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名词解释简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1405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入名词解释简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介入名词解释简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介入名词解释简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介入名词解释简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介入名词解释简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介入名词解释简答.docx

《介入名词解释简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入名词解释简答.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介入名词解释简答.docx

介入名词解释简答

介入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10×3'

单选30×1'

多选10×1'

简答题5×6'

名词解释

1.(P1)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IVRorIR):

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2.(p20)经皮穿刺引流术:

是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材,在X线、B超、CT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皮穿入体内液体潴留处并植入引流管引流的一种介入治疗技术。

3.(P31)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AE简称栓塞术):

是介入放射学的最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是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4.(P38)化疗性栓塞:

对恶性肿瘤的栓塞常与

5.

6.

7.(P40)动脉内药物灌注术(IAI):

是指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建立由体表到达靶动脉的通道(导管),经该通道注入药物达到局部治疗的一种方法。

8.(P41)首过效应:

主要指药物第一次通过靶器官时被提取和代谢的现象,也包括一些其他效应。

大多数药物在肝脏进行代谢,首过效应在肝动脉内药物灌注时是分明显。

9.(P52、132)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采用导管技术挤压扩张或再通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血管狭窄闭塞性疾病的方法。

10.(133)经皮经腔支架植入术(PTAS)

11.(P64、P163)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

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介入放射学治疗技术。

它是以颈内静脉为穿刺入口,将导管经颈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下腔静脉,插入肝静脉并在X线导向下由肝静脉穿刺进入肝内门静脉内,在扩张两者间肝实质通道后,植入支架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建立人工分流通道,使门静脉血流直接分流至下腔静脉,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打到治疗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等门静脉高压症的目的。

12.(P81)经皮经肝胆管内外引流术(PTCD):

-经皮经肝胆管内外引流术,是指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并置入引流管,使胆汁流向体外或十二指肠的一系列技术。

13.(P92)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

是通过纤维环开窗,并切除部分髓核组织,使椎间隙内的压力减低,从而实现减轻或解除了对神经根的压迫,达到治疗的目的。

14.(P110)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插入肝癌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及灌注化疗药物,栓塞主要的肿瘤血管,以阻断肿瘤血供,使肿瘤缺血坏死,并灌注化疗药物以杀死肿瘤细胞。

15.(?

P111)射频消融治疗(RFA):

利用高频电流使活体中组织离子随电流变化的方向产生震动,使电极周围受电流作用的组织离子相互摩擦产生热量,当温度超过50°C以上即可使局部组织蛋白变性、细胞膜崩解、凝固性坏死而达到治疗肿瘤目的。

16.DVT(deepvenousthrombosis)深静脉血栓:

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疾病。

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

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

如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称为DVT综合征。

17.(P156)脑动静脉畸形(AVM):

指局部脑血管发育障碍引起的脑血管局部脑血管数量和结构的异常,影响正常脑血流,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由扩张的、存在的静脉之间的杂乱血管积聚构成;是脑血管畸形的最常见类型。

18.(P160)颈动脉海绵窦瘘(CCF):

颈动脉或其分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破裂,使动脉、海绵窦间形成窦道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症。

19.(?

P169)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

是通过经皮穿刺肝内门静脉分支、插管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来治疗门静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一种方法。

20.(?

P169)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

是通过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及其分支,并释放栓塞物质减少,在保留正常脾功能的基础上消除患者亢进的功能,已成为公认的治疗脾功能亢进的首选方法。

21.(P175)布-加综合征(BCS):

由于肝静脉和(或)肝段下腔静脉阻塞导致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回流障碍而产生的门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22.(?

P192)动脉瘤:

动脉瘤是指多种血管扩张性疾病。

分为真性、夹层及假性动脉瘤等三种病变。

其共同的特点为其瘤腔内均有流动的血流。

真性动脉瘤简称动脉瘤,指局限性动脉扩张。

夹层动脉瘤是指动脉中层血流纵向撕裂而形成真假两个血管腔。

假性动脉瘤是指动脉破裂出血后血肿或周围组织包裹而形成的血腔。

23.PVA-聚乙烯醇颗粒,一种可机械阻塞病变部位血管,颗粒在其间隙中凝结机化,使血管永久性栓塞的一种高分子材料。

属永久性栓塞物质。

问答

1.(P9)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①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此类药物主要影响DNA分子的复制和功能,用于增值细胞群的各期,甚至作用于非增殖细胞。

如烷化剂、大部分抗癌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

②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此类药物仅对增值细胞群的某一期的作用,主要包括作用于S期的抗代谢药以及作用于M期的长春新碱等。

分类

烷化剂

抗代谢药

抗生素

植物类

杂类

激素类

代表药物

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

甲氨蝶呤、氟尿嘧啶

丝裂霉素、阿霉素

依托泊苷

顺铂、卡铂

性激素、皮质激素

2.(P15)碘油选择性长期滞留在肝癌中的机制

①肿瘤内新生血管丰富,血流量大,由于虹吸作用碘油选择性地流向肿瘤区;

②肿瘤血管扭曲、不规则,缺乏肌层和弹力层,缺乏神经调节,血流缓慢,不足以冲刷

附着的碘油;

③肿瘤细胞分泌的渗透增强因子有利于包括碘油在内的各种物质渗透出毛细血管,使碘

油易滞留于肿瘤内;

④肿瘤组织内缺乏能清除碘油的单核巨噬系统和淋巴系统;

⑤坏死导致死腔形成,单核巨噬系统难以将其清除。

3.(?

P17)介入放射学的分类

按照介入放射学方法分为:

穿刺引流术、灌注栓塞术、成形术、其他。

按照治疗领域分为:

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非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

4.(?

P24)胆道梗阻经皮穿刺引流术的适应症、禁忌症

适应证:

①无法手术切除的原位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导致的黄疸

②良性狭窄,尤其是在胆道吻合处的狭窄

③胆道梗阻导致的败血症

④黄疸患者手术前的胆道减压

⑤作为其他治疗的一种辅助治疗措施

禁忌证:

①凝血功能障碍

②脓毒血症及败血症是相对禁忌症

③大量腹水

5.(?

P48)动脉内药物灌注术治疗恶性肿瘤的适应证、禁忌证

适应证:

①晚期不能手术的恶性肿瘤

②虽能手术切除,但有手术禁忌证或不愿意手术治疗的患者

③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前的局部化疗

④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术后复发或转移者

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术后预防性局部化疗

禁忌症:

1恶病质或有心肝肺肾功能严重障碍者

2伴有高热感染迹象以及白细胞计数低于3×109/L

3发生严重脑和全身转移者

4严重出血素质者

6.(?

P173)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联合脾动脉栓塞术栓塞顺序

主张先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后行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

原因如下:

①栓塞部分脾脏后,脾静脉、门静脉的血流量、流速和压力下降,使侧支分流血管的血流量流速降低,有利于侧支血管的栓塞,可减少栓塞剂用量,并降低或避免异位栓塞等并发症;②在急诊止血时,先作PSE,可减少或控制患者术中的消化道出血,保证患者后续操作安全顺利进行;③PSE比PTVE操作相对简单。

用时少,先行PSE符合“先易后难”的治疗操作原则。

7.(?

P175)布-加综合征主要分型

⑴下腔静脉阻塞型:

①下腔静脉膜性阻塞,②下腔静脉节段性阻塞,③下腔静脉阻塞伴血栓形成;

⑵肝静脉阻塞型:

①肝静脉局限性阻塞,②肝静脉广泛性阻塞,③肝静脉和副肝静脉阻塞;

⑶混合型阻塞型:

①下腔静脉和肝静脉阻塞,②下腔静脉和肝静脉阻塞伴副肝静脉代偿。

8.(P187)Seldinger穿刺技术经典的操作步骤

用带针芯的穿刺针经皮穿透血管前、后壁,退出针芯,缓缓向外拔针,当穿刺针退至血管腔内时,可以见血流从针尾射出,即引入导丝,退出针,通过导丝引入导管,将导管放至主动脉,此即Seldinger术。

9.(P196)恶性病变的血管造影表现

①肿瘤血管的肿瘤染色

②动脉弧形推移

③动脉不规则僵直或中断

④血管弧或血管池

⑤动静脉分流术

⑥静脉癌栓的造影表现

⑦侧支供血

10.(?

P199)静脉癌栓的造影表现

①静脉内充盈缺损

②线样征

③静脉增粗最粗直径可达3.5cm

④回流静脉不显影,但此征无特异性

⑤癌性静脉高压所办法的侧支循环表现

11.肝细胞肿瘤

特点:

肝癌主要侵袭性,常以单中心或多中心形式发生,极易侵犯门静脉分支形成癌栓,易形成动脉-静脉瘘或肝静脉瘘,肝外血性转移多见于肺、骨、脑等。

淋巴转移至肝门淋巴结最多见,此外,向横隔及附近脏器直接蔓延和种植性转移并不少见。

诊断:

实验室甲胎蛋白(AFP)对诊断肝细胞癌有相对特异性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筛查肝癌的常用手段

活检

治疗方法:

①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②物理消融

③经皮穿刺药物灌注治疗

④其他综合治疗

13.请简述一下CCF(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

1搏动性突眼

2颅内血管杂音

3眼结膜充血以及水肿

4眼球运动障碍

5进行性视力障碍

6头痛

7颅内出血以及鼻出血

一.原发性肝癌(第七章)

肝癌的介入治疗:

1.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肝脏恶性肿瘤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阻断了肝癌局部血流,栓塞剂内混合的抗癌药物缓慢释放,发挥局部持续的抗癌作用,保持局部高浓度和减少副作用,使肝癌缺血、坏死、缩小甚至消失。

此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

适应症①不宜手术或希望非手术治疗的小肝癌:

②外科手术切除术前应用可缩小肿瘤,有利于切除并控制转移③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中晚期肝癌④外科手术失败或者术后复发者。

禁忌症①肝功能严重障碍,child-pughC级者②严重心肺及肾功能不全③严重凝血功能障碍④大量腹水。

2.物理消融治疗,一般指在超声、CT或MR引导或实时监视监测下,采用经皮穿刺技术,直接对肿瘤组织实施物理或者化疗消融治疗包括①射频消融治疗②微波凝固治疗③冷冻消融治疗④高能聚焦超声。

3.经皮穿刺药物注射治疗:

经皮穿刺直接向肿瘤内注射无水乙醇、乙酸或超液态碘油、使肿瘤细胞变性并发生凝固性坏死或缺血缺氧坏死。

操作简单。

费用低廉。

主要应用有小肝癌或者肝动脉化疗栓塞、物理消融治疗后肿瘤残留或复发进行补充治疗,也是射频。

微波等物理消融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二.栓塞术(第三章)

栓塞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1、用于异常血液动流学的纠正或恢复,通过局部血管栓塞对局部血流动力学造成影响,据此可对下列病变进行治疗:

(1)AVM包括脑、脊髓、颌面部、肾、肺、肝、盆腔、四肢等部位的AVM。

(2)动静脉瘘多由于外伤、肿瘤、手术等引起或先天性(AVM的一种表现)就存在的一种血管畸形,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最常见的有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等。

(3)静脉曲张主要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精索静脉曲张。

(4)填塞异常血管腔利用栓子填入动脉瘤腔内并促使其血栓形成而使动脉瘤闭塞,主要是囊状动脉瘤,特别是发生在脑底动脉环者。

  

2、止血特别是动脉性出血,如外伤性盆腔和内脏出血,泌尿系统出血,消化道出血,严重鼻衄和颌面部出血、大咯血、手术后所发生的内出血等。

静脉性出血主要为保守治疗无效的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可以经过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插管进入曲张的胃冠状静脉栓塞止血。

  

3、血流重新再分布  对正常的动脉血供进行栓塞,使之血供由其它动脉供给,而达到某种治疗目的。

栓塞的前提是不能造成被栓塞血管供养器官的缺血性坏死 

4、用于治疗肿瘤恶性肿瘤适合于栓塞治疗的主要有:

肝癌、多血性肝转移瘤、肾癌、肾上腺癌、盆腔内各种富血性恶性肿瘤、颌面部恶性肿瘤、四肢、脊柱及骨盆恶性肿瘤等。

良性肿瘤适合于栓塞治疗的有:

脑膜瘤、鼻咽血管纤维瘤、肾脏平滑肌脂肪瘤、骨巨细胞瘤、椎体血管瘤、症状性子宫肌瘤、肝血管瘤等。

部分患者经栓塞后可以根治,也可作为术前辅助性栓塞治疗。

  

5、内科性器官切除适合于栓塞治疗的主要有:

脾功能亢进或巨脾。

肾病引起的顽固性高血压和大量蛋白尿,在透析和器官移植的支持下栓塞治疗。

异位妊娠可通过栓塞术并灌注甲氨蝶呤而终止妊娠。

(二)禁忌症

  ①难以恢复的肝、肾功能不全和恶病质者;②导管未能深入靶动脉时严禁栓塞;③在释放栓塞物质的过程中严禁导管退出;④注意导管头端是否有重要的非靶血管如脊髓动脉等,若不能避开非靶血管则不可进行栓塞

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一)出血动脉、静脉破裂引起的出血是血管栓塞术治疗的常见临床应用之一。

1.消化道出血包括溃疡,出血性胃炎,肿瘤、动脉瘤等

2.咯血独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所致

3.泌尿生殖系出血常见原因有外伤、肿瘤、结石、动静脉畸形等

4.颌面部出血包括口腔和鼻出血

5.盆腔出血主要有外伤宫外孕破裂等。

(二)血管性病变临床上主要用于动脉瘤、静脉曲张、动静脉畸形。

治疗目的是隔绝血管性病变、消除异常动静脉分流、纠正血流逆流。

(三)富血供肿瘤栓塞

1.术前辅助性栓塞主要用于良性肿瘤、肿瘤样变及有手术指征的恶性肿瘤。

栓塞后肿瘤出血少,手术野清楚,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肿瘤切除率。

2.姑息性栓塞治疗常用于不能切除的中晚期恶性肿瘤姑息治疗,抑制肿瘤生长,减少肿瘤体积,减轻肿瘤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四)介入性器官切除

内科性内脏切除是应用栓塞剂栓塞某些器官的终末动脉或毛细血管,使之出血不同程度梗死机化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用于脾亢进,脾大,肾脏病引起的顽固性高血压。

大量蛋白尿及异位妊娠的治疗

三第八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肾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1.各种原因造成的肾动脉(包括肾动脉吻合口)狭窄,狭窄程度大于70%。

2.各种原因造成肾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70%并同时合并一下3-5项

3.患者有难治性高血压或肾动脉狭窄引发的肾功能障碍

4.肾动脉狭窄合并反复发作的心绞痛或心力衰竭

5.肾动脉狭窄合并发作性肺水肿等

(二)禁忌症

1.常规心血管造影的禁忌症,如有严重的心、脑、肝功能障碍,凝血机制异常等

2.病变广泛,累及肾动脉全长或肾内弥漫性小血管病变

3.患肾萎缩严重,肾功能丧失

4.大动脉炎活动期属于相对禁忌症

主动脉狭窄扩张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1.球囊血管成形术的适应症①单纯型先天性主动脉狭窄(压差)30mmhg)②主动脉局限、短段狭窄③主动脉手术后再狭窄

2.球囊血管成形术的禁忌症①复杂型先天性主动脉狭窄②主动脉长段狭窄③弥漫性狭窄④主动脉完全闭塞⑤大动脉炎活动期⑥主动脉峡部发育不良

3.支架适应症①单纯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②术后再狭窄③大动脉炎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④完全闭塞后再通病例

4.支架禁忌证①大动脉炎活动期②复杂型先天性主动脉狭窄③未成年患者

 

老师的文档

常用栓塞剂有:

面胶海绵、碘化油、弹簧钢圈、可脱球囊、PVA、NBCA、

①明胶海绵多用于急诊血管内止血,如顽固性鼻衄、支扩大咯血、产后大出血等,也可用于一些肿瘤的术前栓塞,如脑膜瘤、盆腔肿瘤、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等

②碘化油多用于肝癌的栓塞治疗

③弹簧钢圈用于中等血管破裂出血,如胃底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髂内动脉损伤等。

也可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

④可脱球囊多用于CCF、AVF、Calen大静脉瘤。

⑤PVA多用于子宫肌瘤、肝海绵状血管瘤等栓塞

⑥NBCA多用于AVM栓塞

 

动脉内药物灌注相关问题及处理

①多只动脉供应肿瘤者,分配药物

②导管梗阻、导管抽吸和冲洗

③导管周围渗漏活脱位换管

④灌注血管者出现疼痛或恶心,停止或缓慢灌注,调整导管

⑤灌注动脉血栓形成、调整导管冲洗

⑥重复灌注间隔时间3-4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