大量类黄酮的水果如梨、桔子、苹果、葡萄等同食,蔬菜的硫氰酸会与水果的类黄酮反应,进一步加强硫氰酸的抑制甲状腺作用,进而导致发生甲状腺肿大,对甲状腺肿大流行地区,尤应注意,不要随意将水果与蔬菜同食。

早晚空腹食大枣、桂圆肉等补养粥效果好。

不同病症食果时间也不一样,如肾虚耳鸣、遗精者,每晚睡前食核桃仁效果佳。

习惯便秘者每日睡前吃香蕉好。

一般吃刚熟的新鲜水果好,但也有其成熟度不一样,其保健作用亦不同,如成熟的鲜祧食用可治水肿;未成熟的青桃干,即碧桃干煎汤服可辅助治疗盗汗、遗精、吐血、疟疾、心腹痛、妊娠下血等症。

然而未熟的李、梅鲜果还有小毒,不宜食用。

2.1.2有选择地食用果品

果品因种类品种的性味、成分、功能等差异有着不同的食疗保健功能。

当人们身体出现不适、亚健康状态、或特殊生理时期时,可根据各人的身体状况针对性地选择食用某些果品,达到保健和辅助疗病的作用。

此时的选择食果与对症下药是同出一理。

须因人、因年龄、性别、体质、因时而择食果品;要注意分清预防、病初、病重、病愈时期的妙用果疗;要分清寒症、热症和虚症、实症。

热症极盛,就应食寒性水果,切忌食热性果品,防止火上加油,加重病情。

如①虚热咳嗽,食用鲜梨、枇杷、西瓜,或梨果肉炖冰糖,食疗效果好,不宜多食用柿饼、龙眼、荔枝、葡萄干等;而对伤风寒、肺寒咳嗽者:

应食用枣、杏、柿饼等;不宜食用鲜柿、梨、桃等果品。

②冠心病:

应适当食些柑桔、柚、桃、杏、草莓、鲜枣等果品,这些果品含丰富的尼克酸和VC等,能降血脂和胆固醇。

③心肌梗塞病:

应多食用香蕉和柑桔等有利同便的水果;不宜食用柿和苹果等富含鞣质的果品。

④腹泻:

应多食用苹果,因苹果富含钾,能保持体内离子平衡;不宜食用香蕉、梨等,助泻。

⑤肝炎:

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和含糖高的果品,如梨、苹果、香蕉、甜橙、荔枝等,有利于保肝护肝,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⑥糖尿病:

应每天食用一些低糖、多果胶的果品,如菠萝、杨梅、柚子等,改善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不宜食用甜橙、香蕉、荔枝、龙眼等高糖水果。

此外,还有小儿麻疹初出不畅期应吃葡萄干,出疹期应多吃荸荠,恢复期应食大枣;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可食梨、西瓜和新鲜果汁,忌食鲜柿;流行性腮腺炎应饮桔子汁、梨汁、忌食山楂;冠心病应常食山楂、红枣等水果;高血压应食山楂、香蕉、葵花子、荸荠;慢性支气管炎可食鲜柿、枇杷、梨、核桃仁、杏仁霜、无花果汁、柿饼、青果、荸荠、罗汉果、白果仁;肾病综合症(水肿)可食西瓜、红枣、葡萄、桑葚;甲状腺机能亢迸可食花生、西瓜、桑葚、苹果、大枣;缺铁性贫血(血虚)应多食葡萄干、李子、红枣、鲜桑椹、无花果、杨梅、甜橙、桃、杏、菠萝。

又如缺乏维生素A,可出现夜盲、干眼症,从事飞行和开车的人,因眼力经常处于集中状态,需要更多的维生素A,应常食杏、枇杷、山楂、樱桃;维生素C缺乏症,宜多食含维生素C高的山楂、红枣、甜橙等。

2.1.3果品食用禁忌

果品种类、品种繁多,每一果品营养成分、品性和食疗的作用不尽相同。

有些果品在食用时还有禁忌和食物相克等现象,有着食用禁忌问题的果品一旦食用不当,有的影响营养吸收、有的甚至产生副(毒)作用伤害身体健康。

因此,果品的食用禁忌现象在生活中应当引起注意,以免造成不利健康的影响。

果品食用禁忌的原因很多,如柿果和螃蟹不宜同食,因为单宁和蛋白质易结合而不易消化吸收;茶和许多水果不宜同食,酸碱物质结合成不溶物质,对健康不利;皮肤有湿症和疮疖者忌食菠萝,易发加重;柑桔和牛奶同食不利吸收;此外,银杏(白果)、苦杏仁有毒,在食用时都应加以注意。

常见的果品食用禁忌还有:

菠萝富含朊酶,食用前宜用盐水浸泡,以防过敏性休克;荔枝一次不能食过量,否则易降低血糖而昏,患“荔枝病”;柿子不能空腹多食,否则可能患柿石症,尤其食后大量饮汤水,更易患病;食苦杏仁必须水解脱苦,否则中毒;桃、李多食助湿生痰,诱发疟疾、痢疾,脾胃虚弱者不宜食用;西瓜性寒,产后、病后及腹泻者均不宜吃,否则积寒助湿而发病。

金柑与萝卜不宜同食,萝卜食用后会产生抗甲状腺物质--硫氰酸,而金柑中的类黄酮素物质会使硫氰酸转化成羟苯甲酸和阿魏酸,抑制甲状腺作用,导致甲状腺肿大;漆树过敏者和肾炎或肾功能较差者忌食芒果;孕妇不可多食番木瓜,否则会引起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