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模拟精华30题 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0335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6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模拟精华30题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模拟精华30题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模拟精华30题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模拟精华30题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模拟精华30题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模拟精华30题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模拟精华30题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模拟精华30题 学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模拟精华30题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模拟精华30题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模拟精华30题学案

模拟题1.【2018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四月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到的《齐谐》中说,鲲鹏奋飞时“________,_________”但它也并不逍遥,因为“________”,依然有所待。

【答案】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解析】试题分析: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击”“抟”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模拟题2.【2018届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预测卷一】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2)来骐横以驰骋兮,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3)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5)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6)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兼听则明,_____________。

(司马光《资治通鉴》)

【答案】

(1)枯松倒挂倚绝壁

(2)来吾道夫先路(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雕玉砌应犹在(5)会当凌绝顶(6)一尊还酹江月(7)古道西风瘦马(8)偏信则暗

模拟题3.【上海市黄浦区2018届高考模拟考】按要求填空。

(1)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__?

(秦观《_________·郴州旅舍》)

(2)__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3)黄庭竖的《登快阁》善于运用典故表达情感,其中_________句用伯乐与钟子期的典故,隐喻世上已无知音。

【答案】

(1)为谁流下潇湘去踏莎行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3)朱弦已为佳人绝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既有直接性默写,也有理解性默写。

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

潇湘、莎、极、娱、绝。

模拟题4.【2018届湖南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高三月考试卷(八)】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处在社会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青年人不能有投机取巧、急于求成的心理、而要一步一个脚印,以行远自迩的心态去奋斗。

②对张伯苓这样一个政治上有些糊涂又有些声望的人,周恩来并没有把我们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认识强加于他,让他接受,而是逐渐地循循善诱,启发自觉。

③当下,很多明星都怕述而不作而被历史忘记,所以不管会不会写,都纷纷发表自己的个人作品,一时间娱乐圈仿佛人人都成了作家。

④治理土壤污染,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是一个远大的梦。

在这个梦想实现之前,只需要拿出披肝沥胆的决心,就可以杜绝镉大米进入市场。

⑤这几位宇航员春秋鼎盛,他们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驾驶和操作航天器,探索宇宙奥秘,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⑥中国富了,却不忘金针度人,将先进技术传授给邻国,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融合,推动了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④B.③④⑤C.①⑤⑥D.②③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

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模拟题5.【2018届江苏高三三校联考卷(十二)】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人说,悔恨是紧跟着罪过的,这句话似乎并不适用于________在我们心灵里的仿佛已经在那里安家落户的罪过。

我们能够痛悔和改正因一时的措手不及或者是感情冲动而犯下的罪过,但是,那种年深日久、________,而且扎根在意志坚定者身上的邪恶则是不容易扭转的。

后悔就是否定我们的初衷,反对我们原来的想法,叫我们四处乱走,________。

A.盘桓  根深蒂固  无所适从

B.盘踞  盘根错节  不知所措

C.盘桓  盘根错节  不知所措

D.盘踞  根深蒂固  无所适从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盘桓:

徘徊,逗留。

盘踞:

非法占据,霸占。

从后文的“安家落户”来看应选“盘踞”。

模拟题6.【2018届广东肇庆市教学质量评估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的结局,因梁山英雄的纷纷遇害和被迫自缢等情节而令人不忍卒读。

B.在网络上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是发一些虚假贴子,但是三人成虎,当许多网站都转载的时候,很多人都相信了。

C.“缘定终身,幸福一生”职工集体婚礼在工人文化广场举行,1000多名职工朋友观摩了38对有情人喜结金兰的仪式,见证了新人神圣而甜蜜的时刻。

D.在《自在人生浅淡写》这本书里,舒婷一改往日的朦胧缠绵,以散文的形式,书写沁人心脾的诗意情怀。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不忍卒读:

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三人成虎:

指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喜结金兰:

指朋友交情深厚。

也指高兴地成为结拜兄弟姐妹。

不合语境。

沁人心脾:

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

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模拟题7.【2018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五)】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年来.廊坊市强力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坚持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全面提高与京津地区的对接合作。

B.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儿童数量不断增加,“谁来孝”“怎么孝”“如何传承孝”,成为新时期解决贫困问题必须面对的事实。

C.他们公司提出了一个全新、多维的思路,旨在建设一个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新型城市智慧交通体系为目的,让人们生活的城市宜居而美好。

D.日前,在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年度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与会专家对2017年的食品安全进行了解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项,“提高与京津地区的对接合作”搭配不当,可将“提高”改为“加强”,或在句末

点睛: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模拟题8.【2018届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耐克公司高级副总裁肖恩·欧哈伦表示,贸易战对双方都不利,美国单方面行动必将产生负面后果,不仅损害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利益,也会损害中方利益。

B.野蛮摇晃樱花树、硬闯校大门的行为,应纳入旅游部门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

纳入记录,并加强处罚力度,让当事人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付出代价。

C.修改宪法是时势之举。

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做出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

这次修宪,正是对此的贯落实。

D.校服作为一种身份标识,能够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有助于建构不同学校之间的区隔与界限。

同一个学校的学生,一样的校服体现出一种平等的意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题中A项,不合逻辑,“不仅损害美国消费者和进口商利益,也会损害中方利益”的递进关系反了。

C项,成分残缺,应为“顺应时势之举”。

D项,搭配错误,“提高”改为“增强”。

点睛:

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否定不当、主客倒置和不合生活事实。

句子中出现“和”“等”或顿号注意查找因并列不当或不能包含等因素引起的逻辑错误。

见到否定词语,反问句及表示否定意思的词语,查找因否定不当而造成的逻辑错误。

见到“被”“受”“对”“对于”等表示主客关系的词语注意查找因主客倒置而引起的逻辑错误。

此题A项逻辑递进关系不当。

模拟题9.【2018届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冲刺模拟试卷(三)】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入全靠收取保教费用,因此常常出于控制成本,压缩教师培训开支,使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较慢。

B.目前,教师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近期数量业绩,忽视长远质量积累,不利于原创性科学研究的开展,影响教师自身潜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C.大量的家长“被选择”送孩子参加各类繁重的竞赛培训,很多孩子不仅根本对这些打着竞赛旗号的兴趣班不感兴趣,而且原有的兴趣都被繁重的竞赛培训给扼杀掉了。

D.部分90后青年“人未老,心已丧”,涉世未深,却已“立地成佛”,在本应该斗志昂扬的年纪就对生活“缴械投降”,放弃挣扎与奋斗。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项,成分残缺,“出于”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控制成本”后加“的考虑”;B项,搭配不当。

“潜能”与“提高”不搭配;C项,语序不当。

“根本对这些打着竞赛旗号的兴趣班不感兴趣”语序不当,“根本”应放在“不感兴趣”之前。

故选D。

模拟题10.【2018届新课标高三模拟冲刺卷

(一)】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母亲曾当着众兄妹感慨地说:

“如果你当初留在重庆不回来,我和你家父的骨头都早就没有了。

B.每一朵花都在含笑,笑蜜蜂的多情,笑蝴蝶的单相思,笑季节对自己的垂爱,笑生命的灿烂光华。

C.他自豪地说:

“看把你们给美的,要不是我尽力玉成你们这桩婚姻,你们现在还不知道在干啥呢?

D.南京城用它一贯的“热情”恭迎我的到来,炙热的天气着实给来自西北高原的我一个下马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项,家父:

谦辞,称自己的父亲。

此处用错对象。

B项,垂爱:

敬辞,说对方对自己的爱护。

符合语境。

C项,玉成:

敬辞,感谢对方的成全。

此处用错对象。

D项,恭迎:

敬辞,恭敬地迎接对方。

此处用错对象。

模拟题11.【上海崇明区2018届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面对不合群、喜欢单打独斗的小明,以下句子最适合劝诫他的是()

A.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B.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C.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答案】B

种罪恶中为首的。

本句强调的是谦虚与善、骄傲与恶的关系。

D项,“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该句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

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分析备选答案及对象之间的关系。

B项强调要合群,面对不合群、喜欢单打独斗的小明,B项最适合。

模拟题12.【广西区2018届4月高三考前模拟联合】下列应用文体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A.本百货商场定于2018年5月1日8点开业,欢迎各界人土前来选购。

(开业广告)

B.为庆祝令尊七旬正诞,明日午12时备薄酒于阳光酒家(光明路5号),敬请光临。

(请柬)

C.本人拾到装有85元人民币的黑色钱包,请失者到一班班主任处领取。

(招领启事)

D.有意者于周一下午五点至六点到校报编辑室报名,逾期不候,后果自负。

(招聘启事)

【答案】A

模拟题13.【2018届河南新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容易从体内流失。

①___,因此须通过食物摄取。

②___。

水果中,酸枣、鲜束等含量最多;蔬菜中,辣椒、菠莱等含量丰富。

蔬莱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但因植物组织中含有一种抗坏血酸酶,使蔬菜中的维生素C久储后易被破坏。

另外,③___,所以为了保存蔬菜中的维生素C.蔬菜以生吃或凉拌为佳。

【答案】①人体不能自行制造维生素C②维C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蔬菜与水果③加热会破坏蔬菜中的维生素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

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

模拟题14.【2018届黑龙江大庆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7日18时,北京市应急办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等级由橙色提升为红色的消息。

其实作为预警响应级别最高的红色预警,启动却相对审慎,一方面是其启动条件设置更为严格,另一方面是①___。

一经启动,学校停课,机动车分单双号行驶,公车整体停驶80%,地铁加开班……由是观之,②___。

本质上,红色预警也是向整个社会发出的共同治霾“集结号”,在其启动的背景下,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个人,③___,并切身投入到减少污染源制造的治霾行动中,以自觉行为去保护健康的环境,比如有意识地少开私家车、多绿色出行等。

【答案】①其启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非常大②启动红色预警的审慎是很有必要的③都应从中意识到雾霾治理的难度与紧迫性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模拟题15.【2018届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综合考试语文试卷

(一)】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地震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所造成的地面震动,是一种自然现象。

而地球从未停止过运动,①_________,数量大约在每天1万次左右,全球每年发生的地震有500万次之多。

但②_________,因为震级小于3.0级时,地震释放的能量不大,人们一般不会觉察到大地的震动。

我国处于两大地震带交接地区,是地震多发国家,这更提醒我们③_________。

【答案】①所以地球上每天都有地震发生②这些地震大多数是人们感觉不到的③了解防震知识,掌握自救技能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首先分析语境,把握中心话题,然后分析横线前后的语句,把握内容之间的关联。

这段话属于说明性的文字,说明的对象是“地震”,第一处,前面说“地球从未停止过运动”,后面说“数量大约在每天1万次左右”,横线上应是说地球上每天地震的频繁发生;第二处,横线前面有一转折词语“但”,而前面都是在说地震的频繁,后面又说“因为震级小于3.0级时,地震释放的能量不大,人们一般不会觉察到大地的震动”,可见横线上的内容应是说“每天频繁发生的地震大多数是人们感觉不到的”;第三处,这一句在最后,前面说“我国处于两大地震带交接地区,是地震多发国家”,提醒的内容应是说“了解防震的知识,掌握自救的技能”。

点睛:

“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

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

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

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

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答题技巧:

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

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

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

含义、选词、句式。

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比如本题中,话题的中心是“地震”,主要讲述了地震的高发性,其目的是提醒我们了解防震的知识,掌握自救的技能,考生只要分析前后的语境,答题不难。

模拟题16.【2018届四川雅安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下列语言表达没有逻辑错误的一句是

A.我们只要坚持吸取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同时吸取世界各民族中的优秀成分,不断开拓创新,就必定能使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永葆青春。

B.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C.作为一个现代人,只要学会和别人合作,就能取得成功。

D.马化腾大学毕业后创立腾讯,李彦宏大学毕业后创立XX……他们最终都在各自从事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由此可见,大学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必能获得成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普通的逻辑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选项,准确判断选项的错误。

B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偷换概念;C只要学会和别人合作,就能取得成功。

演绎推理错误;D由此可见,大学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必能获得成功。

归纳推理错误。

模拟题17.【2018届浙江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示例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故宫文创在其淘宝店推出一款“俏格格娃娃”后,很快将其下架。

因为有网友指出,该款娃娃的身体部分与国外某品牌娃娃相似,有可能引起知识产权争议,这势必引起法律纠纷,一旦涉及法律纠纷,就将严重影响故宫文创的声誉。

所以,此举彰显了故宫维护知识产权的决心,会给故宫文创带来更大的收益。

示例:

“知识产权争议”不一定会“引起法律纠纷”。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法律纠纷”不一定会“严重影响故宫文创的声誉”。

(2)“此举”不一定“会给故宫文创带来更大的收益”。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仿写等语言运用表达的能力。

解答时,需要认真审题,尤其仔细阅读所

模拟题18.【2018届东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打动了无数人,而我却偏偏关注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这两句是不是在暗示“虽然皇帝的恩泽惠及不到我,可我却不管那么多,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呢?

或许有,但袁枚绝对不会说出来。

因为清代的文字狱极为严酷。

当然,追问当年袁枚到底是怎么想的,意义不大。

诗也好,文也罢,读经典诗文的价值不在于理解诗文本身,而是把这些诗文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经典诗文常读常新,常读常深。

①文中有一处逻辑错误,应将“不在于……而是”改为“______……________”。

②这段文字中作者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

(不超过20字)

作者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引出这个结论的。

(不超过10字)

【答案】①不仅在于更在于②要结合现实生活与自身经历将经典读深读新读袁枚诗的经历

【解析】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模拟题19.【2018届百校联盟TOP20四月联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筝柱①子

朱湾②

散木③今何幸,良工不弃捐。

力微惭一柱,材薄仰群弦。

且喜声相应,宁辞迹屡迁。

知音如见赏,雅调为君传。

【注】①筝柱,就是筝上的弦柱。

每弦一柱,可移动以调定声音。

②朱湾,唐代宗大历年间进士。

性浪漫,好琴酒,放纵山水,不应征辟。

③散木,无用的木材。

《庄子·人问世》记载:

“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

或称为散材。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说自己身为无用之木,没什么大用处,但能工巧匠却没有抛弃自己,自己十分幸福。

B.颔联说自己能力很弱,只能作为古筝的筝柱,非常惭愧,要想奏成音乐,还要依仗群弦。

C.颈联写筝柱因为能帮助琴弦发出和谐之声而喜悦,所以随看古筝被人搬来搬去,也不拒绝。

D.尾联直抒胸臆:

如果有知音能欣赏我、重用我,我一定要尽自己所能为国效力,报答恩人。

E.此诗与李商隐的《锦瑟》都通过乐器抒发情感。

两诗相比,李诗的表达更为含蓄而朦陇。

15.这首诗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14.CD15.手法:

①比喻(托物言志)。

全文以筝柱自喻,表达自己的处境与追求。

②拟人。

全诗以筝柱的口吻叙事抒情,亲切自然。

③用典。

运用庄子典故自谦,说明自己不合世俗之用。

思想感情:

①表达了自己虽然才微力薄。

但也希望自己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②希望受到知音赏识,必尽力报答知音的想想感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点睛: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

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等。

模拟题20.【2018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清明

黄庭坚①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家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水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載知谁是,满眼蓬萵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

指介子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绕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首联由桃李盛开,联想到田野荒家里的逝者,表达作者浓浓的恩亲之情。

这是典型的象征和拟人手法。

B.颔联笔锋一转,描写了春雷惊醒万物,春雨滋润草木,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表明作者很快从思亲之痛中解脱出来。

C.颈联把齐人乞祭余食而骄其妾妇的丑陋,和志士介子推甘愿被大火烧死也不愿出山为官的高洁。

对比写来,其情自现。

D.尾联指出人世间的是非贤愚随着时间的流逝.终将化为杂草丛生的坟墓里的一杯土,运用的是以景结情的手法。

E.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联想、拟人、用典、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对生死的感悟.

15.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AB15.①由清明扫墓触景而生的悲凉愁绪。

②回顾历史联想自身境遇后的不平与激愤。

③由自然而人生而生死的感情后的旷达。

【解析】

14.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

点睛: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