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数字化城管运行工作方案实用word文档 13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0437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下载数字化城管运行工作方案实用word文档 1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推荐下载数字化城管运行工作方案实用word文档 1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推荐下载数字化城管运行工作方案实用word文档 1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推荐下载数字化城管运行工作方案实用word文档 1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推荐下载数字化城管运行工作方案实用word文档 1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下载数字化城管运行工作方案实用word文档 13页.docx

《推荐下载数字化城管运行工作方案实用word文档 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下载数字化城管运行工作方案实用word文档 13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下载数字化城管运行工作方案实用word文档 13页.docx

推荐下载数字化城管运行工作方案实用word文档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数字化城管运行工作方案

篇一: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提升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实现人性化、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形成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文明和谐、清新净美的新邹城,按照省、市关于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有关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城管综合信息平台,以信息化为核心,围绕人性化服务、精细化作业、标准化管理的城市管理要求,在全市建立作业、管理、执法、监督、评价有机衔接的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推进城市管理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的转变,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建设目标及原则

(一)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充分利用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推进城市管理资源的优化整合,发挥市、镇街两级政府及专业管理部

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起沟通快捷、分工明确、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监督和处置机制,确保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水平及整体质量,实现城市管理区域网格化、内容数字化、部件和事件处置精细化,推进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民生。

把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广大市民创造优美、洁净、舒适、有序的人居环境作为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发现、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优质的公共服务。

统筹协调,整合资源。

要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精神,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城市现有数字化资源,对设备、信息进行整合,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相关镇街及公安、住建、城管、国土、规划等单位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

统一标准,全面实施。

要统一按照建设部颁布的有关行业标准,认真做好信息系统建设、单元网格建设、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的制定等。

要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统建设要预留接口,便于升级换代。

因地制宜,注重效益。

要注重对系统建设的研究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创新、敢于超越。

尤其要突出管理效果,

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范围及架构

(一)实施范围

1、地域范围:

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地域范围为整个邹城城市规划区。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一期实施城市建成区40平方公里,一期运行后,再实施二期工程。

2、对象范围:

以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201X)中,城镇建设行业标准确定的六大类部件(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及其它有关设施)和五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为主,根据我市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区域,暂只进行网格划分,不进行部件普查,在建设中逐步完善。

(二)总体架构

归纳为“111”工作系统:

即1套系统平台,1个监督指挥中心,1套综合考核评价机制。

1、构筑系统平台。

即构筑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通过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实现对城市网格化管理。

相关镇街、部门根据各自的需求进行组合,形成镇街、部门工作网格。

对城市部件进行全面普查,建立城市基本部件数据库,对部件进行系统编码,制作数字城管二维电子地图,并在网格中实

行精确地理定位。

通过多样化的信息采集手段和网格化基础信息管理,随时随地连接到统一的管理部门,实现信息的双向互动与共享。

2、建立监督指挥体系。

组建邹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设立监督科和指挥科。

监督科主要负责对各类城管问题的受理、立案、对处理情况的综合评价以及对监督员的管理等工作;指挥科主要负责对专业部门的任务派遣和综合协调等工作。

3、建立综合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考核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各有关镇街、部门的履职情况。

通过考核各镇街、部门的立案数、办结率、重复发案率,促进各镇街、部门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一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内部考核:

将系统考核的结果纳入镇街、部门目标管理,定期通报各镇街、部门,年初下达专项目标,年终纳入目标总分。

二是在政府网站实时公布各镇街、部门办理情况,接受公众监督和满意度评价。

四、实施方法与步骤

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具体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X年4月-7月)

1、调查、调研、拟定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方案,编制可

行性研究报告。

2、成立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筹建班子。

3、项目招标监理,细化技术方案,专家论证。

4、项目招投标,确定专业建设公司。

(二)第二阶段:

数据考察阶段(201X年8月-12月)

1、城市管理部件普查、数据建库、单元网格划分等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2、操作标准、规范制定。

3、完善城市管理运行工作程序。

(三)第三阶段:

建设阶段(201X年1月-9月)

1、信息系统平台、硬件及网络环境、呼叫中心、无线采集系统和系统集成等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建设。

2、信息采集员队伍组建。

3、人员培训。

4、系统试运行。

(四)第四阶段:

完善验收阶段(201X年10月-12月)

1、完善管理运行工作程序和运作机制。

2、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3、查漏补缺,对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必要的扩充修改。

4、组织系统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邹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篇二:

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

福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

深圳市被建设部列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试点城市。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加快建设“和谐福田、效益福田”的步伐,不断推进福田区城市管理体制创新,根据《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意义

福田区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深圳市重点开发和建设的城区,随着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但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如何与时俱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的信息化管理来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流程科学再造,管理主体多元参与,成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数字化城市管理能够以信息为先导来整合、引导和分配城市管理资源;能够使城市管理从定性变为定量、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为综合,滞后变为实时;能够促进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政府的职能转变:

能够实现城市管城区安全和社区服务方面信息资源和通信手段的整合与共享,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使政府能够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实现对城市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

二、实施范围和建设目标

一)实施范围

1.地域范围:

根据市里的统一规划,在福田区内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地域范围为整个福田辖区。

2.对象范围:

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对象的范围:

①第一阶段建设以建设部颁布的《城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CJ/T214—201X)城镇建设行业标准确定的六大类部件(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等市政工程公用设施及其它有关设施)和五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为主,以及我市新增加的30种部件19种事件。

②第二阶段建设新增加城区安全和社区服务两

大类事件和相应部件。

二)建设目标

1.第一阶段目标:

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通过实施福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配套建设,实现福田区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

开展与市级系统对接,构筑一个市区统一数字城管综合平台。

实行指挥、监督、执行适度分离,创新福田区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

2.第二阶段目标:

建设福田区社会管理应用平台,实现区内各职能单元的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流转交换。

推进以块为主的行政体制改革,理顺左右关系,着力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

实现我区城市管理、城区安全和社区服务方面信息资源和通信手段的整合与共享。

三、建设时限

福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一阶段建设工程应于201X年6月28日前建成并投入运行,并于7月份接受建设部验收。

第二阶段建设工程计划在第一阶段工程完成后展开。

四、建设内容

第一阶段:

福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包括:

与市局对接的综合平台、统一的城市部件普查、监督指挥体系、自动评价机制、区级城管数据交换平台、区级网络硬件、监督和指挥中心、机房工程建设、区级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

1.与市局对接,构筑一个城管综合平台。

该平台是指由市城管局牵头建设的深圳市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多样化的信息釆集手段和网格化基础信息管理,随时、随地连接到统一的管理部门,并实现信息的双向互动与共享,

2.统一的城市部件普查。

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通过对福田区城市部件进行全面普查,建立福田区城市基本部件数据库,综合使用行政区划分、地理网格、位置顺序三种编码结合方法,对部件进行系统编码,并在网格中实行精确地理定位。

3.建立监督指挥体系。

加强统一管理,建立监督和指挥机构,对己有的城市

管理机构资源进行整合。

区级城市公共管理监督指挥体系具体处理日常性的城市管理事件与部件问题。

4.建立自动评价机制。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考核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执法质量。

5.区级数字城管数据交换平台建设。

借助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6.配套设施建设。

包括区级网络硬件、监督和指挥中心、机房工程建设等。

第二阶段:

开发建设福田区社会管理应用平台,与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对接。

实现区内公共服务管理、城市安全管理和社区服务各专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同步和协同工作等。

五、项目组织领导机构

(一)成立深圳市福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该项目的组织

领导。

组长:

杜玲

副组长:

张仁利

成员:

杨柳(区应急指挥中心)

李健盛(区发展计划局)

廖吉安(区科学技术局)

蔡传松(区财政局)

谷廷兰(区司法局)

杨毅(区人事局、区编办)

黎德良(区劳动局)

刘光滢(区建设局)

李雷鸣(区文化局)

蔡转弯(区计划生育局)

黄勇(区审计局)

麦振新(区监察局)

陈明达(区环境保护局)

谢作正(区统计局)

胡敬东(区城管办、区城管行政执法局)

朱建伟(福田公安分局)

黄漫娥(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陈慧明(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张学凡(区建筑工务局)

洪存伟(区重建局)

冯流看(区政府采购中心)

林穗平(工商局福田分局)

罗伟国(公安局交通局福田交通大队)

李生伟(园岭街道办事处)

陈佳维(南园街道办事处)

刘炳强(福田街道办事处)

陈伟明(沙头街道办事处)

赖莲凤(梅林街道办事处)

黄锡武(华富街道办事处)

曾湘建(香蜜湖街道办事处)

周运昌(莲花街道办事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城管办,具体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

办公室主任由区城管办主任胡敬东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区城管办副主任杨沾吉同志担任,办公室成员由区计划局、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采购中心各派一名同志组成。

办公室下设3个工作小组,具体是:

综合协调小组:

由区城管办牵头,区计划局(区信息中心)、科学技术局、财政局、建设局、审计局、机关事务管理局、重建局、政府采购中心配合。

负责项目投资预算编制、立项申报、招投标、结算、投资进度监管工作:

负责项目前期采购的咨询服务,项目中后期区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工具软件及监督管理数据无线采集设备的购置工作:

协调区内各有关部门共同开

展试点工作:

负责市与区之间、区内各相关部门与城管部门之间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协调工作,包括网络互联,共享信息的收集整理,综合信息普查协调等工作:

落实办公工作场所。

技术服务小组:

由区城管办牵头,区信息中心、科学技术局配合。

负责技术方案的需求分析,方案概要设计、论证、评审,质量控制,技术支持;负责区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与各街道办事处及区政府相关部门的广域网建设和信息共享软件的开发工作。

综合普查小组:

由区城管办牵头,区应急指挥中心、计划局、旅游局、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编办)、劳动局、建设局、文化局、卫生局、计生局、审计局、环保局、统计局、福田公安分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安监局、重建局、福田工商分局、福田质监分局、交通局机动车服务市场管理分局、福田消防大队、园岭街道办事处、南园街道办事处、莲花街道办事处、梅林街道办事处、香蜜湖街道办事处、华富街道办事处、福田街道办事处、沙头街道办事处、市燃气集团、市报业集团、市广电集团、深圳供电局配合。

负责协助市城局管普查小组及有关技术单位开展城市管理设施普查工作。

六、运行模式与整体架构

(一)运行模式。

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以区级运行为主体,运用单元网格管理方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方法,每个单元网格内派出监督员,利用信息采集器收集网格内的部件和事件信息,通过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环节,实现专业监督和综合监督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应用的有机结合,政府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机结合,精细规范管理与全面覆盖管理的有机结合,内部考核和外部评价的有机结合,高效管理与长效管理的有机结合,

(二)总体架构。

数字化管理体系中包括:

一个综合平台、两个运转轴心、一套自动评价机制三个方面。

1、构筑综合平台。

是指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以万平方米网格为精细管理量级,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负荷均衡、管理对象整体性等原则进行科学的划分,作为统一的基本单元网格,相关部门根据各自的需求进行组合形成部门工作网格。

对城市部件进行全面普查,建立城市基本部件数据

篇三: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1.1项目概况............................................................................................................................3

1.1.1项目概述..................................................................................................................3

1.1.2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3

1.1.3系统建设原则..........................................................................................................5

1.1.4建设内容..................................................................................................................6

1.1.5系统总体架构要求..............

....................................................................................6

1.2业务应用系统需求............................................................................................................7

1.2.1建设目标..................................................................................................................7

1.2.2建设原则..................................................................................................................8

1.2.3遵循原则..................................................................................................................8

1.2.4网格化管理模式......................................................................................................9

1.2.5业务应用系统技术要求.........................................................................................9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概述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专业名称叫“万米单元网格化城市管理”,这缘于201X年底北京市东城区推出的“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

这种管理模式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再利用地理编码技术,将路名牌、井盖、垃圾站、城市雕塑等城市部件逐一编码后,定位在每个大致1万平方米的单元网格中。

手持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城市监督员在各自负责的网格单元内巡查,发现问题或接到居民举报即可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发送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

城市监督中心利用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精确定位、快速处置和对城市监督员的科学管理。

“数字城管”业务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移动终端(终端应用软件)和政府内部办公系统,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监督、管理和预警的整体业务解决方案。

1.1.2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1.1.2.1指导思想

1、整个系统符合相关标准、规范。

遵照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建设规范,以及数字城管总体规划,并结合城市化进程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全国其他城市成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和运行机制。

2、信息化作为城市管理最重要的手段。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加强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建立政府部门监督协调、规范运作、各司其职、市民广泛参与、各尽其能、相互配合的城市管理联动机制,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3、高标准设计,分步骤实施。

高标准设计:

一是指按照数字城管信息系统进行设计;二是指按照数字城市信息系统进行设计,目前应用在城管,将来随时可应用在交通、治安联防等各方面;三是指按照市区两

级信息共享平台和数据共享机制搭建,建立区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与区内各委办局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共享机制,结合“权力阳光工程”机制,实现行政管理、行政处罚、行政征收及非行政许可类的行政服务项目与本项目的建设共享机制。

分步骤实施:

一是指在应用上先基本功能,再逐步到全面功能,先数字城管再逐步到数字城市;二是指在成效上先解决街道急需解决和在职权范围能够解决的,再逐步到群众希望解决的问题;三是指管理范围上先在重点地段、重点片区实施,再逐步在全街、全区铺开。

4、系统要具有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目前区街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处理问题的权限、实施的地域等方面都具有不确定性,而要使系统一步到位,必须事先考虑到这些可变因素,可随时启用、屏蔽这些功能,而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5、系统在规划上要具有前瞻性。

数字城管将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基础,未来将在数字城管系统的基础上,以较少投入建设区电子政务平台,最终实现“数字城管”远景目标。

因此,数字城管系统在硬件和网络环境的规划上应有充分的冗余,在软件系统上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能平滑地向“数字城管”过渡。

1.1.2.2建设目标

依据建设部标准,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以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为支撑,以协同应用为主导,以“执政为民”为目的,建成功能完善、高效实用、高度集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数字化综合城市平台。

具体目标包括:

1、建立数字城管系统的软硬件运行平台,完成并整合数字城管系统的各个分子系统;

2、在系统运行平台上部署数字城管信息系统软件,完成数字城管系统的整体实施和集成。

3、建设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实现全区城管部门的考核和督察。

5、建设监督平台和指挥平台,统一建设数据交换平台。

6、整合现有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推动信息共享和充分应用,改善城市管理协调联动不足的现状,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和城市运行的效率,增强城市对突发的各种事件应急的能力。

1.1.3系统建设原则

1.标准化原则

本项目将遵循建设部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规范和计算机系统建设的国家标准进行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2.先进性原则

在系统的总体设计上,借鉴国内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成功经验,同时注重考虑同类系统的建设教训,在技术上,要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且成熟的技术,支持国际SOA体系架构,使得设计更加合理、更为先进。

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数字化城管系统的现状和特点,在注重系统的实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

3.安全性原则

由于整个系统所涉及的数据大多属于政府的内部资料,这些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系统应遵循安全性的原则。

系统应提供安全手段防止任意对象的非法侵入、攻击,避免操作人员的越级操作。

系统要充分考虑主机层、数据库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各个层面的安全隐患和稳定性。

4.可扩充性原则

面对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系统的计算机设备和应用系统都应具有非常好的扩充性,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主要设备应能平滑升级,软硬件平台可以积木式拼装。

5.稳定性原则

一般稳定性是指系统的正确性、健壮性两个方面,本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且系统管理的数据量大,数据的使用并发性强等,这些特点对系统的稳定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可靠性和容错性原则

本系统设计应确保系统运行的正确性和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在系统软硬件的选型和配置、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及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等方面都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防止由内在因素和危机环境造成的错误和灾难性故障,提供必要的在线恢复机制,确保系统长时间安全稳定运行。

本方案提供的设计应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关键组件和部件均有足够的冗余备份措施。

7.开放性原则

以面向服务的理念构架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实现服务的封装、重用,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