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0716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陇东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陇东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陇东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陇东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陇东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陇东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标准.docx

《陇东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陇东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标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陇东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标准.docx

陇东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标准

陇东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标准

植物学

说明:

1、课程性质植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师范本科院校生物专业的主要基础课。

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规律;并通过实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及徒手切片、装片、染色、生物绘图等方法和技术;了解植物界中各类群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繁殖、生活史和亲缘关系等知识,从而建立植物演化发展的概念;掌握被子植物分类的一般知识和重要科、属、种的特征,认识当地常见的代表植物,并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观察、解剖、描述、检索、鉴定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采集、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了解植物生态、群落的一般知识及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国内外植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3、教学内容绪论部分、植物细胞和组织、种子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系统分类、植物与环境。

4、总学时共138学时。

其中理论96学时,实验42学时。

周学时为理论4学时,实验3学时。

分第一、二学期完成全部教学任务。

5、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

内容:

第一篇种子植物形态解剖

绪论(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结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在自然界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我国有丰富的植物资源;通过有关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植物学的信心。

一、植物界

(一)生物的分界

(二)植物多样性

二、植物在自然界及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一)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植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三)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

三、植物学

(一)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动向

(二)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分支学科

(三)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12学时)

要求和说明: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组织的形成,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理功能,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6学时)

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

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繁殖(1学时)

一、有丝分裂

二、无丝分裂

三、减数分裂

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1学时)

一、植物细胞的生长

二、植物细胞的分化

第四节植物的组织和组织系统(4学时)

一、植物组织的类型

二、组织系统

第二章种子和幼苗(3学时)

要求和说明: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构造,并懂得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使学生能区别幼苗类型;理解种子萌发就是胚在一定条件下重新生长和进一步分化的过程;明确营养体各部分的来源。

第一节种子的结构和类型(1学时)

一、种子的结构

二、种子的类型

第二节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2学时)

一、种子的休眠和种子寿命

二、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三、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

四、幼苗的类型

第三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15学时)

要求和说明: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发育过程;了解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掌握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在结构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了解各类器官的变态类型。

第一节根(4学时)

一、根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二、根和根系的类型

三、根的发育

四、根的初生结构

五、侧根的形成

六、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七、根瘤和菌根

第二节茎(4学时)

一、茎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二、茎的形态

三、茎的发育

四、茎的初生结构

五、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第三节叶(4学时)

一、叶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

二、叶的形态

三、叶的发育

四、叶的结构

五、叶的生态类型

六、落叶和离层

第四节营养器官间的相互关系(1学时)

一、营养器官间维管组织的联系

二、营养器官在植物生长中的相互影响

第五节营养器官的变态(2学时)

一、根的变态

二、茎的变态

三、叶的变态

第四章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18学时)

要求和说明: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发育及其生殖过程;了解被子植物胚胎发育及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过程;掌握各种类型果实的特征。

第一节植物的繁殖(0.5学时)

一、繁殖的概念

二、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和有性生殖

第二节花(4学时)

一、花的概念和花的组成

二、禾本科植物的花

三、花程式和花图式

四、花序

第三节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4学时)

一、花药的发育

二、小孢子的形成

三、花粉粒的发育和形态结构

四、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

第四节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4学时)

一、胚珠的发育

二、胚囊的发育和结构

第五节开花、传粉与受精(2学时)

一、开花

二、传粉

三、受精

第六节种子和果实(3学时)

一、种子的形成

二、果实的形成和类型

三、果实和种子对传粉的适应

第七节被子植物的生活史(0.5学时)

第二篇植物系统分类

第五章植物系统分类

引言(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引言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历史、任务;掌握植物各大类群的概念;了解双名法及其意义。

一、植物界的分门别类

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

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

第六章藻类植物(5学时)

要求和说明: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藻类分门的依据,用以区分、识别各门藻类;掌握重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及生活史;通过归纳比较,从而了解藻类植物的演化趋势;使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意义;由于藻类的多样性,关于它们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理论,课堂讲授应以一种系统为主,便于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要适当介绍我国在藻类学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成就。

第一节藻类植物的概述(0.5学时)

第二节蓝藻门(1学时)

一、蓝藻门的一般特征

二、蓝藻门的代表植物

三、蓝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第三节绿藻门(1学时)

一、绿藻门的一般特征

二、绿藻门的代表植物

三、绿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第四节红藻门(1学时)

一、红藻门的一般特征

二、红藻门的代表植物

三、红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第五节褐藻门(1学时)

一、褐藻门的一般特征

二、褐藻门的代表植物

四、褐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第六节藻类植物小结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0.5学时)

第七章菌类(5学时)

要求和说明:

“菌类”不是一个自然的类群,它们之间主要是由于营养方式相同而人为地集合在一起。

细菌门的内容与“微生物学”重复,只讲授门的分类特征及其在植物界中的地位。

粘菌门只讲授一般特征和代表植物。

真菌门是本章的重点,要求掌握门、纲的分类特征及重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特征、繁殖、生活史、分布及其经济意义。

第一节真菌门(3学时)

一、真菌的通性

二、真菌门的主要类群

第二节真菌界的起源及经济意义(2学时)

三、真菌界的起源及真菌门各亚门间的亲缘关系

四、真菌的经济意义

第八章地衣(1学时)

要求和说明: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地衣,掌握地衣的构造特点、繁殖,并能识别地衣的几种基本形态类型,了解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一、地衣的通性

二、地衣的形态和构造

三、地衣的繁殖

四、地衣的分类

五、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意义

第九章苔藓植物(4学时)

要求和说明:

苔藓植物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是陆生植物发展的旁枝。

本章要求重点掌握苔藓植物的特征及地钱和葫芦藓孢子体、配子体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了解苔纲和藓纲的区别及苔藓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的主要观点。

第一节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1学时)

第二节苔纲(1学时)

一、苔纲的一般特征

二、苔纲的代表植物

第三节藓纲(1学时)

一、藓纲的一般特征

二、藓纲的代表植物

第四节苔藓植物小节(1学时)

第十章蕨类植物(6学时)

要求和说明:

蕨类植物是孢子植物演化的最高类群,又是低级的维管植物。

本章要求掌握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了解蕨类各主要类群的特征及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认识常见的代表植物。

第一节维管植物(0.5学时)

一、维管植物的特征

二、中柱的类型

三、维管植物的分类

第二节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0.5学时)

第三节石松亚门(1学时)

第四节楔叶亚门(1学时)

第五节真蕨亚门(2学时)

一、厚囊蕨纲

二、原始薄囊蕨纲

三、薄囊蕨纲

第六节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0.5学时)

一、蕨类植物的起源

二、蕨类植物的演化

第七节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0.5学时)

第十一章孢子植物小结(1学时)

要求和说明: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的起源、地质年代和不同时期占优势的植物和进化情况,并且了解植物营养体、有性生殖方式、生活史类型的演化。

一、植物的起源

二、植物营养体的演化

三、有性生殖方式的进化

四、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五、生活史的类型及其演化

六、高等植物营养体和孢子叶的发展与分化

七、植物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第十二章裸子植物(6学时)

要求和说明:

裸子植物比蕨类植物更进一步适应了陆地生活,但较之被子植物还缺乏广泛的适应性。

本章要求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生活史;了解裸子植物各纲的主要区别;重点掌握松、杉、柏三科的特征;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价值及我国丰富的裸子植物资源;结合对化石资料的研究,了解关于裸子植物起源和演化的主要观点。

第一节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1学时)

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二、裸子植物的分类

第二节铁树纲(苏铁纲)(0.5学时)

铁树科

第三节银杏纲(0.5学时)

银杏科

第四节松柏纲(球果纲)(2学时)

一、松柏纲的主要特征

二、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

三、分类及代表植物

(一)松科

(二)杉科

(三)柏科

第五节红豆杉纲(紫杉纲)(0.5学时)

一、罗汉松科

二、三尖杉科(粗榧科)

三、红豆杉科(紫杉科)

第六节买麻藤纲(倪藤纲)(0.5学时)

一、麻黄科

二、买麻藤科

第七节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1学时)

第十三章被子植物(21学时)

要求和说明:

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同属于种子植物。

使学生懂得它是植物界中发展到最高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和分类原则;了解检索表的使用方法;掌握两纲的特征及重点科属的特征,识别常见植物;结合实验和实习,加强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观察、解剖、描述、检索、鉴定植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一节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1学时)

第二节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1学时)

第三节被子植物的分类(17学时)

(一)双子叶植物纲(15学时)

一、木兰科二、毛茛科

(一)识别要点

(一)识别要点

(二)习见属种

(二)习见属种

三、桑科四、罂粟科

(一)识别要点

(一)识别要点

(二)习见属种

(二)习见属种

五、胡桃科六、山毛榉科

(一)识别要点

(一)识别要点

(二)习见属种

(二)习见属种

七、石竹科八、蓼科

(一)识别要点

(一)识别要点

(二)习见属种

(二)习见属种

九、藜科十、锦葵科

(一)识别要点

(一)识别要点

(二)习见属种

(二)习见属种

十一、葫芦科十二、杨柳科

(一)识别要点

(一)识别要点

(二)习见属种

(二)习见属种

十三、十字花科十四、蔷薇科

(一)识别要点

(一)识别要点

(二)习见属种

(二)习见属种

十五、豆科十六、卫矛科

(一)识别要点

(一)识别要点

(二)习见属种

(二)习见属种

十七、大戟科十八、鼠李科

(一)识别要点

(一)识别要点

(二)习见属种

(二)习见属种

十九、葡萄科二十、无患子科

(一)识别要点

(一)识别要点

(二)习见属种

(二)习见属种

二十一、漆树科二十二、槭树科

(一)识别要点

(一)识别要点

(二)习见属种

(二)习见属种

二十三、芸香科二十四、牦牛儿苗科

(一)识别要点

(一)识别要点

(二)习见属种

(二)习见属种

二十五、伞形科二十六、萝摩科

(一)识别要点

(一)识别要点

(二)习见属种

(二)习见属种

二十七、茄科二十八、旋花科

(一)识别要点

(一)识别要点

(二)习见属种

(二)习见属种

二十九、木犀科三十、茜草科

(一)识别要点

(一)识别要点

(二)习见属种

(二)习见属种

三十一、忍冬科三十二、菊科

(一)识别要点

(一)识别要点

(二)习见属种

(二)习见属种

(二)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4学时)

三十三、泽泻科三十四、天南星科

(一)识别要点

(一)识别要点

(二)习见属种

(二)习见属种

三十五、莎草科三十六、禾本科

(一)识别要点

(一)识别要点

(二)习见属种

(二)习见属种

三十七、百合科三十八、兰科

(一)识别要点

(一)识别要点

(二)习见属种

(二)习见属种

第四节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0.5时)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

第十四章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动态(1学时)

要求和说明: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植物分类的历史、方法和发展趋向。

一、细胞分类学

二、化学分类学

三、数值分类学

四、超微结构和微形态学特征在被子植物分类中的应用

第十五章植物生态(6学时)

要求和说明:

本章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环境因子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植物群落的主要特征及其演替规律,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世界植被类型,掌握中国植被的分区;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我国植物资源现状,保护植物资源的意义,从而提高保护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第一节植物生态条件(1学时)

一、生态因子

二、生态因子对植物生态的作用

第二节植物群落(2学时)

一、植物群类的概念

二、植物群落的特征

三、植物群落的生态

四、植物群落的动态

五、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

第三节植被类型(1学时)

一、世界植被类型

二、中国植被分区概况

第四节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学时)

一、生态系统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分和营养结构

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四、植物与生态平衡

第五节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学时)

一、保护植物资源的意义

二、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

三、大力保护植物资源

所用教材:

《植物学》(第二版)陆时万、吴国芳等,高教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1《植物学》上、下册华东师大等,高教出版社。

2《植物学》李杨汉主编

3《植物解剖学》李正理主编

主要参考期刊:

1《植物学报》2《西北植物学报》3《植物杂志》4《植物学研究》

5《生物学通报》6《生物学杂志》

作业与考核:

每章布置并讲解一次作业。

理论考试分中期考试和期末考试,实验考核分平时和期末笔试考查。

理论期末成绩占70%,理论中期成绩、平时作业和提问成绩、实验总评成绩共占30%。

期末成绩不及格不总评,进行重修。

野外实习成绩单独评定成绩。

实验教学内容

一、说明:

1实验课的目的与意义

(1)验证理论知识,把课堂教学中讲授的理论应用到对实际材料的观察,并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掌握有关植物学实验和研究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独立思考及唯物辨证的思想方法。

(4)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总学时

共20个实验,每个实验2学时,共计40学时。

二、内容:

实验1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的观察

目的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初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内容:

1、显微镜的类型

2、显微镜的构造

3、使用显微镜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4、洋葱上表皮细胞的制片方法

5、洋葱上表皮细胞结构的观察

作业:

绘制洋葱上表皮细胞的结构

实验2植物的成熟组织

目的要求:

1、了解成熟组织的主要类型和分布位置。

2、掌握初生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的基本构造和细胞特征。

3、学习组织离析法制片。

实验内容:

1、观察初生保护组织――叶表皮

2、不同类型营养组织的观察

3、输导组织的观察

4、机械组织的观察

作业:

绘制不同类型的导管分子

实验3种子和幼苗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类种子的结构特点。

2、了解幼苗的形态变化过程。

3、用简单的显微化学方法鉴定植物的贮藏物质。

4、学习徒手切片法。

实验内容:

1、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2、幼苗的形成过程和形态

3、种子中贮藏物质的显微化学鉴定

作业:

简绘小麦胚的结构图,注明各部分

实验4根的形态和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根尖的外形,分区与内部构造。

2、观察几种不同类型根的初生构造。

3、掌握根的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及次生构造的形成与结构。

4、了解侧根发生的部位与形成规律。

实验内容:

1、根尖的外形和分区

2、根尖的内部构造

3、根的初生构造

4、根的次生构造

作业:

绘制根尖的结构图

实验5茎的形态及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枝和芽的外部形态和类型。

2、观察茎尖的结构,了解其活动规律。

3、观察单、双子叶植物茎的解剖特点,掌握茎的初生结构。

4、掌握常见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实验内容:

1、茎的基本形态

2、芽的结构与类型

3、茎的初生结构

(1)双子叶草本茎的初生结构

(2)双子叶木本茎的初生结构

(3)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4、茎的次生结构

(1)双子叶草本茎的次生结构

(2)双子叶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作业:

绘制玉米茎中的一个维管束

实验6叶的形态和结构

目的要求:

1、掌握不同类型叶的外部形态。

2、掌握常见植物叶的解剖结构。

3了解不同生境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

实验内容:

1、双子叶植物叶(两面叶)的结构

2、禾本科植物叶片的结构

3、松针叶的结构

4、不同生境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

(1)旱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

(2)水生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

作业:

绘制蚕豆和玉米叶横切面,并比较蚕豆和玉米叶的构造。

实验7花的形态

目的要求:

1、了解被子植物花的外部形态及其各组成部分的特点。

2、掌握被子植物花几种主要的结构类型,学习解剖花以及使用花程式描述花的方法。

3、理解花序的概念并掌握常见花序的特点。

4、了解有关花及花序的形态术语,为学习植物分类部分打好基础。

实验内容:

1、花的组成及其特点

2、花序的组成

3、花的结构类型及其分辨依据

作业:

绘一植物的花,并示明其组成部分。

实验8花的内部结构和果实

目的要求:

1、了解花各部分组成的内部结构。

2、掌握花药的结构和花粉粒的形成过程。

3、掌握子房,胚珠的结构和成熟胚囊的形成过程。

4、了解果实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的来源。

5、掌握果实主要类型的特征。

实验内容:

1、观察花药的结构和发育过程

2、观察雌蕊的内部结构

作业:

1、绘制百合成熟花药横切面的简图

2、绘制百合子房横切面简图

实验9胚的发育和种子的形成

目的要求:

1、了解角果的构造。

2、掌握双子叶植物-----荠菜胚的发育过程与规律。

3、掌握单子叶植物——玉米胚的发育特点。

4、了解种子形成的过程。

实验内容:

1、双子叶植物-----荠菜胚的发育

2、单子叶植物——玉米胚的发育

作业:

1、绘制荠菜胚的结构简图,并注明各部分

2、绘制玉米(小麦)胚的结构简图,并注明各部分

实验10蓝藻门和绿藻门

目的要求:

1、通过代表种类的实验观察,掌握蓝藻门的主要特征,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植物界演化中的地位。

同时还要学会一些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通过实验中对绿藻的代表植物的观察,掌握绿藻门的主要特征;弄清绿藻的进化趋势及其在植物界演化中的地位;学会鉴别绿藻各类代表特征的实验观察方法。

实验内容:

1、色球藻属:

2、颤藻属

3、念珠藻属

4、鱼腥藻属

5、衣藻属

6、、团藻属

7、小球藻属和栅列藻属

8、水绵属

作业:

1、绘念珠藻丝状体及其周围的胶质,示营养细胞、异形胞、厚壁孢子、藻殖段。

2、绘衣藻的细胞结构。

示细胞壁、细胞质、叶绿体、蛋白核、眼点和鞭毛。

3、水绵接合生殖各期。

产生突起;形成接合管和配子;配子接合;合子形成。

实验11红藻门和褐藻门

目的和要求

1、通过实验弄清海带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史的全过程,加深理解褐藻的主要特征。

2、通过代表植物的实验,了解红藻门的特征,系统掌握紫菜生活史。

实验内容:

1、海带

2、水云属

3、鹿角菜

4、紫菜属

作业:

海带带片横切,示带片结构和孢子囊等。

实验12真菌门

目的和要求

1、通过代表种类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及生活史的观察,掌握真菌门五亚门的主要特征及其区别,并进一步了解真菌门的起源及演化。

2、学会简易的培养观察方法。

实验内容:

1、水霉属

2、根霉属

3、酵母菌属

4、青霉属

5、盘菌目

6、黑伞属:

如常见的蘑菇、双孢蘑菇,或鬼伞属。

7、银耳属

8、禾柄锈菌(小麦杆锈菌)

作业

1、绘根霉菌丝体一部分及孢子囊。

示假根、匍匐菌丝、孢囊梗、囊轴、囊壁和孢子。

2、绘蘑菇菌褶一部分,示各部结构。

实验13地衣门与苔鲜植物门

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主要了解地衣的基本形态及其内部结构、生殖方式,以掌握地衣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实验掌握苔鲜植物的主要特征,并比较它们和藻菌植物的主要异同。

正确理解它们在植物界中的系统地位。

实验内容:

1、观察地衣的三种生长型:

⑴壳状地衣

⑵叶状地衣

⑶枝状地衣

2、观察地衣的解剖构造

3、地钱

4、葫芦藓

作业

1、绘图:

叶状地衣纵切图,示各部结构。

2、苔纲和藓纲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图解并分析地钱和葫芦藓的生活史。

实验14蕨类植物门

目的和要求

1、通过对蕨类各纲代表植物的观察,了解并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实验内容:

1、卷柏属

2、问荆

3、蕨

作业

1、绘地钱叶状体切面图,示各部结构。

2、苔纲和藓纲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绘蕨的孢子体外形及根状茎横切图,注明各部构造名称。

实验15裸子植物门

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对陆生环境的适应,掌握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杉科、柏科的主要特征及松、杉、柏三科的异同点。

实验内容:

1、苏铁科

2、银杏科

3、松科

4、杉科

5、柏科

6、麻黄科

作业

1、绘银杏大、小孢子叶的外部形态和种子的纵剖面图,注明各部构造名称。

2、绘油松大、小孢子叶的外部形态和种子纵切图,注明各部位构造名称。

3、列表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