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初级工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1047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油初级工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采油初级工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采油初级工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采油初级工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采油初级工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油初级工试题.docx

《采油初级工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油初级工试题.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油初级工试题.docx

采油初级工试题

初级工判断题,依次的顺序为 序号-题目-答案(对√,错X)-(如果错,则给出正确的答案)   返回

430,,未经提炼的石油称为原油。

√,,

431,,高压物性取样主要是分析地层条件下原油的物理性质。

√,,

432,,高压物性取样时,一般要求饱和压力高于井底压力。

X,高压物性取样时,一般要求井底压力高于饱和压力。

433,,原油采出地面后,地面原油粘度低于地下原油粘度。

X,原油采出地面后,地面原油粘度高于地下原油粘度。

434,,原油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原油的质量。

√,,

435,,原油的相对密度是指原油在标准状态下(温度为20°C和压力为0.101MPa)的密度与温度为4°C时同样体积纯水的密度之比。

√,,

436,,石油粘度分为静粘度和运动粘度。

X,石油粘度分为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

437,,在一定压力范围内,每增加单位压力时在单位质量原油中所溶解的天然气量叫溶解系数。

√,,

438,,随着原油中溶解气的增加,其粘度增大。

X,随着原油中溶解气的增加,其粘度减小,

439,,不补充压力开采的油田,油层原油粘度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大。

√,,

440,,单位质量(或体积)的原油所溶解的天然气量称为原始气油比。

X,在地层原始状况下,单位质量(或体积)的原油所溶解的天然气量叫原始气油比。

441,,石油主要由碳、氧元素组成。

X,石油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

442,,原油中含蜡的百分数称为含蜡量。

√,,

443,,稠油的粘度高,相对密度大,主要是原油中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

√,,

444,,原油含蜡量越低,凝固点越低。

√,,

445,,石油中胶质含量越高,含蜡量越高。

X,石油中含蜡多少,取决于石油本身的组分,而与胶质含量无关。

446,,原油温度越低,含蜡量越高。

X,原油温度降至析蜡温度时,蜡晶析出、沉积。

含蜡量与油温无关。

447,,原油中含蜡量越高,原油凝固点越高。

√,,

448,,石油中一般都含有硫元素。

√,,

449,,原油中的胶质仅能溶解于石油醚、苯、氯仿、乙醚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

√,,

450,,天然气是以气态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合而成的混合气体。

√,,

451,,天然气易燃易爆,且具毒性。

√,,

452,,天然气一定伴生在石油中。

X,天然气有的是从独立的气藏中采出,有的是伴生在石油中。

453,,天然气相对密度是指在某一压力和温度下的天然气密度与标准状况下同体积干燥空气的密度之比。

√,,

45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

√,,

455,,天然气的组成成分中,没有二氧化碳。

X,天然气的组成成分中,一般都含有二氧化碳。

456,,干气是湿气产出后期加工而成的。

X,天然气多产自纯气层中。

457,,天然气在油层条件下所占的体积与在标准状况(20°C和0.101MPa)下所占体积的比值叫弹性压缩系数。

?

天然气在油层条件下所占的体积与在标准状况(20℃和0.101MPa)下所占体积的比值叫体积系数。

458,,天然气中乙烷以上的重烃含量超过5%时,称为湿气。

√,,

459,,沉积岩中含有大量木质,它们是生成天然气和石油的物质基础。

X,沉积岩中含有大量古生物,它们是生成天然气和石油的物质基础。

460,,一般认为,有机物质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木质、树脂等都可以转变成油、气。

X,一般认为,除木质和树脂外,其他有机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都可以转变成油气。

461,,丰富的有机质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而要使有机质保存下来,需要周围有氧氧化的环境。

X,丰富的有机质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而要使有机质保存下来,需要周围缺氧还原的环境。

462,,有机物质转化成石油的物理化学条件是:

细菌、温度、压力、催化剂作用等。

√,,

463,,凝析气是在初期生气阶段生成的。

X,凝析气是在热裂解生气阶段生成的。

464,,在油气生成过程中,主要生油生气阶段是指热催化生油生气阶段。

√,,

465,,生油层多为粘土岩,储油层多为砂岩。

√,,

466,,根据油气运移与生油层的关系,可将油气运移分为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

√,,

467,,孔隙性的发育情况决定了油气在岩石中流动的难易程度。

X,渗透性发育槽况决定了油气在岩石中流动的难易程度。

468,,岩石中的孔隙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孔隙和有效孔隙。

X,岩石中的孔隙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

469,,有效渗透率不但与岩石本身性质有关,而且与孔隙中的流体性质和它们的数量比例有关。

√,,

470,,岩石中某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该相的饱和度有关。

√,,

471,,储油层的类型一般是按照岩性来划分的。

√,,

472,,圈闭是形成油气藏的必备条件之一。

√,,

473,,油气田是指受局部构造(或岩性、地层)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范围内的油、气藏的总和。

√,,

474,,在油藏最低处四周衬托着油藏的水叫边水。

√,,

475,,在油藏下面托着油藏底部的水叫底水。

√,,

476,,具备良好的储层、盖层和圈闭条件即可形成油气藏。

X,仅具备良好的储层、盖层和圈闭条件尚不能形成油气藏。

477,,形成油气藏必须具备生、储、盖、运、圈等条件。

√,,

478,,生产能力与生产水平两者差别越大,说明开发工作做得越好。

X,生产能力与生产水平两者差别越大,说明开发工作做的越差。

479,,平均单井产量是油田实际产量除以油田油井的总和。

X,平均单并产量是油田实际产量除以实际开井的井数;,

480,,累积气油比表示油田开发以来天然能量消耗的总和。

X,累计气油比表示油田开发以来,天然能量消耗的总的情况。

481,,折算产量是一个预定性的指标,可根据今年的情况预计明年的情况。

√,,

482,,综合生产气油比是指每采1t原油伴随产出的天然气量。

√,,

483,,油田自然递减率是反映油田各采油井如果不采取增产措施的产量变化规律。

√,,

484,,累积产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叫采油速度。

X,年实际产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叫采油速度。

485,,某油田1996年底老井平均日产量100t,其中包括措施增油10t,1997年底老井平均日产量115t,其中包括措施增油20t,则该油田的自然递减率是15%。

X,某油田1996年底老井平均日产量100t,其中包括措施增油10t,1997年底老井平均日产量115t,其中包括措施增油20t,则该油田的自然递减率是-5%。

486,,原油从油层流入井底的动力是渗透压力。

X,原油从油层流人井底的动力是地层压力。

487,,地层压力一定时,生产压差增大,井底流压将减小,油井产量将升高。

√,,

488,,静压是指原始地层压力。

X,静压是指目前地层压力。

489,,油田见水后,含水率将随采出程度的增加而上升。

√,,

490,,水油比表示每采出一吨油的同时要采出多少立方米水。

√,,

491,,年注入量与油层总孔隙体积之比叫注入程度。

X,年注入量与油层总孔隙体积之比叫注入速度。

492,,注入物的地下体积少于采出物的地下体积叫地下亏空。

√,,

493,,地下亏空标志着油田总的采出油量多少。

X,地下亏空是注采不平衡的表现。

494,,注入物与采出物的地下体积相等叫注采平衡。

√,,

495,,注入利用率就是指注入水中有多少留在地下起着驱油作用。

√,,

496,,压力资料包括地层压力、井底流压、油压、套压、回压等。

√,,

497,,测量原始数据的基本要求是齐全准确。

√,,

498,,采油井要取全取准产能资料、压力资料、水淹状况资料、产出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资料及机械采油井工况资料和井下作业资料。

√,,

499,,井下作业资料不属于采油井录取的资料范围。

X,井下作业资料也属于油井录取的资料范围。

500,,吸水能力资料包括注水井日注水量、分层日注水量,它直接反映注水井全井和分层的吸水能力及实际注水量。

√,,

501,,注水井压力资料包括地层压力、井底注入压力、井口油管压力、套管压力、供水管线压力等资料。

√,,

502,,注水井资料录取中不包括井下作业资料。

X,注水井资料录取中包括井下作业资料。

503,,注水井取全取准的资料包括吸水能力的资料、压力资料、水质资料、井下作业资料。

√,,

504,,采油井资料的整理主要包括综合记录、采油曲线和井史数据等。

√,,

505,,采油、注水曲线是将综合记录上的数据以曲线方式绘制在方格纸上,每口井每月绘制一张。

X,采油、注水曲线是将综合记录上的数据以曲线方式绘制在方格纸上,每口井每年绘制一张。

506,,采油曲线的横坐标是日历时间。

√,,

507,,注水井资料的整理包括水井综合记录、注水曲线、注水井井史等。

√,,

508,,油井生产能力的高低和油层性质、原油性质及生产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

509,,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原油的流度随着油层含水饱和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造成采油指数即生产能力降低。

X,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原油的流度随着油层含水饱和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造成采油指数即生产能力降低。

510,,在一口井内,应该下几层套管,每层套管应该下多深,这主要取决于完钻井深。

X,在一口井内,应该下几层套管,每层套管应该下多深,这主要是取决于要钻穿的地下岩层情况。

511,,带套管四通的采油树,其套补距是套管短节法兰上平面至方补心上平面的距离。

√,,

512,,带套管四通的采油树,其油补距是四通下法兰面至方补心上平面的距离。

?

带套管的四通的采油树,其油补距是套管四通上法兰面至方补心上平面的距离。

513,,套管层次和各层套管的下入深度确定之后,使可以根据开采的要求和套管的系列确定各层套管及其下入井段所需之井眼(钻井)的直径。

√,,

514,,自喷生产时,原油通过油嘴的流动为嘴流。

√,,

515,,自喷采油时,原油从油层流到计量站,在流动过程中遵循同一规律。

?

自喷采油时,原油层从油层流到计量站,在流动过程中遵循不同的规律。

516,,自喷采油,原油从井底被举升到井口,并输送到集油站,全部都是由油层本身所具有的能量来完成的。

√,,

517,,自喷生产中,溶解气体从原油中分离出来且体积膨胀,这对原油的下上运动具有阻碍作用。

X,自喷生产中,溶解气从原油中分离出来且体积膨胀,这对原油的向上运动具有举升和携带作用。

518,,原油在井筒流动时,液柱重力受原油密度、含水量、溶解气等影响。

√,,

519,,油井能否自喷生产的关键是流动压力是否大于油流在井筒中的静液柱压力。

?

油井能否自喷生产的关键是流动压力是否大于油流在井筒中的静液柱压力及靡擦阻力之和。

520,,机械采油的方法,按是否用抽油杆来传递动力可分为有杆泵采油和无杆泵采油。

√,,

521,,水力活塞泵采油属于有杆泵采油。

?

水力活塞泵采油属于无杆泵采油。

522,,普通型游梁式抽油机的支架在驴头和曲柄连杆机构之间。

√,,

523,,前置型游梁式抽油机的游梁支架位于驴头和曲柄连杆机构之间。

X,前置型游梁式抽油机的曲柄连杆机构位于驴头和游粱支架之间。

524,,游梁式抽油井型号CYJ10—3—53HB中的CYJ表示游梁式抽油机。

√,,

525,,游梁式抽油井型号CYJ10—3—53HB,表明该机减速箱齿轮为渐开线人字齿轮传动形式。

?

游梁式抽油机代号CYJl0—3—53HB表明该机减速箱齿轮为点啮合双圆弧齿轮传动形式。

526,,悬绳器不是游梁式抽油机的一个组成部分。

X,悬绳器是游梁式抽油机的一个组成部分。

527,,普通型游梁式抽油井连接游梁与横梁的轴承称为尾轴承。

√,,

528,,抽油机驴头的弧线是以支架轴承为圆心,以游梁臂长为半径画弧得到的。

X,抽油机驴头的弧线是以支架轴承为中心,以游梁前臂长为半径画弧而得到的。

529,,当抽油机上冲程时,平衡块向下运动;在下冲程时,平衡块向上运动。

√,,

530,,抽油机井活塞以上液柱及抽油杆柱等载荷均通过悬绳器悬挂在驴头上。

√,,

531,,抽油机游梁带动活塞作上下往复运动。

X,抽油机驴头带动活塞作上下住复运动。

532,,在一台抽油井上同时使用游梁平衡和气动平衡,则称为复合平衡。

X,在一台抽油机上同时使用游梁平衡和曲柄平衡,则称为复合平衡。

533,,气动平衡方式可用于10t以上重型抽油机。

√,,

534,,抽油机一级保养中的“清洗”是指洗净减速箱、刹车片。

X,抽油机一级保养中的“清洗”是指洗净呼吸、刹车片。

535,,检查刹车片磨损情况,并调整其张合度,这属于抽油机一级保养中“调整”的内容。

√,,

536,,抽油机减速箱采用飞溅式润滑时,其三个轴承不需要加注润滑剂润滑。

√,,

537,,抽油机的刹车装置不需要润滑。

X,抽油机的刹车装置需要润滑。

538,,抽油泵管式泵的工作筒接在油管的下端。

√,,

539,,管式泵和杆式泵相比,管式泵更容易出现砂卡现象。

X,管式泵和杆式泵相比.杆式泵更容易出现砂卡现象。

540,,管式泵的固定阀直接装在内工作筒的最下端。

X,杆式泵的固定阀直接装在内工作筒的最下端。

541,,深井泵的活塞是由无缝钢管制成的空心圆柱体,且外表面有环形防砂槽。

√,,

542,,抽油过程中,当泵筒压力下降时,固定阀被油套环形空间液柱压力顶开,井内液体进入泵筒内。

√,,

543,,当抽油泵泵筒内压力超过油管内液柱压力时,固定阀打开,液体从泵筒内进入油管。

X,当抽油泵泵筒内压力超过油管内液柱压力时,游动阀被顶开,液体从泵筒内进入油管。

544,,深井泵的理论排量,在数值上等于活塞上移一个冲程时所让出的体积。

√,,

545,,深井泵排量系数K在数值上等于1440F,其中F为抽油杆截面积。

X,深井泵排量系数K在数值上等于1440×f,其中F为活塞截面积。

546,,当深井泵入口处的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进入泵内的将是油气混合物,进入泵内油的体积减少,使泵效降低。

X,当深井泵入口处的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进入泵内的将是油气混合物,进入泵内油的体积减小,使泵效降低,

547,,深井泵活塞上行时,泵内压力下降,在泵的入口处及泵内极易结蜡,使油流阻力增大,影响泵效。

√,,

548,,抽油井用油管锚将油管下端固定,可以减少冲程损失。

√,,

549,,对于稠油井,为提高泵效,宜采用大泵径,长冲程,快冲次。

X,对于稠油井,为提高泵效,宜采用大泵径、长冲程、慢冲次。

550,,抽油杆型号CYG25/2500C中的最后一个字母表示的是抽油杆材料强度。

√,,

551,,抽油杆两端均有加粗的锻头,锻头上有连接螺纹和圆形断面。

X,抽油杆两端均有加粗的锻头,锻头上有连接螺纹和方形断面。

552,,碳钢抽油杆一般是20号优质碳素钢制成。

X,碳钢抽油杆是用40号优质碳素钢制成。

553,,合金钢抽油杆一般用20号铬钼钢或15号镍钼钢制成。

√,,

554,,C、D、K三个等级的钢制抽油杆中,抗拉强度最大的抽油杆是D级杆。

√,,

555,,C、D、K三个等级的钢制抽油杆中,K级杆抗拉强度最大。

X,C、D、K三个等级的钢制抽油杆中,K级杆抗拉强度最小。

556,,当泵深一定时,抽油杆的负载与抽油杆组合有一定关系。

√,,

557,,采油井抽油杆的负载不受出砂影响。

X,采油井抽油杆的负载受出砂影响。

558,,腐蚀、磨蚀的油井宜选用K级光杆。

√,,

559,,中、重负荷的油井宜选用C级光杆。

X,中、重负荷的油井宜选用D级光杆。

560,,潜油电泵装置的地面部分主要由控制屏和接线盒两大件组成。

?

潜油电泵装置的地面部分主要有控制屏和变压器两大件组成。

561,,潜油电泵装置的井下部分,除分离器与潜油电泵常为一整体外,其他各大件的外壳一般都用法兰螺钉相连接,它们的轴用花键套联接以传输电机输出的扭矩。

√,,

562,,潜油电泵装置的保护器的主要任务是平衡电机内外腔压力,传递扭矩,轴向卸载和完成呼吸作用。

√,,

563,,控制屏的作用之一是用来连接井下与地面的电缆,以便测量机组参数和控制机组的运行。

X,接线盒的作用之一是用来连接井下与地面的电缆,以便测量机组参数和控制机组的运行。

564,,潜油电泵将机械能传给井液,提高了井液的压能,从而经油管将井液举升到地面。

√,,

565,,潜油电泵装置的保护器经吸入口将井内液体吸入分离器内,经气液分离后,把井液举入潜油电泵。

X,潜油电泵装置的的分离器经吸入口将井内液体吸入分离器内,经气液分离后,把井液举入潜油电泵.,

566,,潜油电泵的外径小、排量大,排量一般为15~4100m3/d。

√,,

567,,潜油电泵的级数多、扬程高,级数一般为196~394级,扬程一般为15~4100。

X,潜油电泵的级数多、扬程高、级数一般为196-394级,扬程一般为15—4500m。

568,,潜油电泵井过载停机后,要观察分析液面变化情况及原因,否则决不允许二次启动。

X,潜油电泵井过载停机后,应请电工查找故障,否则绝不允许二次启动。

569,,电泵井的资料录取要求是九全九准。

√,,

570,,水力活塞泵是一种液压传动的无杆抽油设备。

√,,

571,,地层原油经过脱气后方可作水力活塞泵采油用的动力液。

X,地层原油经过脱气净化后方可作水力活塞泵采油用的动力液。

572,,水力活塞泵按动力液循环方式可分为固定式和投放式两种。

X,水力活塞泵按动力液循环方式可分为开式循环和闭式循环两种,

573,,水力活塞泵适用于斜井和定向井及稠油井的开采。

√,,

574,,水力活塞泵主要有提升装置、液马达、抽油泵、泵筒等几部分组成。

√,,

575,,气举采油分为连续气举和常规间歇气举两种方式。

X,气举采油分为连续气举和间歇气举两种方式。

576,,海上采油、深井、斜井、含砂、气较多和含有腐蚀性成分等不宜用其他机械采油方式的油井,都可采用气举采油。

√,,

577,,气举采油适合于原油含蜡高和粘度高的结蜡井和稠油井。

X,气举采油不适合用于原油含蜡高和黏度高的结蜡井和稠油井。

578,,间歇气举采油分为常规间歇气举、腔室气举和柱塞气举三种方式。

√,,

579,,射流泵采油适用于稠油井和结蜡井,可使稠油降粘和除蜡。

√,,

580,,射流泵采油时,需要从套管内不断打入高压工作液,经泵的喷射作用,就能将井下原油从油管带出地面。

X,射流泵采油时,需要从油管内不断打入高压工作液,经泵的喷射作用,就能将井下原油从套管中带出地面。

581,,水力活塞泵采油时,从沉降罐出来的原油进入地面柱塞泵循环使用。

X,水力话塞采油时,从沉降罐出来的原油一部分进入地面柱塞泵循环使用,一部分则经计量后流如集油干线。

582,,链条式抽油井适合采用气动平衡。

√,,

583,,链条式抽油井不适合于长冲程。

X,链条式抽油机适合于长冲程。

584,,油气集输流程应保证能对所输送的油气进行计量。

√,,

585,,某油井从井口到计量站设一条输油管线,伴随一条蒸汽管线,这种流程属于双管流程。

√,,

586,,掺热油流程,掺热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油井产量。

√,,

587,,油井蒸汽伴随流程是一条蒸汽管线同油管线包在一起,对油管线和井口保温,还可以通过套管对油井热洗清蜡。

√,,

588,,油井双管流程会使油井提高产量。

X,油井双管琉程,不能提高产量,只能保证正常生产。

589,,油井蒸汽伴随流程适合低产井、稠油井。

√,,

590,,油井三管流程与双管流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多设一条油管线。

X,油井三管流程与双管流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三管流程多设一条回水管线。

591,,三管流程可以对油井进行热洗。

√,,

592,,三管流程是目前油田采用最为普通的流程,其原因是投资较低效率较高。

X,三管流程在气候高寒区较多采用,但因成本高,所以大部分地区都不采用。

593,,注水井单井注水管线可以采用铸铁管。

X,注水井单井注水管线应采用高压焊接管。

594,,注水井的注入水流动方向按次序为:

来水总闸→站内分水管汇→水表→注水井井口。

√,,

595,,计量站油气分离器将油、气、水同时分离开来,并通过流量计分别计量出油井产量。

X,计量站油气分离器将液体、气体分离,并通过过流量计分别计量出产液、产气置。

596,,计量间流程分为集输流程、单井油气计量流程、掺水流程、热洗流程等。

√,,

597,,计量间流程要满足量油、测气的条件,以达到取全取准油井资料的目的。

√,,

598,,各单井油气混输进入计量间,经阀组靠加压将油气混输至转油站。

X,各单井油气混输进入计量间,经阀组后,油气靠油井的剩余压力(自压)输至转油站。

599,,配水间流程包括来水闸门、分水管和计量水表等。

√,,

600,,单井配水间一般要安装洗井计量水表和注水计量水表。

√,,

601,,配水间是控制和调节各注水井注水量的操作间。

√,,

602,,回水阀组可以各注水井回水管线分开,也可将各井回水汇合,达到一次多井洗井。

√,,

603,,站内回水管网上每口井上都要安装一套水表。

X,站内回水管网总回水管线上装一套水表即可。

604,,对于多层油田,在注水井进行多层定量注水的同时,油井必须进行分层定量开采。

√,,

605,,油管、套管分采管柱对封隔器要求严格。

√,,

606,,对于小产量的自喷井,改用小直径的油管后,在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可减少油井结蜡。

√,,

607,,由于涂料油管内壁涂有一层表面光滑、亲水性强的涂层,减缓了结蜡速度,因此可延长结蜡周期。

/,,

608,,玻璃衬里油管可以阻止蜡晶粒聚结附着在油管内壁,具有良好的防蜡效果。

√,,

609,,在强磁场的作用下,石蜡分子的结晶格局遭到破坏,防止了石蜡分子聚集成大块石蜡,因此能够利用强磁装置防蜡,延长清蜡周期。

√,,

610,,防蜡剂可以防止石蜡晶体聚结长大和沉积在钢铁表面。

√,,

611,,由于玻璃衬里油管亲油憎水,绝热性好,表面光滑,蜡不易粘附在上面,因此可采用玻璃衬里油管防蜡。

X,玻璃衬里油管亲水憎油,不易使蜡钻附在上面,可减缓结蜡速度,延长消蜡周期:

具有较好的防蜡效果。

612,,使用热洗法清蜡时,当套管受到高温热体影响时要伸长,使得井口升高。

√,,

613,,将油井井下抽油设备全部起出地面,用蒸汽刺净,然后再下入井内,这就是检泵清蜡,它是机械清蜡中的一种方法。

√,,

614,,结蜡严重的自喷井清蜡时应卸掉油嘴排蜡。

√,,

615,,低渗透率的砂岩油层和裂缝少的油层容易出砂。

X,高渗透率的砂岩油层和裂缝发育的油层容易出砂。

616,,对于出砂的油井,可采取合理的开采制度和合理的井下作业措施防砂。

√,,

617,,出砂油井常采用的清砂方法有冲砂和捞砂两种。

√,,

618,,砂岩油层的渗透率愈高,其强度就越低,岩石的内部结构就越容易遭到破坏,而引起出砂。

√,,

619,,正冲砂冲砂能力弱,但携砂能力较强,反冲砂冲砂能力强,携砂能力相对较弱,正、反冲砂利用两者优点,提高了冲砂效率。

X,正冲砂冲砂能力强,携砂能力较弱;反冲砂冲砂能力较弱,但携砂能力较强;正、反冲砂利用两者优点,提高了冲砂效率。

620,,容易出砂的抽油井停抽时,抽油机平衡块应停在上方,以防止砂卡抽油泵活塞。

X,容易出砂的抽油井停抽时,抽油机驴头应停在上死点,以防止砂卡抽油泵活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