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1711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讲义.docx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讲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讲义.docx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讲义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考点提示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知识经纬

知识清单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导火线:

朝鲜东学党起义,中日出兵朝鲜。

2.根本原因: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积极对外扩张,制定“_____①_____”,蓄谋侵略中国。

3.对于日本挑衅清政府内部的不同态度

A、清流派:

主战;B、李鸿章:

主和;C、慈禧:

不想打,但也不怕

4.战争经过

(1)战争爆发:

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

(2)平壤战役:

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

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

结果日军占领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

日军攻占威海卫,_____②_____全军覆没。

5.战争结果: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签订____③_____。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6.影响

(1)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拓展了列强对华______④______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的发展;刺激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

(1)瓜分狂潮使中国_____①_____加深,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2)1900年春夏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借口:

镇压义和团运动

3.过程

(1)发动战争: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合发动战争,由天津向北京进犯。

(2)进犯受阻:

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在廊坊和天津英勇抗击侵略者,联军被迫退回天津。

(3)攻陷北京: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的司令部设在紫禁城内。

4.结果:

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_____②_____。

(1)内容:

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划北京_____③_____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到大沽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____④___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2)影响: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中国税收被列强控制;“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华的大本营;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________⑤________的境地。

参考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①大陆政策②北洋舰队③《马关条约》④资本输出

八国联军侵华

①民族危机②《辛丑条约》③东交民巷④反帝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要点精析

要点一:

甲午中日战争【高清课堂: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景

(1)世界:

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2)日本:

明治维新后,加紧侵略扩张,并制定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这是日本灭亡中国、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始于明治维新时期,由明治天皇亲自制定。

实施步骤是:

第一步征服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占领满蒙;第四步占领支那(中国);第五步征服世界。

(3)朝鲜:

1894年春,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乘机派兵进入朝鲜。

(4)中国:

清政府更加腐朽,推行“避战求和”的政策,不认真备战,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结果调停失败,使清军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

2.原因

(1)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政府战前未做认真准备。

(2)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大大增强,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并未改变积弱积贫的局面,实力对比相差悬殊。

(3)尽管清政府希望国际调停,但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日本侵华得到了列强的默许和支持。

(4)纵观整个战争过程,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在:

战前不做认真准备;战争过程中步步妥协退让;黄海海战后,北洋舰队虽损失重大,但主力尚存,李鸿章却命令保船避战,使日军乘机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3.影响

(1)对中国: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华民族的危机加深;战争中清政府的腐朽进一步暴露,刺激了国人,国内救亡运动掀起高潮,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2)对日本:

增加了日本的侵略力量,促进了日本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日本对外扩张更加疯狂。

(3)对远东格局:

日本“大陆政策”向前推进了一步,朝鲜进一步为日本控制;使远东格局改变,日本地位迅速上升,一跃而成为远东的重要国家,而中国地位大幅度下降。

同时,列强的远东之争更趋激烈。

【典型例题】

【高清课堂: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

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

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晚晴时期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东南保护约款》强化而非遏制了列强在华势力,A项错误;C项不符合所学知识,也无法从材料中得以体现。

D项地方势力没有发展到与朝廷分庭抗礼的程度。

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地方官员与列强签订条约中看出清政府中央集权遭到地方势力的冲击,即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故选B。

答案:

B

2、(2016四川德阳期末)陈独秀《说国家》:

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部相下。

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

A.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

C.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D.激化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

解析:

抗日救亡1937年,与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时间不符,A项错误;甲午战争掀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但材料未体现,B项错误;根据材料“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可知由没有国家概念,到有国家意识,C项正确;激化中日民族矛盾,材料未体现,D项错误。

故选C。

答案:

C

要点二:

比较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类别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目的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侵略利益

结果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了

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都是列强联合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②两次战争中,都曾攻占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北京,并在北京进行了残酷的烧杀抢掠,都迫使清王朝最高统治者出逃

③都曾建立过殖民统治机构

④都迫使清政府屈服,促进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典型例题】

1、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解析:

从题目提供的信息看,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外国侵略者进入皇宫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

答案:

C

2、清朝进士李希圣曾记录:

“……自联军之入城也,时掠取财物,而德兵尤横,……夷兵至骑驴上三殿,玉帛图籍焚掠无遗。

……俄、英兵迭居颐和园,及出而薪木皆尽矣。

”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从材料关键词“自联军……而德兵尤横……夷兵至骑驴上三殿,玉帛图籍焚掠……俄、英兵迭居颐和园,及出而薪木皆尽矣。

”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次战争涉及多国侵略者并侵略者进入北京城火烧抢掠罪行累累。

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国,也并未进入北京城火烧抢掠,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是英法,美俄是帮凶,期间英法侵略者进入北京城火烧抢掠,但没有德兵,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的侵略者是日本,也并未进入北京城火烧抢掠,C项错误;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材料意思相符,D项正确。

故选D。

答案:

D

要点三: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类别

主要内容

危害

《马关

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二亿两白银

开始巨额赔款勒索和借机控制中国财政

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

外国势力侵入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便利外国资本输出

 

《辛丑

条约》

巨额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9.8亿两)

加剧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经济凋敝

设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拆毁炮台、列强驻守战略要地

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

惩办爱国官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清政府为“洋人的朝廷”,列强企图通过外交控制清政府

【典型例题】

1、中日《马关条约》规定: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

”此款在经济方面的作用是

①有利于对华进行资本输出②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③有利于日本进一步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④有利于日本占领中国内地市场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从事各项工艺制造”,便于日本向中国输出资本,日本的商品获得了经济特权。

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在与其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便利了日本占领中国市场,故①②④均正确,而③属于政治侵略的影响,题目要求的是“经济方面的作用”。

答案:

D

2、(2015天津六校联考)“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的影响。

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约中列强要求清政府惩办“首祸诸臣”,民族抵抗意识全部丧失。

故D项正确。

答案:

D

要点四:

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高清课堂: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项目

程度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的社会

【典型例题】

1、以下序列中,反映近代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的一组是

A.《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北京条约》

解析:

《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A项正确。

答案:

A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材料二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

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频同英国商定。

材料三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彭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四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无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1)材料一中“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

19世纪中国受到哪些方面的“不平等待遇”的?

(2)材料二、三、四分别出自哪个不平等条件?

(3)结合三个条约的主要不同之处,说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即近代中国屈辱史的开端。

(1)问对比鸦片战争前后中外交往的现象,之前的闭关锁国与之后的被动挨打,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

(2)问考查不平等条约的内容的掌握。

第(3)问注意把握列强侵华的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殖民瓜分——以华治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

(1)“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清朝前期盲目自大,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受到“不平等待遇”:

包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制造掺案,屠杀中国人民、掠夺财富、经济侵略、文化侵略等方面。

(2)材料二《南京条约》;材料三《马关条约》;材料四《辛丑条约》。

(3)材料二规定关税协定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三允许日本开设工厂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衔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材料四规定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改设外交部、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成立,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下,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思维拓展:

正确认识《辛丑条约》的特点

1.内容:

其他条约都以攫取侵略权益,尤以经济侵略为主,多以割地、赔款、开商埠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则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没有割地,不开新商埠,虽有巨额赔款,但并非列强的真实意图所在。

2.目的:

《辛丑条约》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强迫清政府取缔和镇压一切反帝活动,它意味着反动势力关系的变化:

帝国主义成了太上皇,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因此《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

【典型例题】

(2016湖南永州期末)探究题

1901年,英、美、俄、日、法、德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赔款为45亿两,年息4厘,39年还清,本息共计9亿8200余万两。

这笔赔款,历经变故。

材料一列强在中国对庚款的清偿期间,当中外币的汇率以至于其本国币值有变动时,以为不利于己,或谋求增勒实际清偿量。

清政府和北洋政府先后都委曲忍让,终使它们的图谋都获得逞。

关于庚赔,当时所说和后人研究,都作赔款正本多少、利率多少、期限如可、预计本利合计为银9.8亿余两。

但实际上,加上汇率的变数,说作预计偿付量约达11亿两而不是9.8亿两,该更符合实际。

——摘编自宓汝成《庚子赔款的债务化及其清偿、“退还”和总结算》

材料二1907年12月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正式宣布,将庚子赔款退赠一半,但中国政府得遣学生来美留学。

几天后,美国正式通中国驻美公使,退款从1909年1月日实行。

1909年8月,内务府将皇室赐园——清华园拨学务处,作为游美肆业馆的馆址。

学务处在史家胡同招考了第一批学生47人,于10月份赴美。

1910年8月又举行了第二次招考。

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专门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清华学校正式成立。

在此后十多年间,由清华派出的留美学生达1000多人。

同时,美国人还在中国建立了12所教会学校,这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燕京大学。

——摘编自余育国《庚子赔款与退款的国际交涉内情》

材料三美国退款,在各国引起反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作为参战的胜利国之一,要求各国放弃庚款未还部分。

1923年12月22日英国通知中国,英国将退还庚款,作为中英两国共同利益之用。

法国、比利时也在1925年订立中法、中比协定退还庚款。

荷兰在1926年将庚款退还中国,指定65%用于水利事业,35%用于文化事业。

意大利在1933年订立中意协定退还庚款。

中国历年支付庚款的实际数目,共计668661220两。

——摘编自苏黎明《庚子赔款的四次变故》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庚子赔款”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要求: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解析:

“庚子赔款”是八国联军侵华的产物,对中国和列强都产生了影响。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前期庚子赔款对中国而言是一种灾难,加深了民族危机,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对欧美国家而言大量的赔款促进了欧美国家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同时通过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大了欧美国家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利益。

后期欧美国家退还部分赔款,对中国来说办学、留学计划是一种变相的文化侵略,但客观上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创办了一批近代化学校,推动了中国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对欧美国家而言,退还部分赔款可以树立正面形象,扩大在华利益等等。

答案:

【参考一】“庚子赔款”对中国的影响。

(1)赔款加重民族危机,促进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加速清政府的灭亡。

列强对赔款的部分退还,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创办了一批近代化学校,推动了中国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国政府的财政负担。

(2)赔款加重人民的负担,使得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被奴役化程度大大加深。

列强在中国的办学、留学计划是一种变相的意识形态输出,属于隐性的文化侵略。

【参考二】“庚子赔款”对欧美国家的影响。

(1)大量的赔款促进了欧美国家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通过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大了欧美国家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利益;欧美国家后期退还部分赔款,以树立正面形象,收买人心,进一步从精神上支配中国,扩大在华利益。

(2)欧美国家在攫取利益的过程中,矛盾冲突不断,加剧各国关系紧张。

(注意:

不必拘泥于参考要点,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均可赋分)

课外拓展

详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1、日本:

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根本原因)

(1)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大增。

(2)日本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溃乏。

(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3)日本急需从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

侵略中国台湾、朝鲜、中国满蒙、全中国、亚洲,最后称霸世界。

2、列强: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19世纪70年代向帝国主义过渡,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

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的态度。

(有利条件)(帝国主义的根本特点是垄断)

(1)美国:

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2)英国:

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

(3)德法:

企图乘日本侵华之际获取新的得益。

(4)俄国:

虽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侵略野心,但准备尚未就绪,采取不干涉政策。

3、朝鲜: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日本趁机出兵朝鲜。

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应邀前往朝鲜助其镇压起义,这是因为清政府与朝鲜是宗主国与藩属国之间的关系,有保护朝鲜的责任与义务。

就在中国出兵朝鲜之际,日本不请自到,以保护日本在朝鲜侨民的安全的名义出兵朝鲜。

很快东学党起义被镇压,清政府看透了日本侵略朝鲜的野心,为防止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建议中日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军。

但日本拒绝撤军,并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4、清朝:

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而不认真备战,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

李鸿章深知自1888年后北洋海军就未再添一枪一炮,海军经费都被挪用去为慈禧太后修颐和园去了,到1894年,北洋水师已经是年龄老化、行动迟缓、火力弱小。

日本海军实力已在北洋水师之上;另外,北洋水师是李鸿章多年苦心经营的成果,是自己立身官场的资本,是自己的命根子,他不想用北洋水师冒险,轻易与人一战,所以尽量避战,故幻想通过“以夷制夷”的外交途径遏制日本的侵略;而慈禧太后为了自己的六十大寿庆典,不愿因战争而败兴,希望对日本“和平了事”。

据统计,大清帝国的海军力量当时居世界第8位。

排名仅次于英、美、俄、德、法、西、意七大海上列强之后,而日本海军要远远落后于大清帝国,在世界排名仅为16位。

但是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在炮火、速度等方面却占明显优势,实力已在大清海军之上。

为什么我们一度远远领先于日本、却在黄海海战前中国海军的实力却被日本赶上甚至超过呢?

以中国当时的技术,无法自己建造先进的军舰。

要加强海军实力,只有自己花钱买,但中国却没钱购买新的军舰,中国没钱购买新的军舰并非穷得买不起,中国有钱,但钱却都浪费了。

1888年,仅光绪皇帝的婚礼就耗资500万两白银。

从1888年起,慈祥太后挪用了几乎全部的海军军费去整修颐和园,大约是2000万两白银。

从1888年起中国北洋水师就没有再买过一艘军舰,甚至连弹药也没有再添加过。

而日本呢?

日本虽然在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大增。

但其经济总量在当时仍然不是中国的对手。

按说中国要是没钱去购买新的军舰的话,日本更加没有钱去买,但事实是日本却不断的购买新的军舰。

1887年,日本明治天皇认为建设海军是国家的当务之急,但却苦于国库里拿不出钱去购买军舰。

因此明治天皇下令,从皇宫的日常开销里节约30万日元,用于购买军舰之用。

这道命令一下,日本国民上上下下非常感动,大家争相为国家海军建设捐款,很快获得巨款。

日本政府把这些捐款全部用于扩充海军装备。

在甲午战争前,英国建造了一艘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时速达到23海里的4000吨巡洋舰,想把这艘最先进的军舰卖给李鸿章,英国人知道李鸿章是行家,肯定想买,李鸿章也知道要加强中国海军力量,这艘军舰非买不可。

但海军经费全部被挪用去整修颐和园了,没钱买了。

结果这艘军舰被日本人买去,就变成了后来的“吉野号”,也就是后来在黄海大战中把北洋水师打得落花流水的那艘日本军舰,也就是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拼着性命想把它撞沉结果反被它用鱼雷击沉的那艘军舰。

这艘巡洋舰的价钱是60万两白银,当时中国最厉害的、也是日本人最怕的两艘军舰定远号、镇远号,价钱也不过170万两白银。

同学们可以计算一下,光绪皇帝用于结婚的500万两白银、慈祥太后用于整个颐和园的2000万两白银,可以购买多少军舰。

如果这2500万两白银都变成了军舰,那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就很有可能不会失败。

可惜中国的军舰都变成了颐和园。

所以曾经有人说:

颐和园盖成了,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也就注定了!

中国清政府有钱却用于皇帝结婚、用于太后整修颐和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