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采区地质说明书文字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1822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采区地质说明书文字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六采区地质说明书文字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六采区地质说明书文字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六采区地质说明书文字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六采区地质说明书文字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采区地质说明书文字终.docx

《六采区地质说明书文字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采区地质说明书文字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采区地质说明书文字终.docx

六采区地质说明书文字终

⒈采区概况

1.1采区位置及井上下对照关系六采区位于井田的西南部(由原三采区、六采区合并而成)。

地面相对位置:

史家营、北风井南侧,韩家堂村东,平阳寺村北约200m处,前、中、后鲍店村东约200m以西。

详见六采区位置示意图(图1)。

 

图1六采区位置示意图

井下相对位置:

东以采区煤柱为界与二采区为邻;东南以采区煤柱为界与八采区为邻;南部以平阳寺村庄煤柱为界;西至80m防水煤柱;北至矿北风井煤柱与五采区相邻;东北部以采区煤柱为界与一采区为邻。

南北长约2770m,东西宽约1100m,面积约3.05Km2。

采区内含2、3(3上、3下)、6层煤,其中主采煤层为3(3上、3下)层煤。

地表受采动影响的村庄有六个,分别为前、中、后鲍店村,前、后韩家堂和史家营村,村庄占地面积约为0.46Km2。

区内地表地势平缓,总体北高南低,地表高程为+40.1m~+48.6。

泗河自东北向西南在采区的中部流过,河流宽575~700m,长1850m,河流面积占采区面积1/3多,最大流量3382m3/s(1965.10),为一季节性河流。

1.2已有地质勘探工作

该区自1964年至今,先后有山东煤炭工业管理局地质勘探局一二三队、华东煤炭基本建设公司第二勘探队、兖州煤炭生产建设指挥部地质队等勘探单位在该采区内施工地质钻孔9个,钻孔密度为2.96个/Km2,总工程量4085.27m。

在采区外围施工地质钻孔22个,总工程量9096.95m。

钻孔情况详见地质钻孔一览表(表1、表2)。

1990年12月,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对三采区(现六采区北部)进行了二维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报告于1991年5月通过了由鲍店矿组织的专家评审验收。

2003年12月,陕西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完成了六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并通过了由煤业公司组织的验收。

 

表1.六采区内地质钻孔资料一览表

煤层

名称

底板标高/m

厚度/m

质量

级别

终孔

层位

终孔深度/m

封孔

质量

封孔深度

备注

鲍19

2

-235.00

0.90

18上煤层底板下

528.10

封孔高度不够

242m以下

已重新启封

3

-269.40

8.42(0.04)0.45

6

-308.33

0.56

D53

2

-215.32

1.40

3层煤底板下

295.39

质量不明

251m以下

已重新启封(底段8m未封基本合格)

3

-247.52

9.90

6

D40

2

-271.48

1.50

3层煤底板下

356.61

封与否不明

309.5m以下

3

-300.68

8.40

6

D58

2

-277.81

0.55

3层煤底板下

349.38

质量不明

311m以下

3

-301.21

8.35

6

鲍4

2

-320.23

1.34

18中煤层底板下

592.60

封孔高度不够

330m以下

已重新启封

3

-354.61

8.40

6

沉缺

D54

2

-230.58

0.90

15A煤层底板下

440.77

质量不明

255m以下

3

-262.48

8.80

6

-297.38

0.55

D52

2

沉缺

6层煤底板下

438.21

封与否不明

338.4m以下

3

-337.93

8.90

6

-383.23

0.50

鲍18

2

-249.12

0.55

18上煤层底板下

517.33

封孔高度不够

254m以下

3

-278.91

8.84

6

-317.36

0.45

88-5

2

-301.18

1.16

合格

18上煤层底板下

566.88

可靠

全封

3

-328.30

8.40

合格

6

-367.91

0.76

合格

 

表2.六采区外围地质钻孔资料一览表

钻孔

煤层

名称

底板标高/m

厚度/m

质量

级别

终孔

层位

终孔深度/m

封孔

质量

封孔深度

备注

D55

2

-178.13

1.60

3层煤底板下

259.02

不可靠

215.40m以下

3

-210.48

9.50

6

鲍20

2

-255.44

1.03

18上煤层底板下

539.97

封孔高度不够

269m以下

已重新启封(封至194m水观)

3上

-283.64

5.87

3下

-290.07

3.12(0.06)0.12

6

-328.67

0.51

鲍30

2

-151.27

0.93

18上煤层底板下

420.17

封孔高度不够

163m以下

3

-180.36

8.93

6

-218.83

0.50

补21

2

-246.05

0.10

三灰

375.26

可靠

全封

3

-279.43

9.46

6

-323.07

0.60

2003-2

2

三灰

398.56

可靠

全封

3

-157.118

8.70

优质

6

-195.488

0.45

合格

15

2

中奥陶系

455.80

质量不明

181.5m以下

3

-152.42

8.60

6

-191.24

0.7

补77

2

-147.93

1.10

三灰

287.59

封与否不明

3

-182.73

8.60

6

-221.43

0.55

D35

2

3层煤底板下

283.94

不可靠

255m以下

3

-230.19

8.86

优质

6

68

2

-180.65

1.4

3层煤底板下

256.07

封与否不明

215m以下

3

-207.76

8.40

6

D49

2

-173.90

1.20

6层煤

287.18

不可靠

212m以下

3

-200.40

8.50

6

-239.60

0.55

D46

2

-156.27

1.05

6层煤底板下

271.14

不可靠

189.5m以下

3

-181.52

8.50

6

-219.42

0.80

北风井

2

-243.29

1.20

3层煤底板下

3

-275.46

8.16

6

钻孔

煤层

名称

底板标高/m

厚度/m

质量

级别

终孔

层位

终孔深度/m

封孔

质量

封孔深度

备注

89-5

2

-199.73

0.72

18上煤层底板下

477.38

可靠

全封

3

-230.52

8.30

6

-271.01

0.45

2003-1

2

-191.477

1.03

优质

3层煤底板下

289.29

可靠

全封

3

-219.877

8.38

优质

6

30

2

-232.40

0.45

18A煤层底板

509.86

质量

不明

3

-268.45

9.03

6

-306.62

0.60

D28

2

6层煤

402.54

质量

不明

318.3m以下

3

-309.35

8.60

6

-348.85

0.60

三灰-1

2

-266.49

0.82

三灰

401.86

长观孔

未启封

3

-294.22

8.95

6

-332.88

0.60

补13

2

-278.63

0.80

三灰

400.80

可靠

180m以下

3

-308.30

8.62

6

-347.60

0.38

补12

2

-322.31

1.58

三灰

447.54

可靠

全封

3

-353.70

8.84

6

-393.12

0.60

44

2

-276.18

1.33

18A煤层底板下

554.92

不可靠

138.76m以下

启封不完全

3

-309.92

9.03

6

-348.82

0.55

补5

2

-254.94

1.83

三灰

374.42

可靠

3上

-265.49

4.40

3下

-281.94

1.50(0.10)2.10

6

-321.93

0.60

225

2

-211.18

1.20

18上煤层底板下

474.84

封孔高度不够

224m以下

3上

-238.03

3.36(0.08)1.35(0.06)1.29

3下

-243.05

0.53(0.05)2.82(0.03)0.49

6

-281.44

0.53

1.3已有水文地质勘探工作

六采区内无抽水试验资料,据80m防水煤柱之外2003-1水文钻孔第四系下组抽水,单位涌水量0.3141L/m.s,渗透系数0.81m/d,水质类型重碳酸盐钾钠型,2003年12月水位标高-79.98m。

说明3层煤顶板砂岩富水性较差。

由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对六采区采用地面瞬变电磁法、反射系数法探测技术进行水文地质勘探。

2.相邻采区实见地质、水文地质情况

六采区相邻生产采区为一、二、五采区。

一采区仅有1305工作面尚未回采,目前1307工作面回采完毕,1312工作面正在回采;二采区除了23上05-2N、23下05N尚未回采外,其余工作面均已回采完毕;五采区目前已回采5308、5309、5310三个区段的五个工作面,现回采的5307工作面因村庄搬迁暂时无法进行而停止回采。

现将一、二、五采区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概述如下。

2.1相邻采区及矿井实见地质情况

2.1.1一采区实见地质情况

一采区位于井田北翼、工业广场西北,六采区的东北部。

采区内的地质构造简单,以小型宽缓褶曲为主,发育有小南湖向斜。

小南湖向斜轴向NE65°,褶曲幅度50m,宽1000m。

采区内有北翼总回风巷、北翼轨道和皮带大巷、部分回采巷道揭露。

另外有鲍53等钻孔控制。

该褶曲延伸至六采区。

枢纽线基本为D57~鲍14~鲍53钻孔的连线,为宽缓开放型向斜构造。

一采区断层不发育。

除在3层煤底板岩石巷道中揭露少量小断层外,煤层中没有发现断层。

一采区开采煤层为3层煤。

3层煤结构简单、厚度稳定。

厚度8.05~9.20m,平均8.70m,硬度f=3.1~3.9。

3层煤伪顶比较发育,随采随冒,工作面分层开采时顶板难以管理,对回采有较大影响。

老顶为中砂岩、细砂岩,岩石硬度大,稳定性好,局部地段老顶直接覆盖于煤层之上。

1302-1、1304-1工作面开采时,曾揭露呈不规则状分布的古河流冲刷体,总体延展方向为近南北向,其宽度为0.3~2.0m,厚度为0.1~1.5m,赋存于煤层上部,为同生冲刷,分布于工作面的西部。

2.1.2二采区实见地质情况二采区位于六采区的东部,井田南翼、工业广场以西,采区内的地质构造以褶曲为主,发育有兖州向斜和鲍家厂背斜。

兖州向斜轴向NEE,约75°左右,幅度50~80m,向东倾伏,枢纽线基本为补5~151~补10~补18~鲍59~鲍60钻孔的连线,为宽缓开放型向斜构造,2302~2309区段工作面切眼均位于兖州向斜南翼接近向斜轴部附近。

鲍家厂背斜轴向NEE,约55°左右,幅度30~80m,向东倾伏,在二采区北部被大马厂断层切割,枢纽线基本为D53孔北200m~鲍56~鲍58孔北150m~鲍8钻孔的连线,为宽缓开放型背斜构造。

此外,采区内小型宽缓褶曲比较发育。

地层产状受兖州向斜、鲍家厂背斜和大马厂断层的影响,变化较大,地层倾角2°~18°,平均倾角为7°。

二采区内断层比较发育。

二采断层:

落差H=4.2m,为正断层,位于2301切眼以南,为二采区与八采区的边界。

大马厂断层:

落差H=12.3m,为逆断层。

这两个断层特别是大马厂断层对采区划分和工作面设计、回采具有很大影响。

Ⅱ—F6正断层,落差H=8m左右,位于二采区中部,对工作面设计和回采具有重大影响,2305和2306两个区段,被分为南北两段分别进行回采。

二采区内落差H=≤3m的断层比较发育,层滑构造也比较发育,常见煤层“顶断底不断”和“底断顶不断”现象,而且在3上、3下煤层中断层发育不一致,常见“3上煤层断而3下煤层不断”、“3下煤层断而3上煤层不断”和“3上、3下煤层中落差不一致”现象。

无论是断层还是层滑构造,大部分受兖州向斜和鲍家厂背斜的控制,其走向与背、向斜轴向基本一致或以小角度相交,为NEE向;另外还发育一组走向为NW向的断层。

二采区内的断层,无论沿走向方向还是倾向方向,其延展性均较差。

在二采区内,3层煤呈“Z”字型分岔形式赋存。

在采区中北部,基本以鲍20~鲍57~鲍7钻孔连线为界,3层煤向东南方向分岔为3上和3下煤层两层,层间距0.70~14.33m,平均8.98m,为二采区的主采煤层,均属结构简单、厚度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

3层煤,厚度8.51~11.59m,平均9.37m,硬度f=3.1~3.9;3上煤层,厚度4.20~6.77m,平均5.70,硬度f=3.5左右;3下煤层厚2.81~4.52m,平均3.45m,硬度f=3.1~3.9。

在采区西南部的3下煤层底部和东北部的3层煤底部,局部发育一层厚度为0.1~2.5m的高灰硬质煤,硬度f=4.1~4.9,有时相变为粉砂岩。

3上煤层在采区西南~东北方向,基本以补5~鲍21~鲍17~168钻孔连线为界,向西北方向分岔为两层,层间距0.70~30.91m,平均15.50m;上分层为2层煤,厚0.3~1.83m,平均0.80m,为结构简单、厚度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

3上和3层煤的伪顶为炭质泥岩,厚0~0.2m,局部发育;直接顶为粉砂岩,厚2.0m左右,裂隙发育比较破碎,硬度f=4~6;老顶为中细砂岩,坚硬致密,硬度f=6~10。

3下和3层煤的直接底为粉砂岩,厚1.0m左右,硬度f=4~6;老底为粉细砂岩互层,厚14m左右,坚硬致密,硬度f=6~8。

3上煤层的直接底为粉砂岩;3下煤层的伪顶不发育,直接顶为粉砂岩,局部发育,老顶为中细砂岩,有时直接覆于煤层之上。

2.1.3五采区实见地质情况

五采区位于六采区的北部。

南以北风井煤柱、防水煤柱、采区边界煤柱为界与六采区、一采区相邻;北至井田边界与杨村煤矿相邻;西至第四系防水煤柱;东以铺子断层为界与七采区相邻。

采区内的地质构造以断层为主。

采区的东部总体受铺子断层控制,铺子断层产状为243°∠75°,落差H=0~83m,生产揭露该断层附近中、小型断层特别发育。

另外,在背、向斜的轴部及两翼,也多发育小断层及裂隙。

断层的存在造成工作面压力增大,煤层顶板易冒落,并造成5309、5310两个区段分为南北两个工作面回采,给工作面布置及回采带来很大的困难。

断层以北东、北西向的两个正断层组为主,密集、分区发育特点明显,为张力及剪力所生成,多为追踪裂隙所生成,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延展性均较差。

总体规律为东部复杂,西部相对简单。

褶曲构造以小型宽缓褶曲为主,区内煤(岩)的产状受宽缓褶曲的控制。

煤(岩)层总体走向近似北北东,倾向东,在走向方向呈波状起伏,局部走向发生变化,在采区的东南部,煤(岩)层走向为北北西,而在采区的东北部煤(岩)层走向为北东向。

褶曲的存在给工作面疏排水带来一定的困难。

另外大南湖向斜位于五采区东南部断层密集区,轴线基本北西方向,向南东倾伏,过铺子断层延伸至七采区。

五采区主采煤层为3层煤,煤层结构简单、厚度稳定、全区可采。

煤层厚度7.50~9.73m,平均8.62m,伪顶局部发育,岩性为炭质泥岩或泥岩,厚度一般小于0.7m。

直接顶为粉砂岩或泥岩,一般厚度0~6.4m。

老顶为中砂岩、细砂岩,局部直接覆盖于煤层之上。

2.2相邻采区实见水文地质情况

2.2.1一采区实见水文地质情况

一采区位于大马厂逆断层的上盘,小南湖向斜的核部。

主要充水含水层为3层煤顶板砂岩,岩石裂隙发育,淋水普遍。

揭露3层煤顶、底板砂岩出水点最大水量,分别为102.6m3/h、116m3/h。

揭露第三层石灰岩出水点最大涌水量93.17m3/h。

均分布于-430m水平以上区段。

2002~2003年开采期间,实测正常涌水量为88.16~121.03m3/h,平均涌水量为96.07~111.55m3/h。

自95年至今基本呈下降趋势,由175.5m3/h,下降至2003年底96.07m3/h,目前已相对稳定。

2.2.2二采区实见水文地质情况

二采区主要充水含水层为3层煤顶板砂岩,厚为12m,富水性较差,以采后分散来水为主,工作面涌水量较小,一般5~15m3/h,较大为43.88m3/h(2309工作面)。

工作面走向布置,受褶曲影响低洼处易积水影响生产。

煤层顺槽之下大多布置有岩石集中巷,利用泄水孔上下沟通能够正常排水,排水条件较好。

1988~2003年采区涌水量81.49~136.39m3/h,平均118.55m3/h,基本稳定在118m3/h左右。

2.2.3五采区实见水文地质情况

五采区位于铺子断层的上盘,工作面主要充水含水层为3层煤顶板砂岩,厚度约12m,富水性中等,为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

截止目前,该采区共发生10次突水,突水点的涌水量一般在150m3/h,最大涌水量为260m3/h,目前采区涌水量基本稳定,1998-2003年采区涌水量73.21-133.97m3/h,平均涌水量109.3m3/h。

以采后涌水为主,富水性不均一,局部富水范围涌水量较大,采动作用下涌水突然,来势猛,峰值大,危害严重。

⒊地层

兖州煤田属全隐蔽式华北型石炭二迭系煤田。

采区分布范围内煤系地层东部上覆侏罗系,其余范围直接上覆第四系;下伏奥陶系石灰岩。

主采煤层3层煤(仅在采区东南部分岔为3上和3下煤两层,层间距约0~3.17m)位于山西组的底部,2层煤位于山西组的中下部,6层煤位于太原组的顶部。

现将采区范围内钻孔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概述如下(详见采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3.1第四系(Q)

第四系,采区所在范围内均分布,由灰黄色、褐黄色、灰绿色、灰白色粘土、砂质粘土、粘土质砂及砂砾相互成层组成,以颜色、岩性、含水性等划分为上、中、下三组。

上组和下组砂及砂砾层所占比例较高,含水性强;中组粘土层所占比例高,基本属隔水层。

厚度158.05~227.56m,平均厚度196.16m。

与下伏地层侏罗系呈不整合接触。

3.2侏罗系上统(J3)

俗称“红层”,侏罗系上统仅在采区东部存在,厚度0~84.01m,平均厚度51.68m。

岩性以褐红色、棕红色、紫红色细砂岩、中砂岩为主,间夹紫红色泥岩,砂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泥质胶结,胶结疏松,易风化。

底部局部分布一层砾岩层,厚度为0~3.94m,可作为标志层与下伏地层分界。

与下伏地层二迭系呈不整合接触。

3.3二迭系下统(P1)

采区内仅保存下二迭统的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上统遭受剥蚀。

3.3.1下石盒子组(P1xs2)

最大残厚20.46m,由杂色铝质泥岩、粉砂岩、紫红色~浅灰色石英粗砂岩组成,底部普遍发育一层石英粗砂岩或含砾砂岩,硅质胶结,岩性稳定,为本组与山西组的分界砂岩。

下石盒子组在采区内普遍遭受剥蚀,仅残存于本区东部的局部区域(鲍19和88-5钻孔附近)。

与下伏地层山西组呈整合接触。

3.3.2山西组(P1sh)

采区内均有分布。

厚度80~182.57m,平均厚度88.14m,以灰--灰白色、深灰色粉砂岩和中砂岩为主,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及大量的暗色矿物、植物化石和炭屑,发育交错层理,并发育少量的剪裂隙。

含煤两层,2煤层,厚度为0~1.50m,平均0.91m,局部可采,为结构简单厚度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大部沉缺,仅在采区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可采。

3煤层均赋存于本组的底部,全区稳定可采,为本区的主采煤层。

3煤层厚度为8.30~9.90m,平均厚度8.71m,是主要可采煤层。

3煤层在采区的东南角分岔为3上煤层和3下煤层(鲍20钻孔附近),面积约为0.015Km2,层间距为3.17m,3上煤层厚度为5.87m,3下煤层厚度为3.24m。

与下伏地层太原组呈整合接触。

3.4石炭系上统(C2)

石炭系在本区仅沉积有上石炭统,包括太原组和本溪组。

3.4.1太原组(C2t2)

厚度约175.75m,由浅灰色、深灰色、灰白色、灰黑色泥质岩、粉砂岩及砂岩,夹8层石灰岩和22层薄煤层。

三灰、十下灰岩为主要标志层,属海陆交互相沉积,是本井田的主要含煤地层。

其中全区可采煤层两层(16上、17煤层),局部可采煤层一层(18上煤层),6煤层在本采区分布范围内属不可采煤层。

16上煤层均厚1.33m,17煤层均厚1.23m。

6煤层厚度为0.45~0.76m,平均厚度0.59m;16上煤层厚度为1.12~1.49m,平均厚度1.33m;17煤层厚度为1.05~1.41m,平均厚度1.23m。

太原组与下伏地层本溪组呈整合接触。

3.4.2本溪组(C2b1)

厚度约35.55m,以石灰岩为主,间夹杂色铝质泥岩,偶夹不可采薄煤层。

与下伏地层奥陶系呈假整合接触。

3.5奥陶系(O)

奥陶系缺失上统,中、下统总厚740m,主要为石灰岩、白云岩,间夹泥灰岩、钙质泥岩。

⒋地质构造

鲍店井田位于兖州煤田的中部,兖州向斜核部的中段,井田构造以褶曲为主。

六采区位于兖州向斜的北翼,总体构造受兖州向斜控制,

采区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以褶曲为主,断层较发育。

地层产状变化较大,从南向北走向为270°~360°~70°,倾向为360°~90°~160°,倾角1°~16°,一般7°。

受断层影响局部区域地层倾角较大(在89-5孔附近和D35孔东南140m附近)。

现将该采区地质构造发育情况阐述如下。

4.1褶曲

采区内地层走向近东西向,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由南向北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级别、不同方向的褶曲,依次为鲍厂背斜、小南湖向斜等。

现分述如下:

六采区主要褶曲控制情况一览表:

表3

褶曲

名称

幅度

(m)

轴向

(°)

延展长

度(m)

两翼最大

倾角(°)

控制情况

可靠

程度

小南胡

向斜

100~150

NE52º

2400

12

D52、D54、D40、鲍18、2003-1、鲍4、D49、D35及三维地震勘探资料控制

可靠

鲍厂

背斜

80~130

NE56º

1600

20

2003-2、D53、鲍18、鲍19孔及三维地震勘探资料控制

可靠

1、小南湖向斜

该向斜位于采区中部,轴部经后鲍村村西斜穿泗河,走向为NE52º,核部标高

-350~-170m,在向斜两翼煤岩层倾角较大,西北翼倾角约12º,东南翼倾角约8º,基本上属于对称向斜,区内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