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1120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

《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

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高频考点解读】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热点题型】

热点题型一宋明理学的特点

例1、钱穆先生认为:

“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太平

【答案】B

【提分秘籍】

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

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举一反三】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二千五百年儒学概略》中指出:

“儒家在北朝时专讲注疏,中唐以后,要把春秋三传,束之高阁……儒家在北朝时,专讲训诂名物,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梁启超之意是(  )

A.心学实际上孕育于中晚唐

B.佛教的兴盛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北朝至唐,儒学失去正统思想的地位

D.唐朝时形成“三教合归儒”的现象

【答案】B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宋明理学。

“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是指儒学受佛教思想影响较大,而不是说该时期形成心学,心学属于理学的派别,形成于南宋时期,故A项错误;“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中的“明心见性”是指佛教思想,作为儒学的重要发展阶段,主讲与佛教相关思想,可见该时期佛教兴盛影响了儒学思想,故B项正确;从材料来看,梁启超是在叙述不同时期儒学发展阶段情况,没有涉及儒学正统地位问题,故C项错误;梁启超把“中唐以后主讲明心见性”当成是儒学发展阶段,并未提及“三教合一”现象,故D项错误。

热点题型二全面评价宋明理学

例2、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

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

A.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C.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答案】B

【提分秘籍】

全面评价宋明理学

(1)积极: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消极: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封建伦理,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压抑思想进步。

【举一反三】

“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这评价的应是(  )

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

C.宋明理学 D.维新思潮

【答案】C

热点题型三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表现及本质

例3.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

”“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

”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  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

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  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该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与分析能力。

题中王夫之的主要论点是“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说明他不赞同“理先于气”的说法,故①说法错误;而材料压根没提到学术的实用性,故③也不对,故D项组合符合题意。

【提分秘籍】

特点

表现

本质

反传统、反教条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

反对君主专制

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

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提倡“经世致用”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举一反三】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中说: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

“《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

文中的意思是(  )

A.四书、五经是儒学的根本   B.孔孟经典是儒学的根本

C.《论语》是儒学的根本   D.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答案】B

【高考风向标】

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答案】C

【解析】关羽的个人品德对民众崇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故A项错误;历代皇帝的好恶对民间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不能决定崇拜关羽的取向,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政府适应民众需求而不断加封的结果,也就是说民间对关羽信仰符合官方的需要,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排除D项。

2.(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

A.孔孟思想B.黄老学说C.两汉经学D.宋明理学

【答案】D

3.(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

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可以看出此时期西方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故本题答案选B项。

A项中“普遍接受”绝对化,排除;C项是对材料的曲解,传教士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中介;D项中“政治革命”材料中没有体现。

4.(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

“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才,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骇,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答案】C

【解析】“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反映了清代女性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A项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1.(2015年北京卷文综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C

2.(2015年浙江卷文综12)宇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宇宙便是吾心”是陆九渊的观点,“万物始于水”是泰勒斯的观点,“心外无物”是王守仁的观点,塞内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没有明确提出题干中观点,塞内卡反对奴隶制度,主张“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的”,其实本题非常简单,就是直截了当考查著名思想家的典型的主张,便于学生入题,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3.(2015年海南卷历史5)北宋僧人契嵩说:

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答案】A

4.(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

“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

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

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

“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7分)

【答案】

(1)不同之处:

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5分)

发展:

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5分)

(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8分)

(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7分)

【解析】第

(1)问“不同之处”的解答,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从汉代儒学和孔孟儒学的主张角度进行比较。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孟思想注重仁、礼、德治、仁政、民本、教化等,而汉代儒学则强调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如此“不同之处”也就找到了。

“发展”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可从宋代理学的主张中进行思考,如宋代理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更加重视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等。

第(3)问态度,此问是开放性题。

结合以上材料从历史的、辩证的角度看待孔子和儒学,既不能盲目肯定或否定,也要区分开真实的孔子和神圣化的孔子,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等角度解答即可。

其他言之成理者,也可酌情给分。

5.(2015年山东卷文综38)(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10分)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

举一例说明。

(6分)

【答案】

(1)现象:

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4分)联系: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

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2分)理由: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佛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4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实际上考查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

回答时注意是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故联系所学的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找出材料中没有揭示的内容,结合材料分析解答即可。

6.(2015年江苏卷历史21)(12分)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

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

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

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

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

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4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

(2分)

【答案】

(1)因素:

充分保留传统;合理选官;实行德政;汉字文化延续功能强。

(4分)制度: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分)

(2)作用:

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2分)原因:

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2分)

(3)特质:

延绵不断(尊王传统);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2分)

【解析】

(2)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

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积极作用”由材料二中的信息“理学家......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即可得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的结论;第二小问“原因”可从佛道思想对儒学的挑战、宋明理学家的创新等角度思考作答。

第(3)题据材料一“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得出延绵不断(尊重传统),据材料二“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得出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特点。

7.(2015年福建卷文综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答案】C

【解析】“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大意是说先要让百姓生活富足,然后才能推行教化,移风易俗,说明顾炎武主张在改造社会风俗上把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结合起来,因此选C,ABD三项都与题干意思不符。

8.(2015年上海卷历史10)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尼罗河”等汉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这一概念被引入了中国,这幅地图的绘制者是(  )

A、沈括B、马可•波罗C、利玛窦D、徐光启

【答案】C

9.(2015年上海卷历史34)清末的文章《狮子吼》中说:

法国革了几次命,终成一个民主国,都是受这《民约论》的赐。

明末清初我中国亦有一个卢骚(卢梭)•黄宗羲,他写的书已包含民约之理,比《民约论》出书还要早几十年哩。

以上情形体现了(  )

A、卢梭的思想受到黄宗羲的深刻影响

B、《民约论》是法国革命的思想源头

C、以中学比附西学是清末西学东渐的常见现象

D、卢梭与黄宗羲的思想有类似之处

【答案】C项3分,B、D项1分,A项0分

【解析】材料体现的现象是清末有人认为黄宗羲的民约思想比卢梭的民约思想早几十年,这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经常以中学比附西学,借此为当时的政治运动寻找依据。

“卢梭的思想受到黄宗羲的深刻影响”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B项“《民约论》是法国革命的思想源头”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D项“卢梭与黄宗羲的思想有类似之处”只反映了两者的类似之处,不能体现出其实质。

所以本题的最佳答案为C项。

10.(2015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6分)

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

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4分)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

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6分)

【答案】

(1)品德:

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4分)抱负:

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分)

(2)目的:

经世致用(明道救世)(2分)意义:

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2分)

(3)共同点:

强调社会责任感。

(2分)认识:

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4分)

【解析】

(2)根据材料二中“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可知,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为社会现实服务,经世致用。

顾炎武对理学的空谈义理进行了批判,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可知,孔子和顾炎武两位思想家都强调个人应该具有经世济民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作为当代青年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1.(2015年安徽卷文综36)(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

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

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

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

——《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12分)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14分)

【答案】

(1)顾炎武:

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

魏源:

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陈独秀:

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国民革命,提倡思想启蒙。

(2)趋势:

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

原因:

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

【解析】

(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以及调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根据材料(提供的内容和范围)”,实际上考生要善于利用第一问,因为第一问的题目本身事实上就已经说明了材料主要反映的线索,接着“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其实就是要考生在材料主线的引领下进行知识整合,概括性地表达明清到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演变方向,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进行表达,这里尤其要注意题目设问是“趋势”,不要把各领域的具体史实一一罗列,那就偏离设问本意了;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思考,可以从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感、顺应时代潮流、善于反思现实的具体做法、兼容并蓄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归纳。

12.(2015年广东卷文综38)(25分)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

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

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戊学制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

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