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7121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docx

《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Word版.docx

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

2018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2018.6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我将》: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

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材料反映出西周时期

A.大兴礼乐加强集权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家国一体局面形成D.宗法观念不断加强

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谧。

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

自今已来,除谥法。

”秦始皇废除谥法是为了

A.反映皇帝独尊B.加强思想控制

C.突显皇权至上D.确立官僚政治

3.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位人物:

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

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A.为现实主义文学奠定基础B.注重感情抒发和神韵意趣

C.适应普通市民生活的需要D.用华丽辞藻描绘盛世局面

4.《晋书·卫瓘传》载: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

与太尉亮等上疏曰:

‘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

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

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据此可知

A.卫瓘认为察举制具有教化功能    B.魏晋以察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C.官制改革使民俗更加淳朴和顺D.卫瓘主要代表士族门阀的利益

5.王阳明说:

“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

理岂外于吾心哉!

”王阳明旨在说明

A.强调伦理道德B.重视知行合一

C.宣扬格物致知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遥趋之”。

这些诗句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

A.家国情怀B.艰苦奋斗的精神

C.耕读情怀             D.探索创新的精神 

7.“夷兵至骑驴上三殿,玉帛图籍焚掠无遗。

户部银三百余万,内帑倍之,尽以资敌。

大治道途,穿城为铁道,通正阳门。

俄、英兵迭居颐和园,及出而薪木皆尽矣。

”与材料所示战争相关的是

A.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D.设使馆界各国派兵保护

8.下图是民国年间出版的《三民主义课本》插图,图中包含了妨碍“中华”这艘航船的三大障碍。

为使其顺利航行而开展的革命运动是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D.土地革命

9.“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

”该论断出自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10.毛泽东在给前线的作战电报中提出:

“为着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我们准备令刘伯承、邓小平……歼灭黄维兵团之后,留下杜聿明指挥……诸兵团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敌向徐州、郑州、西安、绥远诸路逃跑,是没有可能或很少

可能的。

”据此判断,该电文的主要意图是

A.指示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B.要求迅速歼灭淮海战场上的敌军

C.确保平津战役的顺利开展D.防止辽沈战役中东北敌军的南逃

11.下表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1950年本科第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科 目

马克思列宁主义

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革命史

经济地理

俄语

高等数学基础

体育

周课时

6

1

1

2

12

2

2

学期总课时

132

22

22

44

264

44

44

A.政治课在总课时中占比最大B.课程设置受到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

C.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D.课程安排体现面向工农的时代要求

12.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期间在答谢宴会上说:

“我们在这里聚会……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

我们每一方都是这样的利益,就是维护我们的独立和我们人民的安全。

我们每一方都是这样的希望,就是建立一种新的世界秩序,具有不同制度和价值标准的国家和人民可以在其中和平相处。

”据此判断

A.中美仍在相互敌视状态B.中美己无意识形态分歧

C.中美国家利益完全一致D.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13.1990年台湾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次年又提出了“国家统一纲领”,后经台湾当局行政部门会议讨论通过。

上述措施表明台湾当局

A.推动两岸“三通”B.认同“一国两制”方案

C.坚持一个中国D.积极响应“九二共识”

14.从《十二铜表法》开始,罗马就制定了十分严格和严厉的债务法,此后不断加以系统和完善。

如《民法大全》规定:

“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清偿,不论债务人知情与否,无关宏旨,因为第三人既代为清偿,不论债务人知情与否,甚或违背其意愿,债务人仍免除其债务。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B.保护私有财产属罗马法的本质特征

C.罗马法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D.保护私有财产是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15.“通俗文学大大超过了拉丁文学,大量的、极其丰富的通俗文学作品表达了新的艺术思想,体现了当代社会的特色。

科学工作开始动摇对亚里士多德经院哲学的盲目崇拜,但大部分仍保留着先验的、异想天开的纯理论研究。

”由此判断,材料所述历史时期

A.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B.生物进化论得到广泛传播

C.经典力学体系已经形成D.启蒙运动逐渐进入了高潮

16.“随着对峙的加剧,激进派领袖对这场运动的思想成果加以利用,并将其转化为革命口号:

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

”材料论述的这场运动

A.标志着西欧人文主义的复苏B.提倡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的理念

C.设计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1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

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B.境内各邦拥有军政大权

C.国家权力被普鲁士垄断D.政权采用了联邦体制

18.2016年6月16日,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再次探测到引力波信号,开启了全新的引力波天文学时代。

在物理学中,引力波是指时空弯曲中的涟漪,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这种波以引力辐射的形式传输能量,早在100年前引力波就被科学家预言。

引力波最可能被哪位学者预言

A.牛顿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普朗克

19.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

“苏联解体了。

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

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

”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20.它“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人们感受到畸形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压迫。

两次世界大战,经济恐慌,冷战及核恐怖,给人们造成严重的精神创伤……悲观主义思潮席卷欧洲,非理性主义思潮有广阔市场。

”这种文学流派的典型作品是

A.B.C.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

第21小题13分,第22小题12分,第23小题15分,第24、25小题各10分,共计6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3分)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

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

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

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孟子、荀子的政治思想。

(5分)

(2)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儒学传承与创新的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程朱理学为例加以说明。

(4分)

22.(12分)西方国家在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传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革命的目的是捍卫议会主权。

国王本来就没有专制权力,“王在议会”“王在法下”是英国的政治传统……《权利法案》13条款除第6条外,都是重申议会“自古就有的权利”。

但是,过去的文件是贵族或议会“呈请”,国王“恩准”;光荣革命调换了双方的位置,议会形成法案,要求国王服从……19世纪的一系列改革,使英国成为现代民主国家。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美国是一个有州权主义传统的国家。

1774年,在约翰·亚当斯笔下的“我们的国家”是指马萨诸塞湾,在邦联国会中的马萨诸塞代表是“我们的大使”;在晚些时候,杰斐逊所说的“我的国家”一般是指弗吉尼亚。

邦联的形式,一方面固然满足了“主权在州”论者的愿望,但是另一方面充分暴露了这种形式已经成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美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这种企图遭到“州权至上”论者的顽强抗柜。

……经过最广泛、最深刻的辩论。

联邦政府获得主要权力和州政府保留某些权力分权治理国家的格局,用最髙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这就是美国的联邦主义。

——摘编自黄安年《从战地到史林—邓蜀生九旬文集》

材料三某种程度上讲,现代化意味着对传统的一种否定。

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二者的冲突是缓慢展开的,变革对历史传承性的破坏是长期渐进的。

当然,这冲突中往往又包含对传统文化的选择性传承、发展与创新,利用传统因素为成功的现代化助力。

——摘编自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光荣革命后权力中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产生影响。

(3分)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欧美国家民主政治形成和发展过程为例,就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写一篇小论文。

(9分)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