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57173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2.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三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三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三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三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ppt

《第三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ppt(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ppt

第三节中国人文旅游资源,一、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

(一)古文化遗址古人类文化遗址是指从人类形成到有文字记载历史以前的人类活动遗址,包括古人类化石、原始聚落遗址、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原始艺术及劳动产品等。

由于遗迹和遗物的古老及反映人类起源的独特性,对旅游者有着一种奇妙而神秘的吸引力。

我国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主要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

1.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是指距今250万年到距今1万年的历史时期,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云南元谋人遗址,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元谋县,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之一,后正式被定名为“直立人元谋新亚种”,简称“元谋人”。

遗址中还出土有云南马、剑齿虎、剑齿象等动物化石,打制石器及炭屑。

(2)陕西蓝田人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蓝田县,包括陈家窝地点和公王岭地点两处。

除蓝田人骨骼化石外,还出土了200余件石器,以及蓝天剑齿虎、李氏野猪、三门马、葛氏梅花鹿等动物化石。

此外还发现了用火的遗迹。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部,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学家先后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遗址外发现了三枚人类牙齿化石,1929年,又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人工制作的工具和用火遗迹。

1930年还发现了距今约2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化石和文化遗物。

考古学家认为北京人大约生活在距今70万年到20万年前。

2.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指以磨制石器使用为主的原始社会中后期,持续约6000年,可以划分为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两大阶段:

(1)河姆渡文化遗址,位于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镇,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

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

经测定,最下层的年代为7000年前。

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杆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我国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繁荣景象。

(2)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东郊半坡村附近,距今约60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类型。

共发现房屋遗址46座,围栏2座,储藏物品的地窖200多个,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棺葬73座,烧陶窑址6座,以及大量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3)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境内的三星堆。

发掘出粮食容器、海贝、青铜雕像、玉石器等。

(二)古代伟大工程,1.古代军事工程长城

(1)“先秦长城”或“战国长城”:

在西周末年长城与烽燧都已先后萌芽,到战国时期的齐、魏、燕、赵、秦等国为了相互防御修筑了长城,当时的长城长度不一,形式各异,工程简易,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

(2)秦长城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临洮,北傍阴山,东至辽东。

(3)汉长城西汉时期在阴山以北又修了一道外长城。

西起新疆楼兰、罗布泊一带,东到辽东境内,全长约1万公里。

(4)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6300公里。

在长城沿线修筑了许多雄关隘口,最著名的有山海关、居庸关、平型关、嘉峪关、雁门关等。

2.古代水利工程,

(1)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系部的岷江上,是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由鱼嘴、飞沙、宝瓶口三部分组成。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岷江分隔成内江和外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

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

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

(2)灵渠,又名兴安运河,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开凿于秦代,公元前214年建成。

灵渠分南渠和北渠,全长34公里,整个工程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秦堤和陡门构成。

(3)京杭大运河,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迄杭州,纵贯京、冀、鲁、苏、浙,沟通海河、黄河、准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4)坎儿井,是新疆古老的地下引水工程,以吐鲁番盆地为最多。

它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

由竖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成。

3.古桥,

(1)赵州桥(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建于隋代大业(公元605618年)年间,是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

桥长64.4米,跨径37.02米,是世界上最早且跨径最大的弹孔敞肩型石拱桥。

(2)泉州洛阳桥,位于泉州市洛阳江上,原名万安桥,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泉州太守蔡襄兴建,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竣工。

桥原长1200米,宽约5米,有46座桥墩,是著名的梁式多孔石桥。

(3)卢沟桥,位于北京丰台区永定河上,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连拱石桥。

桥身全部用白石,总长266.5米,有11个桥拱,桥面宽7.5米,左侧石栏雕柱140根,右侧141根,柱头均雕蹲伏飞石狮,共有485只。

(4)程阳永济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村马鞍寨,又名程阳风雨桥,始建于1912年。

桥长77.76米,宽3.75米,桥上建有侗族风格个二楼三亭,楼亭之间以屋廊相连,形成了可遮阳遮雨的廊桥。

(三)古代陵墓,帝王的坟墓称为陵寝、陵墓。

1.陵墓形制形制即封土形式,封土就是指墓上堆筑的土丘。

在春秋前期及其以前,墓葬是没有坟丘的,到了战国时期,“封土为坟”的墓葬形式就普遍推行了。

中国帝王陵墓的封土形式主要有三种:

(1)方上就是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使之成为一个上小下大的椎体。

秦汉两代最为盛用。

如秦始皇陵、汉代帝王陵墓。

(2)以山为陵利用山峰作为陵墓坟头。

唐代最为盛行。

如唐乾陵、昭陵。

(3)宝城宝顶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在砖城内填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

明、清时期盛用。

如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河北清东陵和西陵。

2.陵园建筑,帝王陵墓前往往都有规模宏大、富丽豪华的建筑物,主要用于祭祀、装饰、保护陵墓。

大致分以下三部分:

(1)祭祀建筑区主要建筑是祭殿,又称享殿、献殿,以供帝王祭祀之用。

两旁是配殿、廊庑等。

(2)神道,又称“御路”、“甬路”,是通向祭祀区和墓区的大道。

道前立华表,两侧排列石雕群像,道终立墓碑。

华表为墓地的标志,等级的象征。

石雕有石兽、石人,是地位和侍从的象征。

(3)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

监外有城墙保护,内有衙署、市行、住宅等建筑,好像一座小城。

3.墓室结构,

(1)木椁墓室从殷代开始一直到西汉时期,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早期为井干式结构,即用大木纵横交搭构成。

到西汉时出现用大木枋密排构成的“黄肠题凑”形式,是木椁发展的顶峰。

如西汉帝王墓室。

(2)砖筑墓室,分为空心砖砌筑和形砖砌筑两类。

空心砖砌筑始于战国末期,形砖砌筑始于西汉中期,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应用渐广。

(3)石筑墓室,石筑墓室多使用拱券结构。

西汉晚期出现石室墓室,墓室中雕刻着画像,故称“画像石墓”。

明清陵墓墓室全部采用高级石料砌筑的拱券,各室相互贯通,形成一个地下宫殿。

如明万历皇帝的定陵地宫是最为著名的地下宫殿。

4.中国著名帝陵,

(1)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骊山北麓。

(2)西汉帝陵,分布在陕西省咸阳市北原。

西汉经历了11个皇帝,除文帝刘恒霸陵、宣帝刘询杜陵在西安郊区外,其他9个都在咸阳市北原上。

自东向西依次为景帝刘启阳陵、高祖刘邦长陵、惠帝刘盈安陵、哀帝刘欣义陵、元帝刘奭渭陵、平帝刘衎康陵、成帝刘骜延陵、昭帝刘佛陵平陵、武帝刘彻茂陵。

(3)唐代帝陵,唐十八陵,是唐朝18个皇帝的陵墓。

分布在陕西省咸阳市和渭南市,渭水之北、北山之阳、坐北朝南,以山为陵,凿石为室。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并有167座陪葬墓。

(4)明十三陵,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区,是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寝的总称。

陵区的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为盆地。

依次建有明长陵(明成祖)、明献陵(明仁宗)、明景陵(明宣宗)、明裕陵(明英宗)、明茂陵(明宪宗)、明泰陵(明孝宗)、明康陵(明武宗)、明永陵(明世宗)、明昭陵(明穆宗)、明定陵(明神宗)、明庆陵(明光宗)、明德陵(明熹宗)、明思陵(明毅宗),故称明十三陵。

(5)清东陵与西陵,清东陵共建有皇陵五座顺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丰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东(慈安)、西(慈禧)太后等后陵四座、妃园五座、公主陵一座,计埋葬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

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