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1504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2016年-2020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行业和区域背景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基础,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在制造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该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大量新型现代化企业应运而生,前景十分广阔。

中原经济带的整体构架是以郑州、洛阳、开封、新乡、许昌、安阳、商丘七个城市为承接点,以重要交通干线为纽带,以各类开发区和园区为载体,创造局部优化的发展环境,吸纳和集聚国内外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技术、人才、资金,接受产业转移,与河南省内现有的产业基础和科技资源相融合。

郑州市要形成一条从科技龙头到产业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科技新主线,最终建成中原经济区域新的增长极。

《郑州市工业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郑州以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物流运输、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汽车制造,已达到50万辆的生产能力,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第一大主导产业。

郑州经济开发区和航空港区的主导产业是通讯制造、物流运输、模具和机械装备制造业;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是先进制造业;以上开发区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十分需要机电、电气自动化方面的一线高级应用性技术人员。

(二)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专业更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中原始的、简单的数控设备已在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设备先进、技术精良的新型的现代化加工企业,而适应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培养一线生产和管理岗位人才的职业学院,更应关注职业需求的变化趋势。

调研情况表明,传统的机械工业已增加了新的内涵,产品的加工制造手段也逐渐被新技术所取代。

机、电技术的融合交叉越来越多,以往的学科体系和过细的专业教学已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机械行业最缺的人才:

一是复合型管理人才,即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能按市场经济规律组织产品生产,把握企业方向的高级人才;二是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三是既懂技术又懂营销,了解市场行情,又能提出改进意见的人才;四是智能型高级技工。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走入工作岗位后,经过锻炼最终成为后两种人才。

郑州是中国重要的机械制造业基地,中牟汽车城现有6家汽车生产企业、郑州经济开发区是我国较大的汽车配件及汽车模具制造基地都在很大程度上使用机电一体化设备。

除现有机械专业人员需知识更新,解决机电一体化人才短缺的部分问题外,急需大批量培养这类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工作主要有:

现代化企业从事机电设备维护与调试的高新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及自动化应用;适合郑州汽车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机械电子技术应用。

对电气设备和供电系统运行、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

对电气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和供电系统设计。

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对电气设备、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初步设计及自动控制系统运行和维护。

我院地处中原经济区制造业腹地,制造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本科各院校开设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际操作教学内容较少,不能满足生产一线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

各校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侧重也有较大的差异,针对具体行业和地区培养的人数更少,因此本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很好。

(三)专业建设基础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我院主体专业之一。

本专业始建于1995年(中职培训班),2013年开始招收专科生。

2013年9月在校生150人,专任教师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

2.教学模式科学创新

按照“工学结合”、“做中学”、“做中教”的基本思想,结合我院资源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基础学中做、专业做中学”的教学新模式。

即专业基础课程借鉴项目课程模式,以知识框架为主线,引入典型工作项目,在掌握知识前提下,通过“做”相关任务全面训练职业能力,专业课程及集中实践课程借鉴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以岗位工作项目的执行为主线,在“做”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知识,全面训练职业能力。

3.校内外实训条件

本专业现有5个校内实训室和3个实习车间,设备总值550多万元。

同时建立了6个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

半年顶岗实习率100%。

4.本专业主要面向郑州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机电五金、汽车制造的企业,培养从事工厂电气自动化、各种自动生产线及机器人应用的工程技术人才。

以数控机床应用和自动生产线的维修维护为主要发展方向。

以模具制造设备和汽车制造生产自动化设备的维修维护及设计开发为特色。

二、专业建设思路和目标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为指引,以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为纲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二)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依据教育部教职成【2011】11号文件和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结合《郑州市“十三五”规划》和《郑州市工业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本专业建设方案。

基本指导思想是积极推进校企对接,努力探索系统培养,强化实践育人,转变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方式,建设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实施第三方评价。

我系作为郑州理工职业学院的龙头,自2013年以来我们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有效地探索,为郑州装备制造、机电五金、汽车制造、航空物流等支柱产业企业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我们的建设思路是贯彻落实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以“立足市场,依托行业,丰富内涵,提升品质,凸显特色”的思想为指导,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先导。

针对郑州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围绕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努力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专业结构布局的衔接、课程教材体系的衔接、教育教学过程的衔接、信息技术应用的衔接、招生考试制度的衔接、评价模式改革的衔接、教师培养培训的衔接、行业指导作用的衔接、职教集团建设的衔接。

(三)专业建设目标

1.进一步健全以郑州装备制造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完善运行制度体系。

遵照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并积极探索合作办学途径,实现职教集团建设的衔接。

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成人才培养模式先进、课程体系科学、实训条件优越、社会服务能力强、就业优势明显的拳头专业和品牌专业。

2.重点加强以“基础学中做、专业做中学”教学新模式为主导,全面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和层次,建成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优秀的课程。

通过四级课程平台建设,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重点建设7门核心课程,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3.做好教师培养培训的衔接。

培养2名在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和公认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带头人;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5%以上;建设一支由行业企业专家及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达到50%。

4.围绕河南省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环境建设力度,扩建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

新建装备制造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过程生产自动化系统实训室、电力系统虚拟实训室等。

将自动化实训中心建成河南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和技能鉴定基地。

高级工达到100%,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完全对接。

5.以郑州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物流行业为依托,进一步加强校外产学研基地不少于8个。

保证每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半年以上的实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生产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6.以河南生源为主,面向全国招生,保持在校全日制高职生750人左右,年招生人数250人,注意普高生、三校生和五年职高职生的生源平衡,积极探索招生考试制度的衔接。

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模式改革的衔接,企业好评率达到90%以上。

7.就业面向中原经济区,重点向郑州装备制造、机电、汽车的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培养拔尖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满足社会所需,提高就业质量。

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年底就业率100%。

三、建设内容

(一)推进校企对接,创新“基础学中做、专业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岗位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郑州装备制造业企业群、机电五金群、汽车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制造骨干企业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主基地,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举措,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和行业指导作用的衔接。

重点加强以“基础学中做、专业做中学”(基础—基本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的公共文理课程以及《电工电子线路分析与装接》和《工程图识读与计算机绘图》两门技术基础课程,学中做是指以学习相对完整知识体系为主线,引入实际的典型工程项目和生产任务,以密切联系生产,掌握必须的知识,训练实践能力。

专业—专业课程及其配套的集中实践课程,做中学是以工程项目为主线,在执行生产或设计任务中获取相关知识,全面训练实际工程实施能力。

)教学新模式为主导,全面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和层次,建成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优秀的课程。

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成人才培养模式先进、课程体系科学、实训条件优越、社会服务能力强、就业优势明显的拳头专业和品牌专业。

1.深化工学结合

(1)学训交替、实境教学:

利用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数控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郑州地区装备制造企业自控系统作为项目展开教学,坚持“学训交替”的教学方式三年不断线,加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2)顶岗实习:

以“实习计划科学可行、实习岗位对口可选、实习项目恰当可用、实习报酬满意可心、实习心得记录可查、实习难点攻克成文、实习报告完善结束、实习结果校企双赢”为基本思路,根据就业情况,安排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环节。

结合就业工作,选好实习企业和实习岗位、与企业协商实习项目和任务、维护学生的学习权、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和经济利益、学院与企业共商实习计划,确保实习项目和任务的技术性满足高素质高技能培养的要求。

实习过程要求学生及时记录,每周心得日记不少于3篇。

要求学生结合实习中难点攻克或心得最深处写成论文。

企业的岗位指导师傅给出实习表现评语及等次。

顶岗实习报告要求格式和内容充实完善。

2.校企合作

(1)订单式人才培养:

根据企业对岗位和能力的要求,与企业共同制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签订联合培养协议,采取“定计划、定课程、定学时、定教师”的方式,为企业进行特定人才的培养。

积极探索与汽车制造企业、机电五金企业、机械装备企业等订单培养。

(2)用好企业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在用好企业设备实习实训和用好技术人员教学基础上,承担企业培训任务。

通过这些培训,把企业的培训标准引入校园,企业由此获得合格的员工,专业则从课程的层面上与企业技术进行嫁接,并进一步了解企业对岗位能力的需求,根据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二)系统培养,优化课程体系和项目化课改,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1.课程体系建设

以装备制造行业为依托,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工作领域的能力需求为依据,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瞄准高素质高技能目标,从基本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起步,以专业核心能力为重点,兼顾专业拓展能力培养。

不断完善“基本素质、关键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的四级课程平台,做好教育教学过程的衔接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衔接。

依靠企业专家,在课程内容上进一步优化项目和任务,紧贴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优化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使其课程比例结构更趋合理、课时分配适当。

以郑州装备制造和机电五金产业群为背景,跟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前沿,深化教学内容创新和改革,拓展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能力体系

在深入郑州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机电五金、机械装备等企业调研基础上,以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物流运输、五金制造、电子信息等企业的实践专家为成员组成电气专业能力剖析专家组,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包括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的职业专门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进行归纳,如图所示能力体系,突出专业能力,注重职业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以保证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根据沧州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机电五金、炼钢炼铁等产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基本素质、关键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的四级课程平台。

具体学习领域(课程)、配套集中实践环节(课程)、相应的技能(能力)证书考核体系,确保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2.核心课程建设

以项目课程模式和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为参照,根据电气技术发展趋势和郑州装备制造和机电设备产业群的发展,依靠企业专家,不断修改课程标准,让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的行业技术标准;引入先进的“做中学”和“学中做”教育理念,项目导向、任务驱动,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衔接。

重点做好《电工电子线路分析与装接》、《传感器应用》、《工程图识读与计算机绘图》、《基于PLC自动化单元应用》、《数控机床应用》、《数控机床维修维护》、《自动线与机器人应用》等7门核心课程的建设。

3.教学资源库建设

(1)课程标准建设

在原有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项目课程模式和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为参照,根据电气技术发展趋势和沧州装备制造和机电五金产业群的发展,不断修改课程标准,让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2)教材建设

积极推进做中学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人才需要为依据,紧密结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成果,提高优质教材的使用效益,积极探索课程教材体系的衔接。

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采用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高质量的教材。

教材的选用应贯彻教材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原则,严把教材选用质量关,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材研究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尽量选用近3年新编写和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优先选用十二五规划教材及获奖教材。

结合专业结构的调整,加快教材的更新。

做到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同步,以教材改革促进教学内容的优化。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认真探索教材建设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方法。

鼓励教师编写和出版具有我院特色的教改课程教材和配套的实践教学教材。

(三)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在专职教师中重点培养装备制造设备自动化控制、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业带头人各1名、骨干教师6名(数控机床应用、数控机床维修、自动线及机器人应用、传感器应用、PLC应用、单片机应用各1人),高级技师或技师2-3名,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在原有兼职教师资源库的基础上,再聘请15名企业技术骨干,组建5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使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

1。

积极探索教师培养培训的衔接,经过二年努力,建成一支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高水平“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

(四)实践教学建设规划

1.专业实训室建设规划

本专业校内现设有包括CAD/CAM实训室、电工电子实验室2个、电工实训室、电子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检测技术实验室、PLC实训室、机床电气实训室、EDA实训室、电机拖动实训室、电力电子实训室、材料力学实验室、液压传动实验室、公差测量实训室、金相实验室、机原机零实验室、数控车实训区、数控铣实训区、特种加工实训区、逆向工程实验室等21个室和包括机加工车间、钳工车间、焊工车间、管工车间、外线电工实训场等5个车间的校内机电技术实训基地。

在规划期内,拟建设自动生产线及机器人实训室一个,更新PLC实训室一个,补充机加工车床、刨床等设备。

同时各实训室设备适当补充与更新。

2.校外产学研基地建设规划

(1)巩固现有产学研基地—河北宏业机械有限公司、黄骅模具工业城、沧州机床有限公司、孟村管件制造之乡、沧州方圆衡器有限公司、南皮五金基地等。

(2)不断扩展产学研基地

①结合就业,扩大实习基地范围,实习种类,使实习形式更趋丰富。

②实习基地尽可能扩大到外地,如北京、天津、山东、广东沿海等地,并能与学生所寻找的工作单位试工结合起来。

3.完善顶岗实习

以“实习计划科学可行、实习岗位对口可选、实习项目恰当可用、实习报酬满意可心、实习心得记录可查、实习难点攻克成文、实习报告完善结束、实习结果校企双赢”为基本思路,根据就业情况,安排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环节。

结合就业工作,选好实习企业和实习岗位、与企业协商实习项目和任务、维护学生的学习权、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和经济利益、学院与企业共商实习计划,确保实习项目和任务的技术性满足高端技能培养的要求。

实习过程要求学生及时记录,每周心得日记不少于3篇。

要求学生结合实习中难点攻克或心得最深处写成论文。

企业的岗位指导师傅给出实习表现评语及等次。

顶岗实习报告要求格式和内容充实完善。

4.科技社团建设

进一步建设“DIY电子爱好者协会”、“机电创新研究社”、“控电气技术学社”、“CAD、CAM学社”等一批科技社团,通过“电工电子实用知识大赛”、“电气专业技能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大赛”、“机电创新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专业性竞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展视野,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力争在全国性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四、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1.建立组织机构

在自动化类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实行专业负责人全面负责,专业带头人核心领军机制,不断完善培养方案。

2.资金保障

学院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和校外产学研基地建设以及部分教材建设费用。

3.制度激励

为了进一步搞好专业建设,我系制定鼓励教师和学生申报科研项目、技术开发、教材与课程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的实施、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等政策。

二O一五年九月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

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

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