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交流电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1109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弦交流电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正弦交流电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正弦交流电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正弦交流电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正弦交流电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弦交流电教案.docx

《正弦交流电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弦交流电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弦交流电教案.docx

正弦交流电教案

正弦交流电教案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复习

旧课

2分钟

 

引入

新课

2分钟

 

讲述

新课

39分钟

 

重点、难点

 

归纳

总结

1分钟

 

布置

作业

1分钟

提问:

导体切割磁力线会产生感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的大小与哪些物理量有关、方向如何确定?

方向:

右手定则

大小:

e=Blvsinα

α——导体运动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夹角

多媒体课件展示:

正弦波、锯齿波、矩形波、尖脉冲波

这些电信号与前面所学的稳恒直流电相比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周期性变化,这种电压、电流、电动势统称为交流电。

而其中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即是正弦交流电。

交流电由于能方便地利用互感现象变换电压,便于远距离输送和用户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那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呢?

板书课题:

§7-1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一、设置悬念、激发探究(3分钟)

1、展示手摇发电机并简述其构成。

定子────一对磁极

转子────线圈、集电环

2、演示:

先快速转动手柄,再缓慢旋转,提示学生观察小灯泡状态。

提问:

小灯炮一闪一亮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共同回答:

转子转动过程中有电流产生流经小灯泡。

结合实物说明:

转子转动过程中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导体切割磁力线(或磁通发生变化)产生了感生电动势,从而在闭合回路产生感生电流。

进一步询问:

为什么是一闪一亮?

流经小灯泡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电流?

通过下面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二、分析交流电产生原理(18分钟)

1、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交流电产生过程

点击“播放”按钮,提示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位置如何变化。

提问:

电流表指针如何动作?

现象:

在指针零刻度两边周而复始地来回摆动。

设问:

电流表指针位置变化说明什么?

结论:

交流发电机产生的是交变电流,电流强度和电流方向都是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

提问:

线圈在磁场中旋转一周时,交流电的方向改变几次?

在什么位置变化?

大小如何随之变化?

2、用“分步”画面将电流变化与线圈位置变化联系起来

将画面停在线圈与磁极分界面重合、转过90度、180度、270度、360度五个特殊位置观察。

①先引导学生观察到线圈每经过磁极分界面感生电动势方向改变一次,并引出中性面概念。

②再引导学生观察到感生电动势大小如何变化。

③引导学生观察到ab、cd导体运动方向随线圈位置改变而同步变化。

④分析各物理量变化并填入以下表格。

线圈从磁极分界面转过角度

磁通Φ

切割磁力线速度

感生电流

0°

最大

90°

最大

最大

180°

最大

270°

反向最大

反向最大

360°

最大

结论:

线圈旋转过程中,每经过一次中性面,由于导体切割磁力线方向改变,感生电动势方向变化一次,且每次线圈与中性面重合时,感生电动势恰好为零。

线圈与中性面垂直时,达到最大值。

设问:

从上面的观察、分析知道,发电机产生的交流电是随着线圈与中性面位置的改变而周期性变化。

那么具体又是按什么样规律变化呢?

三、改用发电机截面图来研究变化规律。

(14分钟)

1、说明线圈运动状态:

O′

初始位置:

中性面

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

角速度:

ω

线速度:

v

任一时间t线圈与中性面夹角为α=ωt。

2、明确ab、cd边的运动速度V与切割磁力线速度V′之间的关系。

在整个旋转过程中,随着线圈与中性面角度α变化,导体运动方向与磁力线夹角同步变化。

V′=Vsinα

V′是导体切割磁力线的速度

V′为负值时表明切割磁力线方向改变

3、分析变化规律。

提问:

若导体ab、cd长度为L,磁感应强度为B,旋转过程中导体运动速度为V,整个线圈产生感生电动势多大?

(ab、cd处于同一磁场,运动速度相同,任一时刻产生感生电动势相同)

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

e=2e′=2BLv′=2Blvsinα

=Emsinα=Emsinωt

若整个闭合回路中电阻为R则任意时刻线圈中感生电流强度为:

i=Emsinα/R=Imsinα=Imsinωt

提问:

从上面导出的感生电动势表达式,可看出发电机产生的交流电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

学生回答:

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

4、学会用波形法表示正弦交流电。

提问:

上面用公式表示了正弦交流电的变化规律,我们是否还能用其它方法表示正弦交流电的变化规律呢?

选取α=0°、α=90°、α=180°、α=270°、α=360°五个特殊位置,利用数学中所学的“五点法”绘出正弦交流电波形。

5、结合波形图说明瞬时值、最大值的物理意义。

e、i———瞬时值  Em、Im———最大值

四、巩固知识消除疑问(4分钟)

讨论:

既然我们知道了手摇发电机中产生的是正弦交流电,那么有谁知道为什么小灯泡会一闪一亮?

线圈缓慢旋转时小灯光为什么不亮?

讨论后教师总结:

要让小灯泡灯丝发光必须要有足够的电压U,当感生电动势e按正弦规律变化,│e│<U时,小灯泡就会熄灭。

当缓慢旋转时,V很小,使得│e│<U小灯泡也会熄灭。

小结:

(1分钟)

通过本节学习知道,手摇发电机线圈旋转时,在磁场中作周期性切割磁力线运动,产生交变电流。

交变电流按正弦规律变化,每经过一次中性面,感生电动势的方向就改变一次。

线圈每转动一周,感生电流的方向改变两次。

课后思考:

(1分钟)

1、若t=0时刻,α=π/2,任意时刻感生电动势应如何表达?

波形图会是什麽样?

2、P157-1

 

让学生与稳恒直流电对比引出正弦交流电的概念,并说明交流电的广泛应用。

直观演示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进一步询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动画课件,将线圈切割、磁通变化、电流变化动态联系起来,突出交变电流为何“变”,怎么“变”。

 

边提问边播放课件,使用“暂停”按钮将线圈暂停在特殊位置处,让学生进一步仔细观察。

引导学生应用“右手定则”判断ab、cd边感生电动势的方向。

伴随学生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展现。

与学生一起对照分析,找出变化原因和规律。

通过进一步设问,结合定量分析,使学生对产生的电动势就是正弦量有一更清晰认识。

 

 

让学生根据前面有关感生电动势大小的公式说出答案。

 

 

教师先画好横坐标、纵坐标。

重放多媒体“分步”画面,引导学生根据特殊感生电动势大小在黑板绘出波形。

 

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电工基础知识,通过讨论提到答案。

通过特殊角初始位置,启发学生推导出一般公式。

并为学习后面初相角等“三要素”铺垫。

课题

§7-1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科目

电工基础

课时

1学时

教师

胡文霞

授课班级

电工电子

审批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目标:

1、理解交流电产生的原理,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变化规律。

2、理解交流电瞬时值和最大值的物理意义。

3、知道中性面的概念及特点。

4、会用图象及公式表示正弦交流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电工课程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交流电的产生原理及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电磁知识分析交流电产生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

讲述法、直观演示法、发现法、讨论法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教学准备

1、用Flash将交流电的产生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准备手摇发电机并接入小灯泡。

教学过程

研究交流电变化规律14分钟

讨论4分钟

直观演示3分钟

1、复习提问2分

分析交流电产生原理18分钟

2、引入新课2分

3、讲解新课39分

4、归纳总结1分

6、布置作业1分

课后记载

通过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使教学过程更生动、直观,学生更易接受及产生学习兴趣。

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可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自主地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科目:

电工基础

课时:

1学时

班级:

电工电子

 

教案

2005年10月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