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中心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指导要求剖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0882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叫中心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指导要求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呼叫中心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指导要求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呼叫中心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指导要求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呼叫中心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指导要求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呼叫中心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指导要求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呼叫中心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指导要求剖析.docx

《呼叫中心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指导要求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叫中心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指导要求剖析.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呼叫中心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指导要求剖析.docx

呼叫中心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指导要求剖析

呼叫中心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指导要求

(试行本

Contactcenterservicequalityandoperationmanagementspecification

2012-03-1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发布

I

目次

目次.................................................................................I

前言................................................................................IV

呼叫中心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指导要求(试行本(1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

3.1术语和定义(1

3.2缩略语(4

4规划及发展方向(4

4.1综述(4

4.2呼叫中心战略指导方针(4

4.3呼叫中心战略计划的制定与评估(5

4.4年度经营计划(5

4.5企业高层领导支持(5

4.6建立完善沟通机制(6

4.7呼叫中心文化建设(6

4.8呼叫中心的社会责任(6

5人员管理(7

5.1综述(7

5.2组织架构(7

5.3员工招聘(7

5.4员工培训(8

5.5专业知识与技能(9

5.6员工表现评定(9

5.7员工薪酬(9

5.8激励机制(10

5.9员工满意(10

5.10员工职业生涯发展(10

5.11工作环境(11

6现场管理(11

6.1综述(11

6.2业务量预测与排班(11

6.3人员配备与排班................................................................12

6.4质量监控(12

6.5报表管理(13

6.6知识管理(14

6.7生产工具(15

II

6.8应急预案与措施(15

6.9现场管理制度(16

7流程管理(16

7.1综述(16

7.2流程的制定(16

7.3流程的控制(16

7.4流程的改进(17

7.5流程的审核(17

7.6主要支持流程(17

7.7岗位工作流程(17

8绩效管理(18

8.1综述(18

8.2服务规范(18

8.3绩效考核(18

8.4绩效考核结果反馈与沟通(19

9客户价值与满意度(19

9.1综述(19

9.2客户群及客户需求细分(19

9.3客户界面的一致性(19

9.4客户沟通渠道的建立(20

9.5客户投诉管理(20

9.6客户满意度管理(20

9.7客户忠诚与客户挽留(21

9.8客户价值的挖掘(21

10工具与技术(22

10.1呼叫中心系统基本功能(22

10.2与公众网络侧进行连接的接入设备(22

10.3性能指标(23

10.4后台维护和管理................................................................24

10.5可靠性(25

10.6定时和同步(25

10.7安全生产(25

11网络与信息安全(27

11.1综述(27

11.2安全等级保护(27

11.3风险评估(27

11.4预防措施(27

11.5安全事件报告和应急处置(30

11.6安全管理制度(31

12用户权益保护(32

12.1交易之间应当遵循的原则(32

12.2服务的明确提示、变更和终止要求(32

12.3具体交易行为的要求(32

12.4用户利益损害处理..............................................................32

附录A(规范性附录客户相关的关键流程服务规范指标(34

附录B(规范性附录关键支持流程服务规范指标(36

III

附录C(资料性附录运营绩效结果及指标对照表(37

附录D(资料性附录分值表(39

IV

前言

本指导要求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提出。

本指导要求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增值服务专业委员会、SEE-CMM国际卓越服务标准化组织、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泰尔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

院标准所。

本指导要求主要起草人:

胡世明、郭晨东、吴长虹、陈雷、吴宏建、郭燕冰。

1

呼叫中心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指导要求(试行本

1范围

本指导要求规定了呼叫中心服务运营者在服务质量及运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要求和操作办法。

本指导要求所指呼叫中心,特指为了客户服务、市场营销、技术支持和其他的特定活动,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短信、网络、视频等多媒体渠道接收和发送联络信息的实体。

本指导要求适用于呼叫中心的日常运营和维护管理,以及对呼叫中心服务质量的评估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611-2001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

GB/T17154.2-1997ISDN用户-网络接口第三层基本呼叫控制技术规范及测试方法第2部分:

第三层

基本呼叫控制协议测试方法

YDN038-1997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

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YD/T1522.1-2006会话初始协议(SIP技术要求第1部分:

基本的会话初始协议

YD/T1522.3-2006会话初始协议(SIP技术要求第3部分:

ISDN用户部分(ISUP和会话初始协

议(SIP的互通

YD/T5040-2005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YD/T5002-1994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

YD/T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YD/T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ITU-TP.862话音质量的感觉评估(PESQ:

一种客观的针对窄带电话网和话音编码的端到端话音质量评估算法(Perceptualevaluationofspeechquality(PESQ:

Anobjectivemethodforend-to-endspeechqualityassessmentofnarrow-bandtelephonenetworksandspeechcodecsITU-TG.7041544、6312、2048、8448和44736kbit/s分级级数中使用的同步帧结构(Synchronous

framestructuresusedat1544,6312,2048,8448and44736kbit/shierarchicallevels

IEEE802.3IEEE标准和信息技术-特定需求-第3部分:

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

(CSMA/CD

接入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EEEStandardforInformationtechnology-Specificrequirements-Part

3:

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ion(CSMA/CDAccessMethodandPhysical

LayerSpecifications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1.1

自动呼叫分配器automaticcalldistributor

2

呼叫中心采用的电话呼叫设备,它按先后顺序将来电均匀地分配给座席。

这一系统可以是单机,也可以是较大规模通信系统中的一部分。

通常可以将来电者排入等候的队列中播放通知、公告等信息,并储存呼叫数据以供报表之用。

3.1.2

平均处理时长averagehandletime呼叫中心客服代表处理一个来电平均花费的时间,包括通话时长(含持线等待及话后处理时长。

3.1.3

平均应答速度averagespeedofanswer

在来电被客服代表接听前,来电者平均等待时间。

该数据可从接入设备中获取,用来衡量呼叫中心

服务质量。

3.1.4

自动语音识别automaticspeechrecognition一种将人的语音转换为文本的技术。

3.1.5

通信楼综合定时供给系统buildingintegratedtimingsystem在每个通信大楼内,设有一个主钟,它受控于来自上面的同步基准(或GPS信号,楼内所有其他时钟受该主钟同步。

3.1.6

计算机与通信集成computertelecommunicationintegration将基于计算机的智能技术运用到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短信、视频信号等多媒体信息的发送、接收及管理中。

3.1.7

客户customer在本指导要求中所述客户,特指已经或将要发生直接或间接交易关系的对象,并等同于最终客户或用户。

本指导要求中所述甲方客户,特指呼叫中心服务运营者的委托方。

3.1.8

客服代表customerservicerepresentative同座席agent呼叫中心接听客户来电的人员总称。

3.1.9

客户满意度customersatisfaction客户期望值与客户体验的匹配程度。

换言之,就是客户通过对一种产品可感知的效果与其期望值相比较后得出的指数。

3.1.10

双音多频dualtonemultifrequency由高频群和低频群组成,高低频群各包含4个频率,一个高频信号和一个低频信号叠加组成一个组合信号,代表一个数字。

3.1.11

首次呼叫解决率firstcallresolution客户的服务需求在一次呼叫的过程中由第一个接听电

话的客服代表完全解决。

凡是客户的服务需求,无论是通过电话,还是传真、网络等渠道,首次到达呼叫中心后,能够即时解决或在承诺的时限内解决,不需要重复致电的,都算作“一次呼叫解决率”的范围之内。

3.1.12

预测forecast呼叫中心通过分析历史业务量和业务到达模式,结合业务平均处理时长和损耗,以估计未来业务量和业务到达模式,以及为了满足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所需要的客服代表人数。

3.1.13

3

交互式语音应答interactivevoiceresponse可以根据客户在电话机或其他通信工具中输入的内容播放有关的信息。

3.1.14

客户沟通关键工作流程keycustomerresponseprocess指呼叫中心向最终用户和客户提供高水平和高绩效的产品和服务所需的至关重要的流程。

3.1.15

关键绩效指标keyperformanceindex

衡量呼叫中心绩效的指标。

一般来说,指对企业部门和事业部进行绩效管理的单一且关键的指标,

呼叫中心应由多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综合衡量。

3.1.16

关键支持流程keysupportprocess

实现或维持与客户沟通相关的关键流程,达到服务水平目标所必须的流程(例如,信息系统、预测、

招聘和培训及电信设施的提供等。

3.1.17

排班schedule

按不同时段安排客服代表资源的管理措施。

3.1.18

服务水平servicelevel

服务水平的定义是“在Y秒内,X%的客户联系信息获得应答。

”例如,80%的来话呼叫,在20秒内被

应答,服务水平就是80/20。

3.1.19

文本转语音texttospeech

从文本到语音的合成技术。

3.1.20

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timeprotocol

用来使计算机时间同步化的一种协议,它可以使计算机对其服务器或时钟源(如石英钟,GPS等等

做同步化,它可以提供高精准度的时间校正(LAN上与标准间差小于1毫秒,WAN上几十毫秒,且可介

由加密确认的方式来防止恶毒的协议攻击。

3.1.21

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areanetwork

一种将局域网设备从逻辑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数据交换技术。

3.1.22

员工利用率staffworkingrate

员工利用率的计算公式为:

通话时长+事后处理时长+空闲或签入系统时长/通话时长+事后

处理时长+空闲时长+休息时长。

员工的吃饭时间不计入在内。

该指标一般设定在80%-90%的范围内。

3.1.23

员工占有率staffbusyrate

员工占有率的计算公式为:

(通话时长+事后处理时长/(通话时长+事后处理时长+空闲时

长。

该指标一般设定在70%-75%的范围内。

3.1.24

通话时长callduration

指客服代表应答用户的呼叫后到用户挂机的时间。

通话时长不包括用户听回铃音或彩铃的时间,但

包括呼叫保持时间。

3.1.25

呼叫保持时间callholdtime

指呼叫接通后,在呼叫不被释放的前提下临时中断用户发送的媒体的时间。

通常在呼叫保持时间内,

用户可以接收客服代表播发的媒体,如客服代表将客户切换到听音乐的状态。

3.2缩略语

ACDAutomaticCallDistributor自动呼叫分配器

AHTAverageHandleTime平均处理时长

ASAAverageSpeedofAnswer平均应答速度

ASRAutomaticSpeechRecognition自动语音识别

BITSBuildingIntegratedTimingSystem通信楼综合定时供给系统

CSRCustomerServiceRepresentative客服代表

DTMFDualToneMultiFrequency双音多频

FCRFirstCallResolution首次呼叫解决率

IVRInteractiveVoiceResponse交互式语音应答

KCRPKeyCustomerResponseProcess客户沟通关键响应流程

KPIKeyPerformanceIndex关键绩效指标

KSPKeySupportProcess关键支持流程

TTSTextToSpeech文本转语音

4规划及发展方向

4.1综述

呼叫中心是企业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与支持的重要手段。

呼叫中心的定位应包括组织定位和职能定位,其目的是为了明确该机构与企业其它相关部门的关

系、责任与义务,确定该机构的主要职责和业务范围,便于呼叫中心与其它相关部门进行有

效地沟通与

协作,为企业贡献更大价值。

呼叫中心发展方向的内容应包括该机构的愿景、使命、近远期目标等,阐明了该机构的未来前景、

组织价值,以及近远期的发展方向。

该部分还应包括呼叫中心对其定位与方向的贯彻和近远期发展目标

对企业整体战略的支持。

此外,呼叫中心还应关注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4.2呼叫中心战略指导方针

呼叫中心战略指导方针的文件应包括该组织机构的远景、使命或目标等,同时该组织机构应根据明

确的指导方针进行标准的建立,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具体要求如下:

a呼叫中心指导方针应体现以下五项目标中的其中一项或多项:

1客户满意度(CustomerSatisfaction

2最终用户满意程度(End-UserSatisfaction

3服务水平(ServiceLevel

4质量(Quality

5成本(Cost

b呼叫中心应确保组织内各个部门以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同心协力保证所制定的目标或行动计划

与指导方针保持一致。

c呼叫中心的管理层和员工的行为也应与指导方针保持一致。

5

d呼叫中心中的所有员工,其中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工、劳务工或临时工等,应有超过80%的

员工能说明对该组织机构指导方针的理解。

4.3呼叫中心战略计划的制定与评估

呼叫中心的战略规划应首先明确客户群体及细分市场,并了解客户的服务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自

身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优劣势分析,并充分考虑到行业及市场环境的变化、新技术的出现等因素,据此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部门目标及完成这些目标的具体策略。

根据具体策略规划出部门的组织结构、资源需

求及财务预算,并把具体的目标策略逐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与员工。

呼叫中心战略规划的参与人应包括主要领导层、中级及现场管理人员及骨干员工代表,还应该邀请

市场、销售、技术、财务等主要部门人员参加或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呼叫中心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时间范围可以根据所处行业特点及发展趋势设定。

呼叫中心应拥有并采用战略计划、年度经营计划的制定和评审方法。

具体要求如下:

a制定呼叫中心战略计划步骤应包括对市场趋势、最终用户及客户要求以及对该呼叫中心

位的分析。

b制定呼叫中心年度计划步骤中应包括对第8章(绩效管理要求中所有绩效衡量指标的分析。

c呼叫中心在制定其计划时应确保:

1呼叫中心整体战略计划作为实体及各部门年度经营计划的基础实体及各部门的计划相互

一致,相互支持;

2经理和主管人员了解他们在贯彻计划所列明的行动中的职责。

d评估计划的方法应包括:

1根据计划对绩效进行季度分析;

2确认计划的更新和修订没有前后矛盾的地方;

3当绩效未能达到目标时,采取相应措施,并确保绩效能够得到提升或改进。

4.4年度经营计划

呼叫中心必须执行一个以文件形式制定的,相关实体及各部门的年度经营计划。

具体要求如下:

a实体及各部门年度经营计划应包含量化的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以及具体的行动计划。

1所有与生产力、工作效率、收入和成本相关的目标都被视为财务目标;

2非财务目标应与指导方针和战略计划相关,并包含绩效考评中涉及的工作绩效指标;

3对于每一个量化的目标,呼叫中心应制定为实现该目标所采取的行动,以及任命相关负责

执行的管理人员。

b应确保实体和部门计划与指导方针的一致性。

例如,如果指导方针中突出了客户服务、收益率

和员工,那么每个计划都应涉及这三个方面。

4.5企业高层领导支持

企业高层领导对呼叫中心的定位和职责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并充分理解和重视呼叫中心为企业和客

户所贡献的价值。

企业高层领导必须积极参与呼叫中心运营管理的关键决策,并尽一切努力为呼叫中心

的成功运营争取必要的资源支持。

呼叫中心应与企业高层领导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向企业领导汇报客户满意度状况、产品及服务质

量问题、整体目标完成情况以及有关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措施与建议等。

有着企业高层领导支持的呼叫中心更加容易获得预算、项目、流程、技术工具及其他部门配合等方

面的支持,从而确保呼叫中心的成功运营。

6

具体要求如下:

a企业领导层应有相应的领导或领导小组主管呼叫中心业务;

b企业领导对呼叫中心在企业中的定位清晰明确;

c企业领导积极参与呼叫中心运营及服务改善的关键决策过程,并为呼叫中心争取和保障所需资

d企业领导定期听取并了解呼叫中心运营及客户问题与满意状况,并根据呼叫中心的反馈,采取

相应措施。

4.6建立完善沟通机制

呼叫中心作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与沟通枢纽,应建立通畅的多向沟通渠道,及时把来自客户、

企业、员工、其它相关部门及合作伙伴的信息传递到位,以促进决策和改进行动的实施。

这种通畅的沟通渠道通常包括面对面及电子与网络等手段。

面对面的沟通可以包括正式或非正式会

议、面谈、培训等手段,电子与网络的手段通常包括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互联网站、网络共享等。

沟通交流的渠道要涵盖呼叫中心与企业领导及其它部门之间、呼叫中心内部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层之

间、领导团队之间等。

呼叫中心应建立固定的流程或相应的规章制度使这种沟通机制制度化和日常化。

沟通的内容通常包

括企业及部门战略目标及运营规划的贯彻、员工意见及建议的反馈、客户咨询与投诉的及时反馈及汇总

与分析、市场及销售最新动态、产品及技术支持信息、知识与实践共享、心得交流等等。

具体要求如下:

a呼叫中心具备完善的沟通渠道保障机制,包括流程、制度及相应技术支持辅助手段等;

b呼叫中心具备完善的多样化沟通渠道,涵盖呼叫中心内外部的各个层面;

c呼叫中心沟通所传递的信息内容完整、一致、有效;

d呼叫中心信息流转与传递及时、便捷。

4.7呼叫中心文化建设

呼叫中心的文化建设应以贯彻和实践呼叫中心的价值观以及促成远景及战略目标的达成为目的。

叫中心的文化建设应从客户价值、高效沟通、团队协作、信任授权、学习创新、职业发展、认可激励、

员工满意以及公平环境等方面着手,为呼叫中心创造良好的高绩效文化氛围,促进呼叫中心整体生产效

率的提高。

呼叫中心应具有自己的核心文化理念,并在日常实践中得到遵循与实践。

呼叫中心应具有一

贯的、持续的措施和手段,进行呼叫中心的文化建设。

具体要求如下:

a呼叫中心具备鲜明的核心文化理念并体现呼叫中心核心价值观,全面支持呼叫中心远景及近远

期战略目标的达成;

b呼叫中心具备完善的方法和手段,持续地、系统地进行文化建设;

c呼叫中心的文化应以客户价值为核心;

d呼叫中心的文化应提倡高效沟通与团队协作;

e呼叫中心的文化应注重信任授权及认可激励;

f呼叫中心的文化应促进员工满意及职业发展;

g呼叫中心具备改革创新及不断学习与知识更新的文化氛围;

h呼叫中心建立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工作环境。

4.8呼叫中心的社会责任

在客户眼里,呼叫中心代表着企业本身。

呼叫中心应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呼叫中心还应在业务运营过程中处处以客户满意为出发点,以维护客户利益为己任,不做任何侵犯客户

合法权益的事情,并确保自己的运营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

呼叫中心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

公益活动,为社区或国家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7

呼叫中心的社会责任还体现在对于员工合法权益的保障,保证员工享有国家法律所规定的一切报

酬、保险、超时工资、法定假日等薪酬福利。

有条件的企业还应该根据呼叫中心员工的工作特点给予适

当的其它方面的关怀和补助。

5人员管理

5.1综述

呼叫中心应具备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持续改进和提升员工管理和实践水平,提高员工满意度,

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和保持高绩效的工作环境。

5.2组织架构

呼叫中心应对其进行客户服务的实体组织架构及相应关键职位所需的最低知识与技能制定出明确

的书面定义。

“与客户沟通的关键职位”(KeyCustomerRepresentatives-KCRs:

包括了客户服务代表(前台接线组、后台处理组、监控组、呼出组等,以及直接指导、管理和评估其工作绩效的管理岗位。

面职位定义应包括该服务实体的全体人员,而并非仅有一线客户服务代表的岗位描述。

呼叫中心应根据企业及部门战略规划及运营计划确定所需的组织架构,并明确定义各种不同岗位的

岗位职责、任职要求、考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