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2104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docx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docx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了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总结实验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坚持育人为本,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

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3.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4.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按照“积极推进、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师要在具有较全面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进行心理辅导的专门技能以及提高自身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上有显著提高。

  ——有条件的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工作。

  ——暂不具备条件的农村和边远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中小学地区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重点抓好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逐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5.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6.城镇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

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要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8.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

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9.个别咨询与辅导。

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

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10.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

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1.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 

  12.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根据本地、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时间中安排。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加强对教师和咨询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1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

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专职人员的编制可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

统筹安排中小学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聘请一定数

 

量的兼职教师或心理咨询人员。

  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

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4.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

教育部将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教师培训用书,并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培训骨干教师。

高等学校的心理学专业和教育学专业要积极为中小学输送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师范院校要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课程,以帮助师范学生和中小学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

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内容。

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1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

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强调集体备课,统一做好安排。

要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带课题培训与合作研究等方式,推广优秀科研成果。

  16.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或相关教育材料的编写、审查和选用要根据本指导纲要的统一要求进行。

自2002年秋季开学起,凡进入中小学的自助读本或相关教育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经教育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后方可使用。

  17.各地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密切联系,既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以心理健康教育取代德育工作。

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

同时,各地应根据中央和教育

 

部的文件精神,对此项工作统一规范称为“心理健康教育”。

  18.心理咨询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

大中城市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配置专职人员。

对心理咨询或辅导人员要提出明确要求。

严格遵循保密原则,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如测谎仪、CT脑电仪等。

  19.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既要充分利用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又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

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也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中小学各学科课程的综合或思想品德课的重复,更不许考试。

  20.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与科学管理,特别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研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此项工作要给予大力指导,积极支持科研部门广泛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健康地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问题

为了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今年八月十三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把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并对这项工作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并委托北京市教委等5个单位和北京师范大学等3所高校正式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全面研究和实验工作。

《中国教育报》记者就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负责人。

问:

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答:

今年六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再一次强调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贯彻中央《决定》精神,教育部于8月13日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为每个人都提供了服务社会、发展自我的机遇,也使每个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国在校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缺乏坚强意志的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

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心理素质不高等问题,如不加以解决,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能适应面对21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培养同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需要。

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问:

这项教育在一些地区的学校已经开展起来,但叫法不同,有的叫心理教育,

有的叫健康教育,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请问是怎么考虑的?

答:

早在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再一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法比较准确,反映了教育的基本内容、方向和目标。

问: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有两条。

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问: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关系?

答: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严格的区别。

德育是关系培养人才成长方向的教育,德育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通过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对学生进行“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为目标,遵循心理发展的普遍的规律性。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重视普遍性问题,又要重视特殊性问题。

在现实教育中,既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用心理健康教育来取代德育。

但必须要看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问题往往是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交织在一起,要注意二者相辅相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问:

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实施,是不是又增加了一门课程,会不会加重学生负担?

答: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展:

1、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等各项工作中,这是最主要的途径。

2、通过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有关促进心理健康的文体活动进行。

3、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

心理健康教育决不是要重新开设一门课程,而是优化整个教育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搞得好不仅不会加重学生负担,反而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更轻松,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问:

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有何要求?

答: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学生,而且要善于与学生交朋友。

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人才观、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权益,形成新型民主的师生平等关系。

其次,要求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运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对于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要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资格认证。

对于暂不具备条件的学校,通过努力创造条件后再逐步开展这项教育。

问:

为了开展好这项工作,教育部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

为了开展好这项工作,我们近期将采取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一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这个咨询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

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参与有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和评估工作。

二是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北京市、上海市、四川省、陕西省、石家庄市教委等8个单位从不同角度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研究和实验,组织编定实验地区的实验计划和教育内容,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

三是与教育部有关部门一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

我们初步设想,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全国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城镇及

 

农村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这项教育。

问: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是注意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不要一哄而起。

尤其是农村贫困和边远地区没有师资条件,不要匆匆上马。

   二是各地要有计划地培训师资,对于专职从事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的教师的条件要有严格要求,不能马虎。

   三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意处理好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健康教育等的关系,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医学化、课程化的倾向。

要谨慎使用心理测量量表和其它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测量,更不能依据一两个测试结果对学生忘加判断,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另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强求学校一定要开课,让学生统一购书,任何变相加重学生经济和学习负担的作法都是不能允许的。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的方法

一、关于心理课的教学模式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正处于方兴未艾的时候,人们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不少地方开设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把它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这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随着课程的开设,有关部门还推出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内容,提出了许多新的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为大面积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并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打下了重要基础。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沃建中博士对目前的心理课的教学模式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

讲授式。

是指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把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种:

活动式。

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所设计的活动获得一定的心理体验,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第三种:

诱导式。

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在老师有目的的诱导下,通过心理体验并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获得感悟,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以上三种心理课的教学模式虽然都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模式,但是从实际的操作情况来看,第一种模式偏重于说教,第三种模式侧重于暗示、启发、明理,因此在小学阶段里,教育效果较好的模式还是活动式,我们应该在小学里推行心理活动课。

二、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心理活动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作具体的设计,但离不开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确立目标及主题

在设计一次某年段的心理活动课前,教师需要十分明确活动目标,按照本年段的学生特点,确立本次活动课的主题及具体明确的目标。

一般要求主题要鲜明、活泼,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关心。

目标要具体、明确。

目标越具体越细,实施起来就越便利,越容易实现。

有些活动设计,目标定得高、大、空,教师在活动的时候就不好把握,增大操作难度,甚至容易使活动失控,不利于目标的实现。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活动方法)

与人们穿鞋子选择合适的一样,心理活动课也是必须以活动的目标及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有时可以一种教学方法贯彻始终,有时可以多种教学方法的交互运用。

只要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或是只求表面热闹,教师在选择教学的方法上既要符合教学的目标,更要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1、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法是心理活动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它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

问题,以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为基点,创设出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有关的活动,获得心理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

2、角色演示法

角色演示法也是心理活动课的教学方法之一。

它是指教师通过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人物,处理情境中的各种事情,体会情境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学会为人处事的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是对创设情境教学法的一种补充,特别是在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教学中有独特的作用。

3、实验操作法

实验操作法是指教师通过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技能技巧,树立自信心的一种教学方法。

把它应用在技能心理活动课中会有独特的教学效果。

4、讨论交流法

讨论交流法是指教师通过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情境中的人和事,自

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对问题的处理意见,与同学互相交流,从而形成

 

一种集体主流,作为正确心理观的导向的一种教学方法。

5、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法是指教师通过活动、语言、动作、表情向学生做出暗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对延伸心理活动课的教学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清晰地列明活动的步骤

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明确地将活动准备、活动对象、活动顺序,注意事项、必要提示等内容细列在活动方案内,以便在开展活动时可以顺利进行。

(四)选择相关的辅助资料

实施一节活动课可能涉及到的学科知识很多,教师往往无法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去全部解决问题,因此心理辅导老师应该在课前去做充分的准备,例如,查找各种相关理论或案例,必要时还要把相关的资料提示或某些具体参考列出,以备参考使用。

三、心理活动课设计的几个原则

在心理活动课的设计中,为了解决好上述的几个问题,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超前的社会适应性原则

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

我们的学生不仅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且更应该是今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能适应今后发展了的社会环境。

因为我们的社会正在迅速发展变化,如果我们的眼光短浅,教育目标没有一定的超前性,只是根据当前社会、甚至是过去社会的需要来指定教育的目标,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

因此,我们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选择有利于适应今后社会的心理特征作为我们课程教学的目标。

2.发展性原则

所谓发展性原则,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需要。

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相应的课程教学目标,达到这样的目标可以一步一步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完善地发展。

例如,要培养学生关心和爱他人的品质,从学前到高

 

中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阶段,心理教育课程的目标应该在水平上从低到高有所变化:

在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