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热点题型专项突破通用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0164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1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热点题型专项突破通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热点题型专项突破通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热点题型专项突破通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热点题型专项突破通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热点题型专项突破通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热点题型专项突破通用版.docx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热点题型专项突破通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热点题型专项突破通用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热点题型专项突破通用版.docx

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热点题型专项突破通用版

中考化学专项热点突破

专项03科普阅读题

一、科技类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

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分为无定形碳、过渡态碳和晶形碳三大类,如图甲。

石墨是制铅笔芯的原料之一,在16世纪被发现后,曾被误认为是含铅的物质。

直到18世纪,化学家将石墨与KNO3共熔后产生CO2,才确定了它是含碳的物质。

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本质特性,又有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综合性能优异。

目前,我国已形成碳纤维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应用等产业链,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分布如图乙。

科学界不断研发出新型碳材料,碳气凝胶就是其中一种。

碳气凝胶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在环境净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三种碳气凝胶样品,比较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

他们在不同压强下测定了上述样品对混合气体中CO2吸附的选择性值,实验结果如图丙。

图中选择性值越高,表明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材料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1)金刚石属于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无定形碳B.过渡态碳C.晶形碳

(2)石墨与KNO3共熔,能发生如下反应,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C+4KNO3

________K2O+________N2↑+________CO2↑。

(3)由图乙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石墨是一种含铅的物质。

()

②碳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5)对比图丙中三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根据文章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铝(Al)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其主要存在于硅铝酸盐中。

铝也是活泼金属,常温下在空气中铝的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使铝不会进一步被氧化并能耐腐蚀。

因此,铝粉常用来做涂料,俗称银粉、银漆,以保护铁制品不被锈蚀,而且美观。

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7g/cm3,质地较软,可制成硬铝、超硬铝、防锈铝等各种铝合金。

汽车、火车、船舶、火箭、航天飞机、人造卫星等,也是用大量的铝及其合金制造而成的。

如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合金制成。

铝热法是以铝粉为还原剂的一种金属热还原法,当铝粉与金属氧化物起反应时,产生足够的热量,使生成的金属(或合金)和其他成分熔融分离而获得金属(或合金),广泛应用于生产纯金属、低碳铁合金,以及焊接金属(如铁轨)等。

焊接铁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Al+Fe2O3

2Fe+Al2O3,该反应产生大量的热,温度可达2000℃以上。

(1)“银粉”“银漆”保护铁制品不被锈蚀的原因是隔绝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合金制造超音速飞机是利用了铝合金的________________性质。

(3)铝热法焊接铁轨时所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4)高炉炼铁的主要原理同样是运用了热还原法,写出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火星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是各航天大国深空探测任务的最主要目标之一。

国内外专家提出开展原位资源利用研究,即通过利用火星当地资源生产火星探测所需的原料和能源,以减少成本。

火星大气和矿物是原位资源利用的主要研究对象。

目前,探测出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如图甲所示,火星土壤不同位置处矿物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如下表所示。

利用与地球上相似的冶炼原理,可以从火星土壤中获得多种金属单质。

部分金属可以在CO2中燃烧,此反应可成为火星探测所需能量的来源之一。

研究人员以火箭发动机为背景,分析了不同金属与CO2反应时,氧燃比(CO2与金属的质量比)对比冲的影响,比冲越高,发动机效率越高,结果如图乙所示。

火星原位资源利用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

(1)火星原位资源利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甲可知,在火星上,金属________(填“易”或“不易”)生锈。

(3)图乙中,以Mg为燃料时,比冲与氧燃比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火星原位资源利用能减少成本B.火星原位资源利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C.由表可知,火星土壤中至少含有4种金属元素D.由表可知,火星土壤中铝元素比镁元素的含量高

二、能源环境类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废旧塑料制品和橡胶轮胎等含碳废物如何变废为宝,是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新技术。

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

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而无机物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除去。

由于该过程中不使用氧气且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不会形成有害气体。

(1)文中涉及的有机合成材料有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B.将气态水升温或加压一定会使水分子间距离变小

C.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混合物D.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

(3)氢气和甲烷都是清洁能源,写出甲烷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分燃烧1g氢气或甲烷释放的热量如图所示,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多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5.依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储量有限,不可再生。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例如,在太阳光照下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另外,还可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雨水的pH________(填“>”“<”或“=”)5.6。

(2)通过光催化H2O、CO2转化得到的太阳能燃料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该过程是将光能转化为

________能。

(3)复合热电薄膜电池中的Bi2Te3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

C.石油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D.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

6.依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人工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

高效的CO2捕集和封存技术会为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巨大贡献。

目前,CO2捕集技术的关键是将CO2从排放物中分离出来。

分离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

物理吸收法中的一种是用甲醇作溶剂进行吸收;另一种是用活性炭、沸石等对CO2进行吸附性吸收。

化学吸收法中的吸收剂主要有氨水吸收剂、钙基吸收剂等。

用氨水(NH3·H2O)吸收剂时,温度控制在30℃左右,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铵;用钙基吸收剂时,先将吸收剂在吸热反应器中(870℃)热解成CaO,同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CaO进入放热反应器(560~700℃)捕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

钙基吸收过程如图甲所示:

分离后的CO2可以用来制取甲醇(CH3OH)。

在实际生产中,CH3OH的产率除受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催化剂CuO质量分数的影响(如图乙所示)。

我国科学家们撰文提出“液态阳光”概念,即将太阳能转化为可稳定存储并且可输出的燃料,实现燃料零碳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的世界,每天的阳光将为我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电,还有可再生燃料!

(1)用甲醇作溶剂吸收CO2,为提高吸收率应采用的温度和压强条件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高温、高压B.高温、低压C.低温、高压D.低温、低压

(2)活性炭、沸石等可作吸附剂,则其可能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过

程控制在30℃左右进行,温度不宜太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钙基吸收过程,放热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图乙可知,当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一定时,CuO质量分数为________时,甲醇的产率最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B.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C.“碳中和”指的是没有碳排放D.“液态阳光”将实现燃料零碳化

7.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绿色化学的理念是使污染消除在产生的源头,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这是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的对策,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

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化学的绿色化”作为新世纪化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原子经济性和“5R”原则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

“5R”原则,即Reduce(减量)、Reuse(循环使用)、Recycling(回收)、Regeneration(再生)、Rejection(拒用)。

材料二:

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可以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环保等多方面的好处。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绿色化学”的理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家提倡用纸质吸管代替塑料吸管,你认为这一做法最能体现“5R”原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简单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废旧报纸B.生锈铁管C.矿泉水瓶D.腐烂水果

(4)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化学与生活类

8.阅读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酸碱度与人体健康

我们知道许多物质具有酸性或碱性,其实,人体的体液也有一定的酸碱性,且其酸碱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这样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人体血液的量较多,分布广,正常人体血浆pH为7.35~7.45。

氧气充足时,人体摄取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会被彻底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时,CO2扩散到血液中,会引起血浆的pH略有改变。

人体胃液担负着食物的消化功能,pH为0.9~1.5。

20世纪初,科学家在人体胃内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能引起慢性胃炎,它主要是通过其产生的脲酶分解尿素产生氨而中和人体胃酸,导致人体胃内酸碱失衡,胃液分泌异常。

如图是一组胃病患者在空腹状态下24小时胃液pH的变化曲线。

科学家发现人体胃液的pH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胃液pH低时,胃液分泌多,胃对弱酸性类药物的吸收相对多;胃液pH高时,胃液分泌少,有利于弱碱性类药物的吸收。

(1)正常人体血浆呈________(填“酸性”或“弱碱性”)。

(2)CO2扩散到血液,血浆的pH会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结合胃液pH变化曲线,患者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胃药时,最适宜的用药时间为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胃酸能帮助消化食物,胃酸分泌越多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B.患者的用药时间也会影响到药效

C.患者在上午七点左右服用弱酸性类药物时吸收最好

9.阅读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书香”从哪里来

书籍离不开纸张。

纸张是木材等原材料经打碎、堆放、发酵等工序后制成纸浆,再过滤晾干后形成的。

古人对书籍爱护有加,不仅会用加了香料的墨汁、糯米调制的糨糊,书页中还夹上香芸草,成书后再配以檀木书匣,这样拿到手的书,打开就会散发香味。

现在,我们市面上购买的书籍都是由印刷厂印刷生产的。

印刷油墨是由着色剂、连结剂、溶剂,还有一些辅助增稠剂、稳定剂组成的。

着色剂很粘稠,必须添加一些稀释剂来进行稀释,稀释剂就是有机溶剂。

过去比较好的有机溶剂都含有纯苯,闻起来有一股香味,这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油墨香。

现在印刷厂所用的有机溶剂主要是乙醇、丁醇、丁酮、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这些物质有一股刺激性的气味,这也就是造成现在的新书或新杂志相比较于以往,气味更加难闻的原因。

当我们置身于图书馆,会嗅到带有怀旧气息的书香味。

经过对图书馆的气体采集后,进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苯甲醛具有特殊的杏仁味,香草醛会释放香草味,乙基乙醇带有一点花香,乙苯和甲苯也会释放出甜香味,这些气味共同构成了旧书的书香味。

(1)纸浆中主要含有________(填“蛋白质”或“纤维素”)。

(2)纸浆经过滤晾干后形成纸张,主要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

(3)苯、乙醇等属于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4)从微观角度解释图书馆中会嗅到带有怀旧气息的书香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墨汁书写的文书、档案年深日久不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水果罐头方便又好吃,且保质期长。

大多数人都认为保质期越长,防腐剂越多。

实际上,保质期长不等于添加防腐剂。

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水果类罐头不允许添加任何防腐剂。

水果罐头中的高糖、无氧环境不适合微生物生长,因此只要灭菌彻底,不需要添加防腐剂。

水果罐头的原料经过80~90℃的巴氏灭菌处理,可以杀灭食物中的绝大部分微生物,水果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都能被很好地保留下来,仅有极少数不耐热的维生素会被破坏。

在密封前,对罐头进行排气处理,保证罐头内部为真空状态,有效隔绝氧气,从而防止食物中的微生物滋生。

柑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我国柑橘罐头占柑橘加工量的80%以上。

柑橘罐头制作流程如图所示:

选购水果罐头时,应首选正规厂家生产的。

若罐头盖出现膨胀或凹陷,有可能是密封不良或灭菌不彻底导致产品变质,不建议购买。

(1)下列柑橘罐头的制作流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剥皮分瓣B.酸碱处理C.灌装

(2)密封前,对罐头进行排气处理,保证罐头内部为真空状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柑橘罐头中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水果罐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保质期越长,防腐剂越多

B.根据国家标准规定,水果罐头可以添加少量防腐剂

C.水果罐头经过巴氏灭菌,大部分营养成分被保留下来

D.选购水果罐头时,若罐头盖出现膨胀或凹陷,可能已经变质

四、其他类

1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石灰岩中悄悄发生的化学变化

石灰石是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之一,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中溶解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石灰岩在地下水的不断侵蚀下逐渐溶解,经过漫长的过程形成溶洞。

坚硬的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水不会使它溶解,但溶解有较多二氧化碳的水可以慢慢和它发生化学反应,把它转化为可以溶解的碳酸氢钙[Ca(HCO3)2],溶解在地下水中。

溶解有较多碳酸氢钙的地下水,在一定条件下会逐渐分解,把“吃掉”的石灰岩重新“吐”出来,形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形成钟乳石。

检验碳酸钙的方法很简单,碳酸钙会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我们日常烧水的水壶中经常会有一些水垢,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倒点食醋进去就可以除水垢,利用的也是一样的原理。

钟乳石非常漂亮,可以用来做人造假山,雕刻大尊工艺品等。

可是钟乳石的形成周期非常长,需要上万年才能形成。

溶洞景观一旦被破坏,想要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政府加强立法,保护钟乳石资源。

(1)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的pH________(填“>”“<”或“=”)7。

(2)写出碳酸钙转化为碳酸氢钙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以向地下水的水样中加入________,检验其为硬水还是软水。

(4)下列有关钟乳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形成周期很长B.能和食醋反应C.资源丰富,可以任意开采

1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敦煌石窟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也是一座丰富多彩的颜料标本博物馆。

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敦煌壁画、彩塑的颜料大都为天然矿物颜料,如红色颜料中的朱砂、土红,蓝色颜料中的青金石、石青,绿色颜料中的石绿、氯铜矿,白色颜料中的高岭土、方解石和石膏,黑色颜料中的铁黑。

下表为常用的5种颜料的信息:

(1)5种颜料的主要成分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填名称)。

(2)久置的朱砂与赭石颜色相近,画家如果不慎将两种物质的标签丢失,根据表中的信息,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把它们区别开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物质的性质,可采取哪些措施预防壁画褪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专项三科普阅读题

1.

(1)C

(2)225(3)工业应用(4)①错②对

(5)温度越低,压强越大,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解析]

(1)由图甲可知,金刚石属于晶形碳。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反应物中碳原子数为5,所以在CO2前配上5;反应物中钾原子数为4,氧原子数为12,所以在K2O前配上2;反应物中氮原子数为4,所以在N2前配上2。

(3)由图乙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工业应用,为65.1%。

(4)①石墨是一种含碳的物质,故说法错。

②碳材料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故说法对。

(5)从温度、压强两个方面回答。

2.

(1)氧气和水

(2)密度小、强度大、抗腐蚀性强等

(3)置换反应

(4)Fe2O3+3CO

2Fe+3CO2

[解析]

(1)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则“银粉”“银漆”保护铁制品不被锈蚀的原因是隔绝了氧气和水。

(2)铝合金具有密度小、耐腐蚀、强度大等性质。

(3)铝热法焊接铁轨的原理是2Al+Fe2O3

2Fe+Al2O3,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高炉炼铁的主要原理是在高温下,一氧化碳夺取铁矿石里的氧,将铁还原出来,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

3.

(1)通过利用火星当地资源生产火星探测所需的原料和能源

(2)不易

(3)在实验研究的氧燃比范围内,随着氧燃比的增大,比冲先增大后减小

(4)AD

[解析]

(1)由第二段可知,原位资源利用研究,即通过利用火星当地资源生产火星探测所需的原料和能源,以减少成本。

(2)由图甲可知,火星大气中无氧气和水蒸气,金属不易生锈。

(4)A.火星原位资源利用能减少成本,正确;B.火星原位资源利用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不成熟,错误;.由表可知,火星土壤中至少含有3种金属元素(即镁、铝、铁),错误;D.由表可知,火星土壤中铝元素的含量为

8.8%×

×100%≈4.7%,火星土壤中镁元素的含量为7.2%×

×100%≈4.3%,前者高,正确。

4.

(1)塑料(或合成橡胶)

(2)D

(3)CH4+202

CO2+2H2O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

氢气贮存困难(或制取成本高或天然气在自然界中的储量大,容易得到,成本低,易储存,合理即可)

[解析]

(1)塑料和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A.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存在差异,错误。

B.气态水升温,分子间距离增大(气体受热膨胀),错误。

C.气态水和液态水是同一种物质,故超临界水不是混合物,错误。

D.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而无机物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除去。

由于该过程中不使用氧气且温度相对较低,不会形成有害气体,所以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正确。

(3)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由图示数据可知,与甲烷相比,相同质量的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多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原因是氢气贮存困难、制取成本高;天然气在自然界中的储量大,容易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