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2037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课题:

《10、十六年前的回忆》共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回忆录。

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安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起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本课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有条件的要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

同时也为下一组“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作一些准备。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认识“瞅、钊”两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

1、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收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大家互相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情:

  同学们,看着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

它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

李大钊的画像。

)一起学习第13课,(板题、读题)。

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十六年前,看看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检查自学:

 1)读生字,正音。

 2)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

板书:

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是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事,请浏览一遍课文,找出相应的三部分。

三、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言行中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互学:

你读了这些句子体会到什么?

 3)汇报交流情况:

  被捕前:

 (示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板:

坚决地说

板:

忠于革命)

  导读:

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

  

被捕时:

  (示句)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板:

不慌不忙

  板:

视死如归

  导读:

谁能把李大钊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读出来?

  被捕后:

 (示句)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板:

瞅了瞅没说

  板:

坚贞不屈

为什么会这样呢?

   

导读:

对,这就是他对革命事业坚决的信心,坚定的信念。

四、精读课文,体会本课的写作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2、汇报交流,老师进行点拨。

 

3、进一步深化:

课文里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你能举些例子,并说说体会吗?

五、总结全文。

1、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0课,主要抓住了李大钊言行来体会他高尚的革命情操。

2、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发散思维,进行思想教育)

作业设计:

1、完成作业本、每课一练的练习

2、想象写话(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这是,他心里也许在想:

主要板书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坚决地说    忠于革命

               被捕时:

不慌不忙    视死如归

               被捕后:

瞅了瞅 没说  坚贞不屈

教学反思:

 

课题:

《11*灯光》共1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教育学生不忘过去,要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二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内容和抓住重点深入探究,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教学难点:

1、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述:

每当晚霞渐渐隐褪,带走最后一抹阳光时,意味着夜幕已悄然降临了。

每逢此时,人们有的在灯光下欢聚一堂,叙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地作一次书中散步;还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的人流中,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是人们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十三课《灯光》中讲述了一个在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憧憬灯光并为之献身的感人故事。

  3.出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朗读

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后习题,抄写词语。

三、观察插图,理解课文2-5节

 1.请同学看插图,默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插图的相应内容。

 2.指名读文:

 3.自由朗读,图文对照,请你谈谈你看懂了读懂了什么?

  师抓要点,有机点拨。

 “憧憬”是什么意思?

他憧憬什么?

为什么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是深情的?

4.文中哪些地方要读出深情的语气?

  

5.引读,第二节中的第1、2句向我们交代了郝副营长是——(著名……经验),他今晚的战斗任务是——(由他……道路)

 6.齐读第2-5节,注意读出深情的语气。

四、默读训练,理解课文6-10节

 1.过渡:

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实现了吗?

  

2.齐读第10节。

 3.师述,这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祖国下一代能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自己却没来得及看到憧憬已久的电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4.默读回答问题:

   郝副营长从深情美好的憧憬到献出22岁的年轻生命而未见成电灯,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

分小组自学课文

 出示:

默读回答问题。

(1)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

(2)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3)郝副营长是怎样牺牲的?

5.交流自学情况:

6.师述:

是啊,我们年轻的战斗英雄的壮举令人钦佩不已。

他用壮烈地牺牲换来了围歼战的胜利,自始至终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

他认为自己为革命的胜利而牺牲是毫无遗憾的。

7.选择文章的中心

 出示小黑板,选择文章中心,并说明理由:

 ①歌颂了他热爱生活的好品质。

(舍主取次)

 ②刻画了他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为大部队燃书照明自己牺牲的感人事迹。

(主要内容)

 ③歌颂了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幸福的明天而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

(√)

 8.指导朗读第6-8节

   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令人敬仰,现在老师和同学们-起配合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八节。

 

(1)以记者的视角出发。

  第6节:

  半小时以后,记者刚回到——(团指挥部……打响了),他看到了——(三发……天空),又听到了——(震天……爆炸声),知道——(围墙……突破口)。

正在这时,记者突然发现——(突破口沉寂了),原来是(后续……联系)。

  第7节:

  在这危急的时刻,记者和整个团指挥所有的人都——(焦急……望着),突然,记者看到——(黑暗……过去)。

他又听到(突破口……喊杀声)。

  第8节:

后来记者才知道——(在这……打中了)。

  

(2)从郝副营长的视角出发。

  第6节:

  半个小时以后,战斗打响了,郝副营长带领部队冲出了交通沟。

随着——(三发……突破口)。

正在这时,郝副营长突然发现——(后续……联系)。

  第7节:

  在这危急的时刻,郝副营长所处的那片黑暗里——(腾起……喊杀声)。

  第8节:

  原来是他突然想起了口袋里的书,便——(划着……的路)。

也因为这光亮,他——(暴露……打中了)。

五、总结

  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贯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

可他为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表现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都能在灯下学习生活,又怎能忘记那些诸如本文主人公那样的英雄们,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并为之发愤图强!

作业设计:

1、完成每课一练

2、积累词语(各写5个) 

表示任务优秀品质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声势浩大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死”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板书设计:

11、灯光

                深情地  憧憬

                壮烈地  牺牲

                  舍生忘死

                  毫无遗憾

教学反思:

 

课题:

《12、为人民服务》共2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

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全文篇幅不长,但内容非常丰富、深刻,涉及到怎样对待生死,对待批评,对待同志,对待困难等多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统统围绕着一个中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同志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2、结合课文理解“泰山”、“鸿毛”、“兴旺”等双音词和成语“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子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4、根据课文联系的具体事例,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背诵其中的某个章节。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难点:

1、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布置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2、出有思考题的小黑板。

本设计第1分课时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

主要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目标:

本设计第分课时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

主要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13一夜的工作》共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崇敬、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

这部分是从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难就难在如何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从而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3.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总理的伟大。

教学难点:

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课时目标:

本设计第分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曾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文学评论家、诗人何其芳同志写的文章,题目叫一齐说(教师揭题)。

  这篇文章是何其芳同志亲自陪周总理审阅稿子,亲眼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那么,他这“一夜的工作”效果怎样?

我们还得来听一听课文录音。

(边听录音边看课件)

二、播放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觉得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怎么样?

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一个重要句子来回答。

  根据思考线路──加深理解

  

(1)师:

课文录音听完了,也看了课件,谁能说说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师:

你觉得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可用文中哪句话来概括?

  (“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3)什么叫“劳苦”?

平时我们通常说的什么劳苦?

(工作劳苦)。

  (4)什么叫“简朴”?

平时我们通常说的什么简朴?

(生活简朴)。

  小结:

作者写总理的一夜工作,就是从这些方面来写的。

三、学习课文

  1.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用了哪些例子说明周总理工作劳苦?

又从哪几方面讲他生活简朴的?

  2.师生共同交流学习结果,随机出示并指导朗读。

  

(1)描写周总理工作劳苦的句子:

  a、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

“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

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任务重)

  b、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

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审阅细)

  c、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

(时间长)

  

(2)看图导读:

此时夜很静,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还在认真地批阅文件,他看看画画,还不时停笔想一想,他的工作是那样的劳苦!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几句话呢?

  (3)出示“周总理的一天”深化情感

  时间:

1974年3月26日至27日(此时已患重病)

  下午三时:

起床

  下午四时:

与尼雷尔会谈(五楼)

  晚七时:

陪餐

  晚十时:

政治局会议

  晨二时半:

约民航同志开会

  晨七时:

办公

  中午十二时:

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

  下午两时:

休息

  师:

同学们,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他为人民的事业夜以继日地工作,鞠躬尽瘁,无私地奉献了一生。

我们读着课文内容,看着总理的日志,看看画面想说些什么呢?

请将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在插图旁写下来。

  (4)学生出示并分析描写周总理生活简朴的句子:

  a、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设备简陋)

  b、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

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夜宵少)

  讨论:

有的同学认为,“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句话,意思是花生米跟平常一样多,没有增加分量。

你同意吗?

为什么?

4.指导阅读第三部分。

  

(1)作者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之后,对自己说了什么?

想对全世界说什么?

这些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读了本课又想说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要求读出热爱总理的感情)

四、总结、拓展

  1.总结全文,概括中心

  2.围绕重点,学会表达

  

(1)体会对比写法,感受总理伟大人格。

  

(2)领悟通过小事展现人物精神,表达真情实感。

  3.指导课外实践

  从下面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活动。

  

(1)结合资料,办一份关于周总理的手抄报。

  

(2)写一首赞颂周总理的诗,读给别人听。

  (3)自由组合举行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

 

作业设计:

主要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目标:

本设计第分课时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

主要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三共3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2、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本设计第1分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创设交际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

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发交流愿望

二、提升交际能力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

(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

  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

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

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

(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

  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

(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

  a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

 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a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

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b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C、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

   2.师生倾听、评价

 小结:

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本设计第2、分课时习作及讲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畅谈理想,发言各有见地,颇为精彩。

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

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自己心中的理想流淌于笔端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根据本组课文,提示学生可以尝试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习作评改

  1.自改自评

  a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

说一说:

  ⑴老师修改了什么?

  ⑵老师是怎么修改的?

  b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c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

  

2.互评互改

  a交换作文

  ⑴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⑵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

  b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

  3.全班交流

  a指名朗读作文。

  b师生评议

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今天,我们用笔播种了希望。

每个同学的理想都是一粒种子、一个渴望。

这次习作我们就以“种子”为序,将大家的习作汇编成册。

拜读它们,我们仿佛在触摸着一颗颗萌动着的心。

祝愿大家的理想能够早日变为现实。

作业设计:

主要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回顾拓展三共1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交流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2.背诵《囚歌》。

3.阅读革命书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

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课外书屋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

 

作业设计:

主要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