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VI.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1158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V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VI.docx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V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VI.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答案VI.docx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VI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VI)

一、基础。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粘贴玷污砧板拈轻怕重如坐针毡

B.悲怆寒伧创伤沧海桑田踉踉跄跄

C.禅让蝉联忌惮箪食壶浆殚精竭虑

D.对峙坚持侍奉诗词歌赋恃才傲物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大别山地区奇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前来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和寻古探秘的学者不绝如缕。

B.在前不久我校举行的“十佳青年教师希望之星”竞选暨颁奖大会上,老师们的才艺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在笑声中,大家心中所有的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

C.10月26日,在黄冈市遗爱公园上演的“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黄冈篇《激情大别山》,给观众带来了如诗如画的视听体验,一曲唱罢,全场就爆发出如雷贯耳的掌声。

D.《梁山伯与祝英台》获得高二年级话剧大赛一等奖。

祝英台的扮演者在一笑一颦之间,丝丝入扣、动人心弦地展示了角色娇憨深情的内心世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

B.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回落的情况,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自1月14日起,将汽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将航空煤油价格每吨降低90元。

C.让坝上地区的人们讨厌多年的西北风,如今恰恰给当地带来了实惠,迎风转动的“大风车”不仅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且还带来了绿色能源——风电。

D.个人财产拍卖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拍卖单位负责代扣代缴,并按规定向拍卖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部门办理纳税申报。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广州有句老话:

出处不如聚处。

此一时彼一时,乃出处与聚处的反复博弈而已。

①京城乃文化上的聚处、话语上的出处

②如此说来,广东乃文化上的出处、商贸上的聚处

③话语盛时,岭南虽特产文化也被观察为沙漠

④进一步来说,出处讲地缘特产,聚处则讲人气效率

⑤商贸盛时,渔港的喧哗盖过京城侃爷

A.②①④⑤③B.④③⑤①②C.④②①⑤③D.④③①⑤②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子厚讳宗元,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

“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

“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

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

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归葬万年先人墓侧。

(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率常屈其座人屈:

屈尊

B.例出为刺史例:

同样

C.则没为奴婢没:

没落

D.士穷乃见节义穷:

困窘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遇用事者得罪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

B.其俗以男女质钱其尤贫力不能者

C.皆以子厚为师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

D.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而梦得亲在堂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子厚“政绩”的一组是()(3分)

①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②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④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⑤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⑥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A.②④⑥B.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厚年少时聪慧。

他通晓各种学问,英俊杰出,正直刚毅,发表议论引证古今,融会贯通经典百家学说,当时的人们都愿意与他交往。

B.衡山和湘水以南应考进士的人,都拜子厚为师;曾受其点拨的学子,文章写得出色。

C.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听到刘禹锡被贬到播州,主动请求朝廷将他们二人所贬之地对调,结果朝廷接受了他的请求。

D.文章从博学多才、执政为民、急人之难、交友的节义这几个方面赞颂了柳子厚的为人风范,同时也对世风进行了一定的抨击。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段断句。

(4分)

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3分)

                               

②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

(3分)

                                 

(二)诗歌鉴赏

10.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滴滴金梅孙道绚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

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

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注】:

孙道绚,中原人,盛年孀居。

在金兵南下之际,她同李清照一样,“漂零遂与流人伍”,流徙江南,只身寄居一室。

(1)请你谈谈首句中“飞”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3分)

  

(2)从全词看,作者传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作简要赏析。

(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4)曾子曰:

吾日三省乎吾身。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传不习乎?

(《论语》)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题。

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是一种较能适应现代化进程的文化形态。

广东人的怀旧情绪相对来说比较弱。

比如,中国许多地方曾经在90年代大唱怀旧歌曲,广东人却没有卷入这个热潮。

又比如,北京的文化人为浸漫了过去时光的四合院日益减少而痛心疾首,广东的文化人却很少为南国特色骑楼的日渐消失而大声疾呼。

怀旧,是一种固守。

怀旧需要某种经历和情感上的认同,所以,怀旧色彩越浓,越容易陷入自己的窠臼;怀旧色彩淡一些,向前看得多一些,则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兼容性和现代性。

岭南文化受香港文化影响较深。

广义的岭南文化本来就包括香港地区在内,只是由于历史的和政治的原因,我们的岭南文化概念已基本退据珠江流域。

所以,广东与香港在文化上较容易达到融洽,形成同构。

因而,我们关于岭南文化的现代性审视离不开对香港的认识。

香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崛起,使香港文化在重“实”的广东人心目中成为一种高位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从香港获得了大量投资,在香港找到了走向世界的码头,而且在从香港学得管理模式的同时,也搬来了香港的生活方式,香港的饮食、服饰总是能够一浪接一浪地在广东流行。

与此同时,香港文化品格中的突出经济的特点、注重享受的特点等也深深影响着广东。

实际上,香港是中西文化之间的过渡。

它的政体和行政管理是西方式的,它的市民心理和行为方式却依然有浓烈的东方色彩。

从某种角度看,香港在人的现代化方面也是发育得不够的。

岭南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对政治及文化的相对冷淡、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偏差、享乐主义的盛行以及小富即安的自得等等,大多找得到香港影响的痕迹。

岭南文化与澳门文化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以租赁形式入据澳门,在西方政治与法制文化的影响下,澳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与特点,即开放多元,中西合璧。

即便如此,澳门文化仍然植根于中华,岭南文化的特色长期在澳门得到保留和发挥。

同时,由于澳门长期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宗教艺术、价值观念等,通过澳门传入广东,继而扩散到内地,使岭南文化“得风气之先”,又“开风气之先”,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所以,16世纪中叶以后的岭南文化与澳门文化是相互促进,双向互动的。

澳门与岭南文化的关系问题是16世纪以来中西交通、人类文明进程的个案研究典型,值得学术界重视。

广东作为全国最大的侨乡,华侨历史悠久,华侨文化积淀深厚,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侨华人是个特殊的群体,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华侨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最突出地体现在文化纽带上。

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这是历史的进步。

但是,对于华侨来说,“落地生根”不等于文化同化。

事实上,他们的文化仍然保持着民族性,中华文化仍然是华侨的母体文化,是华侨的根。

另一方面,华侨留居海外之后,与当地文化“通婚”,吸收当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益成果,表现出较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今天,我们讲要建设华侨文化,就是要研究华侨文化这种兼容中西文化的特质,找到它的内核,丰富和发展岭南文化。

岭南文化经常处于动态之中。

有人说,广东人会生孩子,却不会取名字。

而广东人对于这样的冠名倒不很在意。

理论总结是升华,但是换一种角度看,它也是束缚。

岭南文化乐于为历史写第一稿,而不在乎定稿本上的名字排列,不在乎创新是否上纲上线。

这种品质,为它与不同文化范式的相处相融作了准备,也为它接受发展中的现代性因素作了准备。

12.下列对文本相关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怀旧色彩散淡,从文化角度上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可能正是因为向前看得多一些,反而不容易落入窠臼,较能适应现代化进程。

B.岭南文化受香港文化影响较深的原因,在于香港文化品格中突出经济、注重享受的特点。

C.岭南文化与澳门文化的关系问题是个典型的研究个案,前者是后者的根本和窗口,后者是前者的桥梁和主体,双向促进互动。

D.华侨文化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表现出了较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E.不用烦琐的理论总结束缚自己,这使得岭南文化与不同文化范式的相处相融、接受发展中的现代性因素作好了准备。

13.以下推断,符合文本原意的一项是()(3分)

A.岭南文化经常处于动态之中,长于创新,但缺乏理论总结,这种品质有利也有弊。

B.“得风气之先”、“开风气之先”,是指岭南文化有史以来就处于活跃状态,在现、当现代乃至将来的中国文化发展中必然处于领先的地位。

C.岭南文化深受港澳文化和华侨文化的影响,融合了港澳文化和华侨文化的特点,表现出较严重的消极倾向。

D.“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表明广东人普遍不重视文化价值和作用。

这是受港、澳及华侨文化直接影响的结果。

14.香港文化、华侨文化都对岭南文化产生了影响,请从与岭南文化的关系角度概述前两种文化的不同之处。

(4分)

15.文章末尾为什么说“岭南文化常处于动态之中”,请结合全文加以理解和分析。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说明: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伊人寂寞陈毓

  是那场突然降临的死亡出卖了她。

  灾难降临之前,她是个不久就要当妈妈的女人。

那时她的妊娠反应已经过去,对食物的热爱又回到她心里,睡眠也回到她的眼睛里,她的精神很好,看上去健康而强健,有旺盛的精力。

生活很好,即使她的肚子高高地隆起来了,腰身的粗壮使她原来的衣服不再适合她,但是春天的到来却使她很容易打扮自己,她穿着宽松舒适的孕妇裙,看上去是那样闲适自在。

  是一个周末,她要去郊外镇上看望一位女友。

女友在电话里不止一次跟她描述小镇油菜花开的样子,麦苗儿青青菜花儿黄,那情景她是熟悉的,只是好多年没看见了。

现在,怀孕使她从容起来,那就去看看吧。

  她拒绝了丈夫的陪同,她说,离产期还早呢,没那么金贵,一个人去得了。

她心疼上夜班的丈夫,就靠白天的睡眠补精神,她不想叫他缺觉。

  丈夫送他出门,随手理了理她耳边的头发,使她的头发更整齐。

  他陪她走到巷子口,那里有一路公共汽车,可以载她去女友所在的小镇。

他看着她上了公共汽车,他们相互挥手道别后,他就回家了。

他睡觉。

他的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一个完整的晚班的确使他疲累。

他的睡眠一片黑暗,那里很少有梦。

  他不知道正有什么在他的睡中发生。

那辆公交车,载着他妻子和将要出生孩子的公交车被一辆迎面的车子撞到了路基下。

他的妻子和他未来的孩子就在那一瞬间永远地弃他而去了。

  他在医院里看见他们,准确点说,是看见他的妻子,他妻子的身体。

  跟他谈判的是医生。

医生说,她死了,在撞车的一瞬就死了,她撞坏了大脑,她没有痛苦。

医生替他揭开那块白布,他看见她的脸,她的身子,她的身子和脸都是完好的,区别是它们现在看上去僵僵的,没了血色。

他仔细地看她,他看见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那里没有恐惧,只有吃惊,像是看见什么叫她不明白的事情在眼前发生,从前他惹她生气时她多半就是那表情,吃惊无辜地看着他,看得他心软,把所有的过错自觉承担在身上,不管事情的起因怪不怪自己,他都甘心。

现在,那样的目光再次出现在他眼前,他立即就有了承担什么的义务了,可这一次,他能承担什么呢?

  我们医院想买你妻子的身体,当然,这得您肯成全。

医生在说话,在对他说。

  等他终于听明白医生的话,他的直觉反应就是把自己善于操持钢铁的拳头砸在医生脸上。

但他控制了自己,他虽然活得粗糙,但这并不意味他缺少教养。

  我们很想把您妻子的身体留在这里,您不知道,这对医学研究,有多高的价值。

医生更加小心地寻找字词,生怕伤害了那做丈夫的情感。

  谈判是艰难的。

一个是刚刚痛失亲人的丈夫,一方是对科学秉承严谨态度的医生。

  总之这桩谈判最后定下来了。

那丈夫终因那笔他不再有力气拒绝的金钱放弃了他的坚持;而医生,一个视人体研究如同性命的人得到了那具人体:

一个怀孕六个月的年轻女人的健康完整的身体。

  据说,那个女人的身体用了世界上最尖端的技术,被栩栩如生地保存下来。

  我是在一个名为“人体奥秘”的展览里见到她的。

于我,那是众多参观中的一次参观,是一个不明就里就走进去了的一次观看。

讲解的先生一再说,一定进去看看,这里有中国仅此一家的珍藏。

讲解先生说的“仅此一家的珍藏”指的就是那个怀孕六个月女人的身体,她在这里有一个名子“惊鸿”。

那是一个很诗意的名字,但在这里我看不见诗意,也因此怀疑,那不是她的本名。

  讲解先生说了她的来历,她现在的身价,那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只因为,她的遭遇的偶然性导致了它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和奇缺。

  时光过去了二十年这也是讲解先生告诉的,她依旧保持着二十年前那一瞬发生时的表情,让她“永恒”的技术的确高超,她站在那里的样子大方周正,大睁的吃惊的眼睛叫她的表情看上去无辜而年轻。

她的双乳饱满坚挺,鼓荡着生命力,她四肢和腹部的肌肉纹理结实有韵致,她孕育和护佑她婴孩的那个地方现在像一面永远敞开的窗,向遇见她的每一双眼睛打开她身体里的秘密:

她是一个怀孕六个月的女人,你看她的宝宝多健康,仿佛随时都会在她的子宫里伸个懒腰踢一下腿似的。

  我回到博物馆外,九月海滨的阳光明亮清润,空气里有青草的浓香气。

我使劲摇头,想摇落那女人看在我记忆里的目光。

可是摇不掉。

  我再回头,看见明亮的阳光使博物馆呆在黑影里。

那里,藏着科学的凉意。

16.试分析小说中“她”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4分)

17.“丈夫送她出门,随手理了理她耳边的头发,使她的头发更整齐些。

”这一细节有什么作用?

试作简要分析。

(5分)

18.小说的结尾一段含蕴深刻,试分析其含义和作用。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季老足迹:

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12日下午5时半,一场罕见的大雨笼罩整个北京大学,但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前的广场上,仍然聚集着北大的师生,还有很多人从校园外特地赶来,悼念季羡林老先生,久久不愿离去。

“我没有亲眼见过季老,没有和他打过交道,但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

”一位几天前从北大毕业的中文系学子,今天重回校园,在雨中向季羡林老先生鞠躬致敬。

“深切怀念季羡林老先生”——今天上午10时,季羡林老先生的灵堂尚未敞开大门,不少北大师生就已自发聚集在百周年纪念讲堂黑色的大幅挽联下。

在悼念人群中,82岁的雷鸣老先生从家中赶来,一直待到下午5时灵堂关闭都迟迟不愿离去。

他说:

“1992年在‘中国丝绸之路’首届学术大会上,我的一篇论文得到了季老的点拨指正,此后,我多次和季老交流过相关学术问题。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这也许是每一个和他交往过的人最深刻的感受。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张颐武说,这么多年来,他们这批学人从未听到过有关季老的负面传闻,“从这个角度来说,季老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是一个将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专业知识完美结合的人。

“季老先生做了一辈子学问。

不管是在什么状况下,都没有停止。

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在治学精神和态度上。

”季羡林老先生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葛维钧回忆,季老先生写作《糖史》时,已经80多岁了,但仍不顾严寒酷暑每天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有时,季老发现了新线索就兴高采烈起来。

他的喜怒哀乐都是和做学问联系在一起的。

“先生个性极为鲜明,广被万物的爱心与知识分子的胆识在季老先生那里体现得十分醒目。

如果来访者不学无术而又滔滔不绝,先生就会面色木讷长久不言;如果是清纯学生求访解惑,则他每次必从家中送出来直到大门口默默挥手告别。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王岳川教授告诉记者,“季老生前说过,他最喜欢的知识分子是:

质朴,淳厚,诚恳,平易;怀真情,讲真话;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当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正是夫子自道!

“季羡林老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品格。

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

”国际关系学院2005级本科生李玉磊对记者说,季羡林老先生常年笔耕不辍,把自己对人生、对知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写在了一本本书中,这些用心写出的文字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很早听闻季老先生的大名,通过阅读,为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所深深折服,这成了我报考北京大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语言文学系2007级本科生李垚坦言,虽然求学期间,她未在校园里见过季老先生,也未聆听过其谆谆教诲,但是他独特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境界早已成为燕园中无形的精神标识,感染着每个身处燕园的北大学子。

“先生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治学的严谨精神,是我们后辈应汲取的力量。

唯有如此,步入社会后才能有所担当。

(有删改)

19.这篇新闻开头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分)

 

20.文中说:

“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

”请结合全文,分析季羡林老先生对北大人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5分)

 

21.大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请联系文本和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6分)

 

五、本大题两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把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概述的长句改为三个单句。

(6分)

科学发展观是在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按照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答:

(1)

(2)

(3)

23.汉字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请由汉字“人”展开联想,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横线处补上一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象地阐述“‘人’是什么”这一问题。

(6分)

人是什么?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加缪说,人是西西弗斯,每天都好像在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

其实从“人”这一汉字的联想来看,可以获得许多感悟:

人是由一“撇”和一“捺”组成的。

这一“撇”一“捺”,组合起来就像一个“坡”,人就是在不停地爬坡下坡中度过一生的,人是需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的;

这一“撇”一“捺”,

;这一“撇”一“捺”,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1)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人是要靠超越来建筑自己的高度的,而在所有的超越中,做了错事之后就让自己的灵魂“示众”是最困难的一种。

要求:

(1)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和抄袭。

(3)不少于800字。

 

湛江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级语文科试卷

参考答案

1.答案B(A项中“粘”和“毡”均读zhān;C项中“箪”和“殚”均读dān;D项中“侍”和“恃”均读shì;)

2.答案D(D丝丝入扣:

比喻做得十分细腻准确,多指文章、艺术等的表演。

A不绝如缕:

形容局面危急或者声音细微悠长。

B付诸东流:

把东西扔进东流的江水,比喻前功尽弃或者希望落空。

C如雷贯耳:

像雷声穿透耳朵,一般形容人的名声非常大。

用来形容掌声不合适。

3.答案D(A.“抄袭……著作权”搭配不当,应删去“著作权”,或把“抄袭”改为“侵犯”;B.成分残缺,少主语,去掉“经”;C.不合逻辑,应改为“不仅带来了绿色能源——风电,而且还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4.答案C按照逻辑关系很容易得到答案。

5.答案D.(A.屈:

使……折服B.例:

按惯例C.没:

没收)

6.答案A.(A.代词:

……的人;B.代词:

当地(柳州)/代词:

那些;C.介词:

把……/介词:

在;D.连词:

表顺承/连词:

表转折。

7.答案B.(政绩主要在第二段所写子厚治理柳州的事情。

8.答案C.(①将要上书;②没有接受他的请求,是刚好遇到有个人把刘梦得的情况告知了皇上,且刘禹锡最终改任连州刺史,并没有对调之说。

9.答案

(1)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