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理论题总结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0544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传播学理论题总结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新闻传播学理论题总结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新闻传播学理论题总结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新闻传播学理论题总结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新闻传播学理论题总结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传播学理论题总结分析.docx

《新闻传播学理论题总结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传播学理论题总结分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传播学理论题总结分析.docx

新闻传播学理论题总结分析

第1章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1.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新闻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历史新闻学(新闻事业史)、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与实用新闻学(新闻业务)。

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

实用新闻学是整个新闻学研究的落脚点。

新闻写作是实用新闻学研究的一个落脚点。

(2)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新闻写作承担着制作和传播新闻信息产品的任务。

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是新闻报道成品的制作过程。

(3)新闻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新闻报道是记者劳动的最终成果,也是惟一的表现形式。

记者必须也只能通过新闻报道作品来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而读者也是通过新闻报道作品而认识记者的。

2.试论新闻写作与新闻采访的关系。

(1)先有采访,后有写作,或者说,采访在先,写作在后,这个次序是不能颠倒的。

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2)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

①采访的质量主要是指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②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

资深的记者用“七三开”的比例形象地概括了在采访和写作两个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与力量。

因此,学习新闻写作,要建立在扎实的采访基础之上。

3.新闻记者要加强哪些修养?

为什么?

新闻写作的主体是人。

写作者的素质至关重要。

所谓“功夫在笔外”,讲的就是有关记者自身的素质问题。

(1)加强政治修养

①记者的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②记者的政治修养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

(2)加强知识修养

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

一个记者除了拥有新闻专业教育的背景之外,还要对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与新闻工作有关的问题有一定的知晓,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作。

(3)加强思维修养

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

 

第2章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1.在新闻写作中如何贯彻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真实性:

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1)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①确有其事

②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③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④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⑤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2)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①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

②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

③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

2.具体分析一篇失实的报道,找出原因。

导致新闻失实的原因是复杂的。

既有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传播者主观方面的原因。

①体制性失实

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

②经济性失实

经济性失实是指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所造成的新闻失实。

③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1°故意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2°非故意失实,也称业务性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

3.如何避免报道失实

①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②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③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

④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⑤描写要有分寸感

⑥要注明新闻来源

⑦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第3章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1.有无纯客观的报道?

是否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

(1)什么叫用事实说话

有两种不尽相同的表述。

一种说法是:

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

另一种说法是:

记者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

(2)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①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②事实胜于雄辩

③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3)是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

①传播的目的是说话

②选择就是在说话

③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

2.新闻写作是运用哪几种方法处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的?

(1)善于联想。

通过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其他一件或几件事实关联起来陈述的方法,暗示与引导读者进行联想,从而得出结论。

(2)善于对比。

通过背景材料进行对比与衬托,横向或纵向都可以,有助于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

(3)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

选什么样的背景材料,反映出记者观察考虑问题的不同出发点与立场。

(4)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3.具体分析下面这篇报道在运用事实说话方面的特点。

澳督告别澳督府

新华社澳门(1999年)12月14日电

(1)什么叫用事实说话

有两种不尽相同的表述。

一种说法是:

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

另一种说法是:

记者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

(2)如何用事实说话

①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②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③运用背景材料说话

④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3)报道在运用事实说话方面的特点

①具体

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

鲁迅先生说过,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新闻作品更应真实、具体。

写得具体。

②准确

新闻必须事实,不能含糊其词,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客观、公正、真实、全面

 

第4章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1.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提出这些要求的依据是什么?

1)时效性。

新闻报道是时间性极强的文字,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各种媒体的竞争实质上是对新闻时效的竞争。

时效性的基本要求:

新鲜、快速、简短。

2)可读性。

这是贯彻读者观念的一个重要表现,要求记者在内容选材上贴近读者,找到事实与读者兴趣和需求、读者认知、读者感情的交汇点。

可读性的基本要求:

具体、生动、通俗。

3)针对性。

一是要求记者在写作时要有对象感,即明白新闻是写给谁看的;二是记者要明确为什么写,即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写。

针对性的要求可概括为:

了解传播对象、明确传播目的,说到底还是读者观念的问题。

2.如何提高新闻写作的时效性?

(1)新鲜(写作中怎样保持事实的新鲜感):

要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做到现在的新闻现在报;要在报道中把最新鲜、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拎”出来,用最明显的形式摆在读者面前;对于一些本来没有时效性的新闻,要寻找新闻的最近点,尽可能找出新闻在今天的依据。

(2)快速(怎样成为新闻写作的“快手”):

为了使自己写得快,记者应加强训练:

①学会集中精力,不受外界干扰,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都能迅速投入写作;

②学会和养成打腹稿的习惯;

③熟练掌握新闻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特别是要得心应手地运用消息写作;

④善于准备好各种写作素材,随时根据报道的需要进行拼接和组装;

⑤注意培养口述新闻的能力。

(3)简短(怎样理解“新闻要短”):

新闻的新与快紧密相连,快又与短分不开,短又是新闻的一种优势:

短新闻多,加大新闻媒介的信息容量,有助于突出新鲜内容,便于读者接受。

坚持一事一报;把角度选小,架子搭小;化整为零,多一些滚动报道、组合报道或连续性报道;挤掉水分,善于删改,去掉一切多余的东西,只讲事实;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少说空话,做到严要不烦。

3.选择一篇新闻报道作品,通过具体分析,说明可读性的重要性以及该报道是如何体现可读性的。

(1)具体。

选择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也要具体

(2)生动(怎样把新闻写活):

事实的报道越具体越生动,要多用形象的可感性事实、情节细节写作;

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这是让稿件“活”起来的关键;

要写出事物和人物的特点、个性,并善于把握这些内容,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

结构上要注意把新闻事件的戏剧性和冲突性展现出来,使作品曲折起伏。

(3)通俗。

把新闻写的深入浅出,明白如话。

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要学会“第二种翻译”;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

4.如何加强报道的针对性?

选择对同一个新闻事实的不同报道,对比其针对性的强弱,并解释原因。

针对性有两层意思:

一是新闻写作时,心中要对象感,二是为什么写。

概括为即是了解传播对象,明确传播目的。

针对性有两个特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报道内容提出写作要求,因为内容是加强针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1)加大信息量:

学会多侧面的进行报道,写“立体化新闻”,避免“只取所需”的报道事实,开拓消息的深度和广度,把新闻事实中固有的信息量充分反映出来;

学会抓特点;

学会使用新闻背景,在对比和衬托中显示更多的无形信息;

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采取白描手法和新闻跳笔的“蒙太奇”式行文,避免标题、导语、主体的“三重复”,在有限的篇幅内多传递信息。

(2)加大知识含量

加大新闻报道中的知识含量,即是讲究科学性,要注意挖掘和展示信息背后的某种客观规律;

这种增加不仅是量的增加,而且是质的增加,即在报道的选材、角度上都要比单纯信息的报道更深入一步。

(3)挖掘思想深度,思想深度决定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第5章新闻角度

1.为什么要寻找新闻角度?

什么是最佳新闻角度?

为什么要寻找新闻角度?

①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价值的大小直接相关。

②不同的角度讲不同的话,有不同的报道效果。

③角度选得好可以出独家新闻。

什么是最佳新闻角度?

①能突出新闻的个性特征。

②能体现事物的本质。

③有生动活泼的内容。

④有新颖巧妙的形式。

2.具体分析历年中国新闻奖获得消息与通讯一等奖作品的新闻角度。

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最佳报道角度

根据“接近性”原理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与通讯一等奖的作品《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在选择报道角度时注重接近性。

基层劳动者的工作生活情况一直是近几年较为关注的问题,扬州日报选择报道扬州的用工情况更具有接近性。

这篇报道所要表达的思想是扬州市在全国用工荒的大潮下因善待工人仍然用工正常,但是如果仅是用一些数据或是套话报道的话,其可读性就会大大降低。

记者从虚中觅实的角度,选取局长乔装工人打工这一典型事件,用陈家顺局长“潜伏打工”报告传递出的启示是:

加快推进用工转型,充分尊重民工权利。

2011年,大多数的媒体关注的都是用工荒问题。

而此篇报道的记者反其道而其行,逆向思维找新闻角度。

在全国用工荒的大潮下,扬州仍然“不差人”,进而提出加快推进用工转型,充分尊重民工权利的重要性。

原文:

扬州网讯(记者 胡俭)昨天中午,扬州宝亿制鞋厂,60多名云南曲靖市的务工人员前来报到。

欢迎新员工的典礼上,一位戴眼镜、挎皮包的中年男子,从人群中挤上主席台,向乡亲们挥手致意:

“我叫陈家顺,曲靖市就业局副局长,去年曾在宝亿制鞋厂打工一个月……”这一句自我介绍,令宝亿鞋厂的新老员工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去年春天,西南大旱,扬州众多企业向云南曲靖等重旱区发出用工“邀请函”。

很快首批80多名曲靖农民来到宝亿鞋厂,陈家顺就是他们的领队,有人称他“工头”,也有人叫他“大哥”,却没人知道他是曲靖市就业局副局长。

  原来,曲靖当地百姓很少走出大山,总担心外出受骗受欺负。

扬州务工环境究竟咋样?

光看招工广告不行。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陈家顺自告奋勇当起“工头”,要实地体验扬州的务工环境。

  经过一周岗位培训,陈家顺被分配到整理车间,负责打包卸运。

一周工作五天,周六加班计发加班费,周五晚上工厂还开展联谊会。

八人一间宿舍,有空调、有热水。

每月10日,工厂按时发薪水,外来员工全部参加社会保险。

陈家顺按时拿到首月工资后,向宝亿老总递上自己的名片说:

把家乡工人交给你们,放心!

他在“打工报告”中这样写道:

扬州企业合理工资吸引人,人性管理温暖人,事业发展激励人。

随后,一拨又一拨的曲靖农民工被输往宝亿制鞋、川奇光电等企业。

  去年12月底,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前往曲靖,将曲靖列为扬州第58个外省劳务基地,今年春节前,200多名曲靖员工被吸纳到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中。

  今年春节后,全国各地大闹“用工荒”,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跨省招工,一周招聘签约1.8万人,用工计划甚至排到今年七八月份。

扬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颜军说,扬州园区企业用工缺口2万多人,但没有出现“用工荒”,就是因为扬州建立了一批外省劳务合作基地,扬州企业注重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在昨天的欢迎仪式上,颜军拉着陈家顺的手说:

“你的特殊‘打工’经历,就是对扬州务工环境的最好宣传,感谢你啊!

 

3.结合本年度各家媒体年终成就性报道的实际,分析其不同的报道角度。

(1)以旧见新

(2)以小见大(3)虚中觅实(4)逆向思维

(5)发散思维(6)统摄思维(7)全局高度

第6章新闻跳笔

1.为什么跳笔是新闻写作的主要笔法?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1)为什么跳笔是新闻写作的主要笔法?

①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

②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并形成明快的新闻作风。

③加大新闻信息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2)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①短段落,多分段。

跳笔是提行分段上的特点,或者说核心就是多分自然段。

②断裂行文。

是指段落之间不按时间顺序,或事实的原始过程从头到尾排列,不面面俱到,不平铺直叙,不比顾及程序、顺序或者层层推理的逻辑,而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是着力突出读者感兴趣的新闻事实,把它们用跳跃的方式组织起来。

③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

把新闻中的某些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运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按照类似电影推拉摇移,把它们连接起来。

④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句与句的事实主体之间、描述与议论之间、现场与背景之间都可进行变化与跨越。

 

2.选择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分析其运用新闻跳笔的技巧。

答:

(一)资料:

以下是2007年普利策新闻奖作品:

“长江女神”芳踪已逝?

一位瑞士富豪的后裔和一群科学家,想要拯救生活在中国长江水域的白鳍豚。

然而,没人知道这种动物是否还存在。

上个月,瑞士人奥古斯特·弗鲁格率领一支由中国、日本、瑞士及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开始搜寻白鳍豚的下落。

白鳍豚是一种生性害羞、视力极差的淡水哺乳动物,数百年来在中国传说中一直被誉为“长江女神”。

上世纪90年代早期,科学家们就曾估计,当时长江里仅剩约200头白鳍豚,在穿梭于长江水道的货船和渔船的夹缝中苦苦生存。

而到1997年人们最后一次亲眼目睹白鳍豚时,科学家们再次估计,它最多就剩下17头左右了。

科学家们说,如果白鳍豚果真已灭绝,那么它将成为过去300年来消失的、为数不多的几种大型水生哺乳动物之一。

“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从我们的眼皮底下消失可不是件小事。

”来自美国的生态学家鲍勃·皮特曼,一边用望远镜搜寻远处的水域,一边如此说道。

白鳍豚的境遇,凸现了中国为其经济的急速发展所付出的昂贵代价。

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是空气和水域的严重污染。

白鳍豚这种长吻似剑、具有神奇声纳系统,因而能在浑浊江水中自由穿行的大型水生哺乳动物,由于缺乏政府的有力保护和国际社会的足够关注,眼下已沦入万劫不复之境。

“没人关心这种动物——我们也许是疯子。

”42岁的弗鲁格一边说,一边在他那艘锈迹斑斑的船上展开了一面印有他的白鳍豚基金会baiji.org字样的旗帜。

为了这次活动,弗鲁格召聚了一批来自东西方的科学家,其中包括美国商务部属下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的海洋生态学家皮特曼,还有中国知名的白鳍豚保护专家王丁。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的红色名录上,中国有47种濒危动物榜上有名,其中包括扬子鳄和中华鲟。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年10月宣布将长江和珠江入海口列入“死亡区”,因为那里的水无法为鱼类生存提供充足的氧气。

“白鳍豚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位列食物链的顶端,并且亲近人类。

如果长江无法养育白鳍豚,那里也就不适合人类生活了。

”王丁望着沿江不断排出污染废物的工厂说。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白鳍豚的数量急剧下降。

它们喜欢栖息的沙洲没有了,河道也被炸毁了。

白鳍豚和渔民“争食”,经常陷入渔民捕鱼的鱼网。

船只的马达声也令它们茫然。

1978年,中国政府决定成立科研小组,专门研究这一濒危物种,这个组织目前的主管人就是王丁。

他在中国被称为“白鳍豚先生”,他是从1980年开始喜欢上这种动物的。

当时,渔民把一头受重伤的白鳍豚,送到了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交由他照料。

到2004年,渔民们几乎已见不到白鳍豚了。

弗鲁格开始组织中外科学家搜寻它们的下落。

在接下来的几周,研究人员将轮流搜索江面寻找白鳍豚的踪影。

如果能发现10头以上白鳍豚,他们将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但是目前看来希望渺茫。

(二)新闻跳笔的技巧

读者看报的特点是“时间短、随手翻”,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新闻报道作品要有“一眼功效”,并要适应读者的快速阅读。

以多段体位主要特征的“跳笔”,能够在视觉和思维上为读者提供方便。

本作品即是一篇典型的运用新闻跳笔手法写作的新闻作品。

此篇获奖作品运用新闻跳笔的技巧主要有一下几点:

(1)短段落,多分段

全篇共有12个段落,而且都为短段落。

跳笔在提行分段上的一个特点,就是多分自然段,并且每段都不长,用短段落来划分内容和层次。

(2)断裂行文

即指段落之间不按照时间的顺序和原始过程排列,不必顾及程序、顺序或者层层推理的逻辑,打破时空的限制,着力突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用跳跃的方式组织起来。

例如,文章第二段的时间点是“上个月”,第三段的开头是“上世纪90年代早期”。

第十一短的开头是“到2004年”,这之间有很大的跳跃性,但文章之间依然很有逻辑性,很连贯,丝毫没有因为断裂行文而影响整体效果。

(3)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

“蒙太奇”是一种电影手法,指镜头的组合和连接的一中技巧,是新闻跳笔在通讯写作中的特殊运用。

即把通讯中的某些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然后在这样放的段落之间,运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

文章第二段“白鳍豚是一种生性害羞、视力极差的淡水哺乳动物,数百年来在中国传说中一直被誉为‘长江女神’”一句,还有“白鳍豚这种长吻似剑、具有神奇声纳系统,因而能在浑浊江水中自由穿行的大型水生哺乳动物,由于缺乏政府的有力保护和国际社会的足够关注,眼下已沦入万劫不复之境”以及“白鳍豚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位列食物链的顶端,并且亲近人类。

如果长江无法养育白鳍豚,那里也就不适合人类生活了”这些细节都是有其内在联系且是步步深入的,作者将它们散落在文章里,运用新闻跳笔突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给人类敲响警钟。

(4)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微观上,在整个新闻写作的行文过程中,无论消息还是通讯,跳笔随处可见,具体表现在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可以是事实主体之间、描述与议论之间、现场与背景之间的变化与跨度;也可以是由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时间与空间跨度,有概述到细节的粗与细、简与繁的跨越。

总的来说,这篇获奖作品细节比较少,大多是概述,因此显得句与句之间的跨度比较大。

例如,“弗鲁格开始组织中外科学家搜寻它们的下落。

在接下来的几周,研究人员将轮流搜索江面寻找白鳍豚的踪影。

如果能发现10头以上白鳍豚,他们将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但是目前看来希望渺茫”几句,既有事实主体之间的跨越,也有时间的跨越,并且三句话向我们交代了三个重要事实,是典型的新闻跳笔的运用。

总之,只是一篇把新闻跳笔运用得很好的新闻作品,不愧是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值得我们学习。

 

第7章新闻语言

1.新闻语言的特色是什么?

为什么白描是其主要特色?

(1)什么是新闻语言

根据新闻学的原理:

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就叫做新闻语言。

(2)新闻语言的特征

①准确、简洁、鲜明、生动

②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

③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

1°消息与通讯对于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

2°新闻语言风格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基调。

3°新闻语言风格还取决于人物报道中被采访者的语言个性。

④“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

“白描”是指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3)为什么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如何使用白描语言

①多用动词,用准动词

②多用子概念

③多用大白话

2.挑选一些历年中国新闻奖消息与通讯类获奖作品,对其进行新闻语言特色的具体分析。

 

第8章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

1.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①简括

②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

③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

④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

2.如何认识消息体裁的优势?

①消息适应范围广,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②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

③消息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

④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

3.找一篇长通讯,将其改写成短消息,并说明改写的理由。

第9章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导语

1.怎样认识导语在消息中的地位?

(1)导语的定义

①它是新闻——消息体裁所特有的;

②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

③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结果、提要,或高潮。

(2)导语的任务

①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

②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

③导语为全篇定音导语为一篇之首,导语确定了写作重点,决定消息的基调。

2.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提出这一要求的理由是什么?

(1)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

所谓实质性内容,即指新闻事实,或者事实中的要点。

(2)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①最新鲜的材料;

②要选择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材料写作导语;

③选用最有趣、最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写作导语。

(3)炼字炼句,力求简短

导语不可太长。

字数过多,一会淹没“亮点”,冲淡趣味性;二会导致沉重,令读者失去耐心。

(4)力求优美生动

导语的美,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开掘、反映出新闻事实内在的美,二是讲究文采,做到语言美。

3.从近期报纸上找出优劣导语各5条,并说明认定优劣的依据。

4.分析下述材料宜用何种类型的导语,为什么?

11月9日是本市开展的第七届“119”消防宣传活动日。

概述型导语、描述型导语、评述型导语、橱窗式导语

材料:

11月9日是本市开展的第七届“119”消防宣传活动日,也是本市第二个法定的消防宣传日。

东城、西城、宣武等区分别在百货大楼、民族文化宫、北京西站北广场等地设立消防宣传中心站30多个,中心站前许多群众就家庭安全用火、用气等问题向有关人员进行了咨询,不少过往群众还观看了录像、文艺演出、现场灭火表演等。

今天上午,全市各区县和一些企事业单位在各繁华街区、主要街道和人员集中场所,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消防宣传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从11月3日全市冬防大会后至今天,全市共开展消防演习680多次,参加人数达3万余人。

答:

上述材料宜使用延缓式的描述型导语。

描述型导语就是亦描亦述,描述兼有的导语,其特点是消息的开头即出现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