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新人教必修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0106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新人教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新人教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新人教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新人教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新人教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新人教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新人教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新人教必修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新人教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新人教必修1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识记大气的能量来源、主要的热力作用类型及形成风的主要作用力。

2.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重难点)

3.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状况。

(难点)

4.应用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相关原理解释有关自然现象。

(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大气的受热过程

阅读教材P28~P29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能量来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主要来源:

地面辐射。

2.受热过程

名称

具体过程

结果

地面增

温过程

大部分A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使地面

增温

大气增

温过程

地面增温后以B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

使大气

增温

3.两大作用

(1)削弱作用:

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保温作用:

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4.主要影响:

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大气的运动状态。

正误判断:

(1)太阳辐射是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

(  )

(2)大气的绝大部分成分都可以直接吸收太阳辐射。

(  )

(3)大气逆辐射与大气辐射是两种不同的辐射。

(  )

【提示】 

(1)√ 大气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太阳辐射将热量传给地面,地面再将热量传给大气,因此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2)× 太阳辐射透过厚厚的大气层时,大气中只有臭氧等少数成分可以直接吸收太阳辐射。

(3)× 大气受热后产生大气辐射,大气辐射射向四面八方,其中射向地面的那部分大气辐射,被称为大气逆辐射。

教材整理2 热力环流

阅读教材P29~P31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运动

(1)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2)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3)意义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1)概念: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

①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D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②B、F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③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正误判断:

(1)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是会随大气运动而变化的。

(  )

(2)大气运动的方向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

(  )

(3)白天在青岛滨海会感受到海风扑面而来。

(  )

【提示】 

(1)× 垂直方向上,总是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的气压。

(2)× 气流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3)√ 滨海地带会形成海陆风,白天时陆地增温快,气压低,而海洋上增温慢,气压高,因此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教材整理3 大气的水平运动

阅读教材P31~P32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风形成的过程

2.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

地面受热不均。

3.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类型

受力

风向

图示(北半球)

高空中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

正误判断:

(1)水平气压差异是形成风的根本原因。

(  )

(2)植树造林可有效减弱风速。

(  )

(3)地转偏向力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

(  )

【提示】 

(1)× 地面受热不均,产生水平气压差异,形成了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2)√ 植树造林可增大地面摩擦力,使风力减弱。

(3)× 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力大小,只影响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大气的受热过程

[合作探讨]

2016年10月11日起北京连续多日被雾霾笼罩,城市空气一片混沌,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

结合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探讨下列问题。

探讨1:

北京被雾霾笼罩期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D会发生什么变化?

【提示】 雾霾笼罩期间,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D会减弱。

探讨2:

北京被雾霾笼罩期间的昼夜温差是变大还是变小?

结合图中信息说明原因?

【提示】 昼夜温差变小。

因白天时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D会减小,从而使地面辐射F减小,G减小,气温不会很高;夜晚时大气逆辐射Ⅰ增强,气温不会太低,因此昼夜温差变小。

探讨3:

城市郊区农民燃烧农田秸秆,对图中的哪个环节有增强的作用?

【提示】 燃烧秸秆主要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图中Ⅰ环节有增强作用。

[核心点击]

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具体图解如下:

2.大气受热过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①高海拔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②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体验评价]

1.当地时间10月8日1时46分左右,熊本县阿苏山中岳第一火山口时隔36年再次发生了爆发性喷发。

火山口方圆1公里以上的广泛区域可能有喷石飞散。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大气热量平衡示意图

(1)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平衡示意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____。

【导学号:

23010082】

(2)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火山灰云团能大量吸收(数字编号②)和反射(数字编号①)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另一方面,由于云团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数字编号③)也相应加强。

(2)题,结合上题分析,白天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当地气温相应下降;夜晚,因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当地气温下降幅度小,因而,昼夜温差变小。

【答案】 

(1)① ② ③ 

(2)小

热力环流

[合作探讨]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发明的。

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

孔明制成会漂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探讨1:

诸葛孔明发明的如此简陋的设施是怎么升空的呢?

【提示】 孔明灯里的空气受热后膨胀上升。

探讨2:

孔明灯里面蕴涵着什么样的大气原理呢?

【提示】 热力环流。

[核心点击]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风压关系:

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图中①②③④所示)。

2.常见热力环流形式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等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具体分析如下:

(1)海陆风

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

故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压。

故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2)山谷风

白天山坡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山谷补充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山风

 

 (3)城市热岛环流

市区受人为热源多等因素影响,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郊区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高压

[体验评价]

2.读下图,回答

(1)~

(2)题。

(1)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

A.A点B.B点

C.C点D.D点

(2)有关图中各点大气运动和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

23010083】

A.A点为下沉气流

B.高空大气由D点流向B点

C.近地面大气由A点流向C点

D.C点在高压控制下,是晴朗天气

【解析】 第

(1)题,根据高空等压面的弯曲情况可判断出近地面A和C两地的气压和气温状况。

A处高空等压面向高处凸出,说明A处的气流为上升运动,气温较C处高,气压则较C处低。

(2)题,从上题解析可知,A处气温高于C处,气流上升,气压较低;C处气温低,气流下沉,气压较高;水平方向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气流由C处流向A处,B处气流流向D处。

气流上升的地区往往形成阴雨天气,气流下沉的地区,天气是晴朗的,C处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为晴朗的天气。

【答案】 

(1)C 

(2)D

大气的水平运动

[合作探讨]

结合下表,探究下列问题。

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风向及受力分析比较表

受力作用

图示

风向

高空风

受两力作用(F1、F2)

高空风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

受三力作用(F1、F2、F3)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探讨1:

图中F1、F2、F3分别表示影响风向、风速的哪三个作用力?

【提示】 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

探讨2:

高空风和近地面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有何不同?

为什么?

【提示】 高空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平衡下形成的;近地面风与等压线成一夹角,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平衡的结果。

[核心点击]

1.图解风的受力作用与风向

2.风向的逆向应用

(1)判断等压线值的变化:

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2)判断南北半球:

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

(3)判断近地面和高空(高空忽略摩擦力):

风向与等压线关系:

斜交——近地面;平行——高空。

(4)判断高压和低压:

近地面,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南半球,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体验评价]

3.读“北半球某地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压线示意图”,图中数值①>②>③>④>⑤,据此完成

(1)~

(2)题。

(1)在a、b、c、d四点中风力最大的是(  )

A.aB.b

C.cD.d

(2)b点的风向为(  )

【导学号:

23010084】

A.北风B.西风

C.南风D.西南风

【解析】 从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知,d处等压线最密,故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也最大。

b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南,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会形成北风。

【答案】 

(1)D 

(2)A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大气的受热过程

2016年10月13日20时3分辽宁省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预计13日22时到14日8时,抚顺、本溪、营口、阜新、铁岭、盘锦地区,沈阳市大部地区、锦州市部分地区、葫芦岛市部分地区及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地区沿岸海域将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大雾天气。

据此完成1~2题。

1.大雾多起于晴朗的夜晚,主要原因是(  )

A.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较弱,水汽易凝结

B.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较强,水汽不易凝结

C.晴朗的夜晚,地面温度较高,水汽不易凝结

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地表温度低

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导学号:

23010085】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解析】 第1题,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大,夜晚降温快,地表温度低,水汽易凝结形成大雾。

第2题,白天大雾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使光线很弱,能见度降低。

【答案】 1.D 2.B

对点训练2 热力环流

甲、乙两图示意两种常见的热力环流,读图完成3~4题。

         甲         乙

3.甲图所示的热力环流(  )

A.出现在白天

B.出现在夜间

C.此时陆地近地面为低压

D.此时海洋高空为低压

4.乙图中(  )

【导学号:

23010086】

A.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B.市区气压高于郊区

C.在①地建设绿化带比在②地更合理

D.在②地布局水泥厂比①地更合理

【解析】 第3题,甲图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此时吹陆风,说明陆地上气压高,应是出现在夜间。

第4题,乙图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流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因此建绿化带应选在②处比在①处合理,而水泥厂选址则是在①处比在②处合理。

【答案】 3.B 4.A

对点训练3 大气的水平运动

下图示意某一水平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大气水平受力而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回答5~6题。

5.若该水平面位于北半球近地面,P1>P2,则O点的风向为(  )

A.①  B.④  C.⑤  D.⑥

6.若该水平面位于南半球高空,P1

【导学号:

23010087】

A.③B.⑧C.⑦D.②

【解析】 第5题,根据风向的一般判读规律可知,近地面风向应该与等压线斜交,①、⑤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可排除A、C选项;北半球近地面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即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然后向右偏转30°~45°,即为风向,故B项正确。

第6题,题中限定条件是“高空、南半球”,高空中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图中②、⑧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故排除选项B、D;由于该区域位于南半球高空,而且P1

【答案】 5.B 6.A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