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一二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0428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一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一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一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一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一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一二单元.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一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一二单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一二单元.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一二单元

五年级(上)音乐教学目标

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第一单元:

爱的礼赞

2

2

2

3

2

4

第二单元:

多么好

2

5

国庆放假

6

2

7

2

8

第三单元:

彩色的版图

2

9

2

10

第四单元:

情系江淮

2

11

2

12

2

13

第五单元:

南海风情

14

2

15

2

16

第六单元:

欢聚与期盼

2

17

2

18

2

19

复习

2

20

考试

2

第一单元爱的礼赞

单元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参与本单元系列音乐活动,从中感受音乐表达的“爱的礼赞”,懂得爱的奉献是无

私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能唱准跨小节的切分音,能用自然、有表情的歌声表达不同歌曲的不同情绪。

结合歌曲演

唱,认识降半音记号,看懂四拍子指挥图式。

3.通过欣赏吉他、钢琴、小提琴等不同乐器的独奏曲,对“独奏”这种器乐形式有明确的认

识。

能明确分辨乐段的开始与结束,体验乐曲的情绪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在“露一手”等音乐实践活动中,能认识并运用“f、mf、mp”等力度记号。

4.关注课内外音乐积累,丰富自己的“音乐信息库”,并能适时运用,大胆表演。

单元教学难点:

1.让学生感受妈妈的爱,并有感情地唱歌曲教学难点;唱准附点节奏和切分音。

2.唱出神秘、急切的感受,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旋律中的大跳音程要唱准。

3.学生能用乐观、自信的歌声唱出对父亲的热爱与尊敬之情;唱准乐句中的大跳音

4.唱准乐句中的大跳音;改变歌曲旋律的节奏,将歌曲改成三拍子并演唱;用清晰的吐字,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唱:

《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听:

《爱的罗曼斯》《爱之梦》

第二课时:

唱:

《甜甜的秘密》;听:

《妈妈的红头巾》

第三课时:

唱:

《长成一座山》;2、听:

《爱的祝愿》

第四课时:

唱:

《萤火虫》;听:

竖笛曲《铃儿响丁当》

爱的礼赞(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聆听《爱的罗曼斯》、《爱之梦》表现了孩子对妈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

2.感受吉它和钢琴不同的音色教学重点

二、制定依据(教材、学情分析)

1.让学生感受妈妈的爱,并有感情地唱歌曲教学难点。

2.唱准附点节奏和切分音。

开放式导入

1、聆听《爱的罗曼斯》,仔细体会歌中的情感,感受吉他音色。

刚才我们欣赏了《爱的罗曼斯》,同学们听得很投入,下面我们再听一听,感受一下音乐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2、核心过程推进

欣赏

欣赏吉他曲《爱的罗曼斯》钢琴《爱之梦》

听吉他曲,边划拍边哼唱主题曲

听钢琴曲《爱之梦》,说一说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新歌教学

听歌曲录音,感受妈妈的爱,体会歌曲情绪

用“IU”哼唱旋律

难点教学

乐名的1——4小节,唱准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跟琴模唱与教唱相联系结合

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跟琴声哼唱歌词

歌曲处理:

分析歌曲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说一说妈妈对自己的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妈妈的爱是伟大的独唱→分组唱→齐唱

开放式延伸

创新改编

在书本的色块处设计合适的动作式节奏型,为歌曲伴奏我的创造。

让学生创编节奏,互相合作,为乐

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精神)

小结

播放《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学生边哼唱边走出教室怀着对妈妈的热爱之情走出教室。

爱的礼赞(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表演唱《甜甜的秘密》聆听《妈妈的红头巾》,表现孩子对妈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二、制定依据(教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2.教学重、难点:

唱出神秘、急切的感受,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旋律中的大跳音程要唱准。

开放式导入

一、组织教学

首先,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放飞美妙的歌声,仔细体会歌中的情感。

(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学生演唱。

二、谈话导入

1.师:

刚才,同学们唱得那么投入、那么深情。

能说说,在演唱时感受到了什么呢?

2.师:

是呀,老师呕心沥血、精心培育我们茁壮成长。

那我们该怎样报答老师呢

3.学生交流尊师的做法。

三、新歌教学

1.导入:

这里有一群孩子,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请听《甜甜的秘密》(出示歌谱)

下面,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要求:

大家感受一下,这群学生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2.师范唱,帮助体会:

神秘、急切的感觉。

3.让我们一起用神秘、急切的心情朗诵歌词

4.初次聆听歌曲。

5.生边跟音乐哼唱边发挥想象。

6.学生交流想法。

学唱歌曲

1.带领生用“Mn”哼唱旋律,师用手势引导学生注意旋律线的走向。

2.区分一二小节和五六小节的异同处,唱准大跳音程。

3.生跟钢琴哼唱。

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练。

4.完整唱全曲。

歌曲处理

1.放《甜甜的秘密》的音乐,要求:

学生边唱边体会神秘急切的感觉。

2.为了体现悄悄地神秘的感觉演唱时声音的音量要小。

3.师范唱后半部分,引导学生通过演唱体现急切的心情。

4.请生上台演唱歌曲。

学生上台演唱歌曲。

欣赏

1.聆听《妈妈的红头巾》。

感受孩子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2.生动情地演唱《甜甜的秘密》,爱师的音乐氛围越来越浓烈,说说、唱唱中真挚的情感自然流露,激动人心。

小结

播放《甜甜的秘密》学生边哼唱边出教室,让学生怀着对老师的热爱之情走出教室。

 

爱的礼赞(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表达了父亲和孩子之间的深情厚谊。

2.通过欣赏小提琴曲《爱的祝愿》感受小提琴的音色,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的。

二、制定依据(教材、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用乐观、自信的歌声唱出对父亲的热爱与尊敬之情;唱准乐句中的大跳音

组织教学

聆听《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拍手进入教室。

谈话导入

让学生讲一讲爸爸对自己的爱体现在生活中的哪些细节中,揭题《长成一座山》

学唱新歌

1.听范唱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

2.用“IU”哼唱旋律

3.难点教学:

1——4小节,把握低音ia到fa的音准,跟琴模唱

4.学唱歌词

5.歌曲处理:

①尝试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标上“f”“mf”等力度记号,并唱一唱

②用乐观、自信的声音唱出对爸爸的热爱之情

拓展

1.欣赏小提琴独奏曲《爱的祝愿》感受小提琴美妙的音色

2.收集有关爱的歌(乐)曲,把它们送给你喜爱的人

小结

播放《长成一座山》学生边哼唱边走出教室。

第二单元多么好

单元教学要求

1.体验热爱生活的情趣,享受祖国母亲怀抱里幸福童年的快乐。

2.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校园的早晨》,欣赏歌曲《赤足走在田埂上》、《OK星期天》,领略校园歌曲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3.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还原记号”和“从头反复记号”等音乐符号;学习二拍子指挥图式;感受无伴奏合唱的表现力。

通过欣赏《祝你快乐》,感受各种铜管乐器的音色。

4.以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尝试音乐情境小品的设计和表演。

通过唱好校歌等活动分享身边的课程资源。

单元教学难点

1.欣赏教学中能让学生听音乐分辨出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比较两种演奏方式的不同风格;新歌《快乐嚓嚓嚓》中有一些临时变化音,如“5-#4”、“6-#5”的小二度进行,还有“#4–3”的大二度进行,要指导学生唱准确。

2.学唱歌曲时,歌曲中“直到长成参天大树”乐句中切分节奏的掌握;“和我共享阳光雨露”乐句和上句的衔接。

3.注重对学生音乐记忆的培养,以体态强化表现三拍子的韵律。

4.新歌中的音程跳动比较大,音准掌握是个难点;新歌几乎每一句都以弱拍起唱,应提醒学生注意。

5.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以及听辨音乐的能力。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听:

《微笑波尔卡》;唱:

《快乐的嚓嚓嚓》;动:

《露一手》

(1);认:

升记号、二拍子指挥图式

第二课时:

听:

《赤足走在田埂上》;唱:

《校园的早晨》;认:

认识“D.C.”、“○”、“Fine”等记号;拓展:

了解台湾校园歌曲,唱唱学校的校歌

第三课时:

听:

《春之歌》;唱:

《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第四课时:

唱:

《快乐的小队》;听:

《OK星期天》;动:

《露一手》(4)

第五课时:

听:

《祝你快乐》;动:

我的创造、露一手(5)

 

多么好(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乐曲《微笑波尔卡》让学生感受生活的轻松、愉悦、祥和。

2.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快乐嚓嚓嚓》,通过学唱歌曲《快乐嚓嚓嚓》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通过“露一手

(1)”让学生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了解更多的波尔卡曲目。

认“升记号”和“二拍子指挥图式”让学生尝试指挥大家演唱歌曲。

二、制定依据(教材、学情分析)

1.欣赏教学中能让学生听音乐分辨出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比较两种演奏方式的不同风格。

2.新歌《快乐嚓嚓嚓》中有一些临时变化音,如“5-#4”、“6-#5”的小二度进行,还有“#4–3”的大二度进行,要指导学生唱准确。

教学过程

一、欣赏

欣赏《微笑波尔卡》(手风琴)(管弦乐)

1、初听乐曲(先听手风琴曲)。

请学生说说听后感受。

2、分段欣赏,让学生分辨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

第一主题:

轻快、跳跃。

第二主题:

流畅、舒展。

3、简要介绍该曲。

该曲由格拉纳·莎尔汀作曲,又称《少女波尔卡》,C大调,2/4拍,复三部曲式结构,全曲采用“快板”速度。

4、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是捷克文的音译,源于捷克民间舞蹈,是一种以男女对舞为主的民间舞蹈。

捷克文词意为“半步”,因为这种男女对舞的舞步是半步半步的跳,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踏步组成。

特点为节奏快速、活泼、二拍子,在第二拍的后半拍上常稍作顿挫。

通常用复三部曲式结构。

于19世纪中叶风行全欧洲。

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最先用之于歌剧与器乐创作中,如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中的波尔卡。

5、随音乐跳一跳,进一步感受一下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

6、欣赏管弦乐演奏的《微笑波尔卡》

师:

该乐曲最初是手风琴曲,后被改编成多种形式的器乐去。

现在让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由管弦乐演奏的《微笑波尔卡》吧,听一听有没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请学生比较两种演奏方式的不同风格。

7、讨论:

你还知道哪些比较有名的波尔卡乐曲?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

(教师可准备一些音响资料当场放给学生欣赏,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二、歌曲教学

1、导入。

(以舞蹈引入新歌)

师:

刚才我们体验了一下欢快的波尔卡,同学们是不是被乐曲的欢快情绪所感染了,现在老师要教大家一段集体舞,让我们一起开心的跳起来吧!

①教师讲解动作并示范

②学生学习

③师生同跳集体舞。

(通过跳集体舞既让学生体验了音乐活动的乐趣,又熟悉了新歌的旋律。

)——引入新歌《快乐嚓嚓嚓》

2、教师有感情的范唱歌曲。

3、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4、请学生找出典型节奏并拍一拍。

如:

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等

5、师带领学生唱歌谱。

注意:

临时变化音处让学生多听琴进行模唱。

唱会后再介绍升记号。

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教师可弹奏两遍旋律,第一遍加升记号,第二遍不加升记号,让学生进行听辨。

6、听录音范唱。

7、加入歌词演唱歌曲。

要求:

初唱时轻声,待熟悉后再放声歌唱。

8、启发感情演唱歌曲。

简要介绍跳音记号,让学生按要求演唱。

9、让学生为书上涂有蓝色方框处配上合适的节奏型并拍一拍、奏一奏。

要求用轻巧有弹性的掌声为歌曲伴奏。

10、认二拍子指挥图式。

让学生按指挥图式划拍并唱歌谱或歌曲。

三、创造与表演

1.学生自由结伴,讨论表演的形式(唱歌、舞蹈等)

2.学生分组表演。

四、小结下课

今天同学们开心吗?

请用你们动听的歌声和欢快的舞蹈来告诉老师。

多么好(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知道“从头反复记号”和“省略跨越记号”在歌曲中的用法以及正确的演唱顺序。

2.欣赏歌曲《赤足走在田埂上》,感受无伴奏合唱的意境。

3.了解更多的校园歌曲,领略校园歌曲的魅力

二、制定依据(教材、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时,歌曲中“直到长成参天大树”乐句中切分节奏的掌握;“和我共享阳光雨露”乐句和上句的衔接。

教学过程

一、开放式导入

(多媒体)欣赏校园的风景照片,配以《校园的早晨》伴奏作为背景音乐。

师:

这是什么地方?

看到这些照片你想说什么?

有这么一首歌曲能够表达我们同学们现在的心情,这首歌就是《校园的早晨》请大家听范唱

二、新歌教学

1.学生听完范唱后说说歌曲的情绪。

(前半部分欢快、跳跃,后半部分优美连贯)

2.学生看书再听歌曲,要求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3.请学生说说歌曲的演唱顺序,教师指导认识“从头反复记号”和“省略跨越记号”

4.学唱歌曲。

A、跟随琴慢速轻唱前部分。

教师提示“声断气连”和前半拍休止。

教师示范,学生分辨,

B、跟着琴声轻唱B段,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

教师弹琴示范,学生分句模唱两个“直

到长成参天大树”乐句,注意切分节奏。

个别学生独唱,其他学生评价。

C、学唱结束句

D、全曲连唱

师:

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最合适?

5.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完整地跟着伴奏演唱歌曲。

6.变换演唱形式:

用领唱、齐唱的方式唱。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分别在哪里领唱、哪里齐唱。

请一学生上来领唱、其他同学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三、欣赏《赤足走在田埂上》

1.听赏歌曲,提问:

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生讨论,了解无伴奏合唱。

2.轻声读歌词,感受歌词的意境之美。

3.再听、可以跟着录音哼唱。

四、拓展

师:

在上一世纪七八十年代、有许多校园歌曲不但在学校内广为流传,而且也传唱在各地的大街小巷,其中还有好多首现在仍然盛唱不衰。

师:

现在我这里有好几首歌曲的链接,你们想听哪首呢?

链接歌曲:

《乡间的小路》《童年》《外婆的澎湖湾》《踏浪》《蜗牛和黄鹂鸟》等让学生自己选择想听的歌曲。

五、小结

布置课后作业

搜集台湾和大陆两地的校园歌曲的音响资料和歌词

 

多么好(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演唱歌曲《把心儿种在春天里》,从歌曲的旋律、节奏、音乐结构等要素分析歌曲所要表达的

情感,启发学生用歌声表现出来。

2.欣赏《春之歌》让学生意识到青少年时期就是人生中的春天,并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希望,领悟自身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3.学会分辨乐句的相似之处4、掌握用不同力度表现不同乐段。

二、制定依据(教材、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培养音乐记忆,以体态强化表现三拍子的韵律。

教学过程

(一)1.创设氛围,导入课题

让学生闭目聆听自然界的声音,说说春天的美丽景色。

激发他们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师小结:

鸟叫声,小河流水声,……我想在这个充满生命力的季节里,同学们肯定都会有自己美好的希望,让我们翻开春天的沃土,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谈谈你美好的梦想或理想。

(二)歌曲学习

1.欣赏原唱:

《把心儿种在春天里》

2.分析歌曲:

我们看歌曲是什么拍子:

  4/3拍

师:

4/3拍的歌曲一般给人一种舞蹈的感

觉,大家说这首歌曲的旋律美不美?

生:

美!

 

师:

歌曲中好多地方都用了休止符,它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

怎样唱呢?

 生:

这首歌曲的节奏轻快,休止符的地方就更加体现了歌曲的活力了,应该唱得轻快、活泼。

教师范唱:

哪一段的旋律比较抒情?

第二乐段

4.随伴奏带朗诵歌词。

师:

对!

这首歌曲其实是鼓励大家要辛勤耕耘,不断创造,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一种信念。

5.学唱歌曲:

注意节拍的韵律

6.拓展: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春天美好寓意的理解,展示自己所积累的“春天”的有关内容《春晓》、《春夜喜雨》等!

(三)欣赏《春之歌》

1.初听:

谈谈速度与节拍。

2.介绍;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无言歌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它描写大地回春,万物苏醒,到处生机勃勃的景象。

3.复听:

记忆旋律及主题

4.以体态动作表现三拍子。

(四)小结下课

 

多么好(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快乐的小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专心聆听《OK星期天》,感受生活的美好。

3.通过《露一手》让学生回顾、温习以前学过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艺术评价的能力。

二、制定依据(教材、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1.新歌中的音程跳动比较大,音准掌握是个难点;

2.新歌几乎每一句都以弱拍起唱,应提醒学生注意。

三、教学过程

(一)听赏《OK星期天》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周末丰富的课外活动,谈一谈自己在周末最想做的事情。

引入歌曲。

2、初听歌曲一遍。

听后请学生说一说感受。

教师因势倡议学生多接触大自然,多参与健康有益的户外活动,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3、听歌曲第二遍。

鼓励学生用最放松的姿态聆听,边听边做一些相应的身体动作。

(二)新歌教学《快乐的小队》

1、引入

①由欣赏教学引入新歌律动。

律动要求:

左脚踏在强拍上,并在歌曲分句的地方变换行走的方向。

②由律动引入新歌《快乐的小队》

2、听录音范唱。

3、有感情朗读歌词。

4、学生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这首歌曲的音程跳动比较大,音准掌握是个难点,因此教唱时要多用琴带,让学生借助听觉模仿掌握节奏和音准。

5、学会后启发感情进行演唱。

在分句处标上换气“ˇ”记号,提醒学生正确换气。

6、变换形式演唱歌曲。

(可进行领唱和齐唱等)

7、进行歌表演。

(三)动:

《露一手》(4)

1、要求:

以“开开心心do、re、mi,蹦蹦跳跳sol、la、si”为主题,设计一个小小音乐剧展评活动。

2、目的: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回顾、温习以前学过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的创造精神和艺术评价的能力。

(1)让学生说说自己学过哪些歌曲,

最喜欢唱哪首歌曲。

并请学生上台唱一唱。

(2)介绍一些优秀的小音乐剧、音乐小品给学生观看欣赏。

(3)组织学生分小组创作、排练。

提示学生:

既然是小小音乐剧(音乐小品)就该有一定的情节,要选好主题曲的旋律,组内要分好工,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任务。

(四)小结下课

 

多么好(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祝你快乐》,感受各种铜管乐器的音色。

2.通过“我的创造、露一手”让学生对铜管乐器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同时训练学生能够听辨出乐曲的段落。

二、制定依据(教材、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以及听辨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开放式导入

复习本单元歌曲

(二)欣赏

1.听:

《祝你快乐》(铜管乐合奏)

(1)初听乐曲一遍。

①听后请学生说说对乐曲的初步印象。

②问:

你能听出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请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铜管乐器的名称。

(2)听乐曲第二遍。

简要介绍该曲。

这首乐曲轻松、热情、明朗,洋溢着幸福之情。

生活中常用于喜庆场合,作为迎宾的礼仪曲。

②带领学生哼唱主题旋律。

③教师向学生介绍铜管乐器组中各乐器的名称并让学生了解各乐器的音色。

(利用课

件出示各种乐器的图片)

(三)拓展

完成“我的创造”、露一手(5)(听乐曲第三遍。

1、先启发学生听辨乐曲的三个段落,分析三个段落的旋律及情绪特点。

欣赏时可让学生在段落变化时举手示意。

2、进一步认识铜管乐器——短号、圆号、长号,让学生用恰当的象声词模拟、表现这

些乐器的音色。

3、观看有关铜管乐队表演的录象,引导学

生分组自编对形或动作,自己组织排练。

4、听乐曲《祝你快乐》模拟各种铜管乐器的演奏姿势,随着音乐在行进中变化对形。

(四)总结

教师总结一单元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