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管理论文15篇中国环境管理会计的新模式探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1324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环境管理论文15篇中国环境管理会计的新模式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环境管理论文15篇中国环境管理会计的新模式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环境管理论文15篇中国环境管理会计的新模式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环境管理论文15篇中国环境管理会计的新模式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环境管理论文15篇中国环境管理会计的新模式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环境管理论文15篇中国环境管理会计的新模式探析.docx

《中国环境管理论文15篇中国环境管理会计的新模式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环境管理论文15篇中国环境管理会计的新模式探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环境管理论文15篇中国环境管理会计的新模式探析.docx

中国环境管理论文15篇中国环境管理会计的新模式探析

中国环境管理论文15篇

中国环境管理会计的新模式探析

中国环境管理论文

摘要: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做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在环保方面的先进经验与技术,从而构建适合本国的环境管理框架是完全必要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环保热情日益高涨,正是推进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大好时机。

只要给公众以参与的诚意,提供畅通的参与渠道,公众定会以相当的热情参与我国的关键词中国环境管理环境论文环境

中国环境管理论文:

中国环境管理会计的新模式探析

摘要:

如今的会计实践强调利润,与传统思想相悖。

中国的企业大多乐于追求短期利润,以长期的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和谐关系作为代价。

因此,建立一个新的中国环境管理会计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我国对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试图对环境管理会计提出一个新的实践方法,中国企业应充分学习及利用新环境下的环境管理会计。

关键词:

环境管理会计新模式

目前可持续发展已纳入广泛的学科中,会计领域中派生出一个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精神的新型分支――环境管理会计。

环境成本信息对产品的成本和一些重要的决策都会产生影响,比如产品定价、预算控制等。

中国高速成长的经济发展已经对环境构成了影响。

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发达国家已经对环境管理会计做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在我国对此领域的的研究尚有欠缺。

由于国家的体制框架不同,我国如何结合自身情况有效借鉴西方的环境管理会计模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应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中国的环境管理会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它研究了中国企业对环境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程度,内外部体系对这些应用的影响以及评价这些应用的有效性。

笔者首先通过文献回顾了解发达国家环境管理会计现状,然后对中国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大致的了解,进而提出相关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发现,最后对中国环境管理会计的模式进行讨论并提出结论。

一、文献综述

传统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无法对企业的产品、生产线和服务的环境成本进行核算,这就导致无法测算真正的环境影响,也会使得管理者们做出错误的决策进而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西方国家的许多企业曾对环境管理会计进行改进,用来进行企业核算和分析环境成本信息。

Gale利用h境管理会计对加拿大的一家造纸厂进行了“正确”的环境成本分析,并发现这部分成本至少是原先传统模式下报告的两倍;2001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发布了“环境管理会计流程和准则”,本报告提出了环境管理会计的概念以及在企业层面实施阶段的一些指导方针;佛罗斯特和威尔姆斯赫斯特发现环境管理会计可以改善管理效率,降低成本以及评估企业活动的可持续性;法拉利等人调查了澳大利亚的企业,发现环境管理会计与流程创新有着正相关的关系;斯卡沃内调查了阿根廷的企业,发现环境管理会计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清洁生产的实施方案中。

以上这些研究主要反映了发达国家的现状,但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并没有相关的研究。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已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目前中国饱受环境污染和环境条件恶化的后果,众多城市被披露受到严重的污染。

环境污染的问题不仅影响着国人的身体健康也不断加重中国整体的社会成本,同时对社会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国家领导人也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并以此作为中国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目标。

我国政府已经修订并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支持和谐发展,我国应自上而下地推行节能减排,并对此设立问责制度。

政府也在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的项目,例如绿色设计和新工艺的技术,旨在降解、回收和再生产工业产品。

在企业部门,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通过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公开披露他们可持续发展的成果,具体详见图1。

中国政府官员对环境愈加关注,愿意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越来越多,这就使得环境管理会计成为一种满足这种需求的新兴工具,帮助他们把会计信息同环境成果相互联系起来。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法、半结构化电话访谈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调查问卷法主要应用于对环境管理会计使用数据的核算分析,半结构化电话访谈法是调查问卷法的补充方法,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管理会计在一些企业内的应用。

(一)调查问卷法

调查问卷的数据来源于香港大学于2014年7月对参加其研究生项目的高级管理者和会计总监的一次调查研究,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现阶段环境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成果。

整个调查问卷共发出了100份,收到了70份,其中只有63份的数据可用,回收率是63%。

1.地理分布

受访者的公司总部分布于以下中国的城市,见图2。

2.行业分布

受访者公司所属行业分类见图3(本文使用的行业分类与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相一致)。

3.中国企业环境管理活动的决定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具有极高的环境保护意识。

74.1%的受访者表明他们的公司获得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66.5%的受访者表明他们单独设有环境保护部门来处理环境问题。

笔者采用7点李克特量表(1至7,其中1代表最低有效影响)来研究这些受访者公司环境管理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具体详见表1。

上述结果表明:

政府、企业管理者、客户和ISO14000的执行在企业实践阶段的环境管理活动中是最主要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平均值全部接近或大于5),此结果进一步表明中国企业利用环境管理的战略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进而吸引客户。

4.环境管理会计的应用

仅27.6%的受访者表明他们的公司已经意识到环境的成本。

然而在这些受访者中,只有一半认识到浪费原料成本在环境成本中占比最大,具体详见图4。

在对这些环境成本进行的处理上,58%和31%的受访者的公司把这部分成本记作一般成本费用按比例摊在产品成本上,仅有11%的受访者公司会核算环境成本到个别产品上,具体详见图5。

环境预算是环境管理会计中最受企业欢迎的项目,见图6。

(二)访谈法

通过对四家企业进行深入的半结构化电话访谈,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环境管理会计在一些企业内的应用成果,同时加强了调查问卷取得数据的准确性(具体详见表2)。

例1:

公司甲

公司甲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此公司使用环保染色材料,并且在生产的污水流放到污水处理厂之前,采用集中化过滤系统先行处理污水。

电话访谈的受访者是该家公司的财务总监,他强调公司取得了ISO14002的认证,公司的环保问题也是海外市场顾客最关心的问题。

此公司将环境成本作为企业的一般成本费用,为环境成本预留一部分年度预算。

例2:

公司乙

公司乙是一家制鞋企业,作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已经成立了70多年。

公司乙于1999年取得了ISO9001的认证,于2011年取得了ISO14001的认证。

该受访者说环境成本只占总生产成本中的一小部分,其中对污水的处理成本占比重最大。

公司乙也为污水处理做了年度的预算规划,并表示客户是影响公司环境管理战略的决定因素。

例3:

公司丙

公司丙是一家专门制作钢管、排水管及配件的上市公司。

公司获得了不同的管理认证,包括ISO9001、ISO14001、HACCP等。

受访者提到钢铁行业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例如粉尘、烟雾和污水。

公司投资了大量的资源进行污染物的处理工作。

因为不需要单独列报环境成本,所以该公司把环境成本列为公司的一般成本费用。

例4:

公司丁

公司丁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子公司,目前雇员4000余名,每年可以生产超过5万吨的棉纺织品。

“和谐发展”是该公司的企业使命。

公司也获得了多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表示这些认证对海外市场而言意义重大。

受访者也表示粉尘和噪音污染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该公司需要安装一系列设备来减少粉尘和噪声污染。

四、结论

笔者的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对和谐发展有着强烈的兴趣,但是他们并不能准确地核算出环境成本。

如果中国政府可以大力宣传环境管理会计,并且给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安排更多的相关培训,那么环境管理会计在中国会越来越流行,环境成本也能得到很好的核算。

西方模式的管理影响现代中国的管理实践,但是西方生产消费的行为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

为了推进西方环境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发展,我们应该将之与传统的中国思想融合,建立一种东方式的环境管理会计模式,“东方化环境管理会计”模式既包含了传统中国的易经智慧又包含了西方化环境管理会计的工具,这种模式可以被广大的中国企业经营者所接受。

“中国环境管理会计的新模式”包含逐步提高战略价值的四个阶段,其大致的概括见表3。

笔者的研究表明许多的样本企业还处于“审视自身”的阶段,他们只是认识到环境管理计的必要性但是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只有环境管理会计被更多的中国企业所实践,我们才能进入到最终的“和谐发展”阶段。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环境管理论文:

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

摘要:

环境作为人类公共财产的属性越来越被公众认同。

环境污染和破坏直接影响公众的生活和生存,环境决策的正确与否,环境质量的好坏,公众都有最直接的感受,最能提供公正评价,公众对环境保护最有知情权和监督权。

然而,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决非政府或企业力量可以全面解决,一切落实、剖析都需要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关键词:

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

1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必要性研究

1.1环保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环境问题比较严重。

相对而言,国家财力和环境保护专业队伍力量有限,没有公众的积极参与,环境状况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改善。

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政府必须重新定位自身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的职能将进一步规范和收缩,其职能重点将体现在制订政策、加强监督、严格执法。

而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责任将由社会和污染者承担,这就要求公众行动起来去承担应有的责任。

1.2降低政府管理环境的成本。

众所周知,我国还是一个经济尚不够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国家财力有限,对环保的投入相对不足。

一些发达国家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大都占到其国民生产总值的3%以上,而在我国尚不到1%。

环保投入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而这种状况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解决,这就要求我们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用最经济的办法保护好环境。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因为公众参与能够降低政府管理环境的成本,如:

①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使环境政策更加符合民意、民情,使环境政策在实施中遇到的阻力减少,自然降低了实施成本;②公众参与是一种非货币的资本,有了公众的积极参与,一些问题不花钱也可以得到解决,比如公共卫生、白色污染、垃圾分类等问题;③公众参与分担了政府的跟踪、检查等监督职能,把污染损失围堵于源头上,使这些工作更有成效而成本降低。

[1]

2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具体的方式

2.1积极参加环境建设,努力净化、绿化、美化环境。

2.2坚持做好本职工作中的环境保护,为环境保护尽职尽责。

2.3参与对污染环境的行为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的监督,支持环境执法,促进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

2.4参与对环境执行部门的监督,促使其严格执法,保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杜绝以权代法、以言代法和以权谋私。

2.52003年9月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是近十年来除《环境保护法》外,我国环境立法最为重要的法律。

该法的颁布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有效法律,是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防止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利器。

所以,笔者认为对公众进环保普法教育,是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

[2]

3中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主要机制研究

3.1中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政治机制。

在当前,中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政治机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众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等政治途径参与到国家环境立法和管理的活动中去。

公众还可以通过各级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参与环境管理。

政协委员都享有建议权、视察权、报告权,他们非常关心环境保护,经常开展对环境问题的调查和监督工作,接受公众对有关环境方面的询问、要求、批评、建议和申诉,并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转交有关政府环境部门进行处理。

[3]

3.2中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社会机制。

中国政府和环境界目前最为重视的是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社会机制。

首先,我国加强了环境教育、宣传和培训,在每年的“地球日”、“植树节”、“六.五环境日”开展声势浩大的全民宣传活动,对提高公众环境意识起了巨大的作用。

其次,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工具宣传环境知识,开辟环境专栏节目,为公众提供参与环境管理的必要讲坛。

第三,通过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介入环境管理,积极开展环境宣传和执法监督活动。

[4]

3.3中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具体实施。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中国的环保团体相继出现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1994年3月,中国第一个草根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在新疆成立,两年后“新疆地球村”也成立起来。

此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10多个环保革根组织。

这些草根组织正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例如新疆地球村通过提高公民环境意识和加强公众参与,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其关注的领域有:

可持续消费的理论与实践;绿色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生态修复与保护;青少年的环境教育与交流。

2000年地球村联合其它5家草根环保团体,建立了“中国环保团体网络”,改变了过去那种各个组织独立和分散地工作、彼此很少有联系的局面,为他们在全国范围内产生更大的影响创造了可能性。

4结语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做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在环保方面的先进经验与技术,从而构建适合本国的环境管理框架是完全必要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环保热情日益高涨,正是推进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大好时机。

只要给公众以参与的诚意,提供畅通的参与渠道,公众定会以相当的热情参与我国的环境保护治理工作。

中国环境管理论文:

中国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现状与应对

由上可知,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面积规模和产量规模都很大,对水环境的影响巨大,而客观的水产养殖业水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因而,无论基于水产养殖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还是基于我国水产养殖业规模和地位及其对水环境的重要影响,都要求加强和改善其水环境管理。

二、我国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现状

从管理主体来看,我国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体系主要由各级政府行政管理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水产养殖户自身管理以及水产品消费者与养殖场周边居民的监督管理组成。

从1986年《渔业法》实施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及其管理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

(一)行政管理层面

我国水环境行政管理实施的是统一监督管理和部门分工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环保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渔政渔港监督部门等分部门则根据各自职责和分工对管辖范围内环境要素进行监督管理。

具体到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的行政管理,由各级环保部门、水利部门、渔业农业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共同管理,呈现出“多龙治水”的局面。

在调研中,我们注意到现行水产养殖业水环境行政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环保部门的职权和职责是履行环境保护,进行行政执法监督管理,但实际情况是,各级地方环保局的管理关系全部在地方,受制于地方领导,所以当经济与环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环境保护往往还是为经济发展让路。

对于短期内没有引起明显环境问题和民众纠纷的渔业水环境问题,环保部门采取的是“民不报,官不究”的态度。

第二,我国对水产养殖业实行的是多头管理,水产养殖证件、水产苗种是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水产养殖水环境由环保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渔药、水产饲料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水产品质量则由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经贸、环保、卫生、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管理,这就造成了各部门之间责权交叉多,分工不明确,往往出现“谁都该管”而“谁都不管”的现象,导致监督和执法力度效果不佳。

第三,许多渔业资源具有跨行政区的性质,因而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就涉及跨行政区的管理问题。

按照《渔业法》第七条第三款的规定,跨行政区域的江河、湖泊等水域的渔业,由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商制定管理办法,或者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监督管理。

在实际运行中,不同行政区从自身需要出发来决定开发利用和管理跨行政区的水环境,缺乏良好的协调机制。

因此,跨行政区的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中各行政区的管理重叠和冲突的现象以及局部有利而整体有害决策等问题也是比较普遍的。

(二)法律法规层面

从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渔业法律体系结构从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规章、政策、法律解释、涉外法等多个层面逐步建立起来。

但是我国现行的渔业法律体系中,与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为中央级别的,如《渔业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渔业船舶登记章程》、《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兽药管理条例》、《水产原、良种审定办法》、《水产苗种管理办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远洋渔业管理规定》等。

这些法律中多是关于渔业的一般性规定,单行法规尚不完善,因而造成了相关法律的实际操作性差。

其次,养殖业、捕捞业以及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是相关法律的根本目的和重点,与水产养殖水环境有关的法规几乎空白。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等关于水质标准的要求和出发点都是主要基于渔业产业本身的发展,而不是水产养殖业水环境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即使有的法规如《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对水产养殖用水水质作出了相关规定,并要求养殖场或池塘进排水系统分开,其主旨仍然是服务于渔业的经济发展。

再者,在现行水产养殖业水体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中,国家综合污水排放标准和行业污水排放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海水池塘水排放要求》(SC/T9103-2007)相对完整,但地方标准明显滞后,亟须健全和完善,仅有少数地方政府如浙江出台了地方标准《水产养殖废水排放要求》(DB33/453-2006)。

(三)养殖场主自我管理层面

为了保证水产品质量和保护水环境,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针对水产养殖户的水产过程出台了相关管理规范。

早在2002年,福建省就制定了水产养殖场用药记录管理制度,规定药物使用须由技术人员具体操作或在其指导下进行,并做好用药记录,用药后应妥善处理排放药液废水。

北京、上海等地先后颁发实施了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管理规范,对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的水源水、池塘水、养殖排放水、生活污水等作了明确规定。

养殖标准化和工厂化养殖为养殖户提高了管理效率,不仅改善了养殖设施设备,提高了生产能力和水产效率,而且改善了养殖水体生态环境,增加了水质调控能力,促进了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但是在散户的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场主对生产行为的水环境后果是不重视的,关于水环境的管理是混乱的。

笔者在浙江、山东、湖南等地以实地访谈、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到,不执行《养殖用药记录》,使用禁用渔药、消毒物,超量使用渔药,不经无害处理直接排放养殖水等现象还是非常普遍的。

大多数散户没有水环境保护的意识,对于水产养殖业的水环境管理更是没有概念。

(四)水产消费者与养殖水体周边居民监督层面

随着食品安全社会关注度的提高,水产消费者对于水产品质量和养殖水环境也越来越关心。

从2012年开始,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开通了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服务信息系统,实时记录和发布,水产养殖场、养殖环境、养殖投入品、生产过程管理、水产品质量抽检等环节中关系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动态信息,以便消费者监督水产养殖的生产与环境管理。

在广东、浙江等省份的基层养殖地区,各村选派一名村干部担任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经过培训后负责监督和指导本辖区水产养殖场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生产管理,每月向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汇总报告各水产养殖场的基本信息和质量安全管理情况。

当然,水产消费者和质量安全监督员都主要是从水产品质量的角度理解和对待水产养殖水环境的。

真正从生态环境角度关心水产养殖水环境的群体是另一利益相关者――养殖场周边的居民。

养殖场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养殖水环境的直接影响。

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周边居民对于水产养殖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后果感到无可奈何。

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居民碍于与养殖户的本地熟人情面,对不明显的环境后果选择隐忍姑息;另一方面,促使周边居民对水产养殖废水排放问题行使监督和维权权利时,一般都到了废水、有毒物质排放长期积累、环境后果比较严重的阶段。

三、国际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上述问题和不足,反映了与我国水产养殖业地位不匹配的水环境管理现状。

纵观全球,我们发现挪威、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方面走在世界先列,他们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

作为世界上最早(于1946年)成立渔业部的国家,挪威各区域内渔政及水产企业质量与环境管理的所有事务都由渔业管理机构派驻的检查官员负责,而不按养殖、捕捞、资源环保分工来设置机构。

邵桂兰、刘景景、邵兴东:

《透过挪威经验看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与政府规制》,《中国渔业经济》,2006年第5期。

这样的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能避免政府部门间相互协调所产生的内耗。

类似地,日本设有一个我国所没有的专门机构――由具有一定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上组成的、经过严格的步骤选举产生的渔业调整委员会。

徐海龙、王海龙、乔秀亭:

《中日渔业法律法规及管理对比分析》,《现代渔业信息》,2011年第9期。

这个机构负责管理日本渔业相关的包含水环境管理的所有事务。

反观我国,省级及以下行政区域中,水产养殖业隶属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管辖,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又归农业部门管辖,水环境由环境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共管。

对此,笔者建议改革水产养殖业管理体制,整合行政资源,在环保部门中成立一个专门负责管理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的主体机构。

这个主体管理机构由环保部垂直管理到省市区环保厅局,进而垂直管理到地市级环保局;地市环保局再派出县区级环保局。

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人员三至五年进行轮换,以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防止各种保护主义对企业污染的包庇袒护,防止各类腐败的孳生和蔓延。

(二)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在现有《环境保护法》、《渔业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基础上完善我国水产养殖业法律体系,尤其是地方法律法规、地方标准和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出台。

在我国现行渔业法律体系中,关于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的专门法律法规还是空白,亟需加紧立法和制定相应实施办法。

在这方面,美国在针对水产养殖及其环境管理的立法过程中广泛吸取各部门和各种知识背景的人员尤其是生态学家的参与,这一做法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在水产养殖业过程中,对渔药的监管制度是需要特别重视的。

美国水产养殖用药严格遵守联邦政府和州的法令法规、条例和指南等管理规定。

水产养殖排放的杀虫剂和其他潜在污染物必须由国家污染物排放清除系统许可才能使用。

而在挪威则根本没有渔药店,养殖户在市场上购买不到药品。

当鱼病发生时,养殖户必须经由专业兽医开处方才能获得渔药。

这些渔药管理规定使得渔药管理更简单有效,减少渔药对水环境的影响。

这一经验体现的预警原则应当在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立法得以体现。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上述民众监督只能发生在环境后果发生且严重化、明显化之后。

(三)发挥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