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1696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绝密★启用前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总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0分,每题4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红(yīn)赫然(hè)元勋(xūn)迥乎不同(jiǒng)

B.落下(luó)胡骑(jì)谰语(lán)气冲斗牛(dǒu)

C.亘古(gèn)厌恶(wù)蜷曲(quán)热情澎湃(pài)

D.重荷(hè)木屐(jī)默契(qiè)慷慨淋漓(lí)

2.指出书写有误的一项()

A.鲜为人知家喻户晓锋芒毕露

B.可歌可泣妇孺皆知潜心贯注

C.鞠躬尽粹风悲日曛杂乱无章

D.截然不同马革裹尸博学多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C.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5.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学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选自北宋时期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C.《骆驼祥子》通过祥子由老实、健壮、坚韧变得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经历,折射出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现实。

D.《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理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一共买过三次车,每一次都是用自己省吃俭用、辛苦劳作赚来的钱买的。

二、古文阅读(共)

(一)阅读《木兰诗》,完成6-8题。

(共6分)

6、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7、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8、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9~11题。

(共9分)

嗟来之食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①辑屦②,贸贸然③来。

黔敖左奉④食,右执饮,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⑤,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⑥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

“微与⑦!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

【注】①蒙袂(mèi):

用衣袖遮着脸。

袂,衣袖。

②辑屦(jù):

拖着鞋子。

屦,古代用麻、葛等制成的鞋;辑,拖。

③贸贸然:

昏昏沉沉的样子。

④奉:

同“捧”这里指拿着。

⑤嗟来之食:

带有侮辱性的恩赐。

⑥谢:

道歉。

⑦微与:

不必这样啊。

微,无须、勿。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将原句抄写在

答题卡上)(2分)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11.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结合故事简要分析。

(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

(5分)

宿牛群头①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注】①牛群头:

地名。

②行人:

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拙”“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3分)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每题1分,共7分)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4、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两句:

6、、《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7、.《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8.《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9、《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三、语言综合运用题(5分)

①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表现出山中情趣。

(2分)

水清鱼读月

山静鸟_____天

②仿写画线句,使之构成排比句。

(要求:

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分)

一位诗人曾说: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一滴水珠里有浪花的影子,一块岩石里有群山的影子,。

的确,任何小事物都藏有大世界,任何细微处都含有真感情。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

“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

”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③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

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④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到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

“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

”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

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里,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

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⑤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

“你找谁?

”她疑惑地问。

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

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⑥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

“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

⑦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

“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

”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

“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

”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分)

9.第④段中“她所料到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3分)

10.文中第④段和第⑧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分)

11.“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到怀里”,“冲”和“搂”有什么表达效果?

(4)

12.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

”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想象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

(4分)

 

(二)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

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

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

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真香啊!

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

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

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

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

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

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

“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

”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

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

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

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

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

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

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

他沉着脸问:

“小惠,哪来的橘子?

”“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

“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

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

”我的脸唰地红了:

“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

”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

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④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

——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

13.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4分)

14.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删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4分)

15.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16.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4分)

1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第⑤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写出了橘子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

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奇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

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

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三、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殷红(yīn)——yān。

B.落下(luó)——luò。

D.默契(qiè)——qì。

故选C。

2.C

【解析】

【详解】

C.有误,粹——瘁。

3.B

【解析】试题分析:

B项“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加点词语使用错误,“吹毛求疵”是个贬义词。

此处不能贬义褒用。

视频

4.C

【解析】

【详解】

A.别具匠心:

匠心:

巧妙的心思。

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使用正确。

B.鲜为人知:

很少有人知道。

使用正确。

C.招摇过市:

招摇:

张扬炫耀;市:

闹市,指人多的地方。

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对象误用。

D.叹为观止:

叹:

赞赏;观止:

看到这里就够了。

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使用正确。

故选C。

5.A

【解析】

【详解】

B.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者“使”。

C.搭配不当,将“提高”改成“加强”。

D.前后矛盾,去掉“能否”。

故选A。

6.D

【解析】

【详解】

D.“每一次都是用自己省吃俭用、辛苦劳作赚来的钱买的”表述有误,第三次是用虎妞的钱买的。

故选D。

7.【参考例文】我心灵的甘露

那一年初夏,我和同学正漫步在人行道边,正沉浸在街头玉兰花的醉香和手中冰激凌的甜味中,却被一场突出其来的车祸击碎了我青春年少时期所有的梦想。

来不及反应,推开同学的霎那间,我也被车撞飞了很远,双腿粉碎性骨折,头部受重创。

医生的诊断是终身残疾,站起来的几率非常小。

因为右腿的粉碎性差2公分就到膝盖。

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27天之后了。

第一眼看到的除了围在我床边的至亲外,那一天散步的三个同学都在,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的人们。

在医院住院的日子里,他们风雨无阻,天天来陪伴我,带来了很多文摘和好书,还有很多音乐,零食。

爱的陪伴,365天如一日,从未间断过。

每天清晨,当我醒来的时候,都能看到那一双双关切的眼神。

因为爱,滋养了我的心灵,给了我勇气去面对撕心裂肺的疼痛,每次做牵引拉筋时都痛到无法呼吸,哭完之后,总会有人给我讲笑话,转移我的注意力。

特别是被我推开的那个同学,默默无闻地照顾了我很久,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体贴,让我感受了深深的发自内心的感激。

或许不推开她,我也一样受到创伤。

可是她却承担了心灵的压力,要来抚慰和关心我。

这一份情感令我十分的感动。

更加坚定了我做的是对的,在青春年少时期种下了一颗甘心情愿为他人付出的种子。

还有另外两个同学,每天早晨都在上课之前先来我的病房,看完我再走,下午上完课再来,一直陪我到晚上休息时间。

在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刻,因为有爱的陪伴,所以我战胜了不可能,在医生的全力治疗和亲人的精心护理下,经历了坐轮椅、拄双拐、单拐,终于在1年半后重新站了起来,一切的一切都是爱的滋养。

所有的爱汇聚成河,仿佛甘露,洒遍我生命的每一个角落,滋养了我的身心和灵魂。

正是这一份甘甜至醇的爱的露水,洒满了我生命的长河,从此让我充满了无限的力量,同时这一份满满的爱也一直在浸润着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爱,并带着这份爱给予每一个走近我生命中的人。

感恩与爱常在,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

爱是我心灵的甘露!

【解析】

【详解】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词语,帮助我们一下打开思路,本题目写作难度较大。

“甘露”字面意思为“甜美的雨露”,因此在作文中首先要突出甜美、也可以是积极向上、催人上进,亦或成长等正能量方向的内容;而“甘露”前面冠以“我心灵的”则需要从对自己内心有触动的方面入手,可以是事,也可以是人,最好是来自于心灵深处的记忆。

题目中的“甘露”可以是一个重要人物,也可以是一个拟人化的具体事物,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者情感,后几种思路更容易获得高分。

本文适合前半部分使用记叙表达方式,文章最后以议论收尾,照应标题,夹叙夹议也可。

文章写别人对“我”的影响时,应以细节描写为主,特别是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切记不要大篇的议论抒情。

可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从一个相对较小的事件中表现别人对“我”的影响。

8.老师救助一个因“一念之差”而偷书的小女孩,改变了小女孩的一生。

9.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

10.第一次:

为了减轻小女孩的恐惧和愧疚感。

(或:

为了安慰小女孩。

)第二次:

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改变了女孩的一生而感到欣慰、幸福、高兴。

(意思对即可)

11.冲和搂生动地表现出老师救助小女孩心情的急切,动作的迅速,能更好地表现老师无私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孩子的高尚品质。

12.您还记得十几年前,在那个书店里,被您认作女儿领出来的那个小女孩吗?

【解析】

8.试题分析:

文章的故事分两个部分,一是老师解救偷书的女孩,一是女孩回谢老师,要从两个方面概括。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试题分析:

此句的前后都有相关的内容,选一作答即可。

句前内容是老师所想,句后内容是老师亲眼所见,都是“所料”的内容。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试题分析:

分别从老师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老师的“笑意”,老师看到被吓着孩子,用笑来安慰她,老师看到自己当年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拯救了一个人,感到欣慰。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试题分析:

文章有很多这样的情节,从表现老师的行为特点、对女孩子的情感以及老师的精神品质来分析说明即可。

考点:

分析作品描写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试题分析:

从随后老师的心理活动“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来想像女孩子说话的内容有两个,一是说明来访的原因,二是表达感激。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4.前两段运用倒叙手法;交待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悬念效果。

15.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6.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17.B

【解析】

13.试题分析:

考查标题的作用。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理解内容后再作答。

标题“开在心里的橘了花”从结构上说,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从内容上讲,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

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

点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

从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为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

14.试题分析:

考查记叙顺序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可分析标志性的句子“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表明下文要进行回忆。

所以第①②段运用的是倒叙手法。

内容上:

交待发现橘林的过程。

结构上:

引出下文并设置悬念。

15.试题分析:

赏析文句。

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分析作答。

“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明显是运用了叠词的表现手法。

语言角度的作用:

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

内容方面的作用:

形象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要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情感。

16.试题分析:

考查对语句的深刻含意的把握。

考查语句的作用,要考虑到语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

语句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

要把表现的文章中心即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答出来。

17.试题分析:

B项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

“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此句不是比喻。

是一种猜测与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