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近代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第30讲从文艺复兴到科学理性时代学案含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0995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近代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第30讲从文艺复兴到科学理性时代学案含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近代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第30讲从文艺复兴到科学理性时代学案含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近代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第30讲从文艺复兴到科学理性时代学案含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近代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第30讲从文艺复兴到科学理性时代学案含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近代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第30讲从文艺复兴到科学理性时代学案含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近代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第30讲从文艺复兴到科学理性时代学案含解.docx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近代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第30讲从文艺复兴到科学理性时代学案含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近代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第30讲从文艺复兴到科学理性时代学案含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近代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第30讲从文艺复兴到科学理性时代学案含解.docx

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近代文明的曙光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第30讲从文艺复兴到科学理性时代学案含解

第30讲 从文艺复兴到科学理性时代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1)经济:

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政治:

新兴的资产阶级追求现世的享乐。

(3)文化:

接触到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

2.实质:

一场借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

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

人文主义

,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意义:

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使人们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

5.成就

领域

人物

作品

特点

“文学三杰”

薄伽丘

《十日谈》

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

《神曲》

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彼特拉克

《歌集》

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美术三杰”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自由发挥,表现了高超的技艺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米开朗琪罗

《大卫》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1)经济上:

新航路的开辟,对外贸易和经济的腾飞,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2)政治上:

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日益加深。

(3)思想上:

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人们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4)文化上:

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

(5)导火索:

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2.兴起

(1)序幕:

1517年,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九十五条论纲”。

(2)主张

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

②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扩展:

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统称为新教。

4.影响

(1)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2)新教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

高于教会。

三、启蒙运动

1.背景

经济基础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阶级基础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政治基础

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束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的推动,思想解放

斗争武器

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挑战教会的权威

[拓]文艺复兴借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

(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容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

(2)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是依据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成果而形成的。

(3)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进行正面冲突。

 [辩]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都是对于某种外在于人的异化力量的否定,强调“回到人自身”,但两者指向不同。

前者从天国回到人本身(肉体),后者从世俗回到人本身(精神)。

     

 

 

[注]它破坏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它把僧侣变成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马克思

[辩]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宗教,只是反对神性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

宗教改革反教会,只是自身力量弱小,未同教会彻底决裂。

[注]国家权力指封建世俗王权,并非指资产阶级国家政权。

[记]资产阶级实力强,封建制度帮倒忙,

自然科学新发展,文艺复兴开思想。

     

2.核心——理性

否定封建权威,提倡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主张“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和法治观念,敬畏事实,提倡科学。

3.代表

代表

国别

代表作

主要观点

思想地位及影响

孟德斯鸠

法国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

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基本原则

伏尔泰

法国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封建批判、“天赋人权”、生而平等、民主政治

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卢梭

法国

《社会契约论》

封建批判、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主权在民

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康德

德国

《纯粹理性批判》

人非工具、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内

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4.影响

(1)对欧洲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②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2)对世界

①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注]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是资产阶级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拓]自由平等

天赋人权(否定特权)

人民主权(否定王权)

三权分立(防止专制)

社会契约(否定神权)

公民取代臣民,法治取代人治。

[联]美国的独立战争、中国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重难点一 文艺复兴

[解读] 中世纪圣母像表情呆板冷漠,充满忧愁和悲痛,头部有圣光,借此表达神性。

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和中世纪的圣像画完全不同,他把圣母从冰冷的神坛上拉回了人间,注她以血肉、以温情,使她从高不可及、冷若冰霜的偶像变成了一个人人所爱的大众母亲,是他消去了圣母脸上僵化严肃的表情,带上了人性的慈光。

拉斐尔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的健美完美地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

[系统认知]

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容

(1)重视现世生活,追求物质幸福,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2)主张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反对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

(3)文学艺术上表达人的真实感情,反对虚伪造作。

(4)重视科学实验,反对经验论。

(5)强调个性发展,反对人性禁锢。

(6)以人为中心,强调个人才干和自我奋斗,赞扬英雄史观,表达了乐观主义精神。

(7)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主张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以民族为基础的统一的国家。

史料 从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或叫精神领域里的革命①……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②……这种思想领域里的革命,至少在两方面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是推动了社会革命③……再是进一步推动了实验科学的发展,使技术发明建筑在日益完善的科学体系的基础之上④。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探究] 依据史料,分析文艺复兴的影响。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

设问属于概括分析类,史料中所获取的信息②③④均为有效信息,对于信息③也可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渐进性分析,比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或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信息①强调的是文艺复兴的性质,对设问而言属于无效信息。

[提示] 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变革;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系统认知]

文艺复兴的影响

(1)积极:

①打破了欧洲思想文化在中世纪封建文化和宗教神学高压下的局面,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统治,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人文主义思潮为资产阶级向封建统治者夺取政治和经济自由的斗争提供了理论根据和思想武器,推动了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③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创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无价的瑰宝,永放光芒。

⑤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开创了探索人和现实世界的新风气,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⑥其宣扬的追求现世幸福和冒险进取的精神,为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殖民扩张注入了精神活力。

⑦人文主义者对教会腐败的揭露与批判,加速了宗教改革的来临。

(2)局限:

①对人文主义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人性在得到解放的同时,也滋生了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的消极社会风气。

②人文主义者并非无神论者,并不反对上帝,也从未否定过基督教教义,没有彻底摒弃宗教欺骗,他们的思想、观点以及作品的题材和内容还受宗教的束缚。

③基本上局限于文艺领域和社会上层。

④人文主义者所争取的只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权利,追求的是确立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重难点二 宗教改革

[解读] 上图是反映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漫画,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士,旁边是教皇、红衣主教等,左端被高高翘起。

一本《圣经》就比教士都重,反映了《圣经》高于教皇和教士,进而体现信仰得救的新教思想,实质上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和地位。

史料 但实际上,路德的学说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继承了传统基督教教义①。

……他摒弃天主教繁琐的圣礼和教阶制度②,认为信徒凭着“信”就能与上帝沟通,得到拯救,斥责罗马教会道德沦丧③。

“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和有益的事都是善功”④;“所有基督徒,在他们之间除了职务不同以外,没有其他差别⑤……我们有同一个洗礼,同一个福音,同一个信仰。

”路德建立新的信条,对保障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曾起过重大作用,得到反封建的各个阶层的拥护⑥。

——摘编自胡玉娟《拯救信仰

——评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探究] 依据史料,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的特点。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以基督教原始教义为依据

反对具有封建特权性质的教阶制,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信徒自身具有得救主动权的思想

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

人人平等的思想

促进了反封建斗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

设问属于概括归纳类,史料中所获取的信息①②③④⑤均为有效信息,但信息②和信息⑤属于重复信息,可以合并归纳为一个方面。

信息⑥强调的是宗教改革的影响,对设问而言属于无效信息。

[提示] 借助原始教义;反对教阶制度、特权等级,主张平等;要求简化宗教仪式;主张“因信称义”和个人主义。

[系统认知]

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人文主义内涵及广泛传播的原因

(1)人文主义内涵

宗教改革运动可以看作是人文主义运动在教会内部的表现,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教会内部的发展,实质上是人文主义的延续。

它以复兴古代原始基督教的一些教义为其特征。

这种复兴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恢复原始教义中所有信教徒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反对具有封建特权性质的教阶制。

二是恢复古代原始教义中信徒自身具有得救主动权的思想,使教徒的赎罪得救活动摆脱教会的控制与支配。

通过信仰上帝,阅读圣经,普通信徒就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从而接受启示,赎去罪行,成为无罪的人。

(2)广泛传播的原因

①宗教改革前后的欧洲几乎全民都是基督徒,利用宗教改革宣扬人文主义,其涉及面宽广,有利于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②宗教改革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反封建,反对宗教的繁琐仪式和教皇的特权地位,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要求。

③宗教改革宣扬王权高于神权,得到了世俗诸侯(王权)的支持。

重难点三 启蒙运动

史料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①……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②。

”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③……“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④。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探究] 据史料,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经济自由放任,国家不干涉经济

宗教信仰自由,国家允许多种宗教并存

社会契约论

人民主权

(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

设问属于概括归纳类,史料中所获取的信息均为有效信息,分别从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方面,反映了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对史料中获取信息的提炼应注意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特别是信息③和信息④都属政治方面,可以合并归纳为一个方面。

[提示] 在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在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在政治方面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

[系统认知]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从批判对象看

文艺复兴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既指向基督教会,又全面指向封建制度,集中批判的内容是封建的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从批判形式看

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完全摆脱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

从思想内容看

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勾画未来社会蓝图,进一步弘扬人文精神

从涉及领域看

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科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1.从内容上看

①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动摇了封建统治。

②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架构。

2.从时间上看:

对17~20世纪的人类历史乃至当今社会都产生了久远而巨大的影响。

3.从空间上看:

在欧洲,为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提供了思想武器。

在美洲,为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依据,推动了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在亚洲,先后激励着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4.从政治上看:

推动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推动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思想营养。

5.从思想上看:

对人类的思想解放和人文主义的发展做出贡献,极大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随堂巩固训练]

1.(2018·全国卷Ⅲ)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

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读懂] 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18世纪前半期,正是启蒙运动在法国(法国/英国)蓬勃发展的时期,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很多思想家等人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表明这些人不再是热衷于接近贵族,追逐名利,而是在打破旧的传统观念,传播新思想,新观念,宣传“科学”“自由”和“平等”的启蒙思想。

[做对] 选

2.(2018·海南高考)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

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

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

这表明(  )

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

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读懂] 14世纪到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意大利兴起了弘扬人文(人文/理性)精神的文艺复兴运动;据材料“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可得出欧洲北部城市的民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说明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做对] 选

3.(2016·海南高考)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

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

[读懂] 中世纪基督教统治下的欧洲,基督教徒要想得到拯救,只有通过教会(教会/信仰),只有教士才可阅读圣经,在教徒和上帝之间进行沟通。

题中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教徒能自由阅读圣经,主张自己亲自与上帝沟通,与反对教皇权威的宗教改革的精神相符。

[做对] 选

1.有学者认为,达·芬奇通常被归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物,但他的想法却不完全与一般认为的文艺复兴特色吻合。

这位学者接着引用达·芬奇的话:

“那些研究古籍而不研究大自然的人,只是大自然的继子,而不是亲生子,所有好的作者都应以大自然为母亲。

”这位学者意在说明达·芬奇(  )

解析:

选C 根据材料“他的想法却不完全与一般认为的文艺复兴特色吻合”,引用达·芬奇的话,意在表明达·芬奇与文艺复兴特色不完全吻合的地方,故A项错误;“探索自然为次”与材料“那些研究古籍而不研究大自然的人,只是大自然的继子……所有好的作者都应以大自然为母亲”不符,故B项错误;同理,达·芬奇倡导研究大自然,而不是研究古籍,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自然,而不是人的特殊地位,故D项错误。

2.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

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

解析:

选B 威克里夫等人强调人们要阅读圣经,没有改变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故A项错误;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而不需要教会的引导,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故B项正确;威克里夫等人强调人们要阅读圣经,不反对人们的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威克里夫等人使人们的人文主义意识觉醒,启蒙运动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故D项错误。

3.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

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

为此,他们都主张(  )

解析:

选C 材料反映的是对国家“恶”的否定,而不是实行何种政体,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私有制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需要对其进行改造,故C项正确;材料中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说明并不是主张取消国家机构,故D项错误。

4.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卢梭等人编写的《百科全书》于1751年到1772年共计出版17卷文字和11卷图解。

该书编者的信念是人类具有可完善性,通过不断扩充知识能够实现人类进步。

该书的编撰反映了(  )

解析:

选A 材料“百科全书”和“人类具有可完善性”分别体现了科学和理性,故A项正确;据材料“1751年到1772年”可知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还没发生,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了《百科全书》的内容和规模,无法推断印刷术的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百科全书》的内容而不是《百科全书》的销售市场,故D项错误。

5.“近代心灵的真正问题并不在于天主教与新教之间,也不在宗教与文艺复兴之间,而是基督教与启蒙运动之间。

启蒙运动起始于欧洲,志在理性、科学与哲学。

”由此可见,“近代心灵的真正问题”在于(  )

A.人性解放   B.道德提升

C.信仰重建   D.理性启蒙

解析:

选D 人性解放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故A项错误;道德提升体现在苏格拉底对智者运动的批判,故B项错误;信仰重建主要指宗教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中“志在理性、科学与哲学”体现理性启蒙,故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